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怪的问题,
举人秀才都说“不值一提” ① ,
教书夫子也说是“普通道理” ② ,
可是,他们一概不知!
富人的米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种谷人把谷担进富人的仓里?
问问社会,是何道理?
富人的房屋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贫人造屋富人安居?
问问社会,是何道理?
富人的衣裳是哪里来的?
为什么种棉织布人衣不遮体?
问问社会,是何道理?
人们同活在一个世界,
为什么贫富不一?
问问社会,知也不知?
[作者简介]
郭亮(1901—1928):又名靖笳,湖南长沙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工人运动领袖。曾任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等职务。
1928年3月27日,因叛徒告密,郭亮在岳阳被捕,29日在长沙英勇就义,时年27岁。郭亮遇害前给妻子李灿英留下遗书:“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充分体现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至死不渝的忠诚。
[注释]
①举人:明清时期称乡试合格者为举人。秀才:明清时期在府、县官办教育机构学习的生员通称为秀才,也泛指读书人。
②夫子:旧时学生对老师的称呼。
[解读]
郭亮在长沙市铜官东山寺高小学堂读书时,便好学多思、敢于发言,他因对社会不满而写出这首诗,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体现了平民百姓生活的疾苦,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压迫者的愤怒。
这首新体诗语言平实、通俗易懂,通篇一直在提问却没有给出答案,然而答案昭然若揭,即不公平的社会分配与贫富差距悬殊,导致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