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刘梦旸:志愿服务在一线,愿做疫情防控中的“星星之火”


张超
贾珈

· 刘梦旸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7级硕士生

春节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战“疫”,无数白衣天使逆流而上,留下了最美的逆行背影;众多志愿者默默坚守岗位,以“星星之火”为我们点亮了疫情阴霾下的天空。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的抗“疫”一线,来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刘梦旸,就是其中的一位志愿者。

上阵父子兵,并肩战疫情

“我要做志愿者!”——2月14日一大早,湖北省红安县某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站来了一位主动请缨的年轻小伙。“我叫刘梦旸,是一名党员,也是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希望能够在咱们社区做志愿者,请求派我到一线!”

“你还是学生,父母同意你来做志愿者吗?”工作人员关切地询问。“同意!我父亲是民警,他一直都在抗‘疫’一线。”刘梦旸坚定地回答道。于是,在核实相关情况后,从当天下午开始,他就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志愿工作。

红安县紧临武汉,刘梦旸负责的社区范围内有大型商超、中小学校、幼儿园,居民4000多户13000余人,人口密度大。自1月8日后,从武汉返乡人员超过1200人,其中16例确诊病例,包括1例死亡病例,疫情形势非常严峻。

社区工作人员来检查、关心志愿者的工作(右一为刘梦旸)

做志愿者以来,他平均每天工作超过4个小时,坚守在社区唯一需要穿着防护服进行工作的岗位。从给病人开出行证明、帮助他们就医、购买急需的医疗物资,到为老人家往楼上搬运米面、给群众耐心讲解政策、缓解他们的心理焦虑,等等,刘梦旸每天需要做的工作繁多且琐碎。很多时候一天跑下来脚底酸痛,口罩、衣服都滴出了汗水,但是第二天他依然充满热情,精神饱满地投入志愿服务中。

上阵父子兵。刘梦旸选择做志愿者,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和鼓励。“父亲是一名人民警察,勤勉、执着、讲奉献。从小到大我一直都以父亲为榜样,希望能够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人。自从疫情防控的号角吹响之后,父亲就很少着家。他一天24小时吃住在疫情防控卡点上,需要对每一个经过卡点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登记、测量体温、劝返不合规人员、对疑似人员采取隔离措施等。除此以外,还要到分管的交警、派出所等单位督导疫情防控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有时候好几天他都回不了家,有时候很晚回来,也是匆忙换身衣服就又要回到岗位上。”

为社区里的老人家送物资上门

望着年过半百的父亲日复一日地为疫情防控早出晚归,刘梦旸的内心深受感动。“我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有一天就向父亲表达了想去做志愿者,父亲非常支持,还鼓励我,‘作为党员,作为年轻人,就应该冲上去,为咱们社区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2月15日,湖北迎来了春节后的一场雨雪。为避免居民外出聚集、欣赏雪景而带来潜在的感染风险,刘梦旸主动请缨,值守在被封锁的路口,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劝说居民回家,并且一站就是一整天。

雪中值守在社区路口

寒风凛冽,雪花不断飘落在他的志愿者红马甲上,他抖落一下,继续值守。他还与父亲互通微信,鼓励对方站好自己的“哨岗”。那一刻,两代党员,同心并肩,是父子,也是战友;是家风血脉的传承,更是不朽党性的传承!父子俩一个在城市的卡口,一个在社区的路口,共同为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

“这些天,我更能体会到普通工作者的不易。有一次,一位送煤气的大叔来购买口罩,我劝他说,现在药店口罩紧缺,让他尽量不要出门,保护好自己。但他说如果自己不出门,很多家庭可能就没有煤气吃不上饭。这时我才发现他戴的蓝色口罩已经磨损、几乎变黑,最终我们想尽办法为他提供了5个口罩。大街小巷里,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他们可能是送煤气的,可能是修下水道的,也可能是运菜的司机……正是因为这些普通人勤勤恳恳的付出,才保障了城市的正常生活供应,力量细微,但同样可敬。”

为消除安全隐患,给铁丝网捆绑彩带以提醒行人注意安全

投入志愿者工作半月有余,每天起早贪黑虽然辛苦,但刘梦旸却觉得非常充实,居民们也纷纷对这位清华研究生竖起了大拇指。每当收到大家的夸奖,刘梦旸都有些腼腆地说:“你们不要这样夸奖我,相比医护人员,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而已。”

虽身处疫区,仍坚持科研

在历史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清华人都始终坚持学习与科研。即使在西南联大时期,课堂外炮火纷飞,屋檐下暴雨滂沱,但在教室里,师生们依然挺起民族脊梁,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

疫情发生后,邱勇校长鼓励清华师生“越是艰难时期,越要保持定力”,心有定力,则不为物役。“虽然因为疫情导致工作多有不便,但是我和组里的小伙伴们都积极克服困难、开展工作。”

寒假至今,刘梦旸线上听课、远程科研、阅读文献、开展实验。每天自我规划时间,保证科研时间不少于4小时;同时保持与导师、同学线上开组会,多元讨论,拓展思维。寒假期间,他还完成了一篇会议论文的投稿,并展开新研究课题的调研,以及开始硕士毕业论文的撰写等。

“疫情发生后,学校和系里带给我们很多温暖。我的导师刘奕群教授一直鼓励我,不仅从学习科研上给予我充分的指导,而且经常关心我和家人的健康,还担心我们的生活物资是否充足,真的非常感动!学校在疫情期间成立了清华黄冈学生临时党支部,学校对我们的关怀更是字字关情。这些鼓励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相信寒冬一定会过去,春天一定会来临。”

刘梦旸的研究工作聚焦于对检索性能的评价,这也是信息检索领域最重要、最基础的研究问题之一。用户感知是评价体系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他把研究重点放在构建搜索引擎用户的认知模型、设计评价指标、衡量检索性能上,从而为进一步优化信息服务提供指导。这些研究不仅对排序算法改进、用户界面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切实提升信息服务效果,还有助于理解用户需求,改善用户搜索体验。此外,这也将为提升搜索引擎的经济收益,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2019年,刘梦旸从“神仙打架”的答辩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这也是清华学子的最高荣誉。“能得特奖,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组里科研上的交流,比如,我们每周参与实验室的组会,会上与导师刘奕群教授、与各位师兄们头脑风暴、碰撞思想,打开了我的科研思路,使我受益良多。”

刘梦旸在特奖答辩现场

而在科研以外,刘梦旸还是一位“健身达人”,努力践行着清华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每周两次健身房,酷爱游泳和打篮球,跳高也是他的强项。他还自嘲是一名“北漂歌手”,从小热爱音乐的他,擅长拉小提琴、弹吉他,周末有空就会带上自己的音乐设备去鸟巢、地铁、街头演唱。

在美国会议交流活动上为大家演唱歌曲

“我很享受在人潮人海中自由歌唱的体验,卸掉包袱后,你不再是名校的学生,而是一个随性的灵魂。我觉得这可以减轻学习和科研上的压力,还能锻炼自己的胆量,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刘梦旸分享道。

愿做疫情防控中的“星星之火”

2019年参加《最强大脑》以后,刘梦旸得到了很多媒体的报道,微博上也收获了一众粉丝。提起这点,他表示:“参加节目的初衷,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传递清华学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正能量精神。因为我觉得有义务分享自己的经历,来激励中国青少年的成长。并且我也一直通过发微博动态希望孩子们有正确的‘三观’,希望通过鼓励和引导在校学生,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如果他们因为我的鼓励而变得更好,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也深感荣幸。”

《最强大脑》录制现场(左为刘梦旸)

因为努力,可以帮助别人变得更好,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是值得的——也正是怀着这样的希望,刘梦旸投入到家乡的疫情防控中,每天坚守在社区,从身边的细微小事做起,帮助家乡人民排忧解难。

“我的家乡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将军之乡,有十四万英雄儿女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奉献了生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数不胜数。这些红色的种子、坚定的信念深深根植在我骨子里。家乡养育了我,清华培养了我,在这特殊的时刻,我必须主动担当,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疫情防控工作中(中间为刘梦旸)

“愿做疫情防控‘星星之火’,与全国人民一起点燃战胜疫情的‘燎原之势’,如董必武所言:‘朴诚勇毅,不胜不休!’”

后记

“正式开学来到学校后,你最想做什么?”采访的最后,我们这样问他。

“我最怀念清青小火锅,等疫情消散安全开学后,我第一件事就是要跟好朋友们聚一聚,然后骑着单车绕校园逛一圈……”

“看一看久违了的清华园里的春天!”刘梦旸满怀信心与期待。 f3itgcalVIqDh7LiD06Zo7LJC9tpd4q78D8f7w+LnvDCS9K2K7M475nxDITMlk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