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皇帝的心病

建炎四年的除夕和春节,赵构是在东海上度过的。南宋王朝的命运就漂浮在吉凶未卜的海面上。

赵构和他的朝廷在海上东躲西藏了四个多月。从定海入海的时候,没有人想到这一去要躲藏这么长时间,因此没有装载足够的给养物资。没几天,赵构的船队就陷入了困境。风吹雨打,各船只都残破不堪。人们的生活自然也是苦不堪言。最后,整个船队只剩下一双鞋子,只好给赵构穿。从宰相以下到普通士卒,人人都穿草鞋。最严峻的是,粮食也没有了,整个船队只剩下五张饼。赵构一个人就吃了三块半,舔舔嘴巴,意犹未尽。旁边的大臣和将士们眼巴巴地看着皇帝吃饼,却也只能舔舔嘴巴充饥。

患难见真情。颠沛流离之中,赵构的侍妾吴氏不仅不离不弃,还身披铠甲铁盔、腰挎宝刀,贴身保护丈夫 。航海途中,有鱼跃入御舟,吴氏宽慰赵构说:“此周人白鱼之祥也。”赵构高兴之余,深受感动,不久封吴氏为才人。

正月十五元宵节,船队经历了一场虚惊。这天下午,海上雾气笼罩下隐约可见有两艘大船直向逃难船只冲来。金军占领明州后,大规模组织船队下海追捕赵构。赵构以为遇到了金军船队,顿时吓死了几亿个脑细胞。他们这群赤脚挨饿、面黄肌瘦的人肯定是抵抗不了金军船队的进攻的,只能束手就擒。等船只近了,才欣喜地发现原来只是两艘贩卖橘子的船。朝廷上下顿时欢呼声一片,一来是绝处逢生,二来是上天送来了吃的东西。赵构豪爽地下令,把这两船的橘子都买了,分给大家当元宵夜晚餐。贩卖橘子的商人原来见前面有一支极其破烂的船队,“狗眼看人低”,以为是贫民船队,就蛮横地冲撞过来。现在知道竟然是“圣驾”,大惊失色,哪里敢不卖橘子。

浙东一带留到元宵节再吃的橘子一般是陈橘,其实味道并不好,留着年底吃也就为图个稀奇。饿了好几天的赵构和群臣们却都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了,赵构想起一个苦中作乐的方法。他下令把油灌进橘子皮里,做成橘灯,放到海上随波漂流。反正大家闲着也没事情做,都聚在船舷,有滋有味地看一盏盏小橘灯散布在东海之上。海水波动,小橘灯也忽上忽下;船只行驶,小橘灯也忽远忽近,让一群逃难的人获得了难得的休闲。

现在浙东一带还有春节期间吃橘子,点小橘灯的习俗。据说就是赵构时开的头。

漂泊海上的四个月,对赵构的一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之前赵构忽登皇位,内忧外患,位置不稳,难得有时间思考人生、思考执政的大问题。他前三年的皇帝生活一点都不愉快。现在有了充裕的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赵构慢慢梳理出了自己为什么不愉快的原因:

首先,赵构怕金人。金朝对南宋的军事威胁是对南宋王朝最大、最直接的威胁,也是对赵构皇位最大、最直接的威胁,是赵构最大的心病。除了军事威胁外,金人手中握着的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以及其他宗室成员也是大威胁。如果金朝什么时候把父亲和哥哥给放了回来,自己的皇位也就摇摇欲坠了。只要愿意,金军一用力,赵构就可能被推翻掉。

朝野上下都涌动着抗金热潮。这股热潮表面上看来有助于治疗赵构最大的心病。但朝野抗金和赵构抗金的出发点不同。赵构的出发点是权力欲,朝野抗金的出发点是报仇雪耻。大臣们接受不了王朝覆灭、先帝被俘的过去,更接受不了泱泱大国、煌煌大宋被北方蛮夷征服的现实;百姓们高呼抗金,更多的是报仇,是打回老家去和家人团聚。赵构可不想和家人团聚。

赵构的第二个心病是朝廷内部对皇权的威胁。苗、刘之变、杜充叛变和武将崛起,都让赵构觉得大臣尤其是武将的不可靠。乱世重兵,军队是最大的政治筹码。赵构既要借助武将抗金,治疗最大的心病,但又不能坐视武将数量膨胀而限制、消减或者威胁皇权。如何在其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度”,这让初登皇位的赵构很难办。这也是所有权力所有者的通病。

赵构的第三个心病是自己的统治范围只限于东海上的几条船只。除了岭南、川黔和八闽大地,宋朝的领土都遭到了金军的蹂躏。金朝已经在黄河流域开始着手健全自己的地方政权组织了。其他地区不是有金军部队游弋,就有农民武装造反。赵构的政令范围非常有限。获取固定、稳固的统治疆域,哪怕是远小于父兄时期的疆域,也要比居留在几条船上好得多。

归根结底,赵构的心病还是“权力病”。还是那句话,任何一个权力所有者首先考虑的问题都是如何巩固和扩大手中的权力。如何运用权力是排在第二位的事情。

想清楚这三点后,赵构舒心多了。既然知道了病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我们把握住这三点,也就抓住了观察赵构这个人物的主线。

1130 年初,金军在浙东、浙北大肆掳掠后北还。赵构这才大大松了一口气。

浙西制置使韩世忠料定金军不能久踞江南,终究要撤退江北。他制定了阻击金军北返的计划,调动力量大量制造战舰,训练水军,在现在上海一带以逸待劳。金军选择的撤退路线是经杭州、吴江、平江,撤往镇江。韩世忠挑选水军精锐近万人,事先抢占镇江,在焦山和金山之间截击金军。

三月十五日,韩世忠部与凯旋北归的宗弼部遭遇。

完颜宗弼之前一路绿灯,从没有打过像样的仗,对宋朝军队的战斗力非常鄙视。现在听说有宋军截击,也以为一战可以摆平。当夜,宗弼吃饱喝足后,去镇江金山龙王庙侦察宋军情况。韩世忠伏兵在金山,伏击宗弼等人。我们的四太子差点成为宋军俘虏,再也不敢轻视宋军了。

第二天,宋金两军在金山附近的江面展开激战。据说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亲自站在船桅顶部吊斗中击鼓助威,韩世忠部的海舰猛烈冲击金兵的小木船,战斗异常激烈。韩世忠之前造了许多形体高大、稳定性好的大海舰,攻击力强。为了更有效地对付金军的小船(基本是临时拉来的民船),韩世忠命令工匠制作了许多用铁链联结的大铁钩,并训练士兵练习抛钩,用以对付金军的小战船。战斗的时候南宋的战船乘风扬帆,穿梭自如;水兵们居高临下用大钩钩住敌船一舷,喊着口号使劲那么一拽,就能把金军的小船给掀翻了。战斗的结果是金兵溃不成军,只好沿着长江南岸往西溯江而上,韩世忠率军沿江追击。

后世演绎出“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故事,流传至今。其中多有夸张的细节。传说梁红玉登高是为了便于观察敌情,擂鼓是为了发号作战。金军气势汹汹而来,宋军先静待不发。等金军进了包围圈了,梁红玉适时擂响三通鼓,埋伏的宋军万箭齐发,金兵纷纷落水,弃船逃命,死伤无数。梁红玉再举起红灯引导宋军追击,把金兵打得是落花流水,哭爹喊娘。

宗弼的船队对镇江的地形根本就不熟悉,逃跑途中歪打误撞进入了当地的小汊河,最后西行到了句容地区的水网区域。当年这一带河网密布,水天一色,被老百姓称为“黄天荡”。江南地区的春水泛滥的地区,土地松软,水网复杂,湿滑难行,简直是北方不习水战之人的“死地”。而且当时是初春,一般是江南少雨,河道湮塞的时节。金兵进入黄天荡后果然陷入绝境,韩世忠率领的大船一排列就把出口给封死了。宋军就在江口以逸待劳,把数万金兵围困在口袋形的水荡中,还不时派部分战舰打打游击。金兵向西出不了黄天荡,就掉头向东,企图进入长江,但是遭到宋军的顽强阻击。宗弼在百般无奈情况下,表示愿意归还所有掠夺的财物,假道北归。韩世忠严词拒绝说:“还我两宫,复我疆土,才能饶了你们的狗命!”

被困在黄天荡的金军前进无路,后退受阻,长达 40 天,处境艰危。北边的金军知道消息后,让监军完颜昌派兵援救。完颜昌同样不擅长打水战,也被韩世忠阻击住了。

关键就看完颜宗弼自己怎么逃生了。

还真让宗弼想出一个不算是办法的办法来。他自己想不出办法了,干脆就出榜招贤,花钱买主意。有一姓王的福建人卖了个好点子:在战船内装土,增大船的稳性,不易倾覆;上铺木板,使宋军无处下钩;两舷凿洞安置桨棹,这样就可以不用借助江风,可以随时出击,而且还可以从洞中发射火箭攻击宋船篷帆。这位王先生还建议金军发挥小船机动灵活的优势,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出击。为什么呢?因为韩世忠的大船体积大,必须借助风力才能出战,无风的时候只能是火攻的靶子。宗弼大喜,改装了船队。一天,天气晴朗,江上无风。金军小船倾巢出击,韩世忠迎战江心。金军船小,金兵四处射火箭,优势显现得很充分。宋船无风不能动,不多时就烟焰蔽天,漫江大火。韩世忠部被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转胜为败。韩世忠只身逃回镇江。宗弼指挥金军安然前往上游的建康。

关于宗弼是怎么逃出黄天荡的,民间有不同的传说。据说王先生指出黄天荡旁边有老鹳河故道三十里,可以作为逃跑之路。逃命心切的金军竟然一夜间开凿出这三十里故道,趁韩世忠部没注意,连夜乘船逃出黄天荡。金兵开挖老鹳河故道时,没有工具,就用兵器挖掘。现在镇江仪征一带还有一条“刀枪河”,据说就是金军当年挖掘的。

至于那个王先生,宗弼得了点子后耍赖账,挥挥手,让部下送他上西天了。

黄天荡之战虽然最终以韩世忠大败告终。但他以不足万人的队伍将拥兵十万的金军困得狼狈而逃,粉碎了“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扭转了南宋一味逃窜的颓势,意义重大。

宗弼部金军退回建康后,照例是掳掠了大批居民和大批财物,之后在城内放起大火,退出建康城。他们准备从距建康城西北 15 里的静安镇渡江北返。

到静安后,金军意外遭到了岳飞部队的沉重打击。

27 岁的青年将领岳飞,带领着新组建的“岳家军”一直活跃在太湖流域一带。金军北撤后,岳飞始终在寻找截击的良机。在黄天荡,岳飞没有找到表现的机会,料定金军要从建康回去,就抢先回到建康寻找战机。宗弼刚会军建康的时候,岳飞就已埋伏在牛头山等待他了。当天夜里,岳飞部下百余人穿着黑衣混入金军营中捣乱。金军慌乱中不辨真假,自相攻击。

现在,岳飞得知金兵到达静安镇后,集合部下骑兵 300 人、步兵 2000人,出其不意,向宗弼主力发起了进攻。代理建康通判钱需在建康失陷后也没有投降,更没有逃跑,而是在建康本地招募抗金民兵,坚持抵抗。岳家军猛攻开始后,钱需也指挥民兵从敌后、从大街小巷攻击金军,配合正规军行动。静安镇对于金军来说,是回家的最后一站。那么多次战斗都过来了,在即将踏上江北土地的时候,却最容易提前放松自己。而多数金军又拎着大包小包的金银细软,根本招架不住岳家军的猛攻。套用一句现代的话来说,金军很快就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面了。岳家军怀着国恨家仇,只杀得十数里内金兵尸横遍野。战后统计,金军仅战死的军官就近 200 人,宋军俘虏金军 300 多人,缴获马甲近 200 副,弓箭刀旗金鼓等 3500 多件。宗弼威风而来,狼狈而逃。岳飞、钱需乘胜进驻建康城,胜利收复了建康。

长江以南所有的金军都被荡清了。

这是宋金战争以来,宋军取得的最为辉煌的胜利。

捷报传来,赵构提升岳飞为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历史终于开始对坚持抗敌多年的岳飞刮目相看了。

完颜宗弼回到金国后,变成了和祥林嫂一样的人,遇到熟人就拉住人家的手不放,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自己进军江南的困难和艰辛,说韩世忠和岳飞是如何厉害。

这一年,金朝的皇太弟、宗弼的叔叔完颜杲死了。作为历次对宋战争名义上的主帅,完颜杲在遗嘱里对金宋实力的对比表示忧虑:“南宋近年来军势雄锐,有心争战,我即使死了也很担心。”

在征讨江南失败后,金朝将进攻的矛头转移向川陕地区,实施战略转移。自古争江南者,必先争四川,争四川就是争江南的天顶。金军梦想经陕西入川,从上游对东南膏腴之地形成君临虎视之势。

知枢密院事张浚有先见之明,老早就说,“金人如果占领陕西攻取四川,东南就保不住了”。他放弃杭州的优越环境,慷慨赴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在建炎三年(1129 年)十月下旬到达兴元府,设计指挥部,开始着手调整西北各路军事长官,迎接金军的到来。

张浚首先提拔了和他观点相同,认为“天下兵势,当以秦陇为本”的池州知州刘子羽参议军事,命他到秦州总制五路兵马。这个刘子羽是福建武夷山人,与金军有杀父之仇。他的父亲、前资政殿学士刘韐就是在靖康之变中遇难的。刘子羽是坚定的抗金派,先前坚守过真定,调来陕西后率部积极收复失地,最远打到过延安以北地区,很对张浚的胃口。张浚早就想收拾拥兵自重的大将范琼了。刘子羽和他密谋,设下鸿门宴叫范琼来议事。范琼来了,问有什么事情。刘子羽说:“也没什么事情,就是皇上让将军去天牢住几天。”范琼轻易被解决了,刘子羽的名声也宣扬出去了。

张浚视察前线时,经刘子羽介绍,认识了吴玠、吴璘兄弟,并提升吴玠为统制。吴玠兄弟从军多年,战功显赫。但张浚和朝廷之前都不知道。原来兄弟俩的上司曲端打仗的时候叫吴玠等冲锋陷阵,自己在远处观望,打赢了就把战功占为己有,打败了就推罪给部属。张浚很为吴玠感到惋惜,毅然贬黜了曲端。

陕西前线经过张浚这么一整顿,全线面貌一新,正等着金军前来进攻呢!

1130 年秋天,完颜宗辅 会同完颜宗弼从江浙一带北撤的军队,一同杀向陕西。

宗辅、宗弼和另一个宗室完颜娄室齐头并进,很快到达富平(今陕西富平县北)。保卫富平就是为了保卫陕南,而保卫陕南就是为了保卫四川。当时南宋在川陕地区的大将和军队云集富平,决心与金军展开主力决战。张浚担任战役指挥,集结了刘锜、赵哲、吴玠等将领统率的 18 万大军,号称 40 万,数倍于金军。战役开始的时候,宋军刘锡部主动发起冲锋。各部宋军将在江南威风一时的完颜宗弼部金军作为重点进攻对象——估计是大家跟宗弼苦大仇深,攻势凶猛。宗弼在遭到重重包围的逆境中,临危不惧,从中午力战至黄昏,没有退却。他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大将韩常被射瞎了一只眼睛。但宗弼成功地牵制了宋军的主力,为扭转战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一旁的完颜娄室冷静分析战局,判断出赵哲统率的部队是宋军的薄弱环节,集中金军所有的精锐骑兵冲击赵军。赵哲所部溃不成军。娄室成功救出宗弼,再合兵掩杀,将南宋大军打得大败。富平之战,金军以少胜多,获得全胜。南宋在陕西的土地几乎全部沦陷。

富平战败后,张浚退守兴州,吴玠收拾败军扼守秦岭北麓大散关附近的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他们背后,就是四川的茫茫群山和隐映在群山之中的富庶盆地。

这时也有人主张退守夔州(今重庆三峡地区)。这个建议等于是将重庆以西和以北的四川地区都放弃了。刘子羽坚决驳斥这种观点:“说这话的人应该推出去斩首!敌人想侵略四川已经很久了,只是因为北边群山中有铁山、栈道天险,敌人这才不敢小看。我们如果不坚守住,敌人就会深入四川,而我们僻处夔州峡谷一带,还怎么和关中地区相呼应。到那时,我们进退失计,后悔就来不及了!”宋军坚定了坚守川陕前线的决心。这一政策贯穿南宋整个朝代。

张浚和吴玠等人自知责任重大,不能再失败了。当年冬天,宗弼率部攻入四川。吴玠、吴璘兄弟在和尚原展开了壮烈的狙击战。吴玠兄弟挑选劲兵强弩,凭借有利地形轮番射箭,连战三日,最终大破金兵,俘虏金兵以千计。完颜宗弼的部队彻底拼光了,宗弼还身中流矢,只身逃回后方。途中为了防止被宋军发现捉拿,宗弼还剃去了须髯,伪装自己。第二年(绍兴元年,1131 年)年初,金兵侵犯大散关。吴玠、刘子羽等用游击战术对付金兵,金兵疲于奔命,只得撤军。金军占领川陕的计划被粉碎了。

1130 年春天,赵构结束海上漂泊的日子,由海路回到越州。他情绪很好,将越州改名为“绍兴”,并升格为府,称绍兴府。第二年,南宋改元“绍兴”。1131 年就是绍兴元年。现在金兵退走了,东起淮水、西至秦岭的战线逐渐稳定下来,应该预示着一个兴旺的开始。

赵构决心回临安重建赵宋王朝的统治,管理好半壁江山。

他的第三个心病少许缓解了一些。 S49Y27K//EqHfTzS4Yy3q2upME7Dja2ORUabjTI2StcVhN1NKs0Ch3+hFe+Hixl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