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华礼仪史绵长
——中华礼仪起源与发展

知道了什么是礼仪,我们来简要地了解中华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礼文化产生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如《易·序卦传》中提到“物畜然后有礼”;也起源于原始崇拜,比如祭祀,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并对之敬拜或求告等,形成了吉礼。

说文解字产生于生活与习俗,从理论上来说,礼仪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为了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主观和客观矛盾而逐步积累形成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对礼与天地关系的评价:“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其高度评价礼和天地之间的契合程度。而且,礼并非一成不变的,它拥有独特的时代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礼仪的内涵、形式、内容以及社会功能等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萌芽时期,人类开化

礼仪的萌芽时期大约是公元前5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逐渐开化。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例如,生活在距今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为去世的族人举行原始的宗教仪式以表祭奠和追思,这是迄今发现的在中国最早的葬仪。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的出现,标志着人类逐渐蜕变,产生文明。

二、草创时期,渐具雏形

礼仪的草创时期为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万年左右,原始礼仪从风俗习惯逐渐过渡,已然渐具雏形,例如在今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前的半坡村人的公共墓地中坑位排列有序,有仰身葬和俯身葬之分。

此外,仰韶文化时期的其他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谦卑有序,男女有别,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出现了明显的地位差异,也为后世中国用礼治国奠定了基础。

三、形成时期,原始崇拜

礼仪的形成时期是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在此期间,中国从原始社会末期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尊神活动开始流行起来。

前面我们讲到,礼来源于祭祀和习俗,这里便体现了人类对原始崇拜的重视,从而为礼的规范化奠定时代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礼仪包含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若干准则,类似于自然法则的产生,又是原始社会宗教信仰的产物。

四、发展时期,礼仪变革

礼仪的发展、变革时期大概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和革新了关于礼的理论。任何变革的出现都有时代的契机,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儒家拯救了礼,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瑰宝。

孔子召集弟子编订《礼》《乐》;孔子编订的《仪礼》记述了战国以前贵族生活和社交中所遵从的礼仪规范。这本书和《周礼》以及《礼记》合称“三礼”。

孔子认为,“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孔子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主张,也逐渐形成了孔子的思想核心和政治主张“克己复礼”,他引领了学礼、懂礼、行礼的新高度。

荀子主张“隆礼”,提倡礼法并重。《荀子·富国》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他主张用礼来体现身份地位,认为礼之所以正国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之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他坚持将礼治进一步深入到国家统治中。

五、强化时期,经礼三百

礼仪的强化时期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11年。在先秦,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后世提供了打开宝藏的钥匙。西汉初期,儒家礼仪被概括为“三纲五常”。

汉代时,孔门后学将孔子有关礼的学说整理编撰成《礼记》,共49篇,内容涵盖介绍古代风俗的《曲礼》,记录古代饮食的《礼运》,讲述家庭礼仪的《内则》,记载服饰制度的《玉澡》,论述师生关系的《学记》等。《礼记》上承奴隶社会,下启封建社会,是我国礼仪的源泉;涵盖了生活的不同方面,是中国那个时代的缩影。

盛唐时期,《礼记》由“记”上升为“经”。《论衡·量知》有记:“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记。”此时,《礼记》已然为大者,与《周礼》《仪礼》合称三书。

宋元明时期,礼仪文化持续兴起并蔚为大观,从宋朝“荆公新学”到明朝的《五经大全》,经礼是统治者施行时政、统一思想的工具。

到了清朝,很多礼仪变得虚浮烦琐,形式大于内容,作为上层建筑的礼也随之日渐式微。

六、现代礼仪,破旧立新

现代礼仪时期是1911年至1949年,即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破旧立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废除一系列旧俗,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从而拉开现代礼仪的大幕。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握手礼在社会上层开始流行,并逐渐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礼在时代洪流中完成了自己的重要革新。

七、当代礼仪,全面复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新中国需要新的文化血液来滋养,需要新的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新的时代,我国礼仪不断适应社会变迁,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普适性的礼仪,逐步确立了合作互助关系、男女平等关系,进一步发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

1977年至今,中国的礼仪建设逐渐受到重视,恢复到原来的发展轨道,进入全面的复兴时期,礼仪日渐简单化、国际化、标准化。 0atCkZV2TiX2dV74iYm8hryVehzVNNqGQt8DJAnvA5/5dGCKS+C+bCF+OhewvT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