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汉世僧伽

晋时王度上石勒疏曰:“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魏承汉制,亦循前轨。”(《僧传》)然据汉明帝与楚王英诏书,其时已为桑门伊蒲塞设馔。楚王门下所招待者,未必即全为西域人。《弘明集》载宋何承天与宗少文书云:“笮融之赒行馑。”古译比丘为“除馑”,是笮融所饭,已有出家佛徒。数虽不如范书、陈志所言之多,但汉末沙门似不少也。又桓帝时严浮调确已出家。(见前)《理惑论》末云:“愿受五戒,为优婆塞。”以意度之,汉人虽有沙门,但受五戒未出家之居士或较多。桓帝时,安玄译《法镜经》,叙佛告居士郁伽长者以在家出家行法。魏初康僧会为之注。其后又有人为之理其阙失。(失名之《法镜经后序》自言理其阙失,对于此经用功甚勤,乃魏晋间人)《阴持入经注》亦引之。此经行世若此。或因其中佛为居士说在家之法,正应当世之需求也。

汉代于西域译经传教者,恒尊之为菩萨。《祐录》卷七《道行经后记》《般舟三昧经后记》称竺朔佛为天竺菩萨,支谶为月支菩萨。《祐录》十严浮调《沙弥十慧章句序》云:“有菩萨者,出自安息,字世高。”是称安清为菩萨。《高僧传》谓:西晋竺法护世居敦煌,死而化道周洽,时人咸谓敦煌菩萨也。但据当法护时所撰之《出经记》,或称天竺菩萨(如《须真天子经记》,《祐录》七),或称月支菩萨(如同卷《贤劫经记》),或称菩萨沙门(同卷《阿维越致经记》),而《持心经记》则称敦煌开士。开士即菩萨之意译,则法护并非死后有此号,是菩萨亦当时通用于译经师之尊称也。

汉代戒律未具,沙门之威仪不可得详。但所可知者有数事。(一)沙门谓有二百五十戒。但《祐录》卷三谓中夏闻法亦先经而后法。《高僧传》谓魏时昙柯迦罗始授戒,译《僧祇》戒本。则汉代戒律,或仅由西域人口传应用条款,而未全译出。《牟子》曰,沙门二百五十戒,非优婆塞所得闻。汉人出家者稀,自亦不须广译戒律。(二)优婆塞有五戒,已见于《四十二章经》。《理惑论》有“愿受五戒”之言,则当时或多有受之者,牟子或即其一也。牟子又曰:“佛家以酒肉为上戒。”食肉饮酒,均属于五戒中,亦可证优婆塞所奉戒,当时流行也。(三)“沙门剃头发,披赤布,见人无跪起之礼,威仪无盘旋之容止,时人讥其违貌服之制,乖搢绅之饰。”(《牟子》)而不蓄妻子,尤为时人所惊怪。(四)楚王英为浮屠斋戒祭祀。明帝谓其“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其所谓“斋”不可得知。但必为祭祀时所行之斋戒。汉制斋天地七日,宗庙山川五日,小祠三日。(《续汉书·礼仪志》)楚王斋三月犹未斥为违制,当因行佛教之岁三斋也。(《弘明集·奉法要》云:“岁三斋,谓正月、五月、九月也。”)此乃居士所行。至若沙门,则牟子谓其“日日斋”也。(五)《四十二章经》云,沙门剃除须发,去世资财,乞求自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剃发施与,当为汉地沙门所行。乞食则未有明证。仅知汉好黄老之向栩谓常入市乞食,而《太平经》亦言有乞食者,疑汉代沙门即有行者。日中一食,日中者,日午也。即后世之所谓过中不食。六朝盛行八关斋,即以此为主。佛戒有十二头陀行(或作十三),过时不食,树下住宿,均属之。汉代沙门是否均遵行之,已不可考。

依意度之,汉代西域传教之人,虽有因信仰热烈发愿东来者(如安清、支谶),但其中必有外国之使臣,或质子,或商人,原因政治贸易关系,远至中国,但以其人奉教,而间有传授。如伊存口授佛经,则大月氏王使也。安玄译经,则因贾游洛阳者也。《理惑论》曰:“今沙门耽好酒浆,或蓄妻子,取贱卖贵,专行诈绐。”此盖指交州之沙门。交州有海上贸易,与外国交通,则其地外商或有信教者(但不必即为已出家之沙门)。其蓄妻子,逐什一之利,固不可证明初期佛徒之腐败。至若饮酒则笮融曾广以酒饭布施,此已破优婆塞戒,而公然大规模行之,则其时戒规之杂乱可知也。 Zmf+U4r3sqT8/MQmAaMi2BpmUBhLGNd7uKsyvJz01eCzNxKA5LMYm8kYGB7T1tq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