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版 | 序言

如果十年内这本书(绝非易懂之书)就需再版,那肯定不是由于专业人士的兴趣(我在第1版序言中曾对这些同行专门致辞)。我的精神病学同事们似乎很快就克服了这种解梦新方法引起的最初困惑。哲学家们习惯于用同一套陈词滥调,三言两语就把梦问题打发了(他们将梦仅仅视为一种意识状态的附属物)。他们显然没意识到,我们从中获得的东西将给心理学理论带来根本性的改变。科学期刊上评论家们的态度,让人以为我这部作品注定只能湮没无闻。只有一小群勇敢的支持者,他们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医学分析,并将我的解梦方法运用于对神经症的实际治疗。但这一群体人数太少,他们连书的第1版都不能买光呢。所以毫无疑问,这第2版的需求得归功于范围更广泛的读者,一批受过教育又有好奇心的读者,这些读者的兴趣让我在九年之后再次担负起这一虽然艰难却在很多方面具有基础意义的工作。

发现书中必须修改的地方很少,我得说这让我很高兴。只是间或插入了一些新材料,加入了一些新观点,那都源于这些年新的经历。只有极少地方我改变了之前的观点,并加以重写。但是我之前写的梦、解梦的核心部分以及所遵循的心理学原理,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熟悉我其他作品(有关精神神经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等)的人都会知道,我从不轻易作结论,哪怕那可能是确立的事实,毕竟知识是不断更新变化的。我一直努力根据不断增加的知识来修订我的理论。但关于梦的解析问题,我一直坚信最早的主张。在研究神经症的漫长岁月中,我经常自我怀疑甚至有时动摇过信念。每当这个时候,总是《梦的解析》让我再次坚定不移。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坚定性,让我的反对者们拒绝赞同我的观点,尤其是在梦领域的观点。

在修订过程中,能经得起时间考验、没有经受任何重大改变的是书中的材料,也就是那些我自己的梦。虽然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梦逐渐有些过时或价值不再,但仍然刻意用来阐述我的解梦原理。这本书对于我本人来说还有一种主观意义(在本书完成后才呈现出来),我觉得它是我自我分析的一部分。它是我对父亲去世的反应,也就是说,是对人一生中最重大事件、痛失挚爱亲人的反应。意识到这一点,我知道自己永远不能抹除这件事留下的痕迹 。但对于读者来说,这没有任何特殊意义,只是让他们学习评价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解释梦的特定材料。

那些无法与原来的上下文协调一致的重要补充,我都在方括号中 标注了最新日期。

1908年夏于贝希特斯加登 rkXwpa9h/IMptx9RbIME6fkWi6m/fcSom4cP51+hkF/jJJynHiexeQhy7qBC2aS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