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迎难而上、抢抓机遇,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长期持久动力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应对疫情影响为契机,补短板、强弱项,结合“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加强经济领域顶层设计,以少数关键领域为突破口,为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一)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端引领、成果转化和释放创新潜力等方面下大气力,在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集中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研发平台、技术转移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突破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深度融合,最大程度地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潜力,鼓励一切有益的创业活动,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将协调作为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深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补齐农村能源、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建设为重点,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引导鼓励核心城市内相关制造业、服务业疏解至都市圈低成本区域,通过产业聚集、转型升级,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专业化小镇,实现小分散、大集中。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补齐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

将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绿色发展的核心是能源可持续发展。要认真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顺应世界能源发展大势,以能源互联网建设为重点,积极构建具有绿色安全、泛在互联、高效互动、智能开放等特征的智慧能源系统,推动能源生产低碳化、能源配置网络化、能源消费电气化。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与环境治理,履行国际减排承诺。

将开放作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中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要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技术、能源资源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企业、产品、技术、标准、品牌、装备和服务“引进来”“走出去”,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开放发展新思路,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将共享作为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迈进。要着力在脱贫攻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和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要不断改善民生,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中国经济强起来的关键步骤,将为中国经济带来诸多红利。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助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大力推进“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协同发展。“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以及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创新基础设施,具有科技水平高、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等特点,将催生出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要尽快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修订完善有利于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准入规则,加快推动5G网络部署等项目建设,激发各类主体的投资积极性,推动技术创新、部署建设和融合应用的互促互进。同时,电力、公路、铁路、机场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是关系民生的重点行业,还存在很多短板,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还有很大需求,需要以大项目带动大基建,才会有大就业并带动大消费。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应用,为传统产业创新提供新的动力,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升级,是实现中国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制造、智能制造转型的强大动力,有利于促进要素驱动型产业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型产业模式,改善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管理水平,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产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重构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例如,数字经济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使得定制化服务成为可能,降低了中间环节成本,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传统产业在升级过程中,可以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进而形成新产业新竞争优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抢占产业数字化、信息化的先机。

释放要素市场化改革红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就扩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方向和重点做出部署,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关于劳动力要素,重点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放松,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解决人户分离问题,采取将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畅通人才流通渠道。

(三) 坚持以改革开放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改革开放是过去四十多年来中国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已经进入深水区,要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释放改革开放红利。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首先,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明确“三权”内涵、边界及期限。其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将农村土地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合力。再次,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做出明确规定,保障农民利益。最后,可以探索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完善相应补偿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应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继续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同时,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并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推动中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在中国,民营企业与中小微企业有很大重合度,它们在拉动经济、带动就业、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一方面,要有效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保证民营企业能够平等获得资源;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限制权力滥用的同时做好服务支持工作,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另一方面,要鼓励民营企业从外部引入职业经理人,不断完善企业治理。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将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推动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抓手,着力促进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要聚焦互联互通,进一步畅通能源流、交通流和信息流,推动沿线地区联动发展;要以民生为导向,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的民生项目合作;要加强文化交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形式多样、领域广泛的交流平台,增进相互理解和认同;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其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的方方面面,确保项目在经济、社会、财政、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92o6cJFHwn2Pnaj1k8vQqXq35IoFrwHbKC+E2hVC5Ly0cbdAby76CxveQf7/pcJ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