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雪如银的白月光偷偷爬进窗棂,一盏青灯一卷书,“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诗中那种相遇的美好,受宠若惊的画面在眼前留下剪影,诗意如香气般轻轻萦绕。
掩卷静坐,独对天边的明月,“这皎洁的月啊,遇见什么样的人如此美好?”月不答,依旧安静淡然地挂在天边。
美好的交往,都是先从礼仪开始的。往往人们都渴望与心目中理想的人交往,或者至少希望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交往。
用礼仪来表达或好或坏的印象,更加真实客观,同时可以看出表达者对自身的态度,礼仪就像是一本书的封面,是在门面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存在。
任何一项礼仪均有其来源和意义,而握手礼则可以追溯到“刀耕火种”时期,人们当时以狩猎为生,男性经常需要手握木棍或者石头出去捕捉动物。如果在半路突然遇到其他部落的人或者凶猛的动物,则挥舞木棍或者石头来防身;如果遇到同族的人,则会放下手中的“武器”,张开掌心相抚摸,告知对方无须防备,证明自己是不具有攻击性的,是友好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卸下防备表示友好的姿势,逐渐演化成现代社会的握手礼。
在现代社会,与人见面的第一反应是向对方问好,互相寒暄,然后就是握手,用来表示自己的友善和尊重。这样一个动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仪之一,但是握手礼也有很多讲究,有很多不容忽视的小细节。
1 伸手有序
握手的时候有一定的长幼尊卑顺序,要求“尊者优先”“长者优先”。握手时应该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先伸手。
客人、年幼者、身份低者在见面时应主动向对方问好,在对方伸出手时再及时握手。男女之间,男士应等女士先伸手之后才能握手,如果女士无握手之意,则向对方点头示意表示友好和问候。当对方主动伸手时,不能拒绝或动作缓慢。长幼之间,年幼者要等年长者伸手方可握手,且要稍稍躬身迎握。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再握手。宾主之间,主人见到客人到达时,应主动伸手以表示欢迎。
当一人与多人握手时,应该遵循“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的原则一一握手,在握手时要微笑点头致意,切忌交叉相握。
2 握手有方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握手有方分左右,力度适中要讲究。握手需要双方握右手,而不是左手。左手在一些国家,比如中东和印度,被认为是“不洁”的。因此,握手伸出左手,是一种失礼的表现。
握手时双方保持一步左右的距离,伸出右手,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与对方相握后呈垂直状态,然后五指并用,力度适中稍微一握即可。女士同外国宾客握手时,应该肩部、手指自然放松,以备男士可能要行吻手礼。
3 握手时长
初次见面,握手时长一般在3~5秒为宜。但是,好友久别重逢,熟人之间表示亲密,可以适当地握久一点。
4 握手力度
握手力度适中,用力过轻,显得有些傲慢、不自信、应付事,不愿意与对方深入了解和交往;用力过大,会让对方感到不适,感到压迫感,从而让对方形成不体谅他人、不懂礼节的印象。
有一位校友的企业要招聘一名重要高管,最终筛选出两名“旗鼓相当”的候选人。两位候选人先后进来面试,经过握手和简单的面谈,那位校友决定录用第一位面试者。
后来有一次我们在一起时聊起此事,他说,“虽然两位候选人从履历来看实力相当,当第一位候选人和我握手时手掌温暖,用力适当,再加上他谈吐自然,说明他是一个充满自信、具有亲和力、身体健康的人;而第二位候选人恰恰相反,他与我握手时手掌直伸,没有一点力度,甚至没有握住我的手”。
5 面部表情
最后,要注意握手时的面部表情。在握手时管理好表情,与对方有直接的目光接触,且不可在握手时左顾右盼,看向其他人,这会让人有被轻视或不在意自己的感觉。
自然流露出内心的喜悦和真诚的微笑。你是喜悦,你是春风,你的微笑轻轻抚平对方内心的紧张和防备。在一片清澄的春风里,对方感觉到被尊重和被接纳,双方的距离就这样拉近了。
(1)握手前及时清理手中的物品,将物品放到他处再准备与人握手,以避免握手时手中物品无处安放的尴尬,也不要一只手与他人相握,而将另一只手放在衣袋里,保持另一只手自然下垂即可。
(2)握手时不宜佩戴手套和墨镜。不能戴着手套、墨镜与人握手。戴上墨镜也许很酷,可这是对对方的不尊重。例外情况是,在一些晚宴上,女士如果身穿晚礼服带着薄纱手套,则可以与人直接握手,这种手套不被视为女士服装的一部分。
(3)握手时一般不建议双手握住异性的手。
(4)握手时注意手部清洁,不可沾染异物与他人握手,更不能在握手后当人面擦拭自己的手。
(5)手不能半掩着。很多初入社会的人会因为紧张或家乡风俗,握手时没有做到全掌张开,这样会给人不愿意握手的感觉。
(6)男子相握应摘掉帽子,若戴军帽应先行军礼,再握手。
(7)不坐着与人握手。与人握手时应保持站立状态,身体稍弓,头部前倾,弯腰与人握手。
我们的手,不仅仅可以完成各种工作,还可以用来传达礼仪,比如挥手、握手。其实,每一次相遇,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问候,每一回握手,都可能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当我们总是用友善的态度、尊敬的内心、礼貌的行为去对待遇见的每一个人时,愉悦自然会来轻敲心门。那么,就让我们敞开心扉,与愉悦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