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表里相依礼与仪
——何为礼仪

在研习礼仪之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仪的出处和来源,才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礼记》中提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彰显出“礼”的重要地位,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社会,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何为礼仪呢?礼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礼仪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用时间的笔触,镌刻下时代的盛状。狭义的礼仪则专门指人们的行为规范、规矩和礼节,这时的礼仪是一种万能的工具,营造社会和谐的气氛,规范人们的道德,将中国文明中的精神力量外化于行。

“礼仪”以礼为基础,并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来展现、继承和传播下来,“礼”与“仪”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礼仪是中国文化中珍贵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具备丰富的内涵。中国礼仪文化于周朝形成,实行以“尊尊”“亲亲”为基本原则的礼治,提出以德治为主的治国方略。礼仪在秦汉时期发展态势良好,在唐宋时期愈加兴盛。

在古代礼仪思想中,内在道德范畴的内容是“敬”“诚”“礼”“仁”。《十三经》是儒学最重要的典籍,里面有三部是讲礼仪的。“礼”表尊敬、崇敬之意,孟子说,“尊敬之心,礼也”;《礼记·曲礼》的开篇就是“毋不敬”,指的是要对一切人尊敬,不能傲慢。

“仪”是“礼”的形式,包括礼节、仪式以及容貌、举止等。“礼”和“仪”合在一起,就是以美的形式表达崇敬之意,是内在素养的外在表现。

中国古代有“五礼”,分别是礼敬天地、鬼神、圣贤和祖先的“吉礼”,亲万民的“嘉礼”,厚待宾客的“宾礼”,威慑邦国士民的“军礼”和哀悯邦国忧患的“凶礼”。这些礼从人出生到死亡,从婚丧嫁娶到社交往来,包罗万象。

透过对礼的重视,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小至修身、大到治国的不同思想,礼不仅是一种制度,还蕴藏着一个民族发展和兴盛的秘密。

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在《百家讲坛》中曾阐述礼的内涵和重要性:礼仪发于心,而表于形;处事以诚,待人以敬。子曰:“礼者,敬人也。”孟子有云:“有礼者敬人。”礼的存在是一种相互尊重的人际交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流传至今的礼仪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更加密切。对他人来讲,现代礼仪是为了表示在与人交往时对他人的尊重、适度和自律;对个人来讲,是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是精神文明、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 Pzf3RdLlCJtpMJfjbJVGSTHLwk7bNJiZco60i1cHJZ0vPPAuBVSE1uZK4bKG6T7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