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者的话

一、作者介绍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关于其作者,历史记载不一,主要有三种说法:施耐庵著;罗贯中著;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据明代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目前较为主流的观点是“施耐庵、罗贯中合著”。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生卒年不详(一说为1296—1371年),江苏兴化人(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据一些零星的文献记载,施耐庵曾任浙江钱塘县令,因与当道权贵不合而弃官。后来与罗贯中等人一起研究民间通俗小说,并搜集、整理北宋末年宋江等人在梁山起义的故事,经过多年加工整理,完成了《水浒传》。

罗贯中也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比施耐庵年略小,他们二人是师生关系。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除与施耐庵共同编著《水浒传》外,还有我们熟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以及《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两朝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作品。

二、作品介绍

(一)内容概况与总体评价:

《水浒传》,又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全传》,它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北宋徽宗时期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打抱不平,反抗暴政,被逼上梁山起义,后来他们又接受朝廷的招安,为朝廷北征辽国、南平方腊等,并在这一过程中遭到腐朽官僚阶级打击,走向败亡的故事。《水浒传》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水浒传》是由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罗贯中在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度创作完成的。它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把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众多草莽英雄聚居的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有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大家无富贵贫贱之分,“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作者借此表达了对人人平等与互爱的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向往。

《水浒传》在艺术上是非常成功的。它通过一个个起伏跌宕、富于传奇性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全书描绘的人物有几百个,具有鲜明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几十个。其中不仅有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宋江、吴用、杨志、燕青、石秀等主要人物,还有武大郎、郓哥、王婆、牛二、镇关西、蒋门神、黄文炳等次要人物。有的人物,作者做了浓墨重彩的刻画;有的人物并没有用多少笔墨,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牛二,在全书中只出现了一次,但就是这寥寥几笔,一个“泼皮”的形象便鲜明地立在我们面前。有些人物,虽然属于同一类型,但却各有特点。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它也因此被我们推崇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的版本比较复杂,有100回本,有120回本,还有70回本,等等。70回本是清代初期著名文学家金圣叹的删节本,该本没有宋江接受招安以后的故事情节。100回本与120回本的前71回的内容相近,主要区别在宋江接受招安后的故事内容。100回本主要叙写的是北征辽国、南平方腊的故事。120回本主要写的是北征辽国,平定田庆、王虎和方腊的起义。目前较为常见的整理本是100回本和120回本。本书是100回本的整理本。

(二)艺术特点简介:

1.链式叙事结构。

《水浒传》叙事结构很有特点。“作者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写作采用链式结构,环环相扣,章回之间以人物为中心,既可独立成传,情节又与下一个环勾连,形成连缀,搭设出整部作品的架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小说的情节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写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如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晁盖、吴用、宋江、武松等,前后相接,互相勾连,逐个现身。第二阶段以宋江上梁山为标志,主要叙述英雄好汉经营梁山水泊的故事,最后一百零八位英雄汇聚梁山,形成一个大集体。第三阶段以接受招安为标志。宋江等接受朝廷招安,从此水浒英雄走出梁山,为国效命,四处征讨,最后却落得个凋零败亡的结局。

随着情节的发展,英雄人物的形象得以充实和丰富,阅读整本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每个英雄人物的经历和精神气质,领略传奇人物的独有魅力,还能感受到水浒英雄群体的风貌以及他们“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理想。

2.鉴赏文学技巧,学习语言艺术。

《水浒传》是一部古典白话小说,它是在宋元以来传说、话本、戏曲等基础上二次创作而成的。无论在故事构思还是在人物刻画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在情节方面,《水浒传》较好地将宏大叙事与细节描写结合起来,全书结构紧凑。有时作者特意叙写情节相近的故事,同中有异,愈能见出艺术创造手法的高超,如同是打虎,武松景阳冈打虎、李逵沂岭杀四虎,详略不同,各具特色;又如写高俅领兵攻打梁山,有一败、二败、三败,情节曲折生动,毫无雷同拖沓之感。

在人物刻画方面,《水浒传》的成就尤其为人称道。清代文人金圣叹曾高度评价《水浒传》塑造人物的成就,说“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就算是性格相近的人物,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粗豪,鲁智深粗莽中不乏细腻,武松则豪气多于粗鲁,李逵憨直浅薄,还有些肆无忌惮的暴虐。

此外,《水浒传》的语言艺术也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身份、性格、文化修养等密切相关。例如宋江是郓城押司,属于统治阶级下层官吏,因此他的语言既有冠冕堂皇、矫揉造作的特点,有时也显得很粗鄙。林冲曾任禁军教头,对官僚长官的威权体会较深,并由此养成了较为隐忍的个性,所以他的语言比较“客气”,显得谦让,却也让人觉得不够爽快。李逵是底层无业游民、粗暴汉子,他的每句话中几乎都带有粗口。

3.感受文化力量,彰显名著影响。

朱自清曾言:“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朱自清《经典常谈》)《水浒传》自成熟至今已有六百年之久,不仅故事与人物渗入在民族文化之中,而且观念也体现在现实生活领域,文化影响力可见一斑。《水浒传》中的农民起义队伍始终遵循着“替天行道”的行动准则,将“打抱不平”作为个人使命,推翻贪官,惩治恶霸,用一己之力对抗世间不公与不义,彰显了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体现了攘奸除恶之心,用行动谱写撼动人心的“忠义”之歌。上述精神特质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历久弥新。从某种程度来讲,“他们身上寄托了作者改变现实的理想,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空前的壮举,是任何其他小说所无法比拟的”。(杜豫、李先芳、郭德芳著,《中国古代文学》(二),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这部经典名著提供的文化信息与生命信息能够促使我们在社会思想、人性、人格修养等诸多方面展开思考,并从中得到多元的借鉴和启发。

三、阅读方法建议

《水浒传》流传至今,被人们奉为经典,主要在于其内涵深刻,经得起反复阅读和长时间涵泳。它虽是六百年前的作品,但是今天读来,仍然意趣盎然,并且在不同情境下阅读会有不同的体会。

我们对文学名著的体会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因此,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也不能指望通过一次阅读就能完全掌握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阅读名著没有技巧可言,如果能够较好地运用泛读与精读的技巧,我们就能够大大提高阅读名著的效率。如何才能较好地理解《水浒传》的内容,领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呢?下文就阅读方式提供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泛读。

在阅读《水浒传》时,应首先全面快速浏览,采用泛读的方式,了解全书的故事脉络和中心主题。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作品的总体面貌,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文学细读把握大方向。如果一打开书就直接进行片段鉴赏,恐怕会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弊病,在主题理解上容易犯钻牛角尖的毛病。

实事求是地说,《水浒传》虽然是经典名著,但书中仍有一些自相矛盾之处。泛读全书,放眼全书,将某个人物的故事全部关联起来审视,如此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其命运轨迹,从宏观上把握英雄人物的内涵,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一些枝节问题带偏方向。

另外,在泛读全书时,我们还可以留意其在整部作品中的位置,理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是彼此交织的网络,全面把握,也有利于我们对人物做横向比较。

泛读技巧:

1.浏览目录,梳理脉络,确定阅读计划。

目录是全书内容的总纲,是了解内容最好的窗口。古典章回小说的目录是对内容最精炼的概括。叶圣陶曾强调阅读目录的重要性:“事先阅读书的目录,能够获得对该书的整体印象,进而有效取舍阅读材料。”通过浏览目录,我们能够大致了解作品整体情况。

《水浒传》由一百回构成,全书近百万字,若要读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阅读章回目录,大概了解内容,有助于制订较为具体的阅读计划。

2.以人物故事为中心的阅读计划。

由于《水浒传》的内容结构是链式结构,故事是主干,人物是中心,因此我们认为采取下面两种阅读策略或许会有较好的效果。

第一种,兴趣先导式。即不受情节制约,而是根据个人兴趣,选读相关内容,譬如以人物鲁智深为中心,即可以首先选读第三回至第八回,以及第十七回、九十八回等,这样就可用三到四天的时间了解鲁智深的故事。

鲁智深相关事件

将个人兴趣作为阅读切入点的方式能够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种,化整为零,分段蚕食式阅读。从《水浒传》的内容来看,全书以第71回为界,似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71回以人物为主线,第二部分,后29回以事件为主线。两部分内部又各有明显的段落结构,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将小说划分10个长度不等的段落,然后采取按段集中泛读的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仅须耗时一至三天的情况下完成一个段落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充分运用碎片时间,避免了长时间阅读所造成的疲惫。如果单月完成3段,那么我们可在4个月内完成整本书阅读。

3.制作思维导图

泛读虽是快速阅读,但也不是毫无目的的浏览。就《水浒传》这部小说来说,人物和故事是中心,这也是整本书阅读需要掌握的内容。因此,我们有必要就此加强训练。对此,我们的建议是,可以在泛读的基础上制作情节和性格思维导图;即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可视化的图谱,以便于理解。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下面我们推荐两种:

(1)制作以杨志为中心的思维导图,包含身份、事件、结局、性格特征等信息要点。

通过前后对比,将主要信息并列呈现,可以很直观地了解杨志的情况。

(2)以人物身份变化作为切入点,我们就可以制作一个有关武松的人生曲线图。

这条曲线不仅显示了武松身份的变化,还显示了故事情节的演进次序和武松命运起伏的特点,以及他不同阶段所显露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精读

总体来说,泛读是对小说内容做基本的熟悉和了解,精深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深入阅读,这就是精读。

精读以泛读为前提,是读者高度投入知识、情感的阅读活动,在此过程中读者会综合利用分析、质疑、包容、批判等思维,对内容做深入的理解。有时候读者甚至会情感代入、参与角色建设。读者自泛读到精读的阶段,代表着对作品从浅层认识到深层理解的转变。

精读是选择部分内容阅读,在精读《水浒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清主次。

《水浒传》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所有的故事和艺术手法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因此,在精读时我们应该积极关注作者在这方面的良苦用心。在阅读期间,我们既要掌握故事整体内容,也要耐心思索前后因果,多问几个为什么,体会作者的感情色彩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是这种倾向,思考文字背后价值判断与我们当前的价值观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原因何在。

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听他说话,看他做事。人物如果不能说话,无论怎样刻画,都很难栩栩如生。人物一旦开口说话,他的个性和风神就会显露。语言是掌握人物特征的抓手,因此,鉴赏人物语言也是我们精读的重点。

另外,还应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真实是文学的内容,但反映真实的水平实有高下。这是作家体现其高超艺术水平的地方。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整本书阅读训练所要完成的任务和精读的基本目标。精读时,我们可以对内容做主次轻重的区分,可以略去认为不重要的内容,只用心读觉得重要的内容。当然,内容重要与否也是在反复阅读体会中逐渐获得清晰认识的。这是一个看似逻辑悖论,但实际上属于往复实践的问题。

2.圈点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期间,圈点批注是较为普遍和有效的辅助理解的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留意下列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个人习惯设定个性化的圈点批注符号。如直线代表重点记忆或理解、波浪线代表关键内容、叹号代表强调等。符号的设计和含义明确后,使用时应保证其稳定性,这会为笔记内容的梳理提供一定的便利。其次,文章的重点难点或者存在疑问的内容,应该被勾画出来,以备查找或再思考。再次,对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特征等内容做批注,大的结构段落层次应该做标记。做批注时,语言应直白简洁。关键字词句应该勾画出来,如可查考,可将查考的内容记录其旁。最后,还应该记录自己阅读时的联想。

3.综合判断。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有时候命运又反过来强化其性格,似乎是人生经历造就了性格。孰是孰非,看似很难论定,这正说明了人物内涵的复杂性,它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构成的整体。《水浒传》中人物多种多样,他们的身份背景、人生遭遇、命运起伏各有不同,我们在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时,应该充分关注多种因素,努力抓住本质,揭示关键因素。

比如,以《智取生辰纲》为例,晁盖等人抢劫“生辰纲”对杨志命运走向产生了关键作用。如不联系上下文看,杨志命运的“恶化”似乎与杨志的性格没有关系,而是晁盖等人“犯罪”造成的。果然是这样的吗?晁盖等人的行为是不是应该被批判?晁盖等人“抢劫”生辰纲的合理性在哪儿?联系前文,我们知道,生辰纲是梁中书搜刮民脂民膏而来,他送生辰纲也完全是行贿行为,本质上毫无正义性而言,这是第一层。第二层,像梁中书这样的行为,无论在何种社会,都应该受到严厉惩罚,但是腐朽的北宋朝廷却加以包庇纵容。北宋朝廷本来具有正义的裁判权,而如今它实际上在助纣为虐,因此,它也就失去了正义的裁判权。晁盖等人实际上是以民间的力量行使“正义”。杨志没有此等认识,由他应承梁中书押送“生辰纲”这件事来看,他的性格有荏弱的一面,思想是妥协的,这与他朴素的正义感实际上是矛盾的。

由上面的例子可见,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我们应对我们选择的事例论据和逻辑链条有着全面的考虑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实际上,在小说中有部分内容还应深度挖掘。我们应对其中的关键部分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与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到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保证人物形象分析坚实可靠。

4.勾连比较。

古代白话小说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推进情节,快速转换场景,达到让人手不释卷的效果。在阅读中,主动探寻书中人、事、物以及故事情节转变的反差和矛盾,并对它们做统一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文章内容中需要深思的部分,掌握作者的表现方式,理解故事情节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对相似人物相关的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从中总结出人物的共性和差异。例如,同样是性格鲁莽的人物,李逵和鲁智深两人就各有特点,我们可利用“情节+性格特点”的方式加以梳理,归纳出各自的性格特点。同时,还可以在相同事件中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归纳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

另外,在比较分析中,我们还能有效衔接《水浒传》中多个人物的关键信息,由此及彼,互相联系,进而将整个故事情节串联起来。

5.专题探究。

专题探究能够加深我们阅读理解的层次和深度,同时还能将作品的内容做更为深广的关联。以《水浒传》为例,我们可以选择书中比较具体的内容,比如绰号问题,深入探讨绰号的特点,绰号与人物性格的关系,绰号的文化意义,等等。又如小说中有很多关于打虎的描写,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内容汇集起来,分析虎在小说中的形象,人物与虎的关系,打虎过程的区别,等等。

参考上述泛读和精读的方法展开全方位的对比与分析,是否能够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水浒传》的理解,仍然需要实践检验。让我们开始《水浒传》的阅读之旅吧!

四、阅读任务

任务一:利用下表制订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

参考示例:

任务二: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

(一)挑选并梳理重点人物的故事情节,以“人物性格发展”为主题绘制思维导图。

(二)梳理重点人物的故事情节,采取叙议结合的方式撰写短篇人物传记。

任务三:绘制“人物简历表”。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一些重要英雄人物的故事分散在书中的几个章节中,我们需要综合、归纳、提炼这些内容,才能全面认识和理解故事人物。怎样高效地完成这个任务呢?制作“人物简历表”是一种十分便捷、高效的方式。“人物简历表”应包括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经历(相关的回目和故事主干),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人物等。

例如“鲁智深简历表”:

鲁智深简历表

阅读分任务一:鲁智深人物信息梳理

1.鲁智深的身份信息。

2.以地点为线索,整理鲁智深的相关故事情节。

①地点:渭州

事件:救金老二父女,打镇关西

②地点:

事件:

③地点:

事件:

……

阅读分任务二:分析鲁智深人物形象特征

1.金圣叹曾评价鲁智深:“酒者即吃,事者即做,扶弱打硬。”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联系小说中的相关内容略做分析。

2.请你尝试归纳鲁智深的性格特征。

任务四:阅读中的综合和辨析。

(一)水浒英雄往往给人以“一言不合就开打”的莽汉印象,有些人就认为,“《三国》大多数为智士,而《水浒》则多为勇夫”,对水浒英雄勇武精神多有批评。水浒英雄“尚武”的特点有没有特别的意义?《水浒传》中有没有“尚文”的英雄好汉?请你结合阅读《水浒传》体会,谈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二)美国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的书名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鲁迅认为这样翻译不完全合理,主要原因在于梁山好汉并不是把所有人都视为兄弟的。鲁迅这一说法,你怎么看?请总结书中的相关内容加以论述。

(三)著名学者许倬云曾表示:施耐庵的本意不是歌颂江湖义气,也不是盼望梁山归正,而是指出世间种种作为,犹如梁山的五年,其中有虚假、有苦恼、有失望,最后是一场空。请你结合阅读《水浒传》体会谈谈自己对小说主题的看法。

任务五:阅读中的勾连比较。

(一)《水浒传》中类似的人物、场景、情节等时常可见,例如人物形象,王进、林冲、鲁智深和杨志等都是军官武校,他们面对迫害时,各自的反应很不一样。类似的场景,小说中有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但细节描写也不一样。类似的故事情节,例如宋江一打、二打、三打祝家庄,又有一败、两败、三败高太尉,作者好像故意要借重复书写表现高超的写作艺术。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选择一个角度,举例论述《水浒传》的这一特色。

(二)《水浒传》电视剧播放后,激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看了电视剧就没有必要再读原著了,也有人认为电视剧虽然再现了原著的内容,但要想深刻理解《水浒传》,还是应该多读原著。请结合下文提示,谈谈你的看法。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节,原著中提及郑屠有两间门面,两副肉案,三五片猪肉,并有几个刀手在吆喝贩卖。而电视剧在这一场景中加了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待宰的黑猪,其原因是什么?

2.在2011版《水浒传》电视剧中,宋江喝下毒酒后,李逵同样主动饮下毒酒,但原著故事其实是宋江哄骗李逵喝下了毒酒。此处情节的区别,你怎样理解?

(三)宋江、唐僧虽然分属两部不同的小说,但有的学者认为二者存在一些共同的特质。请谈谈你的认识。

任务六:专题阅读。

下文提供了一些专题阅读的内容,请你选择一个或多个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专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归纳,展开专题研究,借此进一步理解全书的内涵。

(一)《水浒传》中的成语。

(二)水浒英雄绰号与其性格特征的内在联系。

(三)水浒英雄所用的武器与人物特征的关系。

(四)水浒人物的结局。

(五)“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三山聚义打青州”“三打祝家庄”“拚命三郎堵劫法场”,作者为何对“三”有所偏好?

(六)请你谈谈《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七)《水浒传》描写了诸多次要人物,如被杨志杀死的牛二、被潘金莲毒死的武大郎,等等。请你谈谈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

(八)水浒英雄为何与酒肉的关系密切?请你谈谈作者如此书写的原因。 aU2OZ9XShufJR0LZ1hLdsui84dRvpXEWpIJytD0ynaj4zCsaGJ/A2LxsLXaKgE7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