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礼仪三百复三千
——礼仪的内涵与原则

在古代的中西方,礼仪是社会上层的一些行为准则,讲礼仪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个象征背后也展现一个人、一个群体的风姿、气度是否优雅得体。因为礼仪,“绅士”与“草莽”的言谈举止泾渭分明。

第一节已提及,礼仪包含“礼”和“仪”两部分,“礼”即礼貌、礼节;“仪”即仪容、仪表、仪态,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侧重于社会交往中人们在礼遇规格、礼宾次序等方面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多用于较大规模或较为隆重的场合。礼貌礼节多指交往过程中个别的行为,而礼仪则是指社交活动中自始至终以一定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完整行为。这一节,我们探讨礼的内涵与原则。

一、礼仪内涵,全面丰富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出自《中庸》,意思是“礼”的总纲有三百条之多,细目有三千多条,形容礼仪内容全面,内涵丰富。

“礼仪三百”,指的是大的礼节,也就是恒常不变的大的礼仪,古时谓之经礼。于个人而言,人生之中,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就是大事,均有一套庄严的礼仪;于国家而言,相应的祭祀、外交等场合,也都有一套相应的礼仪,这些均属于大的礼仪范畴。

“威仪三千”,指的是小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当中,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在待人接物之时,有不同的行为举止规范。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礼仪细节,谓之“曲礼”。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导要讲礼貌,懂礼节,学礼仪,这也是家庭教养的一部分;在工作中,我们还会专门去学习礼仪。那么,究竟什么是礼仪呢?礼貌、礼节、礼仪宛如三姊妹,“她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无论是礼貌、礼节,还是礼仪,都有一个共同的“礼”字。“礼”的本意是敬神,现在多引申为敬意。它既可以指为了表达敬意和显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式,比如婚礼,也泛指社会交往中的礼貌礼节,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的本质是“诚”,有真诚、敬重、友好、谦恭、关心的意思。

礼貌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表示敬意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礼貌往往通过仪表仪态及言谈举止来表现对一个人的尊重。一个人倘若在公众场合衣冠不整、出言不逊、动作粗俗,就是对他人不尊重,那么他肯定是不讲礼貌的。

什么是礼节呢?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一些正式的社交场合,人们之间相互表达问候、美好祝愿等的惯用形式。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是表示对他人尊重与友好的外在行为规范,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礼仪原则,谦卑有序

1 真诚尊重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与接纳,以诚待人,是礼仪的本质特征。法国著名文学家大仲马说过:“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真诚待人、表里如一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项礼仪原则。真诚的人,也许有时会吃亏,但真诚的人会得到意外的财富,会是人生最终的赢家。

古人常说:“敬人者,人恒敬之。”互相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基石。尊严是一个人支撑信仰和生命的骨架,“士可杀,不可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尊严看得比生命都重要。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2 平等适度

平等原则是社交礼仪的核心,也是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最本质的区别。不能有性别、年龄、种族等歧视,也不因身份、地位、文化、职业差别等将人分三六九等,厚此薄彼。面对弱者,不盛气凌人、自鸣得意;面对强者,不低三下四、阿谀奉承。

礼仪就像一杯清茶,“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香气四溢的清茶无论是气味还是口感都是非常宜人的。但是,如果水温过低,茶香就无法得到完美的挥发;如果水温过高,茶体就会损坏变味,稍有不慎,还会烫人口舌。

在施礼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分析具体情况,因人因事、因时因地,相应制宜,有依有据、有礼有节。

3 包容从俗

包容就是大度、宽宏大量、能容人,包容体现一个人的格局。提起格局,我最近为我们校友会理事会的成员推荐了吴军博士的《格局》一书。该书从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节奏5个维度介绍如何提升格局。“偶然的成功靠运气,必然的成功靠格局。”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让自己很难接受,甚至为之气愤的事情,能够容忍别人非原则性的过失,则体现出一个人的气度。一个人对外界的容忍度越高,格局越高,越能化干戈为玉帛;甚至能以德报怨者,定能将自己的人生之路和事业之路不断拓宽,所谓“忍人之所不能忍者,方为大器”。

遇事不斤斤计较,不仅是现代人进行交往的礼仪准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格局和情商。

我国各地区文化背景不同,社交生活中更是存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客观现实,尊重交往对象的习俗,做到入乡随俗。

比如,在南方地区的部分省市,尤其是广东省,在用餐前,广东人要用茶水冲洗餐具。这个“仪式”是老一辈广东人代代相传的饭前习惯,也可看出后辈对长辈的尊敬。一个广东人到了北方,在用餐前反复清洗自己的碗筷,则可能使对方觉得略显做作和有距离感。广东人外出吃饭时,习惯使用公筷公勺。2020年2月,广州市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使用公筷公勺,推进文明餐桌建设》的倡议书。

礼仪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俗其实要求人们在使用礼仪的时候要分地域、分场合,根据各地情况灵活运用,才能不失礼。

4 自律守信

自律是礼仪的一个重要原则。松下幸之助曾说:“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伟大诗人但丁也曾说过:“测量一个人力量的大小,应该看他的自制力如何。”凡成功者无不懂得自律,它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

遵守社会公德是礼仪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礼仪的内容涵盖了社会公德的全部,遵守公德,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及其对社会的责任感。

遵时守信是人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则。凡是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尽全力达成,不要因为顾及面子答应超出自己条件和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一旦失信,不仅会对别人造成损失,也会给自己的形象和所在企业、单位造成声誉损失。

愿你能站在更高处理解人生,走自律守信的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悔的美好归宿。你想得到世间的美好,先努力成为美好的自己。 Ir+cm7UcEY10A0Fbw2hpC8l/ao6Dlmceg7AHYfx+5n84JaWens5rz8wYzWr61mB1



无价之宝属礼仪
——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就像诗歌,她跨越千年,裹挟着历史的长风款款而来,她无声无形,却惊艳了岁月;礼仪就像一瓶典雅馥郁的香水,它氤氲周身,环抱着先贤的无穷智慧,她无言无质,却治愈了无知;礼仪就像一把标尺,她对你的言行举止进行度量,帮助你“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她带来的不仅仅是学识,更是气质,谦和恭谨,却又拒佞人千里;礼仪是陪伴你一生的女神,她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然而,礼仪不是深宫大殿里的公主,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一种平凡的高贵。我们生而平凡,但是灵魂高贵的是礼带来的厚礼,礼仪也是人人可以拥有的无价之宝。拥有礼仪,可以看到灵魂中的光点,肉体下的尘埃;进可治国安邦,退可守正自居,何不学礼呢?

一、德辉于内,礼发于外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自我谦卑,尊重他人,用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自我修行谦卑。“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不骄不躁不胆怯,在谦卑中修行勇气,在追捧中修习冷静。

一方面,“德辉动于内”,于是“礼发诸于外”,一个人若有卓越的德性,他的行为自然会合乎礼仪;另一方面,就像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品德比喻为宝贵的钻石,把礼仪修养比喻为打磨和镶嵌钻石的工具,一个人的品德是美好的,但要经过打磨和镶嵌才能把钻石内在的美表现出来。

律己敬人,是最好的礼仪。礼仪是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个人素养与文明的集中体现。

二、美好生活,全赖有礼

美好的形象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仪容仪表仪态礼仪来更好地设计及美化个人形象及仪态,通过礼仪规范的学以致用来更好地展示个人的优雅风度与良好教养。显而易见,礼仪具备美化自身的功能。

与彬彬有礼的人相处,正如有趣的灵魂会互相吸引,知礼节、懂礼仪的人同样会吸引到更多同频的儒雅之士。这些人有着开阔的视野、睿智的思想、良好的素养,每个人都是一束光,每一束光汇聚成明亮的光,润泽照耀同伴,又不断交互吸取养分,每个人因此更加熠熠生辉,人际关系因此更加和谐,生活因此更加美好。

三、人际交往,绿色通道

古人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处事准则,世上最难之事莫过于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虽负贩者,必有尊也”,与人交往时遵循礼仪,是对他人的尊重。上善若水,水无定形,礼仪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礼仪所体现的是对人的尊敬之心。

初次见面时,一个善意的微笑使对方如沐春风,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坚冰瞬间融化;产生分歧时,包容礼让的心态,往往能顺利化干戈为玉帛;在热闹喧哗的宴会上,得体的礼仪和优雅的举止,更容易使你脱颖而出。

拥有礼仪的人,捧着一颗尊重他人的心对待他人,对方也会用尊重和真诚回馈你,因此总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从而将自己的人生之路和事业之路不断拓宽。试问,谁不想被尊重,谁不想在平等中谋求共同利益?

人生路上,花时间修炼不完美的自己,也期待遇见更完美的他人。

四、事业成功,因为有礼

现代礼仪很多是通过一些细节来展现的,而这些细节不仅可以反映出个人素养,还是个人品质的映射。

据说有的企业家以别人在饭桌上喝酒的表现来取人:“自己不会喝酒,但争强硬撑,结果三杯未下肚,就面红耳赤,开始手舞足蹈,之后又是烂醉如泥,丑态百出,这类人我不会重用;自己很能喝,但假装不会喝,并想方设法唆使别人喝,坐山观虎斗,不看到别人喝醉倒地不罢休,这类人奸猾狡诈,我也不会重用;自己会喝酒,依自己的酒量去喝,对别人不劝酒、不唆使,这类人可以放心重用。”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商务场合,讲礼仪的人做事处处得体,文质彬彬,有良好的人际环境,处事周到,因而很容易得到领导或上司的青睐。相反,如果不懂得礼仪,破坏了人际关系,则有可能湮没自身的才华,没有好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有好的平台,也可能断送掉自己事业上升的机会。

五、社会文明,以礼为镜

礼是人类区别于禽兽的标志。人是从动物界脱胎而来的,人与动物有共性,也有区别。人与动物的区别除了人类具有较为复杂的思维和情感之外,讲究礼仪也是一个显著的区别。

《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不是语言的有无,而是礼。唐人孔颖达说:“人能有礼,然后可异于禽兽也。”

因为习礼,人类能够不断进化并迈向文明进步。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镜子。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礼仪水平如何,往往反映了这个人、这个单位、这个国家的整体素养和文明水平。 /7oDRKcBK5BAIfpgCoDURDj/aATZbsHgykBH+IE7HtUGDcX8hXWqh58QwQDz/oS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