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牛津就接到学联组织去利兹城堡(Leeds Castle)秋游的通知,很多来此访学的中国同胞都积极响应。城堡,顾名思义,应该是像堡垒的小城,或者大型设防的建筑群,国人可能还会联想到护城河、吊桥、云梯等等。其实利兹城堡早已褪尽了堡垒气质,而代之以优雅、祥和与温馨。英国人评价利称兹城堡是“城堡中的皇后”,它亭亭玉立于肯特(Kent)郡的岛屿之上,远看好似从湖中升起的仙女。因为有水利兹城堡充满了灵气,又逢秋高气爽,五彩斑斓的落叶更是将其装扮得花枝招展。据说利兹城堡曾是英国皇室的乡间别墅,历代新任国王都将它送给王后,因此整个城堡弥漫着女性梦幻柔美的气息。初到英伦的中国人,去了利兹城堡大多一见倾心。蓝天碧水绿草白鹅落叶和古堡融为一体,看上去是那么静谧,典雅,令人流连忘返 (如图) 。
利兹城堡
两周后又接到学联的邮件,将组织去游览华威城堡(Warwick Castle)。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又是城堡?”响应者果然少了很多。百度一下“英国城堡”,发现英国的城堡还真不少。为何英国城堡如此多?原先自己所学的那点世界史知识不够用了,在国内有时还觉得自己是个“全球通”,到用时才发现自己连略知一二都谈不上。看来知道历史是中外文化深度交流的前提。城堡其实是英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角色。大不列颠的历史上曾经战乱频仍,因而城堡作为一种防御性建筑遍布全英。有的城堡后来发展为城市,如温莎。温莎堡被称为世界上的最大城堡。这里曾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最喜爱的居所之一。女王常在这里举办国宴、私人宴会或来此度周末。我最早知道温莎是因为莎士比亚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这是莎翁戏剧中唯一的一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新兴的市民阶级家庭生活为内容的作品,也有学者说它是风俗剧。没料到这里还是英国女王喜欢呆的地方,更没想到我去温莎堡的那天,女王就在那里。城堡上飘着国旗是“女王在此”的标志。
在英期间多次遇见女王,我觉得挺幸运。英国女王也是深受人们爱戴的女王,并且还是个喜欢四处走动的国王。我在牛津基督教会学院看到过(因为女王每年都要来牛津),在湖区也与她相遇过(当然只是远眺)。印象最深的则是在温莎,当女王出现时,人们在踮着脚尖,伸长脖子,高举相机对着女王狂按快门,不经意扭头发现身旁默默肃立着一位老兵:身着军服,神情静穆,制服的前襟上缀着满满的勋章,他在恭敬地向女王敬礼。城堡、女王、百姓、游客、老兵再加上莎翁的作品,使温莎的生机贯通古今,生生不息。
有些古老的城堡中,你可以寻觅一些家族延伸、缠绵的轨迹,如果我们把目光凝聚在格莱米斯(Glamis Castle)城堡之上。1372年苏格兰王罗伯特二世把格莱米斯让渡给罗伯特·里昂(Sir Robert Lyon),1376年里昂成为王夫,女王伊丽莎白一定在这里度过不少岁月。女王并非诞生于该城堡,因为伊丽莎白四岁时她父亲才继承了这座古堡。但是1930年女王伊丽莎白的二女儿玛格丽特罗斯的确诞生于城堡之内。600多年的历史,一定不只是那些残垣断壁,很多城堡中隐藏着无比珍贵的家具和艺术作品。有的城市的名字就是源于一座城堡,如爱丁堡。爱丁堡城堡建在死火山岩顶上,居高临下,俯视整个市区,远远望去庄严雄伟,气势磅礴。城堡内现存的建筑大多为16世纪以后所建。唯独例外的是圣玛格丽特礼拜堂,它建于12世纪早期,堪称爱丁堡现存最古老建筑。
城堡像英伦半岛上的珍珠,真正将它们串联起来的是英国人的宗教精神。女王是英国人毋庸置疑的精神领袖。如果你曾看过《哈利·波特》系列片,就一定不会对安尼克城堡(Alnwick Castle)感到陌生。波特参加的“魁地奇”比赛,骑着扫帚飞翔的赛手们穿行于雄伟的城堡之间。《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主要取景于此。安尼克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安尼克市,是一座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在维多利亚时代更有“北部温莎”的美誉。这座城堡不仅依山傍水,城堡区内还有占地3000公顷的美丽公园。英国的很多城堡中都有不解之谜,魔法是很多人所神往的。人类在面对无法克服的困难时特别希望自己拥有魔法,今人依然莫能例外。在安尼克城堡中央的一块空地上,魔法师在训练人们如何使用扫帚作法。不分男女老少,一字排开,人人胯下夹着一把扫帚,反反复复在草地上奔来奔去,寄希望于通过苦练有朝一日突然升空驰去。我静观这些体验者,汗流浃背而又笑语声喧,突然觉得理性有时不足为道,也顿悟了“有梦想就是了不起”的深刻含义。
当然,在英国还有很多无名城堡。那些外表剥蚀、破损了的城堡,残垣断壁间很可能记录着英国人的血统。那些无处不在的老建筑,静静矗立诉说着日不落帝国的光辉历史,也演变成了英国的一种象征。跨越英格兰和苏格兰的交界,抵达北海,就在海滩之上有一处突兀的“土堆”,那雄伟高傲的建筑结构和加固的城墙,方形的远望塔无声地告诉你此座建筑所见证的沧桑远远超越了我们可以回顾的历史。周围是荒芜的杂草,呼啸的海水,在蓝天白云之下,古堡显得异常寂静。那种寂静仿佛隐藏了我们无法透视的神秘。这座建于12世纪的城堡使人想起一句英语谚语:“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意思是“城堡,是英国人的家园”。可见,城堡不仅是英国历史的见证,也是英国民族性格的象征。
城堡代表着安全,厚重而又凝练的城墙把人和外在世界截然隔绝,屏蔽一切外界的纷扰,可以在里面享受上苍赋予的安逸,也可以静坐禅思顿悟哲学的远方,感悟人世演变更迭的荒唐、无奈或无常。如果说亨利七世之前的历史是征服和反征服的历史,修筑那些城堡自然不过,但是15世纪之后的和平,为什么没有熄灭英国人对城堡的热情?这种热忱热情为什么延续到了18、19乃至20世纪呢?稍加回忆,不难发现19世纪不仅在英国的建筑风格上出现了城堡的复古,而且在绘画艺术上呈现出对城堡浪漫的勾勒和精细的描绘。英国人用艺术的方式延续了自己民族的精神,也延续了历史和文化。所以,到英国当然要看城堡。
其实一到牛津大学,语言中心的同事就建议我去英国的城堡,温迪甚至开玩笑说,“到英国看城堡是必需的,就像到中国江南要游古镇一样”。为何会从英国的城堡联想到我们的江南古镇而不是我国星罗棋布的古城呢?细细想来,中国古城首先是一座城,英国城堡则首先是一个堡。虽然有些中国古城也有防御功能,甚至是军事要塞,但古城首先是一地居民集中生活或曾经生活、劳作、经营、活动的中心。而且中国古城的历史要比英国城堡要久远得多。牛津好友戴巴拉说起中国的建筑总是不无艳羡:“我们的祖先还在树上的时候你们中国人已经知道造房子、建城池了。”戴巴拉并非谦虚,中国古城中的老资格实在太多。如现存的商丘古城之下同时叠压着周朝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时期的睢阳城、隋唐时期的宋城、北宋时期的应天府南京城、明朝弘治16年之前的归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更不用说它还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山西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两千七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蜀地的阆中古城是巴国北部重镇,迄今为止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国少有的至今保持原名的县城……这些古城历史太古老、结构太宏伟、内涵太丰富,英国的城堡实难匹敌,难怪温迪要拿江南古镇作比。
古镇其实是缩微了的古城,形制未必大。江南古镇堪称小巧,但相对于英国的城堡而言也未必小。小镇中固然有当年大户的府邸,但小镇的百姓生活却是小镇最美的风景。大约十年前我随一队留学生去上海古镇朱家角。他们对朱家角的历史、建筑还有课植园未必都有兴趣,汉语解说听得也似懂非懂,最兴奋的时刻是在放生桥头那家老字号用午餐时。当然,乘船嬉戏时年轻人也会十分开心。对这些初到中国的小老外来说,朱家角的肉粽、朱家角的扎肉、朱家角的青豆、朱家角的河鲜都是舌尖上的奇遇。后来我们学院组织留学生郊游的机会越来越多,每年都会有一到两次到古镇,不要说我自己审美疲劳,学生们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难得的是课余与同学朋友出来走走,但每到一处有好吃的东西,他们是毫不吝惜花钱的,于是学院在餐饮安排上也多花了一些心思,每到一处,都尽量让留学生尝尝当地的菜肴名品。学生对服务的满意度也愈来愈高。有趣的反差是,我到过英国的不少城堡,但却没有对任何一处饮食留下什么印象。
说到底,古镇和城堡所给予游客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江南古镇是百姓的家园,小镇给予游客的是浓郁的生活情调,甚至有迎合的嫌疑,而相形之下英国城堡则似乎始终保持着那份古老和矜持,不肯迁就,显得有点缺乏亲和力。但对于游客,两者都是风景。游人的喜欢与不喜欢由他们的心理和心境而定,其实与古镇和城堡本身并无大碍,古镇依然是古镇,城堡仍旧是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