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黑格尔《逻辑学》是无形世界的科学理论

二千多年前的一部《老子》,开创了中国“道”的历程,简称道哲学。随后诸多的丰富发展,万变不离“道”。唯道论是其特色,也是其根本。

道哲学一开始就宣称: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传·系 辞》 )。 “道也者,动不见其形” 《管子·心术上》 )。道,不可见,不可搏,不可闻;万物,可见,可搏,可闻。这已非常明确地宣称:人类面对的这个宇宙万物世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可见、可搏、可闻的有形世界,同时,与这个有形世界并存的还有一个无形世界。道无形,道就是无形世界。形而上者就是无形世界,就是道的世界;形而下者就是有形世界,就是万物的世界。

说明: 《老子》所言的“万物”,是相对无形的“道”、“气”、“阴阳”、“五行”而言的,所以,《老子》所言的“万物”,就是特指有形世界即有形的物体和事物的。有学者把《老子》的“万物”改为“万有”,笔者认为不可取。《老子》的“万物”就是“万物”,而不是“万有”。

道哲学宣称:“道”是宇宙万物生化运动的总根源和驱动力。高亨认为, “道 者,宇宙之母力也,即在人类经验外,有一种自然力也。宇宙之原始,出于此力。 宇宙之现象,出于此力。此力生育天地万物,而子母未尝相离……此力乃宇宙之 母力,老子名之曰道。” 这种力源自老子所谓的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即阴阳作用的结果。也如蒋锡昌所言: “天道之作用者,即自其本体上所发生之 一种功用,或一种原动力之谓也。庄子以为宇宙之本体,虽非吾人智力所可知, 然其本体上含有一种极大之原动力,则为不可否认之事。盖唯有此种原动力,而 后此世界,此万物,以及此一切之森罗万象,得以产生,得以表现也。夫然,故 乾坤不息,而历史永演。天运,‘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此言天道有一 种原动力,常在运行不积,故万物得以成也。由此可知此种原动力实为天地万物 之创造者。庄子亦名此原动力曰‘道’。大宗师,‘夫道……生天生地。’或名 之曰‘造物’。大宗师,‘伟哉!夫造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或名之曰‘造化。’” [48]。

道哲学宣称: “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管子·心 术上》 )。 道满天下,遍及民所,无所不在,无处不有,道虚无形,遍流万物而 不变,万物皆得然也。” 《中国哲学史》,上卷,160 页 )。《庄子·知北游》: 东郭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 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稗。”曰:“何 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 不应。这段话是说,不论动物、植物、无生命的器物,也不论贵贱,莫不有道寓 于其中。道虽然无形,但它就存在于有形世界之中。即无形世界与有形世界是统 一的存在,形影相随的存在。作为本体世界的道,“并非孑然一物,而是不离现 象的现象之源,也是不舍现象的现象之基。” [49]

道哲学宣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老子·二十五章》 )。道,无形世界是独立的绝对存在,而且是有形世界之母(本原);为此,道,即无形世界没有生灭、没有增减,虽有运动,但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不可描绘、不可命名,是无限的存在;而有形世界,是现象世界,是有限的存在,都是有生有灭、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且有形世界必须依赖无形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但终究有形世界还要回归于无形世界,即有回归于无。

道哲学宣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 气以为和” 《老子·四十二章》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四 十章》 。王弼注曰: 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 必反于无也。

有形世界里的芸芸众生看到的往往只是有生于有,一物造就一物,鸡生蛋,蛋生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事物的根据只能是事物。但在本体论哲学的视野下,物生物,只限于有形世界,从事物发生过程上看,无是有之始,一是多之源,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来源于无。

如何达到物本体?如何回到物自身?这是一个十分玄奥的问题。王弼的主张似乎是: “将欲全有,必反于无”。 事物的产生是一个由本体到现象、从一到多的过程,那么,要达到本体、回到物自身,则必须反其道而行之,逐步把现象、多还原回去,一层一层地抽干,而最后的剩余物就是本体。这也就是一个 “为道 日损”、“损之又损” 的过程 [50] 。这就是说,道,即无形世界产生万物,即有形世界;有形世界只是无形世界所生、所养、所成。构成有形世界的是阴阳二气,即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有形世界并构成有形世界。庄子说: “天地者,万物之 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为始。” 《庄子·达生》 )天地的本源是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合而生成有形物体。有形物体产生之后,并非常住不变。它们最终还要散解,复归于始初之气 [51] 。有形世界变化无常,最终总要复归于无形世界,即有形物体复归于无形之气。

道哲学宣称: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 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正)。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 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为贞将恐蹶” 《老 子·三十九章》 )。据高亨考证: “一者道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万物、神灵、河谷、君王的统治,都是因为有道而得以存在,得以保持它们的特性。一旦没有了道,天地万物将不能存在,甚至连宗教之神灵、政治之统治也无法维持。即道——无形世界不仅创生了有形世界,而且决定着有形世界的稳定存在或不存在。

道哲学宣称: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老子·四章》 )。道是万物的宗主。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 自宾” 《老子·三十二章》 )。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 镇之以无名之朴” 《老子·三十七章》 )。朴就是道,道能够让天下归顺,让万物服从。道——无形世界既是有形世界的创生者,也是有形世界的主宰者。有形世界的稳定存在和生生灭灭,完全是在无形世界的调控下进行和完成的。

道哲学宣称: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 则败,顺之则成” 《庄子·渔父》 )。这就是说,道——无形世界是有形世界即万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法则、规律。有形世界的运动变化,都是按照道即无形世界的法则进行的,所以有形世界是道即无形世界的表现形式。

道,即无形世界真是无所不能。那么,什么是道呢?对什么是道的解读,太多了,但绝大部分的解读,完全是使用有形世界的知识、概念来定义或解读道,如有报道,上世纪 50 年代,任继愈先生说: “道,它是物质性的最先存在的实 体。” 有些学者认为道是物质性的精气(冯友兰)、混沌的物质状态(汤一介)、原子或基本粒子(严灵峰)。有些学者认为道是精神或精神性的东西。如杨荣国先生说: “道到底是什么,是物质,还是精神?我过去认为五千言中的道是后者 而不是前者,现在也还是这样的看法。”关锋、林聿时说:“道即是绝对精神。” [52] 成中英教授认为: “老子说: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 从道家的立场我不能给道家的‘道’下定义,但是对于不可下定义的‘道’,我 可以给它一个说明。对于我来说,道家的‘道’是一个过程、一种力量、一个整 体。具体来说,道家的‘道’是一个包含了产生万物的宇宙自然运行过程;是一 种相互交替的能成能毁、能有能无的力量;是一个包含人们所见所闻、所未见所 未闻的事物,在时空上没有限制的展开性、活动性的整体。人们应该超越语言的 限制来了解‘道’。” [53]

显然,不加说明的完全使用有形世界的知识、概念来定义或解读无形世界的道,即使反应了道的某些功能,但大前提就错了。当然,这也不能怪这些学者这样解读道。因为至今人类对宇宙万物世界的认识,还基本上仅仅局限在有形世界范围内,并不知道还有一个无形世界的存在,而且是本原性的存在。虽然早在数千年前《易经》就提出了形而上者的道世界,但至今笔者没有见到对道即无形世界的明确认识。

对什么是道,即什么是无形世界,还得通过对道的内涵来认识说起。

实际上,对什么是道,道哲学一开始就宣称清楚了: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 传·系辞》 )。阴阳学说是道的重要内容。在以上章节中,我们已做出了系统的总结:道的核心内涵就是无形的气、阴阳和五行,即道——无形世界,就是阴气与阳气五行生克的相互作用。

气,无形世界的(系统)流通质。它是无形的存在。

阴阳,是气无形存在的属性,即气分阴阳。阴气,具有制动功能或作用的流通质;阳气,具有促动功能或作用的流通质。

五行,是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也可称“五行相生规律”,即:阳长阴消及新生形态(木)→阳胜于阴及上升形态(火)→阴阳转化及中转形态(土)→阴长阳消及下降形态(金)→阴胜于阳及衰亡形态(水)→更高级的阳长阴消及新生形态(木)→ ……。

这就是道即无形世界的内涵:太极-阴气与阳气五行生克的相互作用。它就是无形世界之魂,有形世界之根。也可以说,它既是宇宙万物信息世界之根(本原),又是宇宙万物信息世界发生、发展即运动变化的总规律。

实际上,无极或太极就是无形世界,可称太极无形世界。

道,即无形世界是本体世界。它不仅创生有形世界,而且调控着有形世界的生生灭灭。所以,道即无形世界的本根作用与总规律作用是统一的,乃一体两用。由于有形世界的产生、构成和运动变化,都是由道即无形世界作用的结果,所以,有形世界只是无形世界的有形存在。

总之,无形世界的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过程,由无形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组成,二者是统一的。反映到有形世界,就是诸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对立统一的过程与事物运行发展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的统一。

特别说明: 以后提到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就内含了五行生克。

成中英教授指出 [54] “从哲学上看,《易经》的思想体系是依据一阴一阳之 道的整体性原理而建立起来的。” 即《周易》使用“--”与“—”符号所阐述的阴阳相互作用理论,是道——无形世界即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的高度的程序化。该程序化的集中体现就是“太极—八卦秩序演化系列图”(见图2201)。我们把《周易》阴阳相互作用理论,简称为“无形世界秩序演化理论”。“太极—八卦秩序演化程序”就是秩序演化的总规律。太极—八卦秩序演化程序(总规律),其实质就是道——无形世界的阴气与阳气五行生克的相互作用。所以它们二者是统一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太极—八卦秩序演化系列图”所显示的一系列特征,即:系统性、矛盾性、对称性、有序性、层次性、相似性、自组织性、循环性、重演性、全息性等,就是道——无形世界的阴气与阳气五行生克的相互作用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反映了“道”的本根性和普遍规律性。有形世界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也会表现出这些基本特征,或也具有这些基本特征。它们均是道——无形世界基本特征(在有形世界)的反映和体现。

另外,无形世界的阴气与阳气五行生克的相互作用,就是辩证法。或者说,辩证法的实质,就是无形的阴气与阳气的相互作用。有形世界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辩证运动,都是无形世界阴气与阳气辩证运动变化的反映和体现。中国道哲学即无形世界辩证法,也如同是刘远东先生所提出的“太极辩证法”。如刘先生所论[55]:

《易传》同时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太极中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吸引的阴阳两个方面构成,是它们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事物的变化,事物的发展就是阴阳变化彼此消长的过程。简单地说,太极哲学认为,阴阳即对立又统一的运动就是太极本体也是世界万物的本质。

《易传》提出太极本体概念,是一个伟大的贡献,通过它,《易传》创立了以太极序列为辩证纲要的太极哲学体系,完善了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基础。此后,用太极阴阳对立统一思想来认识和解释事物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方法。

过去认为辩证法最早产生于古希腊,但是这仅就西方而言。如果从全人类思维历史来考察,最早的辩证法不在西方,而是在古代东方,有专家断言,辩证法的真正源头在中国。

《易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辩证思维的完整形式,《易传》的太极哲学辩证法就来自于它。

老子的《道德经》是通篇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著作,其辩证思维和思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老子认为整个世界都是“道”产生的,都是“道”的运动。他首先指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和运动性,接着指出道的运动的规律,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世界就是天地万物之始的“道”的运动,这种运动永远存在永不停止,周而复始。老子从本体论上告诉我们,世界是通过运动不断发展变化的,永远不会停止,同时他又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他不仅指出世界万物是运动的,还指出这种运动的方式是阴阳两个对立面的互动。在《道德经》中,老子还深入阐明对立面相辅相成及相互转化的道理,并列举了大量的对立面的事例来加以说明。老子“道”的辩证法所阐述的对立统一规律的系统性、全面性与深刻性,以及时间都超过了同时期的西方古希腊,堪称中外历史上第一位辩证大师。

和西方矛盾辩证法不同的是,中国传统辩证哲学使用阴阳概念来表达事物中对立的两个方面,一个为阴,另一个为阳。从概念形式上说,中国辩证哲学可以称为阴阳辩证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就是以阴阳为其对立统一核心与基本范畴,形成的系统的辩证哲学体系,……太极哲学是传统阴阳辩证哲学最为完备、最为全面的模式。

可以肯定,辩证哲学不限于源自古希腊哲学矛盾辩证法一种形式,中国的阴阳辩证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辩证法体系。阴阳辩证法是太极哲学的精髓与核心。太极哲学是包含本体论、方法论及哲学价值观在内的完整哲学体系。

中国道哲学理论,其核心就是太极-阴气与阳气-五行生克辩证法。而且属于本体论即无形世界科学哲学理论。而古希腊辩证法尚停留在有形世界,是对有形世界辩证发展现象的粗浅总结。所以,古希腊辩证法根本不能与中国传统辩证哲学相提并论。这一点刘远东先生是没有认识到的。也可能如此,刘先生强调 “应 该看到,太极哲学虽然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瑰宝,但是,太极哲学还未经过现代哲 学与科学的全面洗礼,先哲留下的如此宝贵的辩证哲学一直停留在传统模式中, 至今未能重新成为中国人的哲学方法论。这是极为可惜的状况。 [54] ”实际情况是,现代哲学与科学至今还没有认识到真实存在的、具有本体功能和作用的无形世界!也就是说,并不是 “太极哲学还未经过现代哲学与科学的全面洗礼” “一直停 留在传统模式中,” 恰恰相反,是现代哲学与科学还未经过无形世界的科学哲学的全面洗礼,而还尚未认识到 “一直停留在传统模式中” 的中国道哲学的真谛。刘先生所言极对的是: “完成现代太极哲学的构建,应当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 命与课题。” 不仅中国,当前整个世界哲学与科学界的当务之急是认识无形世界、认可无形世界,让 “一直停留在传统模式中” 的中国道哲学理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想知为什么?请看本书中篇和下篇。

总之,道——太极-阴气与阳气五行生克的相互作用,是无形世界的绝对知识体系,这就是唯道本体论,他是宇宙万物信息世界的终极真理(理论)。如同成中英教授所言的 “太极为天地万物之元与源” [56]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斯蒂芬·温伯格在上个世纪末就隐约地看到了这个终极理论的影子了,虽然他至死也没有看清楚。他在其《终极理论之梦》一书中指出[57]: “我们今天的理论只有有限的意义,是暂时的、不完备的。但是,我们总会 隐约看到在它们背后的一个终极理论的影子,那个理论将有无限的意义,它的完 备与和谐将完全令人满意。我们寻求自然的普遍真理,找到一个理论的时候,我 们会试着从更深层的理论推出它,从而证明它、解释它。想象科学原理的空间充 满着箭头,每个箭头都从一个原理出发,指向被解释的原理。这些解释的箭头表 现出令人瞩目的图样:它们不是独立的科学所表现的单独分离的团块,也不是在 空间随意指向——它们都关联着,逆着箭头的方向望去,它们似乎都源于一个共 同的起点,那个能追溯所有解释的起点,就是我所谓的终极理论。” 在中、下篇,笔者通过将中国道哲学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特别是量子理论的对比研究所揭示出来的无形世界科学哲学理论,进一步证实:斯蒂芬·温伯格所言的“起点”,真就是宇宙万物信息世界的 终极理论 ——无形的量子即质量子(阴气)与能量子(阳气)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的无形世界科学哲学理论。

终极理论之梦清醒之时,就会看清楚这个“起点”——无形世界科学哲学理论即 唯道本体论 9VV76upFMO0Iw+a2YZTxtshnQXKZky+S0EKHQ8D02CAyaYbbXbVkAvDMX00nAWP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