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翔宇:坚守匠心,助力汽车强国梦


毕伟尧
张之勋
王翔宇

· 王翔宇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2015级博士生

王翔宇在2019年研究生特奖答辩现场

脚踏实地,专注攻关

混合动力技术是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然而,我国混合动力汽车(HEV)核心技术的发展长期面临着国外专利与技术封锁的困境。突破封锁、实现HEV技术自主可控,一直是清华汽车人的梦想与责任。我国早期曾出现过多种混合动力技术路线,而王翔宇所在团队选择的基于机械自动变速箱的方案,优势最为明显,但难度最大。曾有权威专家在公开场合论断,采用机械变速箱自动化无法完成混合动力系统,并拒绝了他们申请的国家项目支持。但是,他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整个团队数年如一日地专注攻关。作为团队的一员,王翔宇也立志要破解HEV技术创新的黑箱,打通从学术创新到产品创新的通道。

从大二暑假开始,王翔宇在院系因材施教计划的支持下,加入李亮教授团队的混合动力技术攻关小组。大三、大四期间,他在师兄的带领下,画过板子,调过程序,设计过三维结构,亲手搭建过实验平台、调试过实验车,任劳任怨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甚至于那些在别人看来都是“搬砖”“跑腿”的杂活儿,王翔宇都乐此不疲。正是这看似毫无成果的两年时间,让王翔宇初窥科研门径,大量的工程训练奠定了他扎实的科研基本功。

从博一开始,王翔宇就在导师李亮教授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解决行业“卡脖子”难题——混合动力汽车复杂机电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并以此为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持续专注攻关。这一方向属于比较传统的机械动力学领域,也是大家普遍认为比较难取得成果的方向。但是基于本科两年的科研训练,王翔宇对工程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因此解决由实际工程提炼出来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便成了他博士期间的研究目标。目标清晰后,王翔宇动力十足,他几乎把上课之外的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实验室的研究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的尝试、探索、验证中,王翔宇在HEV的核心部件——电控机械自动变速箱(E-AMT)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博一就撰写了4篇英语学术论文。这种工程与学术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机械领域同行的认可,4篇论文全部被SCI期刊录用。

博士期间,王翔宇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研究热情。不满足于“996”的他,长期保持着朝九晚十、每周6~7天的科研时间,在关键的科研时期多次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工作到凌晨。博三的暑假,王翔宇主动负责了一个商用车混合动力系统测试平台的横向课题,带领10人左右的团队,在合作方的场地上连续奋战70多天,成功完成了平台的搭建与调试。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王翔宇既负责平台的总体设计,又带头做一线施工人员;时值盛夏,施工现场没有空调,中午气温可达40多摄氏度,酷热难当;到了晚上才稍微凉快一些,工作效率也高,因此王翔宇几乎每天晚上都工作到零点之后。

凭借着这种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精神,王翔宇为商用车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研发做出了重要技术贡献:提出了耗散功率最小化的学术思想,为混动系统的整体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设计了驱制动协同的控制架构,解决了HEV多子系统动态调控难题;研发了E-AMT执行机构和线控制动系统的比例继动阀两个关键部件,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成果支撑了我国商用车混合动力技术的自主产业化,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应用到东风、北汽福田、中通等10万余辆商用车上,成为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获得了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终评通过,排名第六)。“一流的科研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能否解决实际的问题。”王翔宇一贯地践行着自己的科学理念,坚持工匠精神,将研究做到极致,把技术做成产品。

团队协作,共同进步

当今汽车工业技术链条长、协作难度大,王翔宇在科研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单兵作战的能力有限,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做出更好的成果。于是,从博一开始,王翔宇就在导师的支持下,担任了攻关小组负责人,至今小组成员已有20余人。多年来,王翔宇一直秉承厚德载物、开放分享的协作思路,每周组织团队开展学术交流,指导团队成员撰写论文和申请专利,协助导师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与此同时,坚持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理念,王翔宇多年来带领小组成员共同研制了混合动力机电系统、线控制动系统、自动变速箱测试系统、四轮分布式智能车平台等设备6台(套),为实现技术创新与理论验证提供了关键实验平台。凭借先进的实验平台,王翔宇的课题研究速度有了质的飞跃,每当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路,都可以在平台上迅速得到验证,极大缩短了研究的迭代周期。而整个小组围绕着实验平台,互帮互助,迅速找到研究方向并进行试验验证,科研成果层出不穷。5年来,小组成员累计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完成多个横向课题。

王翔宇带头搭建的实验平台

社工服务,又红又专

在清华“又红又专”的育人理念下,王翔宇在院系先后担任了两年科技辅导员、一年学生组副组长(代理组长工作)。作为创办人之一,他组织了第一、第二届“芯动计划”科技冬令营,累计报名近千人,最终参与400余人,并吸引清华附中、人大附中等中学参与,成为清华大学规模最大的新生科技活动。他还组织同学参与了清华大学第35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了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芯动计划”活动照片

2017年9月,王翔宇受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邀请,担任乐学工作坊讲师,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开设了“工科学术论文写作技巧”系列工作坊,分享自己的论文写作经验。至今共开设了20余次工作坊,听课同学超过400人次。课后他还免费分享了所有的PPT,希望能帮助更多人提高论文写作能力。

回顾过去,清华8年多的培养与课题组6年多的历练,促成王翔宇建立了科技报国的理想,养成了脚踏实地的性格。展望未来,汽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正在带来行业的颠覆性变革,清华汽车人理当有所作为。

面壁十年图破壁,王翔宇将继续坚守自己的匠心,砥砺前行! rU1mEtES8oviRHIzGGoLslB+aL1J2oOjkAJqSo6OhjJsPTUK8zViPn8eKoAa2bx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