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黑格尔《逻辑学》是无形世界的科学理论

一、气的哲学实质

20 年前,我们在《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7 年出版 )一书中比较粗浅和笼统地提出,中国古代的“气”,既是能量,也是物质,又是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三位统一体。它不仅是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能量信息,而且是由物质能量信息组成的系统流通质。准确的说,气是无形世界的 流通质 。当然,也是宇宙万物信息世界的流通质。现在,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如下。

(一)宇宙万物信息系统

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因为它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所以,我们提出用“宇宙万物信息系统”来描述或反映整个物质世界或宇宙。

宇宙、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关于宇宙,有考证如下:

宇宙( universe ;cosmos)是指物质现象的总和。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往往称作可观测宇宙、我们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 宙。” “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辞海》中关于宇宙的定义是:“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也没有终了,在空间上没有边界,也没有尽头 [1]

“宇宙是完全自足的,而不被任何外在于它的东西所影响,它既不能被创 生,也不能被消灭,它就是存在。因此宇宙不存在起源问题,宇宙应当是时间 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缘,造物主无所事事的宇宙。” ——这正是正交的多度规多宇宙时空理论的大爆炸宇宙学的结论啊!总体上是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缘,但对其中的每个宇宙体系及其内部的每个星系甚至每个星体而言,它们的存在、运动和演化都是在有限的时空中进行的,就像我们人类中的每个人一样。这就是总体和各别,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只抓住一点,强调一点,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整个宇宙来说,宇宙既没有来,也没有去。关于大爆炸理论,它可以是宇宙存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决不可能是宇宙的起源。如果说是起源也只能说是某个阶段的起源,宇宙是不存在一个绝对开始的那种“起源”的 [2]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也认为,宇宙是从“无”中创生的,宇宙的边界就是没有边界,宇宙完全是自足的,不被任何外在于它的东西所影响,它既不被创生,也不被消灭,它就是存在。由于发现了这一理论,史蒂芬·霍金获得了 1988 年沃尔夫物理学奖 [3]

还有一种宇宙观值得一提,这就是:宇宙的始点必定是从宇宙的终点开始的;宇宙的终点必定预示着宇宙一个始点的开始。宇宙中最小最小的物质单位必定产生于宇宙中最大最大的物质单位;宇宙中最大最大的物质单位又必定预示着宇宙中最小最小的物质单位的出现。也就是说,我们一旦找到了宇宙的始点,也就同时找到了宇宙的终点;找到了宇宙中最小的物质单位,也就随即找到了宇宙中最大的物质单位。总之,找到了其中的一种,就会立刻找到另一种 [4]

人类面对的是一个、包括自己在内的、客观存在的系统物质世界。乌杰先生指出 [5] “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无不表现为系统。系统 还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有着最大的包容性和覆盖面。系统概念同物质概念、 矛盾概念是同等意义上的概念。例如,大家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我们又知 道物质是系统的,因此,系统和物质显然就具有同等意义,只是它们反映了人 们观察角度不同而已。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系统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系 统都是不存在的。再如,人们都肯定矛盾具有普遍性,然而我们又看到,事物 中凡有矛盾存在的地方,必然也有系统存在。自然界有矛盾,自然界也是系统; 社会中有矛盾,社会也是系统;思维中有矛盾,思维也是系统。由此可见,系 统概念同矛盾概念一样,都具有最普遍的意义。” 系统自然观指出,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体系,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恩格斯指出 [6] “当我们深思熟虑 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 的是一幅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我们接触 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宇宙是一个体 系,是各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 中运动着”。“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恩格斯反对把自然界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整体,认为它是运动、发展的。在恩格斯看来,自然界、世界、物质世界这些名词,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即宇宙。也就是说,自然界、世界、宇宙,都是指同一个存在,即物质世界,它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因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物质和统一是理解宇宙概念的两个基本环节。因此,宇宙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而独立存在着的物质世界,而且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体系 [7] 。总之,人类面对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我们把它定义为 “宇宙万物信息系统”,或“宇宙万物信息世 界” 。关于宇宙万物的信息是什么?即信息的本质是什么?笔者在《秩序论》一书中已经初步论及,本书不再详论,以后有机会专门详论信息的本质在无形世界。

(二)无形世界才是最根本的世界

上节我们根据现代科学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把人类面对的这个世界概括为“宇宙万物信息世界”。不过,迄今为止现代科学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即对宇宙的定义和解读,如上节所述,完全是站在有形世界角度给定的或解读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在还没有认识到无形世界作为本体世界存在的情况下来定义或解读宇宙的。而人类当今面对的、真实的宇宙万物信息世界,是由无形世界与有形世界构成的。而且无形世界是本体世界,有形世界是现象世界。所以,不加分析的将人类面对的这个世界概括为“宇宙万物信息世界”,只是高度概括了物质信息运动变化的表面现象或特征,对其所表述的思想并没有进一步说清楚其根源或原因。如:

a、“物质世界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那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充其量说其动力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到底之中是什么呢?

b、“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系统的”。为什么物质是系统的?

c、“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物体是怎么相互联系才成为总体的?是什么使物体相互联系起来的?

另外,一些被认为是铁定的论断,看来也是有问题的。如恩格斯的 “世界的 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当年恩格斯所言的物质,仅仅是指客观存在的有形物体。世界的统一性在于这些有形物体的存在吗?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用“宇宙万物信息世界”,来概括或指称人类面对的这个世界。只不过我们必须明白,“宇宙万物信息世界”的核心内涵是“无形世界”;“有形世界”只是“无形世界”的表现而已。无形世界既是有形世界存在和发展演变的总规律,也是宇宙万物信息世界的组成部分。所以,无形世界才是最根本的世界。迄今为止,人类通过有形世界认识到的:a、“物质世界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其物质世界发展和运动的动力,就是无形世界的阴气与阳气的相互作用;b、“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系统的”。其物质的系统性,就是无形世界的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造成的;c、“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其物体的相互联系,就是无形世界的阴气与阳气的相互作用;宇宙之所以是一个体系,完全是无形世界的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句话,世界的统一性在于无形世界的阴气与阳气的相互作用(对立统一)。

(三)气是无形世界的流通质

宇宙万物信息世界的运动和发展变化的动力,就是无形世界,是无形世界内阴气与阳气的相互作用。

宇宙万物信息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无形世界的功能作用。所谓无形世界的功能作用,就是“气化”或“气流”。正是“气化”或“气流”的作用使宇宙万物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具有了系统的统一性。而宇宙万物信息世界中的有形世界(物体),是一种被动的存在,是一种表象的存在。它没有统一什么的能力,它只能被统一的存在、表现和变化。所以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如果这个物质性仅仅指的是客观存在的物体,那它就不具备统一物质世界的能力。

宇宙万物(信息)之所以成为世界(系统性是绝对的),也在于无形世界的功能作用。因为无形世界的绝对的气化或气流,使宇宙万物信息世界必然自成系统。

无形世界的气化或气流,是宇宙万物信息世界的核心内涵。因此,气不仅是组成无形世界乃至宇宙万物信息世界的成分,而且是宇宙万物信息世界运动变化的动力。如孙广仁所论:气别阴阳,以成天地。天地交感,以生万物。天地万物既生,它们之间就是相对独立的物体。但它们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由于气是宇宙万物化生的共同本原,天地万物之间又存在和充斥着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气,而且这无形之气还能渗透于有形物体之中,与已构成有形物体的气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活动,因而气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而且还是宇宙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气不仅是宇宙万物构成的物质材料或元素,而且还充当宇宙万物之间各种信息的传递载体。为此,我们提出气的科学哲学实质是:气是无形世界的 流通质 。当然也是宇宙万物信息世界的 流通质 。至于这个 “流通质” 的实质是什么,请看下一篇便知。

二、阴阳的哲学实质

20 年前,我们在《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7 年出版 )一书中,对阴阳的哲学实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阴阳的哲学实质是:阴是矛盾的制动方面;阳是矛盾的促动方面。现进一步探讨如下。

(一)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

通过对阴阳观的分析认识,我们知道,阴阳最初的意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历来引伸为气候的寒暖等。古代思想家们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于是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周易》的哲学观点就在于认为阴阳的矛盾运动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包括社会现象,扩大了阴阳的普遍意义,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决定着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至于究竟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在阴阳学说中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严格的概念的。它只是靠类比或比喻的方法加以划分:凡是光明、温热的或类似“火”性的,如上升的、运动的、轻的、上面的、兴奋的、向外的等等之类,统属阳的范畴;凡是黑暗、寒冷的或类似“水”性的,如下降的、静止的、重的、下面的、仰制的、向内的等等之类,统属阴的范畴。光明、温热或“火”性之类的实质是什么?黑暗、寒冷或“水”性之类的实质又是什么?这里是完全不清楚的。因为类比在一定条件下只是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界的手段,而它决不是论证,它只能提供研究问题的线索。阴阳学说引用到中医学里面又规定;背为阳、腹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功能为阳,器质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等。如果这里再问为什么作如此规定?如此规定的统一的原则是什么?中医阴阳学说也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解答。其原因是连它自已都不清楚阴性和阳性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如果我们将阴阳这个概念如同引用到中医学那样也引用到现代自然科学中,请问吸引与排斥、作用与反作用、化合与分解、同化与异化、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等等这些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何为阴何为阳?人们同样是无法作出确定地回答的。

由此可见,古代的阴阳学说只是看到了自然界一切事物中矛盾的两个方面所具有的阴阳属性这种现象,并通过类比可以区分它,而还没有认识到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所以,它只能给阴阳下一个一般的概念,而尚难给阴性和阳性的特定涵义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就目前有关研究《周易》的书籍以及中医学的书籍对阴阳的解释来看,也只是说阴阳讲的是事物的两种属性,是代表自然界一切事物互相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至于为什么把互相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的一方说成是阴性的,而把另一方面说成是阳性的,以及阴阳这两种属性的确切定义就避而不谈了。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弄清这一点。

1、阴阳是矛盾的一种特殊性

《类经》说: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讲的就是宇宙间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这一含义已经很清楚地表明,阴阳实际上就是矛盾。因为矛盾所指的就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从阴阳学说的内容来看,也说明阴阳所指的就是矛盾。譬如,唯物辩证法中有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而阴阳学说也讲“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等等。

阴阳是矛盾,这几乎已经是公认的。但矛盾并非全是阴阳。阴阳绝不是与矛盾完全等同的概念。因为阴阳不仅普遍地概括了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着的两个方面,而且还代表着这两个方面的一定属性,即阴阳属性。阴阳和矛盾的区别就在这里。所以,矛盾可以包括阴阳,而阴阳是不能完全包括矛盾的。实际上,阴阳所特别表示的矛盾着的双方具有一定属性的涵义已经说明,阴阳仅仅是矛盾特殊性中的一种情形,就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矛盾特殊性的一种情形那样。这也就是说,阴阳是矛盾的一种特殊性。

2、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是矛盾在自然界中的一种特殊情形

阴阳是矛盾特性中的一种情形,是哪一种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来考察矛盾在自然界的特殊性问题。

在这里,我们考察的是自然界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任何事物、现象和运动之中无不包含有矛盾。因为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是处在运动过程之中,所以,我们首先考察自然界物质的运动过程。

恩格斯在其哲学著作中,特别是在《自然辩证法》“运动的基本形态”一章中,对物质运动问题作过总的考察。在考察中,恩格斯对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作了深刻而透彻的研究。他指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 “从星云到人的一切物体的 普遍的自然规律”。它表明“自然界中全部运动都归结为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 形式的不断过程”。 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恩格斯在研究运动性质时,已经不止一次地提到过运动促动和制动属性问题 [8][9] 。就在研究能量的本质时,恩格斯不仅指出了能量是物质运动的表现,是物质运动的量度,而且同时强调了“能”是反映促进运动、积极的方面。他说: “‘能’这个名词决没有把运动的全部关 系正确地表现出来,因为它只包括了这种关系的一个方面——作用,但没有包括 反作用。能量是和作用也就是运动的促动方面联系的。” 恩格斯还指出: “运动 不能创造,只能转移。如果运动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果它是自已转移 的,是主动的,那么就可以把它看作是被转移的被动的运动的原因。我们把这种 主动的运动叫做力,把被动的运动叫做力的表现。因此非常明显,力和力的表现 是一样大的,因为在它们两者中,完成了同一的运动。” 由此可见,如果承认运动(能量)不能创造,只能转移,永不消失,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在任何一个运动过程或系统中,必然包括如下两个矛盾着的对立面:一方面是运动(能量)的转移者(释放者),另一方面则是运动(能量)的接收着(吸收者)。很明显,前者是促进该系统运动的,是促动的,后者是抑制该系统运动的,是制动的。因为如果没有运动(能量)的转移者(释放者),则运动(能量)绝不会无中生有;如果没有运动(能量)的接收者(吸收者),则运动(能量)便无从转化或继续转移,从而也就无所谓守恒了。因此,一切运动过程必然包含有制动和促动两个方面。反过来说,任何运动都可能分解为促动运动和制动运动,正是在促动运动和制动运动两者之中, “完成了同一的运动”。这就是说,不仅“运动本身就是 矛盾”, 而且运动本身正是矛盾着的促动方面和制动方面既对立而又统一的过程。

下面再看,自然界各种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否亦存在着制动和促动这两种不同属性。

辩证法根据对自然界本身研究的结果证明: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两方面的对立是存在于该事物内部,它们是既是对立而又是统一的。正是因为 “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这就是说,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既然如此,我们进一步要考察,矛盾着的两个对立面对统一物的运动发展所起的作用性质是否是完全相同的。所谓对统一物运动发展所起的作用性质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起促进作用的,是促动的;一种是起抑制作用的,是制动的。我们先假定矛盾着的两个对立面对统一物运动发展所起的作用性质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两方面要么同时都起促进作用,要么同时都起抑制作用。假定是这样的话,在两方面同时都起促进作用的情况下,事物运动发展的形式便是一种直线上升,毫无止境;在两方面同时都起抑制作用的情形下,事物运动发展的形式便是一种直线下降,最终停止。总之,只要在二者的作用性质完全相同,事物运动发展的形式就只能是直线的而不可能是波浪式或螺旋形的。可是唯物辩证法早已证明: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波浪式或螺旋形的,而不是直线式的。因此,矛盾着的两个对立面对统一物运动发展所起的作用性质就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而恰恰正好是相反的;其中总有一个方面是促进统一物运动发展的,是促动的,而另一个方面则是抑制统一物运动发展的,是制动的。因此,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不仅可以看作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而且可以进一步看作是矛盾的促动方面和制动方面的对立统一体。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仅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且主要是由于内部矛盾的促动方面形成的。正是因为矛盾的制动和促动这两个方面势力的消长和转化即对立统一,才形成了事物波浪式或螺旋形的运动发展形式。

因为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因此,在事物或现象内部,如果促动运动方面占优势,那么该事物或现象就属于矛盾的促动方面,如果制动运动方面占优势,那么该事物或现象就属于矛盾的制动方面。所以,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本身的性质同样无不存在着矛盾的制动和促动这两种不同属性。

基于上述,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矛盾在自然界的一种特殊情形。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虽然都是矛盾的特殊情形,但它们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哲学概念。所谓矛盾的制动方面,就是抑制统一物运动和发展的方面;所谓矛盾的促动方面,就是促进统一物运动和发展的方面。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就是我们关于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哲学实质正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

综上所述,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在自然界从运动的基本形态到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直至生命运动,确实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界任何矛盾的两个方面,必有一方是制动的,而另一方是促动的;制动促动属性规律是自然界的一条普遍规律。然而,从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来讲,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仍然是矛盾的一种特殊情形。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阴阳在自然界也是普遍存在的,也是矛盾在自然界的一种特殊情形,而且阴阳属性规律同制动促动属性规律在二者已经共同论及到的地方是完全一致的。请见表 2101。

由表可知,按照制动促动属性规律,下降、静止、重者、下面、大地、寒冷、秋冬、水液、黑暗、夜晚、抑制均属矛盾的制动方面,而按照阴阳属性规律,这些又统属阴的范畴;按照制动促动属性规律,上升、运动、轻者、上面、天空、温热、春夏、火焰、光明、白昼、兴奋均属矛盾的促动方面,而按照阴阳属性规律,这些又统属阳的范畴。

表 2101 自然界阴阳属性和制动促动属性归类对照表

因此,已经很明显,阴性的实质正是矛盾的制动方面,阳性的实质正是矛盾的促动方面;阴阳的哲学实质就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阴阳属性规律也就是制动促动属性规律。

因为气的哲学实质是无形世界的流通质,阴阳的哲学实质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所以,阴气的哲学实质就是具有制动功能与作用的 流通质, 阳气的哲学实质就是具有促动功能与作用的 流通质

上表所列的制动促动属性,是自然界即有形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制动促动属性表象,其实质是无形世界中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阴气的作用是制动,即具有制动属性;阳气的作用是促动,即具有促动属性。正是阳气的促动作用与阴气的制动作用相符相成,调控和推动着有形世界或宇宙万物信息世界的运动变化与发展。

在这里笔者特别强调,无形世界的阴气与阳气,是一对最根本的、本原性的矛盾。有形世界的一切矛盾或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都是无形世界的阴气与阳气这对矛盾的有形体现。

三、五行的哲学实质

2002 年,我们在《秩序论——象数学及中医哲学理论实质》( 内蒙古人民 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一书中提出了五行的哲学实质:五行就是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过程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反映到有形世界,就是事物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所谓木行,就是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过程的新生形态,反映到有形世界,就是事物运行发展的新生形态;火行,就是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过程的上升形态,反映到有形世界,就是事物运行发展的上升形态;土行,就是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过程的中转形态,反映到有形世界,就是事物运行发展的中转形态;金行,就是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过程的下降形态,反映到有形世界,就是事物运行发展的下降形态;水行,就是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过程的衰亡形态,反映到有形世界,就是事物运行发展的衰亡形态。

(一)五行是表达事物发展过程的哲学概念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来,把宇宙间万事万物归结为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习见的东西构成,显然是错误的。木、火、土、金、水仅仅是万事万物中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对于不依意识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来说,迄今为止,人们已经认识到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实物,一种是场。实物又有四态,即等离子态、气态、液态和固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等离子态的物质是由自由电子和离子构成的。科学早已证明,无论是实物还是场,木、火、土、金、水根本不是它们结构的本源。所以,如果五行学说尚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话,五行所指的就不应当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习见的东西,而应当具有合理的科学概念。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如果它们没有一点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话,怎么可能长期存在并指导诸如中医学等学科的实践呢?

虽然五行的古典概念规定:五行指的就是木、火、土、金、水,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五行归类等,五行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它原定的意义,木、火、土、金、水已经变成代表某种抽象意义的五种符号或五种抽象的特性。可见,五行合理的科学概念隐藏在五行学说之中,隐藏在木、火、土、金、水的背后。所以,应当抛弃五行的古典概念,将隐藏在木、火、土、金、水背后的合理的科学概念发掘出来。

那么,五行合理的科学概念到底是什么呢?

对五行的古典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它是表达物质结构的。可是,五行学说本身所讲的并不完全是物质结构问题,而是从物质结构来说明事物的变化、运动和发展过程的。企图从“万事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构成”这一点出发,来说明事物变化、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已被现代科学所推翻。这种推翻,只是推翻了出发点,推翻了五行的古典概念。对于五行学说尚不能全盘否定。

实际上,从五行归类和五行相生规律一眼便可看出,五行学说是研究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学说,根本不是关于物质结构的学说。因此,五行也绝不是关于物质结构的概念,而是表达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哲学概念。按照李约瑟的看法: “这一切指示说,五行的概念倒不是一系列五种基本物质的概念,而是五种基本 过程的概念。中国人的思想在这里独特地避开本体而抓住了关系” [10] 。奥地利物理学家弗里乔夫·卡普拉还进一步把“道”的循环运动同“五行”联系起来,真正看到了“道”的循环的模式化。他写道: 对于阴阳符号,中国人使用一个“五 行”系统。通常把“五行”译为“五元素”,但是这种译法也太受传统的束缚了。 “行”意味着“行为”或“做”,并且与木、火、土、金和水相联系的五个概念, 表示在一个很明确的循环秩序中的相继并且相互影响的量。波克特已经把“五行” 译为“五个演化阶段”(Five Evolutive Phase),这似乎很适合于描述这一中 文术语的动态涵义。中国人从“五行”导出一个延扩到整个宇宙的相似系统。感 官、天气、颜色、声音、身体部位、感情的状态、社会关系以及各种各样的现象 都被分为与“五行”相应的五种类型。当“五行”理论与阴阳循环一起运用时, 结果是一个精巧的系统,其中宇宙的每个方面都被描述为一个动态图象整体的一 个部分 [11]

在五行学说看来,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发展,总是从第一行即木行依序到第五行即水行,而后从第五行返回到第一行,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运行着,所以,五行实际上表达的是事物这五种有序的运动发展形态。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必须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自然界所有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中是否都存在木、火、土、金、水这五种有序的发展形态呢?这五种有序的发展形态是什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对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过程,就需要作一番认真的研究。

如果说,自然界所有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在其过程中只能出现五种具体的发展形态,那当然是荒谬的。事物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它们按照自身固有的运动规律,在其过程中出现的特定具体的发展形态,也是各种各样、有多有少。但是,在所有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中,会不会存在着最一般的、众所共有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呢?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地前进上升的运动。但它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波浪式的、螺旋形的前进上升运动。这种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复以往的阶段,但都是在更高级的基础上的重复。肯定和否定是螺旋形上升运动的不断前进形式。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事物的发展就是通过肯定、否定、肯定、否定……的反复的不断前进过程来实现的。而事物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既是肯定,又是否定。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生是肯定的一面,灭是否定的一面。任何事物从生到灭,从肯定到否定都是波浪式或螺旋形的发展过程。

下面让我们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考察一下事物从生到灭的发展过程。

第一、既然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那么,在从生到灭的发展过程中,事物必然出现产生过程的新生形态和灭亡过程的衰亡形态。这是任何事物从生到灭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两种基本的发展形态。

第二、既然事物从生到灭的发展过程是波浪式或螺旋形的,不是直线式的,那么,任何事物的新生形态出现以后,它必须是以强大的生命力向上运动发展着,直至运动发展到自己的极限顶峰时,才开始走下坡路,走向自己必然的衰亡形态,直至最后灭亡,这是任何事物从生到灭发展的必然过程。

我们把事物在产生以后向上运动发展的过程,称为上升形态;把事物在发展到自己极限顶峰时的过程,称为中转形态;把事物在从自己极限顶峰走向衰亡形态的向下运动发展的过程,称为下降形态。这是任何事物从新生形态向衰亡形态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三种基本的发展形态。

总归起来,因为事物从生到灭都是波浪式或螺旋形的发展过程,所以,任何事物在从生到灭的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新生→上升→中转→下降→衰亡”这五种有序的基本发展形态。因为旧事物的灭亡必然是新事物的产生,所以,旧事物的衰亡形态必须产生新事物的新生形态。这样,事物的运动发展总是以新生形态→上升形态→中转形态→下降形态→衰亡形态→更高级的新生形态→……这样反复不断的形式进行着。

事物的运动发展是波浪式或螺旋形向上前进的过程,这五种基本发展形式正好组成了波浪式前进的一个波,或螺旋形向上的一个环。其中,五种基本发展形态周期性的反复不断重复,是在更高级基础上的重复。

在每一波或每一环里,不仅包含着上述有序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而且必然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如果说每种基本发展形态对产生它的前一形态来说是否定,那么它所产生的后一形态就是否定之否定。如果新生形态和上升形态是肯定,那么下降形态和衰亡形态就是否定,而更高一级的新生形态和上升形态就是否定之否定。至于中转形态,那是事物从肯定走向否定的过渡和转化。如果说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肯定、否定、肯定、否定……这样反复不断的形式来实现的,那么,在自然界,事物的发展也是通过新生→上升→中转→下降→衰亡→新生→……这样反复不断的形式来实现的。

基于上述讨论,我们可以作出肯定的回答:

在自然界,任何事物在其从生到灭的发展过程中,不管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特定具体的发展形态,只要它们的运动发展是波浪式的、螺旋形的,那么,在它们的运动发展过程中就必然存在着“新生→上升→中转→下降→衰亡”这五种基本的发展形态。同样的道理,对于任何一种发展形态本身的运动发展过程来说,只要它们也是有生有灭的波浪式、螺旋形运动,那么,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这五种基本的发展形态。

(二)五行就是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过程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

如果承认“新生→上升→中转→下降→衰亡”五种基本发展形态是自然界波浪式、螺旋形运动的不断前进形式,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由上述五种基本发展形态构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五行就是事物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五行学说关于木、火、土、金、水的特性的描述,正是对五种基本发展形态的主要特性的朴素描述。

所谓“新生形态”,就是事物产生的过程,是事物波浪式发展的一个波的起始阶段。它的主要特性就是新生。它是事物向上运动发展的基础,它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在力。五行学说认为:“木曰曲直”,具有生长、发育、升发的特性,这正是对新生形态主要特性的描述。

所谓“上升形态”,就是事物向上的过程,是事物波浪式发展的一个波的上升阶段,它的主要特性就是“炎上”,它是事物向上运动发展的主导。五行学说认为:“火曰炎上”,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这正是对上升形态主要特性的描述。

所谓“中转形态”,就是事物中转的过程,是事物波浪式发展的一个波的顶峰阶段;它的主要特性就是转化,它是自身发展走向反面的过渡。五行学说认为,“土爰稼穑”,具有繁殖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这正是对中转形态主要特性的描述。

所谓“下降形态”,就是事物降落的过程,是事物波浪式发展的一个波的下降阶段。它的主要特性就是肃降,它是事物向上运动发展的反面。五行学说认为,“金曰从革”,具有清肃、收敛的特性。这正是对下降形态主要特性的描述。

所谓“衰亡形态”,就是事物灭亡的过程,是事物波浪式发展的一个波的终结阶段。它的主要特性就是衰亡。它既是旧事物的衰亡,又是孕育新事物的条件。五行学说认为,“水曰润下”,具有滋润、向下、寒冷的特性。这正是对衰亡形态主要特性的描述。

由此可见,所谓木行,就是事物运行发展的新生形态;火行,就是事物运行发展的上升形态;土行,就是事物运行发展的中转形态;金行,就是事物运行发展的下降形态;水行,就是事物运行发展的衰亡形态。所谓“五”,即“木、火、土、金、水”,分别就是五种基本形态的代号;“行”,就是运行发展。“五行”是事物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这就是我们关于“五行”的基本概念。

根据五行这一概念,所谓“五行相生规律”,实际上就是五种基本形态的发展规律,既:新生形态(木)→上升形态(火)→中转形态(土)→下降形态(金)→衰亡形态(水)→更高级的新生形态(木)→……。

这样,古典的五行学说经过发掘、改造和提高,便成为五种基本形态的发展学说了。

在五行学说(即五种基本形态的发展学说)看来,任何事物总是以木→火→土→金→水→木→……这样周而复始、反复不断的形式运动发展着。事物的运动发展是波浪式或螺旋形向上前进的过程。

木、火、土、金、水正好组成了波浪式前进的一个波,螺旋形向上的一个环。其中,木、火、土、金、水周期性地反复不断地重复,是在更高级基础上的重复。

总结:五行就是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过程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反映到有形世界,也就是自然界即一切事物矛盾发展变化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

四、阴阳(气)和五行的相互关系

以上,我们通过对有形世界的万事万物的运行发展变化进行的总结,提出了事物矛盾运行发展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其实质是无形世界的阴气与阳气相互作用过程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进一步分析就是,阴气与阳气及其相互作用和五行的关系。

阴阳(气)和五行的相互关系,反映到有形世界,就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与事物矛盾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的相互关系。

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是矛盾的一种特殊情形,因而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特殊情形。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是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辩证法的其他规律都是从这条根本规律推演出来的,都是这条根本规律的丰富和发展。所以,如同否定之否定只不过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的必然形式那样,事物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也只不过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对立统一运动的必然形式。这就是说,五行只不过是阴阳(气)对立统一运动的必然形式。

在有形世界即自然界,事物矛盾的发展过程必然经历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发展形态。这是由事物内部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的矛盾性决定的。

任何新生形态的事物,因为其矛盾的促动方面开始增长,制动方面相对消减,所以它具有强大的运动发展能力。它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向上的;其阳长阴消的必然结果是阳胜于阴,即上升形态的产生。因而它是事物向上运动发展的基础,是事物产生的过程,是波浪式发展的一个波的起始阶段。实际上,新生形态只不过是矛盾的促动方面增长,制动方面消减的运动发展形式。也就是说,“木行”是阳长阴消的运动发展形式:木=阳长阴消。

任何上升形态的事物,因为其矛盾的促动方面胜于制动方面,所以它处于剧烈向上运动发展之中,它是事物向上运动发展的主导,是事物向上的过程,是波浪式发展的一个上升阶段,当其矛盾的促动方面增长到极点时,必然向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阳转化。它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转形态的产生。

实际上,上升形态只不过是矛盾的促动方面胜于制动方面的运动发展形式,也就是说,“火行”是阳胜于阴的运动发展形式:火=阳胜于阴。

任何中转形态的事物,因为其矛盾的促动方面的增长和制动方面的消减均已达到极点,即矛盾的双方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所以,它是自身发展走向自己反面的过渡,是事物中转的过程,是波浪式发展的一个波的顶峰阶段,其阴阳转化的必然结果是阴长阳消,即下降形态的产生。

实际上,中转形态只不过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相互转化的运动发展形式。也就是说,“土行”是阴阳转化的运动发展形式:土=阴阳转化。

任何下降形态的事物,因为其矛盾的制动方面开始增长,促动方面相对消减。所以,它在逐渐丧失运动发展的能力,它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向下的,其阴长阳消的必然结果是阴胜于阳,即衰亡形态的产生。因而,它是事物向上运动发展的反面,是事物向下的过程,是波浪式发展的一个波的下降阶段。

实际上,下降形态只不过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增长,促动方面消减的运动发展形式,也就是说,“金行”是阴长阳消的运动发展形式:金=阴长阳消。

任何衰亡形态的事物,因为其矛盾的制动方面胜于促动方面,所以它处于衰亡的运动发展之中,它是事物灭亡的过程,是波浪式发展的一个波的终结阶段。当其阴长阳消到极点时,“物极必反”,向自已相反的方面转化,转化的结果必然是阳长阴消,此时,便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实际上,衰亡形态只不过是矛盾的制动方面胜于促动方面的运动发展形式。也就是说,“水行”是阴胜于阳的运动发展形式:水=阴胜于阳。

当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以后,由于新生事物内部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的消长和转化,决定了新事物的发展又必然是一个上述五种基本形态的发展过程。

由此可见,不是别的,正是由于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的消长转化决定了事物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这就是说,因为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所以,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总是以:

阳长阴消(木)→阳胜于阴(火)→阴阳转化(土)→阴长阳消(金)→阴胜于阳(水)→阳长阴消(木)→……这样反复不断的形式进行着。因而都是波浪式或螺旋形的。

五行实际上是阴阳对立统一运动的五种基本形态,是阴阳消长及转化的必然发展形式。所谓阴阳消长转化,就是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

由此可见,五种基本形态的发展学说,实际上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对立统一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就是说,五行学说实际上是阴阳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二者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

按照阴阳五行学说的统一观点,自然界一切事物及其运动都是由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组成的,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与此同时,自然界一切事物及其运动,又是由五种基本发展形态组成的,都是木、火、土、金、水的对立统一,其中每种基本发展形态,只是阴阳对立统一的一种形式。

我们知道,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居于优势地位的矛盾方面决定的,从而可知:

木=阳长阴消,故木为阳;

火=阳胜于阴,故火为阳;

土=阴阳转化,故土为半阴半阳;但阳性尚占优势,故仍为阳;

金=阴长阳消,故金为阴;

水=阴胜于阳,故水为阴;

这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发展形态的阴阳属性。

总之,无形世界的阴气与阳气及其相互作用过程,由无形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组成。二者是统一的。反映到有形世界,就是矛盾的制动方面和促动方面对立统一的过程与事物运行发展的五种基本发展形态的统一。 yf6ULFp6zV2W5xuo2nKepo+O3uYuEYSK0qD30IpR50tvTukZLWQi/1qR+r+RYRn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