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碳中和

提到碳中和,你可能想知道:什么是碳中和?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碳中和?究其原因,是什么让碳中和成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遏制全球变暖而采取的举措?这对我们每个人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又需要如何应对呢?为了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首先介绍碳中和的提出背景。

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生存发展面临危机

全球快速变暖,自然环境面临威胁

刚刚过去的2020年,除了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你是否也感觉到了气温有点特别?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0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三个最暖年份之一。2020年6月,北极圈内的一个西伯利亚小镇居然达到了38℃的高温!这也是北极圈内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 其实,不只是北极, 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上升了大约1.2℃,气温的上升速度远远超出预期。

也许你会想:全球平均气温仅上升1℃,能对我们产生多大的影响呢?要知道, 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海平面可能会上升超过2米, 这会导致像巴厘岛、马尔代夫这样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的面积逐渐缩小甚至消失,岛上的居民将不得不迁往别处。

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 ,全球99%的珊瑚礁都将消失,接近墨西哥国土面积的冻土会永久解冻,水资源将变得极度紧张。数千年来,地球的全年气候一直保持稳定。正如我们的身体一样,地球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维持气候的动态平衡,这也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地球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将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有研究认为, 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5℃ ,地球的整体环境将被完全破坏,甚至有可能引发生物大灭绝。所以,平均气温每上升1℃,都将对地球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见图1-1)。

图1-1 地球升温对自然的影响

资料来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网络公开资料。

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活动不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 主要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氟利昂、甲烷等,这些气体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从而使全球温度升高。其原理是,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地面增暖后反射出的长波辐射却被这些温室气体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就好像给地球裹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使地表温度逐渐升高。

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使用,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和生产用能需求的上升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例如用煤炭发电和供暖,以燃油为动力的汽车,都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碳排放不可避免。因此,解决发展与排放之间的矛盾、平衡二者的关系就成了关键。

《巴黎协定》确定了全球平均气温上涨幅度控制目标

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减缓全球变暖趋势,2015年12月,近200个缔约方共同通过了《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对2020年后全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行动安排。这一协议的 主要目标是将21世纪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之内,并寻求将气温升幅进一步控制在1.5℃之内 (见图1-2)。

图1-2 《巴黎协定》控温目标

资料来源:《巴黎协定》。

为什么要努力控制在1.5℃以内呢?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 若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以内,将能避免大量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与风险, 例如,能够避免几百万人陷入气候风险导致的贫困,将全球受水资源紧张影响的人口比例减少一半,降低强降雨、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减少对捕鱼业、畜牧业的负面影响。

《巴黎协定》一共有29条细则,主要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方面的内容。参与协定各方可以依据本国国情及自身发展状况来提交各自的减排计划和目标。《巴黎协定》对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提出了绝对值要求,也鼓励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尽可能达标。在资金方面,《巴黎协定》明确了发达国家要继续向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鼓励其他国家在自愿基础上提供援助。另外,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会对全球行动进展进行一次总体盘点,以保证尽力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

《巴黎协定》的签署对世界各国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首先,开展国际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地球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都有责任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其次,《巴黎协定》是建立在各国明确的政治共识之上的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共同构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制度的基础。《巴黎协定》通过让各国自主决定贡献的方式,回避了对于强制分配的减排义务公平性的质疑,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该协定的签署也让国际碳市场看到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将会为国际碳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碳排放量高,能源活动排放占比大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 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96亿吨,占全球总量的1/4以上,居全球首位 ,排放量是美国的近2倍,是欧盟的3倍多(见图1-3)。尽管总量偏高,但我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6.8吨,远远低于美国人均15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1-3 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

资料来源:IEA。

按行业来看,2018年我国 发电和供热行业 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国总排放的51%,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行业。这主要是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征决定了当前发电和供热行业仍以燃烧煤炭为主。 工业行业 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28%,是第二大碳排放行业。钢铁、水泥、化工等工业的生产过程由于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因此产生了相对较多的碳排放。此外, 交通行业 建筑行业 的碳排放占比分别是10%和6%(见图1-4)。可以看出,目前许多行业的能源结构与节能环保的要求相比仍显得格格不入,行业低碳、零碳改造刻不容缓。

图1-4 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按行业细分

资料来源:IEA。

未来数十年全球共同行动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体系

为了推动我国低碳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正式向世界递交了我国减排的时间表。

这里提到了两个关键概念—碳达峰和碳中和,也就是我们通常在各种新闻报道中听到的“双碳”目标或“30·60”目标。那么,碳达峰和碳中和到底指什么?它们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简单来说, 碳达峰,是指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的过程(见图1-5)。碳中和 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每一个对象(可以是全球、国家、企业甚至某个产品等)未来“排放的碳”与“吸收的碳”相等(见图1-6) 。这里的碳排放狭义上是指二氧化碳排放,广义上是指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就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指的是狭义还是广义尚无官方解释,但是无论我国承诺的是狭义上的还是广义上的碳中和,考虑大量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

图1-5 碳达峰示意图

资料来源:安永研究。

图1-6 碳中和示意图

资料来源:安永研究。

我国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减排方面也开展了积极的行动。2021年4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同法德领导人举行的视频峰会上宣布,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加强氢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本书提到的碳中和主要是指狭义上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要同时确立这样的“双碳”目标呢?为什么达到“碳中和”前,先要实现“碳达峰”呢?这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 我们只有实现了碳达峰的目标,才能够进行碳中和的行动。前者实现时间越早,越有利于后者进程的推进。 留给碳中和的过渡时间越长,减排工作的压力就越小,对经济的影响也越平缓。此外,尽早实现碳达峰将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力证明,有利于塑造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最关键的是,我国提出“双碳”目标是遵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从宏观战略层面制定的发展要求,凸显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决心与大国担当。但是,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各行各业任务艰巨,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克服重重困难,为环境保护付出巨大的努力。

2021年:我国碳中和元年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全球会议和国家会议中多次强调,我国应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见图1-7)。此次“双碳”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碳减排力度,在2021年全面开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新征程。

图1-7 我国碳中和目标提出路径

资料来源:安永研究。

各国主动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潮流,分别宣布净零或碳中和目标

新一轮的能源技术和产业革命正蓄势待发,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碳中和气候行动的大军中。截至2021年初,全球共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标,包括已经实现目标、提出或完成立法程序、形成法律草案、进行政策宣示以及正在讨论中的国家和地区(见图1-8)。其中,不丹、苏里南2个国家已实现碳中和,瑞典、英国等6个国家已完成立法,欧盟和韩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处于立法过程中,中国等20余个国家发布了政策宣示,其余还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正处在提出目标并积极讨论的阶段。

图1-8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实现“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标时间

资料来源:安永研究。

欧盟于2019年底发布了“绿色新政”,提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在2021年3月10日通过了“碳边界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议案,对欧盟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税,这也意味着欧盟将碳税机制纳入欧盟法律。美国总统拜登在上任第一天就签署行政令,让美国重返《巴黎协定》。2021年4月22日,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美国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减排目标,计划于2030年温室气体相较于2005年降低50%~52%。除此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付诸行动,全球各国正携手开展气候治理。

为实现碳中和,国内外领先企业这么做

碳中和不仅是国家层面关注的重点议题,更是企业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全球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对碳中和目标做出了一系列承诺,并积极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履行环保义务。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实现碳达峰时间较早,这些国家的企业已经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碳减排经验。

科技巨头谷歌(Google) 早在2007年就承诺致力实现碳中和。谷歌针对其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开发和使用能效更高的制冷系统,并联合Deep Mind利用机器学习不断优化;针对其办公场所,谷歌获得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认证的面积越来越大,园区内充电桩和共享单车数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谷歌对可再生能源大量投资,通过购买可再生能源与自身能源消耗相抵的方式在2017年实现了“净零”排放,并通过购买碳信用额(carbon credit)在2020年实现自公司成立以来所有碳足迹的“清零”。在实现公司碳中和后,谷歌开始将目光放到供应商减排方面,投资27亿美元,为供应商提供新的清洁能源供应。谷歌计划在2030年实现全天候无碳运营,这是到目前为止科技领域最大的环保承诺之一,届时谷歌的数据中心和办公场所将实现100%由清洁能源供电。

超级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 在2020年2月提出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BP积极进行能源转型,调整传统石化业务,在2020年6月宣布计划以50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全球石化业务出售给英力士集团(INEOS)。这并不意味着BP放弃油气产业,但BP承诺将不会在尚未开展上游活动的国家进行勘探。 BP公司大力布局可再生能源,其宣布从2021年到2030年的10年间,年度绿色能源投资额将高达50亿美元左右,为2020年的年度绿色能源投资额的10倍。此外,BP公司计划截至2030年,可再生能源产量较2019年扩大20倍,发电装机容量增至5000万千瓦。在光伏发电方面,2017年BP收购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开发商Lightsource 43%的股份,重回太阳能领域。2018年BP投资快速充电电池开发商StoreDot,收购英国最大电动汽车充电公司Chargemaster。同时,BP也在2019年与滴滴成立合资公司,进军电动交通领域。2020年9月,BP收购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在美国的两家海上风力发电场的股权,首次进军海上风电。同年11月,BP与丹麦可再生能源集团Orsted合作,开发零碳氢气,并计划在2030年将氢气产能扩大到全球氢气核心市场10%的份额。

截至2019年底, 特斯拉(Tesla) 在全球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已达370万千瓦,产生的绿色电力累计超过166亿度,特斯拉还通过提供公用事业规模储能产品Megapack,满足全球大规模电池存储项目的需求,让不稳定的绿色电力存储起来。在供应链原材料采购方面,特斯拉要求其一级汽车供应商必须在国际材料数据系统(IMDS)中注册并符合国内和国际的材料合规要求,以满足欧盟和其他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钴供应链的透明度,特斯拉使用《负责任矿产倡议(Responsible Minerals Initiatives,RMI)钴报告模板》从相关供应商处收集详细数据,并要求所有电池供应商和次级供应商根据最新版的《经合组织指南》 与RMI标准进行年度第三方审计。在电池回收方面,2019年特斯拉回收的锂离子电池中金属包括1000吨镍、320吨铜、110吨钴。特斯拉目前正在开发一种独特的电池回收系统,用于回收特斯拉电池中使用的所有金属。自2019年开始,特斯拉开始向其他整车厂销售碳排放额度。 2020年出售碳排放额度的收入达到16亿美元,可以说,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特斯拉增收新支点。

我国企业同样积极致力于实现碳中和,众多央企已纷纷宣布碳中和目标,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其他企业起到了表率作用。中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后文简称“国家电网”)秉承“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理念,一直致力于加快电网发展,推动能源电力向低碳电力转变。一方面,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动新能源发展,在“十三五”期间电网投资高达2.4万亿元,保障新能源及时并网和消纳;加强输电通道建设,输送清洁能源电量比例达43%;抽水蓄能电站在运在建规模高达6236万千瓦。截至2020年底,国家电网经营区内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42%,减排4.5亿吨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全面完成北方地区“煤改电”任务,加快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同时,国家电网还注重电力技术创新,主导或重点参与新能源电厂并网与运行控制领域标准建设。在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国家电网积极响应,制订公司行动方案,包括: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持续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优化电网调度运行,发挥市场作用扩展消纳空间,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积极推动综合能源服务,助力国家碳市场运作,全面实施电网节能管理,强化公司办公节能减排,提升公司碳资产管理能力,统筹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打造能源数字经济平台等18项行动。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三峡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是第一家宣布碳中和时间表的电力央企,其宣布力争于2023年率先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目前,三峡集团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高达96%。近年来三峡集团也在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2020年,三峡集团新能源新增装机超500万千瓦,总装机突破160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突破9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突破700万千瓦。

蚂蚁集团 于2021年3月12日锁定在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并推出了多种多样的服务助力实现碳中和。例如,蚂蚁集团对自身园区进行节能减排改造,倡导员工低碳办公,积极推动绿色投资,推出垃圾分类回收和二手商品回收平台等。值得注意的是,蚂蚁集团利用技术优势率先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碳中和行动中,使碳排放、碳减排、清结算、审计等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此外,最典型的产品还要数蚂蚁森林。数据显示,2016年上线的“蚂蚁森林”项目已经带动5.5亿人践行低碳生活,种下超过2.2亿棵真树,产生了独特的绿色社会影响力。 GOBD30+LYiWjn+BJ/NfXhx9SQ+GEX7vQoxFVodYiHau/Y208IBrCAZIOhK/odeG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