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牟子作《理惑论》

《弘明集》首载《理惑论》三十七篇,并注曰:一云《汉苍梧太守牟子博传》,称为汉牟融撰。刘宋明帝时,陆澄《法论》始见著录,称为《牟子》。注曰:一云《苍梧太守牟子博传》。梁刘孝标《世说·文学》篇注,始引《牟子》。陆澄序并云:

《牟子》不入教门,而入缘序,以特(《祐录》作持。此依《内典录》所引)载汉明之时像法初传故也。

《世说注》所引《牟子》,亦为永平求法事。可见此文之见重视,多在其记佛法初来史事也。

此书原名《理惑论》(陈援庵先生《史讳举例》引《北山录》注解牟子书原名《治惑论》。理字系唐人避讳改),其名《牟子》,则以作者得名。《隋志》、两《唐志》均著录有《牟子》二卷。《隋志》并注汉太尉牟融撰。但章帝时为太尉之牟融,字子优,范书有传,与在灵帝撰论之牟子自非一人。今据论文,自称为“牟子”。《法论》亦只云“《牟子》”。《出三藏记集》十二所载之《弘明集目录》亦仅曰“《牟子理惑》”,原无“论”字,并不著牟融之名。现在《大藏经》《弘明集》明本,乃有“汉牟融”三字,然宋元丽本无之,此三字自系晚近人所加。《法论目录》谓“一云《苍梧太守牟子博传》”,殆言牟融字子博。案论文牟子系苍梧人,未为太守,且无意仕宦。查《吴志·士燮传》,朱符时苍梧太守系史璜,继之者吴臣。而《孙皓传》则有陶璜为苍梧太守。如陶继吴之后,则牟子决无太守之事。《文学》篇注云,“与《牟子传》记便为不同”,又云“《牟传》所言”,则至迟在萧梁时,此书已以“传”名矣。

明胡应麟论及《牟子》,谓“读其文虽猥浅,而词颇近东京”。(《少室山房笔丛》卷二三)周广业刊《意林》,其《附编》中,称其“实为佳文”。而孙仲容诒让,则尤赞美其文,谓“《理惑论》虽多牵缀经典,阐扬像教,于儒术不无离合。要其文字渊疋,援证奥博,非《辨正》《破邪》诸论所能及”。(《籀庼述林》卷六)兹特录其序,次加考订焉。序文曰:

牟子既修经传诸子。书无大小,靡不好之。虽不乐兵法,然犹读焉。虽读神仙不死之书,抑而不信,以为虚诞。是时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辟谷长生之术。时人多有学者,牟子常以《五经》难之,道家术士莫敢对焉。比之于孟轲距杨朱、墨翟。先是时,牟子将母避世交趾。年二十六归苍梧娶妻。太守闻其守学,谒请署吏。时年方盛,志精于学,又见世乱,无仕宦意,竟遂不就。是时诸州郡相疑,隔塞不通。太守以其博学多识,使致敬荆州。牟子以为荣爵易让,使命难辞,遂严当行。会被州牧优文处士辟之,复称疾不起。牧弟豫章太守为中郎将笮融所杀,时牧遣骑都尉刘彦将兵赴之,恐外界相疑,兵不得进。牧乃请牟子曰:“弟为逆贼所害,骨肉之痛,愤发肝心。当遣刘都尉行,恐外界疑难,行人不通。君文武兼备,有专对才,今欲相屈之零陵、桂阳,假途于通路,何如?”牟子曰:“被秣伏枥,见遇日久,烈士忘身,期必骋效”,遂严当发。会其母卒亡,遂不果行。久之,退念以辩达之故,辄见使命,方世扰攘,非显己之秋也。乃叹曰:“老子绝圣弃智,修身保真,万物不干其志,天下不易其乐,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可贵也”,于是锐志于佛道,兼研《老子》五千文,含玄妙为酒浆,玩五经为琴簧。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欲争则非道,欲默则不能,遂以笔墨之间,略引圣贤之言证解之,名曰《牟子理惑》云。

《牟子》之真伪为东西学者所聚讼。(疑为伪者,《梁任公近著》第一辑中卷,法人Maspero1910河内《法国远东学校杂志》,日人常盘大定1920年4月《东洋学报》。谓为真者,孙诒让《籀庼述林》,法人伯希和译《牟子》,载1920年《通报》中,叙其原委颇详,周叔迦编《牟子丛残》,详细考订《牟子·理惑论》一书确非伪造。《燕京学报》二十期,余嘉锡《牟子理惑论检讨》)兹细绎之,疑为伪书者,所持理由多不确实。(详见伯希和之文,周叔迦之书)而其序文所载史事,不但与史书符合,且可补正史之阙。《后汉书·朱 image 传》: image ,会稽上虞人。子晧(惠栋云俗作皓)官至豫章太守。又《陶谦传》:笮融杀豫章太守朱晧。是牟子所言州牧之弟为朱晧,即笮融所杀之豫章太守也。《吴志·士燮传》:交州刺史朱符为夷贼所杀。《薛综传》称故交州刺史会稽朱符多以乡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史。《牟子》谓交州牧遣骑都尉刘彦将兵赴其弟之难。朱符且亦为会稽人。则《牟子》所称之州牧盖即朱符,亦即朱 image 之子侄,朱晧之兄。因朱晧之死,而遗刘彦将兵赴之。其所言历历与正史相符契。其非伪书,于此可得确证。(前引孙仲容诸氏均言及此)又六朝佛教伪书,言及汉代佛教,类皆张大其辞。而《牟子》所言,则恰相反。其文一则曰:

问曰:子云佛至尊至快,无为憺怕。世人学士多讥毁之。

再则曰:

问曰:吾昔在京师,入东观,游太学,视俊士之所规,听儒林之所论,未闻修佛道以为贵,自损容以为上也。

此均惑者之所问,而牟子不以为诬。足证佛法方在萌芽。若三宝兴隆,伪作此文,必不肯直书若此也。(孙仲容又据《牟子》三十七章与《艺文志》《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以明汉代《老子》只分三十七章,说虽新奇可喜,但似误。各家论证甚多,因恐支蔓,不录)

佛教自西汉来华以后,经译未广,取法祠祀。其教旨清静无为,省欲去奢,已与汉代黄老之学同气。而浮屠作斋戒祭祀,方士有祠祀之方。佛言精灵不灭,道求神仙却死。相得益彰,转相资益。及至桓、灵之世,安侯、支谶出经较多,教法颇能直溯本源。然安清以擅知五行图谶,早被俊异之声。桓帝并祭二氏,以祈福祥。襄楷兼读道书与浮屠家言。史言桓帝并祀佛老,“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范书《西域传》)其兴隆之由,虽在教法之渐明,而浮屠道术互相结合,必尤为百姓崇奉之主要原因也。及至汉末,笮融大造浮屠之祀,已不闻其兼祀黄老,如楚王英、桓帝之所为也。而牟子作《理惑论》,公然黜百家经传,斥神仙方术。佛教自立,而不托庇他人,其精神始见于《理惑论》。不仅因其为现存支那撰述之最早者,而可重视也。又两汉尊黄老之道,与阴阳道术。至魏世一变而好尚老庄之学。东京佛法,本可视为道术之一种,而魏晋释子,则袭玄学清谈。牟子援引《老》《庄》,以申佛旨,已足征时代精神之转换。明乎此,则《理惑论》三十七章,诚佛教之要籍也。

《牟子》所表现之佛法,正值风气之转变,亦可于当时交州之文化征之。自汉武帝诛吕嘉,开九郡,设交趾刺史。其后人民虽粗习汉语,然罕观礼化。及至汉末,中原多故,南荒亦为避乱之区,中华学术乃渐兴。《后汉书》:初平中沛国桓晔避地交趾,越人化其节。《蜀志》:汝南许靖避乱走交趾,陈国袁徽时亦寄寓。《吴志》:汝南程秉事郑康成,后避乱交趾,与刘熙考论大义,遂博通五经。沛郡薛综,少依族人,避地交州,从刘熙学。刘熙者,北海人,注《孟子》,作《释名》,一云注《孝经》。(见《经典释文》)而其时士燮为交趾太守。燮之祖上,鲁国汶阳人,至王莽之乱,避地交州。六世至燮,又游京师,事颍川刘子奇(名陶,著《中文尚书》《春秋训诂条例》),治《左氏春秋》。后为交趾太守。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彧书,称其于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州,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盖士燮谦虚下士,中国人士往依避难者以百数。《蜀志》云:于许靖厚加敬待。《吴志》:士燮命程秉为长史,薛综为五官中郎。《牟子》序中叙朱符时事,中言太守闻其守学,谒请署吏。又云:“太守以其博学多识,使致敬荆州。”当时苍梧太守系史璜,交趾太守为士燮。按牟序原文,似指苍梧太守。但观于士燮之招纳人士,而且与牟子同为苍梧人(燮,苍梧广信人),则牟子或亦燮所激赏(时牟子年方盛),而与任程秉、薛综为吏,用意正复相同也。若然,则士燮于当世奇材异能之士,均所招礼,固不独儒林也。《牟子》曰:“是时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辟谷长生之术,时人多有学者。”交州被中华教化未久,思想比较自由。而交趾时已通海外诸国,桓、灵之世,日南徼外天竺、大秦等数重译贡献(《后汉书·南蛮传》《西域传》),而其通中原亦常由海程。《后汉书》:桓晔自会稽浮海至交趾。《蜀志》:许靖在会稽,与多人浮涉沦海,南至交州,经历东瓯、闽越之国,行经万里,不见汉地。则是时交州为东西海程之中心,因能吸收异教殊俗,思想较中州能自由开发。牟子生平学问信仰,兼收并蓄,常有转变,实充分表现五方杂处、交通频仍地方之精神。牟子修经传诸子,诵《五经》,读兵法及神仙不死之书。《太平道经》恐亦曾得读。(《牟子》云:“王乔、赤松八仙之箓,神书百七十卷。”于吉《大平清领书》系百七十卷)据其自陈,曾信方术,后解大道而信佛。亦谓先亦尝学辟谷之术。

吾未解大道之时,亦尝学焉。辟谷之法,数千百术。行之无效,为之无征,故废之耳。观吾所从学师三人,或自称七百、五百、三百岁,然吾从其学,未三载间,各自殒没。

汉时道术、浮屠并称。牟子好道术、信佛教虽有先后,但亦可见二者之可相提并论。佛法不过如牟子所谓“九十六道,佛为最尊”耳。而迹牟子之所以信佛,则由好玄理。其言曰:

吾既能睹佛经之说,览《老子》之要,守恬淡之性,观无为之行,还视世事,犹临天井而窥溪谷,登嵩、岱而见丘垤矣。

牟子之信佛道,盖亦由有会于《老子》。故又自称锐志于佛道,兼研《老子》五千文。是已弃道术而谈玄理。汉代佛教,附庸方术。魏晋释子,雅尚《老》《庄》。牟子恰为过渡时代之人物。则牟子《理惑论》者,为中国佛教史上重要之一页也。 kPkhlXU/O1x4ODoOzUF2k4oEzJrsPWIzGMECYMuKNvGc2riUFyQKvf2ewNwj69l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