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道论

道,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

围绕道的问题的论述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基本形态。道是中国哲学的精神,追求道是中国哲学的根本目标,中国哲学的许多问题几乎都是围绕道和对道的追求生发出来的。

金岳霖总结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在于道: “不道之道,各家所欲言而不能尽的 道,国人对之油然而生景仰之心的道,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 不归的道才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 [1]

关于“道”的解读,已非常非常之多了。在众多解读“道”的涵义、特征中,比较一致的看法列下。

一、“道”的涵义

综合《老子》、《周易》、《庄子》等经典理论和李顺连先生 [2] 等专家的有关解读,“道”的涵义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道”是万物之宗、宇宙之本原

《老子》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老子·二十五章》) “道 常无名” (《老子·三十二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 子·一章》)。 老子认为,“道”的存在是确定的、绝对的,但它又是无形、无象、无声的冥冥之中的存在,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老 子·十四章》) ,它恍恍惚惚,若有若无,是我们的感观所不能够直接知觉的东西,因此无法用语言对它进行准确的描述,也没有办法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但为了使用的方便,只得勉强给它一个名字叫“道”。现象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名称的,但也唯其有名称,这些事物都是有限的存在,都是有生有灭、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道”没有生灭、没有增减,虽有运动,但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不可描绘、不可命名,这就是《老子》开篇所阐述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 名,非常名” 的含义。老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所创生的,“道”由形而上的混沌向下落实,渐渐分化成物质实体,先有天地,而后万物,包括人类;万物欣欣向荣、生生不息,就证明这个“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道”具有无穷的创造力。

老子又说: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四章》 )。道是万物的根源,道的存在不同于万物的存在。如有上帝,上帝也以道为本。又说: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 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老子·五十一章》 )。虚而无声无形、完满无缺的道,既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又是派生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由道演化而来,其过程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老子·四 十二章》 )。所谓一,是指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混沌未分的状态,即一个处在混朴状态的和谐体。由一生二,就是产生阴阳。阴阳交合而生三,即冲气,然后产生万物。这样,道不仅在时序上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而且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

庄子(约公元前 369—前 286 年)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范畴,对老子的道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和阐述。他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 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 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 而不为老” 《庄子·大师宗》 )。庄子在此论述了“道”的特性与功用。它“无为无形”,“自本自根”,“生天生地”;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世界万物甚至于鬼神上帝都由道产生。正由于道无限广大、无形无状、永恒存在,所以它涵盖万物。 “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庄子·天 地》 )。 “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也” 《庄子·知北游》 )。因此,庄子之道,首先是一个本体性范畴,含有本体论的意义,即道是一个产生天地万物的实存性本体。

《管子》强调道是无形无声的,是万物生成的根据。《管子》的《内业》云: “不见其形,不闻其声,而序其成,谓之道。”又云:“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 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人之所失以死,所得以 生也;事之所失以败,所得以成也。” 道是感官所不能感到的,而是人所以生,事所以成的根据。《内业》又云: “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 以成,命之曰道。” 道是没有具体形象的,而是万物生成的所以然。

如蒋锡昌所言: “天道者,即自然之道,亦即宇宙之道。宇宙之本体,可以 ‘绝对’二字括之。所谓‘绝对’者,无形色,无大小,无生死,无古今;只觉 浑然一体,决非他物所可比拟之谓也” [3]

(二)“道”是指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

作为规律性的“道”,其根本原则就是“反者道之动”( 《老子·四十章》 )。道反的运动规律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互相转化。天地万物皆“负阴而抱阳”,由相反相成的对立面(阴阳)构成。阴阳两个方面在对立面的运动中不断地互相消长、互相转化。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 相随” 《老子·二章》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 十八章》 )。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祸与福,都是互相转化的。刚柔、荣辱、胜败、进退、强弱的运动也莫不如此。二是循环往复。道及其产生的天地万物的运动最终又都将返本复初,回到原点,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老子·二十五章》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庄子说: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 顺之则成” 《庄子·渔父》 )。这就是说,道是万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法则。万物遵循道变化则生长,失去道就会死亡;人们循道而行就成功,逆道妄为便失败。道作为规律,存在于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行于万物者,道也” 《庄子·天 地》 )。万物莫不 “循道而行” 。阴阳变化、四时更替,都是道的表现形式。天地有天地变化之道,人有人的变化之道,各有其自身的运动法则。然而,道的作用是内在的,人们不能直接感知,要通过事物变化的现象和结果来分析,才能加以认识。因此,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看起来都是自生自化,但在这种自生自化的过程中,就贯穿着道。

二、“道”的特性或特征

综合《老子》、《周易》、《庄子》等经典理论和李顺连先生 [2] 等专家的有关解读,“道”的特性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无形性

道无形,这是道的一个最大、最明显的特征。老子说: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老 子·十四章》 )。庄子说:道 “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庄 子·大宗师》 )。 “夷”、“希”、“微”以及“不可受”、“不可见” 都是形容和说明道的“无形”的特点的。与道无名相对于具体事物的有名而言一样,道之无形也是相对于具体事物的有形而言的。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形有体的,大至天地,小至碎石、细毛乃至细胞、原子、质子等等,无不具有一定的形体,道则无形无体,不可见,不可搏,不可闻。按老庄的意思,一切具体事物惟其有形,故而可以感知,惟其有形,故而有生有灭,不能永恒;道则因其无形,故而不可感,因其无形,故而无生无灭。遂成永恒,而为万物之本根 [4] 。管子指出: “虚 无无形谓之道,……”。“天之道,虚其无形”。“道也者,动不见其形,……”。 “天之道虚,地之道静” 《管子·心术上》 )。又如张载言: “‘形而上者’ 是无形体者,故形而上者谓之道也;‘形而下者’是有形体者。故形而下者谓之 器。无形迹者即道也。如大德敦化是也;有形迹者即器也,见于事实即礼义是也” 《横渠易说》,《张载集》,219 页 )。这个“无”,如道教前辈任法融道长所言: 此“无”无形无象,无色无声,无臭无味,无热无寒,无左无右,无前无 后,无内无外,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情无思,无善无恶,恍恍惚惚,沓沓冥 冥,无征兆,无端倪,至虚至空,故称“无”。此“无”本来无名,老子勉把它 称为“道”。此“无”即“道” [5] 。著名老中医匡调元先生将易学、道家、释家和《内经》医家的一致思想归纳而上升为新的“无极哲学”,实则就是本书提出的无形世界哲学。其最显著的特性或特征就是无形性,如其“匡氏无极图说”: 最上端是“虚空”,示无形,无内无外,无边无际,非动非静,什么都没有,却 什么都在其中,有序而隐,能生万物,但人们什么也看不见、摸不着,因为这里 眼、耳、鼻、舌、身、意感受不到,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此为不可道的常道。 [6]

(二)自在性

道是最高的立法,是一切存在的法度。因为道是自在自本,如 “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老子•二十五章》 ),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六章》 ),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老 子•四十五章》 )。

(三)根本性

《庄子》曰: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 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大师 宗》 )。《淮南子》曰: “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 (《淮南子•原道训》)。道是自存的,自本自根,是最根本性的,其存在根据乃也在它自身中。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四十二章》 ),“道”是天地万物统一共存的基础,它衣养万物,为天下母,为万物宗,万物的性能赖道而存在并有正常的发挥。如 “天得一(一即道)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 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老子•三十九 章》 )。

(四)自力性

万物由“道”生。“道”是宇宙万物生化运动的总根源和驱动力。道生万物不假外力,靠的是自身的力量,即 “道法自然” 。所谓自然,自己如此,不借外助。因而,高亨认为, “道者,宇宙之母力也,即在人类经验外,有一种自然力 也。宇宙之原始,出于此力。宇宙之现象,出于此力。此力生育天地万物,而子 母未尝相离……此力乃宇宙之母力,老子名之曰道。” 金先生认为,最好将这高亨所谓的宇宙母力解释为道生万物的一种内禀力,即称之为宇宙的自生成、自组织能力。这种力源自老子所谓的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即阴阳作用的结果。也如蒋锡昌所言: “天道之作用者,即自其本体上所发生之一种功用, 或一种原动力之谓也。庄子以为宇宙之本体,虽非吾人智力所可知,然其本体上 含有一种极大之原动力,则为不可否认之事。盖唯有此种原动力,而后此世界, 此万物,以及此一切之森罗万象,得以产生,得以表现也。夫然,故乾坤不息, 而历史永演。天运,‘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此言天道有一种原动力, 常在运行不积,故万物得以成也。由此可知此种原动力实为天地万物之创造者。 庄子亦名此原动力曰‘道’。大宗师,‘夫道……生天生地。’或名之曰‘造物’。 大宗师,‘伟哉!夫造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或名之曰‘造化。’……此种原 动力之流行,含有四个原则:一、力之发生,有绝对之权威。二、可以分散为各 种之力,而不息灭。三、力之分散为偶然的,盲目的。四、分散之方式:甲,有 不变而动者;乙,有不变而静者;丙,有常变而动者” [7]

(五)实存性

《老子》曰: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 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二十一章》 )。道是实有的,它无所不在,谁也不能须臾离开它。庄子在《知北游》中说: “东 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 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秭稗。’曰:‘何其 甚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目击而道 存。”(《田子方》)“道不私”,“道者为之公”(《则阳》),“道者,万 物之所由也” 《庄子·渔父》 )。《心术》篇说: “虚而无形谓之道”,“道 在天地之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内业》篇亦说: “谋乎莫闻其音,冥冥 乎不见其形……不见其形,不闻其声,而序其成,谓之道。” 这些都说明道普遍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天地之大,万物繁多,雷动风行,运化万变,道皆存在于其间,即道无所不在。所以,不能把“先天地生”理解为“道”是超越时空的存在。也就是说,道的存在,绝不是超越时空的一个什么神秘的东西;也不是有人所言的 “道是隐身于事物背后的最终原因”或“根本原因” 。如王夫之所言: “自然者本无故而然”,也就是说,自然万物的背后并没有“一物司其主宰” [8] 。道,就存在于整个时空中,存在于宇宙万物中。道,正是通过与有形有象、有生有灭的万物的紧密相存,而调控着万物的存在即有生有灭。反之,有形有象、有生有灭的万物的存在,体现着道的存在;因为万物是依道而存在的。如道教前辈任法融道长所言: “无”即“道”,道家用无极图“〇”表示。此“〇”并非没 有,而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备,无所不涵,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至,它 的实际是“有”,是宇宙万有所从以出的唯一总门。无此则无一切。“无”即“〇”, 涵阴阳二气,是阴阳二气的合和与统一。阴阳二气,一正一负,互相吸引,相互 补充,必抵消中和为“〇”。因此,“〇”似无非无,此虚无之体只是相对于有 色有相事物而言的一种状态,一处形式,是假无真有,假虚真实,假空真物,它 是含藏一切的最大的“有”。任法融认为,《老子》对“无”颇多的生动论述, 都是对“无”、“无极”即“道”的描绘。这说明“道”是纯粹、朴素的物质, 但不是普通的常见之物,而是虚无之体,是先天一炁。说它“无”,却能化生万 物,说它“有”,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博而不得。“道”就是这样一种无形 而又真实存在的东西 [9] 。总之,“物物者与物无际” (《庄子•知北游》),道不离物,道就存在于万物之中。

(六)遍通性

道可以与宇宙一切事物相贯通,从而使宇宙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它们之间彼此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其联系的桥梁便是道,如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庄子·渔父》 )。这意思是,道无所不通,因为它本身不是某物,非物故无滞,无滞故能通,能通故能为群有之本,如 “道也者通也,无不通也” 《扬子·法 言》 ), “夫地所由,物类所以,道为之无”,“道体虚无,而万物有形;无有 状貌,而万物方圆;寂然无音,而万物有声。由此观之,道不施不与,而万物以 存:不为不宰,而万物以然” 严遵《老子指归》 ), “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 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若其以有为心,则异类未莸具存 矣” 王弼《周易·复卦注》 ), “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庄子·齐物论》 )。任何有限事物都不能成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只有超越一切有限性的道,才能包通万有而为天地万物之心。道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万事能通的,因为他创造了宇宙的一切,就是说一切属于它,没有不能沟通的。

(七)有序性

有序性是指宇宙运动变化的内在稳定本质和运行规则,而道的有序性则是事物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根本的规则。这个世界不是杂乱无章的,不是偶然性的堆积。在现象世界背后,在偶然性之中,有着某种稳定的规律性的东西,而且在暗中支配着现象世界和有形事物,这便是道,如 “道者,万物之奥” 《老子·六十 二章》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三十七章》 )。

(八)循环性

《老子》曰: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位。” 十六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 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二十五章 )。道的作用呈现为周而复始,一切事物运动变化也呈现为循环状态。“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管子·重令》 )。天道运行的规律,是到了终点就会返回,发展到极盛就会衰落。

总括以上道论,作为万物之宗、宇宙之本原以及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的道,其本身: a、“无形无象” 。如《老子·十四章》云: “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是谓惚恍。”b、“无始无终” 。如《老子·十四章》云: “迎之不见其首,随 之不见其后。” 《老子》从一开始就宣称,“道”是无形的存在。道虽然是无形无象、无始无终,但有形有象、有始有终的万物(物体)均由道所生,即道生万物。 2h3M/jzepKYyqhLyQkHtL2akWYNDOXV3lbOoZMxP0pZYT4OC4iE8ZXvt9iFCDeo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