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夭折的复国计划

张邦昌的“大楚”政权变成了一场闹剧,但是金朝依然希望通过傀儡政权统治中原。

金军南征追击赵构的时候,金太宗曾经发布上谕:“灭了宋朝后,再立一个像张邦昌那样藩辅之人。”尽管宋朝没有被灭,但金朝的大臣却开始寻找傀儡人选了。

汉奸当中想当傀儡皇帝的人还真不少。

有个汉奸叫作刘豫。刘豫也曾是饱读诗书的苦孩子。他出身贫苦农民,苦读了十几年才考中进士当了官。贫穷在刘豫身上烙下的最深的印记就是虚荣心。刘豫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当官就是升官发财。读书的时候,刘豫偷过同宿舍同学的白盂、纱衣。刘豫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时,有人把他偷东西的往事搬出来攻击他。宋徽宗不愿去计较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还是提拔了刘豫。刘豫做了御史后,多次上表劝止宋徽宗大兴土木。宋徽宗气得大骂:“刘豫这个河北种田佬,他知道什么?”刘豫随即被贬,靖康之变期间又弃官而逃。赵构继位后还是任命他做了济南知府。刘豫不愿意去前线当官,上表请求改任东南某州县。赵构大怒:“想去快去,不想去就罢官为民!”刘豫这才不得不走马上任。金军第二次南侵的时候,刘豫带着儿子刘麟一开始在济南组织了抵抗,仰仗部下善用大刀的猛将关胜出力,还真让他击退了金军。金军随即拿出高官乌纱帽招降,刘豫马上杀了关胜,献出了济南投降。金军大将完颜昌很高兴,任命刘豫为东平府知府,刘麟为济南知府。

得知金朝在寻找第二个张邦昌的消息后,刘豫搜刮了无数车金银珍宝贿赂完颜昌,表达了死心塌地效忠金朝的决心。完颜昌拿了宝贝,答应帮忙。人选的决定权在主政的完颜宗翰手里。刘豫又给宗翰身边的汉人翻译高庆裔送去了一份金银珠宝。完颜昌和高庆裔两个人就使劲在宗翰耳朵边说刘豫的好处。宗翰对刘豫不了解,说,“刘豫这个干部还要考察考察”。完颜昌提醒他:“刘豫这个人不错,会钻营。如果我们不早点扶立他,被别人抢先了,这个恩情就让他人占了。日后这个傀儡政权就不听你的了。”宗翰觉得有道理,同意认刘豫这个“儿皇帝”。

1130 年九月,刘豫在大名府做了所谓的“大齐皇帝”。金朝安排另一个汉奸、原太原知府张孝纯做宰相。第二年年底,金朝给刘豫划定统治范围,把西起陕西东到山东的地盘都交给了“大齐国”。1132 年夏天,刘豫喜滋滋地迁都汴梁。

刘豫当皇帝后,还真做过两件值得一书的事。

第一是刘豫喜欢附庸风雅,偶尔来个“微服私访”之类的调节一下生活。一次,他在市场上看见一套制造奇巧的玉碗,明显不是民间之物。他把商贩抓来一审,原来这套玉碗是乱军盗挖北宋皇陵而得的。刘豫大受启发,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大齐”政府专门设置了掘墓挖坟的机构,由太子刘麟负责带兵马、操家伙,挖遍包括北宋皇陵在内的历代皇陵和民间墓穴,搜索文物和陪葬珍宝。第二件事情是,刘豫发挥“榜样的作用”,替金朝招降纳叛。南宋的舒蕲光黄镇抚使李成、蕲黄镇抚使孔彦舟等人,各拥有数万人武装,占据州郡,烧杀抢掠,在朝野上下民愤极大。刘豫当了皇帝后,李成、孔彦舟都跑去投降刘豫了。他们还自欺欺人地说,我不是汉奸,我投降的“大齐国”可是汉人刘豫的朝廷。

建立傀儡政权后,金朝鼓动刘豫的伪军南下同南宋展开激战,自己继续向川陕地区用兵,企图实现顺长江上游而下,消灭南宋的战略计划。

1134 年二月,完颜宗弼在齐国伪军的配合下,从宝鸡入侵仙人关。宋金两军再次展开昼夜鏖战。三月份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金军人人身披重甲,用铁钩相连,鱼贯扑向关隘而来,严禁后退半步。同时,后方金军以火箭远射,配合前方冲锋。吴玠、吴璘两兄弟除了拼死挡住,还是拼死挡住,没有其他办法。仙人关前,箭雨飞扬,死尸层层堆积。夜幕降临的时候,火光照耀山间,战鼓声和厮杀声震动天地,方圆数十里内都无法入眠。杀到最后,吴玠派出敢死队,主动反攻金营。宋军全力奋战,金军实在打不过,不得不退守凤翔。

吴玠军又一次胜利地保卫了川陕。

当年冬天,不甘心失败的宗弼集结大军,采取突袭的方式拿下和尚原。但是宋朝和金朝的军事对峙线基本上维持在西起大散关东到渭南一线的群峦之中了。

仗打赢了,作为有功之臣的刘子羽却被降职,发配内地。后经吴玠等川陕官员担保,刘子羽这才恢复官衔,改任泉州知州。

西部战线僵持之后,湖广战线却因为岳飞的积极作为朝着有利于南宋的方向发展。

驻军江州后,岳飞连续上书建议出兵北上,收复襄樊失地,恢复中原。岳飞的建议得到了新任宰相赵鼎等人的支持。朝廷批准岳飞出征。

这是宋金战争以后,南宋第一次发动战略进攻。

赵构对进攻的前景没有把握,在进军前,给岳飞明确规定战役的目标是“收复襄阳府,唐、邓、随、郢州,信阳军六郡地土”,严令岳飞所部不得超越战役范围,随意北伐。赵构在心底里还是害怕动静太大或者进攻不成,遭到金军的疯狂报复。

1134 年五月,岳飞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乘船渡江时,岳飞对幕僚们说:“这次如果不能杀贼立功,我岳飞不再渡江!”

正面抵挡岳家军的是刘豫的伪军,他们根本不是岳飞的对手。岳家军旗开得胜攻下郢州后,岳飞兵分两路。张宪领军进攻随州,岳飞率主力直取襄阳。已经当了齐国太尉的李成防守襄阳,主动率领 10 万大军出城列阵迎战。岳飞所部兵力远远少于李成所部兵力,但岳飞面对强敌,毫无惧色:“步兵适宜在险阻之地作战,骑兵在平旷之地作战有利。但李成现在将骑兵排列在汉江边上,步兵列阵在平地上。他的军队虽然超过 10 万,又有什么用呢?”岳飞用长枪步卒攻击李成的骑兵,用骑兵攻击李成的步兵,一举打败李成军。李成损失惨重,丧失了战斗意志,连夜放弃襄阳逃跑。这一边,岳飞进驻襄阳,张宪也攻克了随州。李成遭遇襄阳大败后,补充了部分金军武装,胆子一下子壮了。他又纠集兵马,混合金军在邓州西北列寨数十里,准备再与岳家军决战。岳家军乘胜进攻,在正面对李成发起突袭,分出奇兵左右夹击,再次击溃李成军,连续收复了邓州、唐州和信阳军。七月,岳飞胜利实现战役目标,顺利收复了襄樊六郡,回兵驻扎鄂州(今湖北武汉)。

捷报频传,整个临安都轰动了。原本带有尝试性质的主动进攻竟然获得全胜。赵构慨叹说:“想不到岳飞能破敌立功到如此地步!”岳飞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封武昌开国侯,统辖湖北前线各州县。31 岁的岳飞迅速达到了建节封侯这一无数人终生追求而不可得的地位。节度使这个称呼是唐朝的发明,用来称呼那些镇守一方,集军民财等各项权力于一身的封疆大吏。宋朝建国后,限制武人,不允许节度使的重新出现,而将节度使作为最高荣誉官衔。除了宗室能获得节度使头衔外,大臣极少获此殊荣。南宋之前才封出三个节度使,分别是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是第四个,也是最年轻的一个。

岳飞回军后,登上了鄂州黄鹤楼,豪气风发地写下一首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保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

当年的九月,赵构的皇位又经历了一个小考验。原来是金朝和刘豫不甘心在川陕和襄樊的连续失败,联合发兵,分别由宗弼和刘麟率领南侵。他们专门绕开岳飞的防区,从泗州和楚州一带渡过淮河,指向东南地区。楚州知州弃城而逃,致使韩世忠的军队门户洞开,不得不退守镇江。赵构十分强硬地命令韩世忠一定要守住扬州一带,同时调刘光世、张俊分别率军赴建康、当涂防守。宋军将士奋勇杀敌,金齐联军的进攻很快就被挡住了。韩世忠夺回楚州。进入冬天后,宗弼率领金军主力企图在淮西打开缺口,攻陷滁州后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庐州守军坚守内城,向朝廷告急。赵构不得不将岳飞从湖广东调。岳飞不负众望,在庐州城外一举击败金兵,还追出了 30 余里地。金齐联军最后灰溜溜地返回中原过年去了。

南宋朝廷终于可以自豪地宣布:金军在江淮地区进退自如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绍兴五年(1135 年)过得相对比较平静。

这一年,杨幺被抓住砍了脑袋;这一年,宋徽宗死在了冰天雪地的金国五国城的监狱里,享年53 岁。这个消息在若干年后才传到南宋; 这一年,金太宗死了,金熙宗完颜亶继位。

日历很快翻到了 1136 年。

二月,张浚以宰相身份兼都督诸路军马事,把各路将领都叫到平江府(今江苏苏州)来讨论北伐的事情。前几年的形势发展非常有利,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战绩。张浚和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朝廷应该北伐了,不能光复前朝河山,起码也能重挫金军,夺回河南山东。平江会议就是在乐观的气氛中召开的,会议决定各部齐头并进,其中韩世忠在淮东图淮阳,刘光世屯合肥与北方对峙,张俊所部从建康进屯盱眙,岳飞北上襄阳俟机进攻中原,杨沂中领朝廷精兵为总预备队。

在五部兵马中,岳家军最积极。八月,岳飞主动出征河南,很顺利地攻占了卢氏、长水两座县城。在唐州大败齐兵后,岳家军年底进抵蔡州境内,都能听到汴梁的方言了。刘豫很紧张,命令蔡州的驻军死也要守住城池。岳飞一时攻不下蔡州,上奏朝廷请示行动。赵构想了想,说:“兵家不虑胜,惟虑败,万一败了,到时候怎么办啊?”于是下诏要岳飞回师,岳飞就退兵了。

退兵前,岳飞料到刘豫会趁机追击,就在唐州设下伏兵,成功围歼了齐军追兵,俘虏数千人,缴获战马三千匹,取得本次军事行动的最大胜利。撤军途中,岳飞情绪很高,和部属们讨论起来什么时候进攻金朝巢穴的问题,留下了“直抵黄龙,与诸君痛饮”的豪言壮语。他写下了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那边,刘豫见一会是张浚部署北伐,一会岳飞又来打自己了,多次向金朝求援。大齐国好歹是金朝扶持的傀儡,你大金朝不能眼看着它垮掉啊。可是金熙宗是个接受了汉族教育的新皇帝,即位后就改革金朝制度,一心想让女真族向汉族靠拢。他与金太宗和完颜宗翰等人一味武力进攻南宋的政策不同,主张对宋朝外交以政治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以前,金朝在中原地区两次扶持傀儡政权的重要原因是女真民族还没有做好统治汉族为主体的中原地区的准备。现在,金熙宗想尝试着去亲自统治中原,撤销与宋朝的“缓冲”。刘豫大齐国的命运可想而知了。刘豫的求援信函到了金熙宗的手里,自然是石沉大海。

刘豫不得不孤注一掷。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刘豫决定孤注一掷,调动“大齐国”所有能调动的军队南下攻宋。1136 年秋天,刘豫兵分三路:中路的刘麟主力经寿春,攻庐州;东路的刘猊兵锋直指宣州和徽州;西路由孔彦舟率领叛军攻六安。东路军和西路军不是遇阻后撤就是劳师无功,只有进攻庐州的刘麟中路军全力推进到寿春、濠州之间。看来,上阵还是要看父子兵啊。

张浚满怀信心地迎战刘麟,还请赵构北上长江边观战。谁想,负责防守庐州的刘光世竟然率军放弃庐州,退却到当涂。整个江淮战线为此动摇。张浚吃惊之余竭力补救。他请赵构御笔写下军令“有不用命,当依军法从事”。张浚拿着皇帝的命令,快马加鞭跑到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采石,向聚集在此准备撤过长江的部队宣布了死命令:有谁胆敢渡江,斩无赦!乱哄哄的前线这才安定下来。

刘光世硬着头皮回军庐州,正好和刘麟的齐军主力迎头相撞。狭路相逢勇者胜。刘光世部下王德、郦琼等在淮河南岸的霍邱附近大败刘麟。预备队杨沂中的部队同时在淮西打败了刘猊率领的齐军,再反过来和王德部合兵,把刘麟一直赶到寿春。孔彦舟听说主力失败了,撒开腿就往黄河跑。齐军的许多部队眼看着“大齐国”的寿命差不多了,干脆不跑了,就地反正,投降南宋。

刘豫的豪赌把自己输得精光。

战争过后,张浚面见赵构,奏请罢免刘光世兵权。

刘光世在战斗中的表现,的确够得上罢官贬爵的标准。面对伪军的进攻,刘光世临阵退缩,弃城而逃,把江淮重地拱手送给敌人。这是一条大罪。再加上平时刘光世沉湎酒色,只要是宝贝什么都要,只要是和军队有关的事情都不管。他的部队的军纪最差,常常出现将校士兵恣横扰民、劫掠财物的事情。因此,张浚现在要扳倒刘光世,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赵构还真不想马上把刘光世撤掉。刘光世与张俊、韩世忠三个人是大元帅府时的旧将,资历很深。他出身将门,在政府军中人脉很旺,很吃得开,动他就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为重要的是,刘光世手下那五万多人的部队是赵构的嫡系部队。下属的王德、郦琼等人都是悍将,士兵也都是老兵。赵构还真不知道要不要撤刘光世。

很多人羡慕权力所有者,羡慕他们想用谁就提拔谁,不想用谁就撤谁。实际上,人事是所有政治实践中最难做、最危险的事情。任何管人事的人,也是最难做人的人。

另外一个宰相赵鼎反对罢免刘光世,而认为张浚作为最高指挥官应当对前线的失败负责。赵鼎犯了众怒,不得不辞职了。

刘光世非常识相,上了奏折说自己有病,请求辞职。估计他早已经给自己安排好了安乐窝,厌倦了战争,想彻底享受去了。赵构松了口气,马上批准了刘光世的辞职,大大夸奖了他,还赏赐许多珍宝古玩。据说,刘光世的晚年就在家里津津有味地把玩皇帝的赏赐和自己先前贪污的珍宝,经常自我陶醉到半夜。这样的将领最讨皇帝喜欢了。赵构知道后,干脆赏赐给刘光世更多好玩的东西。

刘光世的辞职虽然解决了一个问题,却又引发了另一个大问题:谁来接替他的职位?

刘光世的部队在抗金前线,最简单的方式是将它划归其他大将。那么首选的候选人有三位:韩世忠、张俊和岳飞。刘光世和韩世忠两部发生过摩擦,留下了血账,积怨很深。把刘世光的部队划归韩世忠的部队显然是不行的。而张俊因为能力所限,可能指挥不动刘光世的部队。所以,赵构开始的意思是让岳飞接管刘光世的部队。也似乎只有岳飞才能镇住郦琼等悍将。之前,岳飞去见赵构,说湖广新收复地区的地方政权不健全,请示怎么办。赵构只派了一个叫李若虚的文官担任京西南路提举兼转运、提刑,而知州级别以下的官员随岳飞安置。岳飞变相拥有了直接统治湖北、襄阳府路的权力,这是前所未有的。君臣二人在 1137 年又见了一面,赵构口头表示:“爱卿,朝廷要重新调整刘光世部队的归属了。你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接管的事情吧。”为了使岳飞能顺利接收刘光世的部队,赵构还提前准备,向刘部的主要将领颁发了手诏,要求他们在新主帅任命之前听从岳飞的指挥,如有违反严惩不贷。

但是宰相张浚反对岳飞接管刘部兵马。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岳飞接管了刘光世的军队,他指挥的军队就超过了朝廷正规军的一半,而且都是精锐。到那时候,岳飞有兵有地盘,权势必将大大超越同僚,也超过了身为政府首脑的张浚。张浚对赵构说:“皇上,朝廷不仅要保持队伍的稳定,更要保证朝廷的权威和稳定。”

赵构突然想起,帝国政治的一大传统就是千万别让武将掌握过大的兵权。

于是,岳飞接管刘部兵马的任命就耽搁下来了。

与此相反,朝廷明令“永不再用”的秦桧却出任了枢密使。因为赵构想起秦桧在金国时和完颜昌的关系不错,说得上话。而完颜昌正在金国掌权,起用秦桧方便对金外交。

1137 年,朝廷提拔王德主帅淮西的刘世忠部队,统制官郦琼为副帅,文官吕祉以参谋身份去刘部做监军。

那怎么安抚岳飞呢?毕竟之前已经半公开地把部队托付给岳飞了啊。赵构给岳飞下了一道措辞委婉的手诏后,就让张浚去给自己擦屁股了。

张浚将岳飞叫到办公室,想把这件出尔反尔的事情给解释清楚了。张浚是反对岳飞接管刘部的,但又不想坦诚地说明自己的理由。他先是和岳飞打哈哈,装作不知道岳飞原本要接管刘部的样子,又装模作样地征求岳飞对王德统帅淮西军队的意见。

岳飞是老实人,不明白其中的“绕绕”。他从张浚嘴里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肯定是不高兴的。但是上级向自己征询意见,岳飞就实事求是地回答:“王德和郦琼两个人关系紧张,让他们搭成领导班子,恐怕搞不好团结啊。而吕祉是个书生,空降到军队中,恐怕难以服众。”

张浚又询问如果让张俊、杨沂中二人接管,结果会如何。岳飞又一一指出了他们二人的缺点。实际上,王郦吕三人班子的组成是张浚的主意。现在岳飞直接指出了这样安排的不妥,张浚就不高兴了,说了句:“难道淮西的军队就离不开岳将军你吗?”

岳飞一切都是出于公心,听了后愤慨地说:“张相您以军情相询,我据实回答,从没有图谋友军!”说完,他拂袖而去。张浚和岳飞这对志同道合的战友,就此分裂。

岳飞跑去见赵构,陈述了自己对淮西军队和抗金的想法。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抓住现在的有利形势,抽调军队从河南南部出兵进攻关、陕地区的计划。

赵构问:“按照你的计划,恢复中原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岳飞说:“估计需要三年时间。”

赵构坦率地说:“朝廷的重心在东南。东南全靠淮西军队作为屏障。如果抽调刘光世的军队北伐,能够恢复中原,我当然舍得;但如果抽调了淮西的部队,不但不能恢复中原,却先把江淮给丢失了,那么,势必连建康和杭州也难保了。到时候,问题就严重了。”

岳飞还在朝廷的时候,张浚弹劾岳飞的奏章也到了。显然张浚对直白朴实的岳飞产生了误解。反过来,岳飞也对张浚有了误解,同时在北伐建议不被采纳的情况下,产生了委屈无助的心理。情绪无法排解的岳飞立即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职。没等朝廷批复,岳飞就找了个借口撂摊子了。

不久前,岳飞的母亲逝世了,埋在庐山。岳飞这个人奉母至孝,发达后将留在沦陷区的老母接到军中奉养。老母亲生病,吃的药岳飞都要亲自试尝。探望母亲时,岳飞走路都蹑手蹑脚的,唯恐发出声音来影响了母亲的休息。岳飞原本强压着的悲痛和现在不满的情绪结合,他就扶着母亲的灵柩,去庐山给母亲扫墓守孝去了。官方的说法是“居母忧”。

湖广前线的军政大事,岳飞擅自交给了亲信张宪。也真是不凑巧,张宪当时正在生病,不能代理司令官的指挥。岳家军失去了岳飞,又无人指挥,军情松动起来。情况反馈到赵构那里的时候就“加工”成了另外的情形。赵构心想:“好你个岳飞啊,你这明明是在向我叫板,向我示威,告诉我岳家军和湖广前线离了你岳飞就不行啊!这军队和征战计划到底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啊?”赵构原来就对岳飞有忧虑和不满,现在恨不得下诏:免去岳飞本兼各职,流放天涯海角。

但军队和前线还真离不开岳飞,赵构只好隐忍不发。

赵构派了一个叫张宗元的去湖广,安定一下人心,又派人去庐山叫岳飞回来。

岳飞不理赵构,继续留在庐山尽孝。

而淮西军前的情况果然如岳飞所料,因为领导班子不团结,酿成了史称“淮西兵变”的大事件。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王德一向鄙视强盗出身的郦琼等将官,而且把这种鄙视时刻表现了出来,身为主帅,却不抚恤部下将领。新班子成立后,王德与郦琼的矛盾也激化了。张浚知道后,就叫王德来述职,同时让吕祉前往庐州安抚部队,搞好团结,防止矛盾激化。八月,吕祉来到军前,郦琼等人把对王德的一肚子不满都倾倒了出来。吕祉展开思想工作,说道:“张丞相喜欢奋战向前的人,如果有人立了大功,即使有大过也会得到宽恕的。大家不必在一些小问题上纠缠了。我会把大家的意见传达上去,请大家安心,不要有顾虑。”吕祉这话说得比较公允,军队的情绪也稍微安定了一点。可谁想,吕祉这个人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对郦琼等人有很深的成见。他秘密上奏朝廷,要求罢免郦琼和统制官靳赛的兵权。营中的书吏显然不会站在吕祉一边,偷偷把情况告诉了郦琼。郦琼忙派人截住吕祉发出去的邮差,果然得到了要求罢免自己的奏折,对吕祉恨之入骨。刚好这时朝廷任命张俊为淮西宣抚使,进驻盱眙;杨沂中为淮西制置使,刘锜为副使,前往庐州;召郦琼前往建康觐见赵构。郦琼不得不多想,判断这是朝廷软硬兼施,解决自己的信号。八月八日,郦琼等将领,一不做,二不休,杀死吕祉,带领全军四万余人,并裹胁前线百姓十余万投降了“大齐国”。

淮西兵变几乎改写了天下局势。刚刚拼得血本无归的刘豫因此而得到了大量生力军和百姓的补充,顿时恢复了元气;而南宋的淮西一带突然变成了真空,政府军白白损失了约四分之一的部队,东南核心也暴露给了敌人。赵构和朝廷都震动了。

兵变后,赵构对前线将领更加猜忌了。勃然大怒之余,他要处置相关责任人。

坐镇前线负责军事的宰相张浚首当其冲,遭到了严厉的攻击。有的人指责张浚不该罢免刘光世;有的人弹劾他刚愎自用,用人不当。张浚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自行辞职。兵变一个月后,张浚因为“处置不当”被免去职位,贬往永州(今属湖南)居住。

当时张浚一人担任宰相,被称为“独相”,而且年纪不过 40 出头,正处于有所作为的最佳时机,却以不光彩的形式黯然谢幕。张浚有明显的优点,但为人刚愎,缺点也很突出。他之前在江淮置防已经为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淮西兵变让平江会议策划的北伐复国战略没有实施就夭折了。

形势大变的时候,岳飞还在庐山发脾气,就是不出山复职。

赵构给湖广的主要官员下了最严厉的命令,说,你们去请岳飞复职,请不来,你们也都别做官了,和岳飞一起为民吧!

于是,李若虚等人只好爬上庐山敦请岳飞下山。岳飞坚持不肯。僵持到第六天,李若虚也来了脾气:“将军,莫非您要造反吗?将军一再抗旨,如何让朝廷再信任您?人们不得不怀疑,您是否因为手握兵权,就要和朝廷抗衡了?”顿了顿,他又说:“将军坚持不复出,我们陪您免职。可您不觉得有愧于北伐大业吗?”

岳飞叹了口气,随他们下山了。他为此三次向赵构谢罪。赵构对岳飞的成见已经根深蒂固了,但表面上仍说,“我没有生你的气,不然我早就惩处你了。太祖皇帝说过:‘犯吾法者,惟有剑耳。’朝廷继续让你统领部队,托付给你中兴大业,就是因为我没生你的气”。

岳飞最后回到了大本营,厉兵秣马,继续北伐的准备。

张浚被罢免后,赵鼎重新作了宰相。赵构让赵鼎和枢密使秦桧共同负责对金和谈。

1137 年九十月间,岳飞再次被召见,前往建康见驾。在九江,他遇到了同时被召见的随军转运薛弼,两人于是相约同船而行。

薛弼很自然和岳飞谈起了被召见的缘由和奏对。岳飞十分严肃地说:“我这次到朝廷去,还将奏陈一桩有关国本的大计。”薛弼就问他是什么大计。

岳飞解释说:“先帝(指宋钦宗)即位的时候,曾在靖康元年册立皇子赵谌为太子。我军情报说,敌人已经将赵谌送回了汴京,想用他来交换我方俘虏的耳目,实际是想扰乱朝廷的皇统。所以为朝廷计,不如将读书于资善堂的建国公(指宗室赵伯琮)正式立为皇太子,这样就使敌人无计可施了。”

薛弼听说后,默然无语。在船上,他发现戎马十数年的岳飞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练习小楷。岳飞用小楷亲自撰写请求将建国公赵伯琮立为太子的奏章。

薛弼善意地提醒岳飞:“您身为大将,似不应干预此事。”

岳飞正色说:“臣子一体,不应该顾虑形迹,不应该顾虑个人得失。”

到了建康后,赵构和岳飞谈得兴起。岳飞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奏章对赵构说:“皇上,后宫一直没有太子。为了江山社稷,您应该早立一个太子才是。”对于他来说,赵宋皇室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也是他在前线浴血奋战所效忠的那个对象的载体。现在宋朝的统治还算不上高枕无忧,万一赵构哪天不幸“过去”了,赵宋王朝就没办法延续下去了。从这个角度来说,王朝的确是需要有个“预备皇帝”。

但从赵构的角度来说,岳飞这话简直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他想都没想,就冷冰冰地说:“爱卿虽然出于忠心,但是在外手握重兵,这类事体并不是你所应当参预的。”

岳飞听了这话,非常尴尬,只好匆忙告辞了。退下殿堂时,岳飞面色如死灰一般。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触犯的是皇家最大的忌讳,那就是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位继承不能表露出兴趣来。皇权继承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绝对核心的敏感问题,最容易让人和那些手握重权、重兵的文臣武将的政治野心联系起来。当岳飞严肃地向不到 30 岁、正千方百计巩固皇位的赵构提出早立太子的问题的时候,赵构猛然发觉眼前这个人不仅仅是莽撞、自私、爱发脾气,而是心术不正了。

薛弼接着得到召见。赵构对他说:“岳飞刚才请立建国公为太子,我告诫他说有些事情并不是外将可以干涉的。”

薛弼忙把自己在路上看到的事情全部告诉了赵构,并说:“臣虽然在他的属下,但没有预闻此事。岳飞的所有密奏,都是他亲自撰写的。”

第二天,宰相赵鼎入朝的时候,赵构依然对昨天的事情念念不忘,把事情和赵鼎说了:“他岳飞参预的事情太多了!”赵鼎也表示:“想不到岳飞他竟然这样不守本分。”

退朝后,赵鼎对薛弼说:“岳飞这么做,绝不是保全功名、善始善终的办法。”

赵构有心求和,金国的政策也在调整。

金熙宗决定取消傀儡“大齐国”。刘豫接连失败,也拖累了金军。刚好刘豫当初能当皇帝是完颜宗翰、高庆裔等人大力帮助的结果。刘豫当了皇帝后没有忘记两个人的好处,金银珠宝美女骏马孝敬个不停。可他偏偏把其他人给冷落了。完颜宗弼和曾经对刘豫有大恩的完颜昌等人都没有得到好处,又眼红又生气。而且刘豫没有摆正自我位置,老以为自己是根葱。完颜昌进攻南宋北归地途中路过东平,刘豫硬是不出城与他见面。不见就罢了,刘豫还派人对完颜昌说:“现在朕已登基称帝,再难与将军行拜见之礼了,还是不见为好。”刚好,金熙宗上台后在国内搞政治斗争,先是高庆裔因“贪赃”被斩首,结果宗翰也被逮捕,死在狱中。靠山没了,刘豫的日子自然不好过了。

岳飞对北方的变故探听得一清二楚,决定来个“反间计”除掉刘豫。

一天,军中抓到一个宗弼部队的奸细。岳飞大声斥责说:“这不是我军中的张斌吗?我之前派你去齐国联络刘豫,一起把完颜宗弼这个狗贼引诱南下杀掉。谁知道你一去就不复返了。这些年,我已经派别人和刘豫商量好了。刘豫答应今年冬天以联合金军南下攻宋为借口,约宗弼到清河来干掉他。你流落金军多年,想不到竟然做了汉奸。”说完,岳飞装作可惜的样子,摇了摇头。

奸细十分识相,马上装出痛改前非的样子,请求立功赎罪,不要杀自己。

岳飞答应了,又给了他一封蜡书,让他戴罪立功去齐国商讨诛杀宗弼的时间和细节。临行前,岳飞亲自嘱咐要保密。奸细自然信以为真。

没几天,蜡书就到了宗弼的手里。宗弼早就看刘豫这小子不顺眼了,随即拿着蜡书去见金熙宗。两人商定了废黜刘豫的行动计划。

宗弼和完颜昌诈称起军南侵,率领军队大摇大摆地进驻汴梁。到达汴梁后,宗弼以议事为名,召齐国太子刘麟出城。刘麟不疑有诈,来了,被轻易拿下。之后,宗弼率大军进城,守城的齐军不敢阻拦。金军迅速控制了全城。刘豫正在讲武殿射箭,见宗弼率领骑兵飞速上来,没来得及问就被擒拿起来。金军把刘豫架上马,一左一右用刀逼着他进入金明池,软禁起来。第二天,宗弼先用铁骑数千包围皇宫,再召集齐国百官宣布废掉刘豫。金军部队接管齐国疆域,直接统治中原,原来齐国的军队全部解散,命令官兵回乡务农。

年底,刘豫被废为蜀王,全家迁往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旗)安置。

说是从皇帝降封为蜀王,好歹也还是个王爷,可金朝就将刘豫当作囚犯,拘押在上林苑。刘豫晚景凄凉,哀求有交情的完颜昌:“我父子无负大金,乞求元师可怜可怜我们吧!”完颜昌冷冷地说:“昔日,宋朝皇帝(指宋钦宗)被押出汴梁的时候,汴京的百姓在道路两旁相送,不少人持香跪拜。嚎泣之声远达数十里。今日我们废了你,汴京四周没有一人为你送行。这说明了什么?你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吗?”

1141 年,金朝还是动了恻隐之心,给了刘豫 1 万贯铜钱、50 顷田地和50 头牛,让他自食其力。五年后,刘豫死在了蒙古高原。 yP/E/kxS/+fr9No6zOBfpMKFDZkvQ6EZ2+Xou1ndKsVBz0yWdtV6vsl+aRxXlp3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