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黄一洋:我在武汉拍毕设


陈岚

· 黄一洋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2016级本科生

“越是在这种时候,人们就越需要互相帮助。”毕设拍摄对象的这句话,让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大四学生黄一洋印象深刻。在武汉做毕设的他,也在用特别的方式参与、见证、书写着这段历史。

2019年12月中旬,黄一洋来到武汉拍摄毕业设计作品。那时的他,可能想不到,自己将会在这里见证一次次沉重的心跳,从初冬到暮春;可能也想不到,镜头中将会记录疫情下一天天真实的武汉,从黑夜到黎明。

武汉街道变得鲜有行人

一顿特殊的年夜饭

这是黄一洋人生中第一次不在家里过年。

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正式封城。黄一洋刚醒来,武汉封城的消息就已经刷屏,此时他才意识到疫情已经发展到需要封闭一个千万人口城市的程度。

而这时,黄一洋在武汉已经一个多月了。在封城前一周,武汉街上戴口罩的人还很少,黄一洋也时常不加任何防护地跟着拍摄对象一起外出收集素材。直到新冠病毒肺炎被公开宣布存在“人传人”之前,这座城市依旧有着人来车往的热闹与繁华。

直到1月20日,一声惊雷打破了寻常的平静。钟南山院士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人民证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肯定人传人”,同时官方公布的确诊病例以及疑似病例数在20日那一天陡然上升,新冠肺炎引发的恐慌在全国蔓延。

粮油专区的大米已基本售罄

看到封城消息之后,黄一洋整个人都懵了,他在网上不断浏览和疫情有关的信息,陷入无尽的恐慌与焦虑。封城当天上午,黄一洋爸妈很早就给他打来了电话,十分担心黄一洋的处境,希望他能离开武汉返回家中。

封城第二天,刚好是大年三十,然而武汉并没有多少年味。当晚黄一洋和拍摄对象一家共进了一顿简单的年夜饭,而在饭桌上,讨论得最多的,还是疫情。

夜里12点,黄一洋回到宾馆,爬上阳台,俯瞰整个武汉的夜景。灯光依然璀璨,却没有一丝烟花和爆竹的声音,在疫情笼罩下,这座城市异常寂静而冷清。

“我觉得多年以后回想起来,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最没有年味的春节了。”和其他许许多多滞留在武汉的外地人一样,他如是感叹。

有些冷清的年夜饭

从“飞天梦”到“武汉疫情”

黄一洋毕业设计最初的拍摄主题是“飞天梦”,拍摄对象是武汉市一位痴迷于飞行器研究的大叔。但因为疫情的爆发,这一毕设选题的主线陷入停滞,黄一洋的毕设导师于是建议他将拍摄的重点更多地转移到和疫情相关的事件中。

从“飞天梦”到“武汉疫情”,在武汉做毕设的他,也在用特别的方式参与、见证、书写着这段历史。

隔离区工作人员询问隔离者情况

黄一洋的拍摄对象在武汉经营了几家酒店,因为疫情,武汉政府征用了民间很多场所作为隔离区,拍摄对象的其中一家酒店也被政府征用为隔离区,用于隔离疑似病人以及密切接触人员。黄一洋也跟随拍摄对象,一起见证了隔离区从建立到运营的全过程。

在武汉,有很多这样散落在各个区域的隔离点,和正规医疗机构不同,它们更多的是依靠民间力量维持运行。酒店经营者、志愿者、基层社区和街道的行政人员,他们才是建立和运行这种隔离区的主要力量。在这家宾馆被改造初期,仅有一位来自荆州的志愿者——陈医生,她全权负责了所有的医务工作,每日查房、送餐、登记情况。

陈医生刚来武汉的第二天早上,就投入工作,在隔离区收治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她将在这里待上30天,离开武汉后还将继续接受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在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她来到武汉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是非常值得敬佩的。而在武汉其他隔离区,也有很多像陈医生一样的人,他们从各地奔赴武汉,投身于武汉抗“疫”工作。

城管执法车辆为隔离区运送物资

进入隔离区

宾馆被用作隔离区之后,黄一洋的拍摄对象时而需要回到隔离区帮忙。因此在接收病人之后,黄一洋也跟着拍摄对象进入过几次隔离区,其中最长的一次从早上10点持续到下午5点,一共长达7个小时。这是一场持久战,考验着武汉人民,黄一洋也不例外。

每一次进入隔离区都是一次考验。在进入隔离区之前,每个人都要“武装到牙齿”:戴防护眼镜和口罩,穿上连体的防护服,戴上一次性的防护手套以及脚套,全副武装,完成该做的事情,直到离开隔离区之后才能够脱下。

防护服密封不透气,口罩在脸颊上勒出深深的印痕,这是黄一洋偶尔进入隔离区的境况,却是更多的医务人员的常态。相较于那些真正在防疫一线的医生和护士,黄一洋在隔离区的工作十分简单,只是帮着拍摄对象做一些简单的清洁。而每走出一步,他都会汗流浃背。随着时间流逝,汗水在防护服中慢慢渗透,全身汗湿,几乎成了他每次从隔离区出来时的状态。离开隔离区,脱下防护服进行消毒时,黄一洋“犹如新生”。

在小区入口对进入小区的人测量体温

黄一洋的拍摄对象及其家人都十分关注疫情,也担心进入隔离区后的安全问题,但是为了维持隔离区的正常运行,拍摄对象“自己必须进入隔离区”。拍摄对象的一句话,让黄一洋印象很深刻:“越是在这种时候,人们就越需要互相帮助。”

身穿防护服进行拍摄的黄一洋

在黄一洋的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武汉人”:医务工作者、志愿者、街道执勤人员,以及很多平凡但令人动容的普通人……“我想经过这次疫情之后,人们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珍惜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子。”困难的日子里总有人在负重前行。在这一次疫情当中,那些冲在一线,不顾安危挽救生命的人,始终在为武汉、为湖北贡献自己一分力量的人,是最值得敬佩、最可爱的人。“如果不在武汉,我可能看不到这些事情。”黄一洋感慨地说。

防疫人员对场所进行消毒

在武汉的这段时间,黄一洋的日常生活简单而稳定。

在黄一洋看来,自己的生活和刚到武汉的时候并没有太大区别——在有拍摄任务的时候,白天就跟随拍摄对象行动,晚上再回宾馆整理拍摄素材,写写拍摄日志;如果没有拍摄任务,就在酒店看书,看论文,看纪录片。

“武汉疫情并没有影响我的毕设。我反而感到一丝幸运,能够与武汉同呼吸,用镜头记录感人瞬间。这让我的毕设作品更有意义,也将是我一生难忘的记忆。” REbQn9yyfy0LYJcG/D3CJNYTCc2Li8NCX94bR2tE9cnM1466AnTRetUqUDxxtNZ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