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中华民族宗教的起源

一 图腾崇拜

图腾教(Totemism)是由印第安族的语言而来的,并不是一种有组织的宗教,乃是一种野蛮人中自然的迷信。他们信仰一类物质的东西或动物,是与社会及个人有密切的关系的。 有宗族的图腾与个人的图腾的分别。所谓宗族的图腾者,即某一种族的人类,认其祖宗是出于某一种图腾,或即是某一种图腾的化身。其图腾为蛇为熊,或为牛为龟,则其族人必崇拜蛇、熊、牛、龟等物,而奉之为神。例如希伯来族当摩西出埃及后,其族人在旷野中造作金牛而崇拜之,承认牛就是他们的神。在野蛮的土人中,如印第安人、非洲人中,至今尚有这种崇拜。我们中华民族,在古书中虽然找不见多少材料,但是伏羲氏所本以画八卦的河图,与夏禹所本以作九畴的洛书,说是出于龙马灵龟。而且古书中记那些古帝王的形像,往往有什么蛇身人首、马首人身之类,是承认古代帝王是蛇或是马一类的东西变来的。即就古帝王的名氏,像尧、舜、禹,都是带点图腾的意味。又中国边境各省的名称,像闽、粤、 等类,也有同样意味。《玄女兵法》说:“黄帝讨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见马骕《绎史》卷五所引)。这里所说的符,也是一种图腾的记号。后世以符为驱鬼而悬贴佩挂,都是这种图腾的遗传,好像中国人都以八卦为避祸的记号一样,有画八卦图于门上,有佩带《易经》于小孩身上,把八卦看作一种神灵,可以保护宗族及个人。这种普遍的思想,不能不说是古代图腾的遗物。

讲到个人的图腾,我们一读江绍原所著的《须发爪》,不独看见中华民族的许多迷信,更是可以懂得这种宗教思想近于古代的图腾崇拜。好像个人的生肖:譬如生于子年的,其生肖属鼠,则以鼠为其保护神;生于巳年的,其生肖属蛇,则以蛇为其保护神:不独不敢伤害鼠或蛇,且将虔诚地崇拜之。北方人每多祀狐,南方人每多祀蛇,未始不是这种图腾之遗传。或者将初生之孩,寄名于蛇神或其他兽神的,认此孩乃属于蛇神或兽神,而有血统及亲戚的关系,便可以得其神的保护而易于长育。所以有欲表明这种信仰,题他的名字叫做阿猫阿狗之类。这样的思想在中国人民中极其普遍,我们现在也不暇枚举。

再看古代的伟人,都有他所属的星宿:说某人属虎,则其人临死时必有虎出现;说某人属龙的,则其人生平必与龙有特别关系。孔子获麟,《春秋》绝笔,知死期的将至;汉高斩蛇举义,老妪痛哭,有“赤帝子诛白帝子”的话;而且史迁记汉高之生,太公见其妻与龙交。凡此种种,未始非图腾思想的遗物。

二 庶物崇拜与群神崇拜

世界宗教的起源,总逃不了图腾的崇拜,庶物的崇拜,而渐进于群神与天神的崇拜,演成为有组织的宗教。中国也自然不能例外。不过在中国关于这种材料不很多,而且许多记载古代事迹的书,大多数是不很靠得住的,现在我们姑且从历代相沿的祭祀中,略考见古代崇拜的情形。

(一)崇拜日月

《礼记·祭义》篇中说:“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暗。”这可见三代都是崇拜日月的,时间在夏正,就是春之始,因为春天生养万物,其功甚大,所以行郊祭以报答之。但是为甚么不祭天而祭日月呢?注谓:“天无形体,县象著明,以日为百神之王,配之以月。”可见古代的崇拜注重有形的物象。夏尚黑,故在昏黑时;殷尚白,故在日中;周尚文,故礼多而祭在朝夜。

《祭义》又说:“祭日于坛(春分),祭月于坎(秋分),祭日于东(外祭),祭月于西(内祭)。”可见祭日配月,是三代通行的方法。但是三代的祭礼并不是三代独创的,当然是从古遗传下来的;虞舜时已有所谓“禋于六宗”,什么叫六宗?贾逵说:“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除了春秋二分特祭日月以外,又尝于郊祭、时祭、蜡祭、霜雪风雨不时之祭中附祭日月。

(二)崇拜星辰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大宗伯是掌管祭祀天神地 人鬼之礼的,用牛置柴上焚烧,周人尚臭,取其烟气之臭以薰神明,这与犹太古代焚牛焚羊献祭耶和华相同。这样的祭祀,一年中有好几次举行:或于冬至郊祭的第二天,或在孟冬之月祈求来年的时候,或在霜雪风雨不时的时候,都祭日月星辰。日月星辰,古称为三光,从中国的文字看来,凡属于崇拜或祭祀的字,都是从“ ”字,这是什么意思呢? 字从二(即上字)从川(三垂),三垂就是表明日月星三光。可见崇拜在上的三光,乃是中国崇拜的起头。

现在我们单从祭祀星辰一方面来讲,它的祭坛名字叫“幽宗”,因为星辰是夜里出现的,所以叫做“幽”。它的祭名叫做“布”,布是遍满的意思,星辰是遍满于天空的,所以叫做“布”。在无数的星辰之中,又祭“司命”、“司中”、“司禄”等特别的星,这几个星是居于文昌宫星中第四、第五、第六的地位,合称为三台,是为天柱。

《周礼》中又有掌管祭祀星辰的专官,名叫保章氏的,他尝命令九州封域各祭其所属之星,如南方祭大火星荧惑、西方祭参星之类;掌王马之政的校人,他在小满节叫人祭房驷星。这都可以证明古代祭祀星辰的风尚。

(三)崇拜风雨等物

《周礼·大宗伯》中有“以槱燎祀司中、司命、 师、雨师”的话, [1] 风师叫箕星,雨师叫毕星。《洪范》里说“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注曰:“箕星好风,毕星好雨。”由此看来,祭风祭雨,还是属于祭星的范围。不过还有一些分别,在祭礼上有大祀、次祀、小祀的不同,大祀用玉帛牲牷,次祀用牲币,小祀用牲;祀天为大祀,祀日月星为次祀,祀司中风雨为小祀。这种分别原不十分清楚,现在我们只能知道古代有风雨的崇拜,而且在风雨崇拜之外,又有云神、雷神的祭祀,云神、雷神又叫做丰隆屏翳,国家也设立专官管理这样的事情。

(四)崇拜寒暑

《周礼·春官》中有籥章的一等官,于“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 中秋迎寒亦如之”。籥是一种乐器,有两种:一种叫吹籥,似笛而短;一种叫舞籥,似笛而长。土鼓也是一种乐器,以瓦为匡,两面布以革。在迎寒逆暑的祭祀中,籥章这一等官,一面吹籥击鼓,一面歌唱《豳风·七月》之诗;所以在《豳风·七月》篇有“持籥而歌以迎暑神,仲秋之夜以迎寒神”等词句。

(五)崇拜社稷

社稷是土穀之神。古代每二十五家建一社,名叫书社,书其社的人名于籍。百家为里社,二千五百家为州社,各植相宜之树以为神。《论语》记“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见《论语》卷三)。《庄子·人间世》篇中也有记庞大的社树为社神所寄托的事。可见古代祭祀社神,是一件极普遍的事。大概在立春及立秋之五戊日祭之,春祈丰年,秋祀报赛。一社中有社长,谋全社共同的利益, 用祀神的方法来联络,到现在还有好些乡村保存这种风俗的。起初不过是自然崇拜中的一种,到了周朝,就有右社稷左宗庙的祭祀,把句龙配社,而为后土之神,把弃配稷,而为农业之神,便变为祭祀已死的人灵了。后来在政治上把这种祭祀看得非常重要,以为国家存亡,全关系于这种祭祀。下文当再详述之。

(六)崇拜山川

《周礼·小宗伯》说:“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兆”是为坛以祭的名称,祭日月星海称为四类,祭五岳四渎称为四望,这种祭祀也是起源得很早,《尚书》记虞舜巡狩四岳:“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一月北巡守, 至于北岳,如西礼。”又说:“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见《尚书·舜典》)。 可见祭祀名山大川是天子诸侯等分内之事,所以《史记》引《管子》的话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见《史记·封禅书》)《礼记·祭法》中亦以山林川谷丘陵是人民取财用的地方,所以列为祀典。《尔雅》称祭山之名曰“庪县”,祭川之名曰“浮沉”,《周礼》总称其名曰“狸沈”,所谓“以狸沈祭山林川泽”。可见祭祀山川也是认为一种重要的典礼。

上列各种祭祀,都是古代庶物崇拜的遗传,是原始宗教思想的表现。《礼记·祭法》中有两段话可以拿来包括它:

“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

“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公厉……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适士立二祀:曰门,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这两段话给我们一种印象,不但是崇拜庶物与群神,更是在崇拜上分出阶级来。这是政教不分的缘故,政治上既分阶级,宗教也附带的分阶级了。 惟天子可以祭天,所以天子不但是政治的首领,也是宗教的祭司长——教皇了。

三 开辟的神话

世界各民族的历史第一页,大都记着天地开辟的一段神话,尤其是在宗教的载籍中,开辟说占着重要的部分。像《旧约·创世记》开头就有“上帝创造天地”的故事。关于这种神话的专书,有黄石所译的《神话》,及所著的《神话学ABC》,是记载世界各国的神话,而不是专载中国的神话。商务印书馆所出的一本儿童丛书《中国神话》,也不过搜集了子书中的几十条,并没有及到开辟的传说。惟玄珠所著《中国神话研究ABC》,搜罗较为完全。神话是宗教思想的产物,并且占宗教思想的重要部分;而神话之中尤以天地开辟占着第一章。中国古籍中虽没有这一类的具体描写,但从秦汉以后,也发生出这些传说来。例如《太平御览》引证《三五历纪》,及任昉《述异记》(《述异记》题为梁任昉撰,但据《四库提要》所论,断定为后人伪托)中,有同样说到盘古氏开辟天地的话。不过《述异记》说盘古为“天地万物之祖”,认盘古在天地之先,而《三五历纪》则说盘古在天地之中: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见《太平御览》卷二天部下引徐整《三五历记》)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一日九变”等说,似根源于《易经》的阴阳变化而来,与《列子》“一变而为九”之说相同,可见此种传说发生极迟。吴楚间俗说:阴阳是盘古氏夫妻(见《述异记》卷首)。 盘古这个名字,在古书中没有见过,在宋罗泌所撰《路史》称之为浑敦氏,或者是槃瓠的变音。《后汉书·南蛮传》说槃瓠为南蛮之祖,在广西南海有盘古墓,桂林有盘古祠(并见《述异记》第一第二节), 或者把南蛮人天地开辟的神话认为中国的根据。所以这种传说至早当在汉以后才发生的。

任昉《述异记》开端即说: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

《五运历年记》说:

“元气濛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电,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见马骕《绎史》卷一所引)

可见他们把宇宙间一切自然现象都托之于盘古,仿佛《旧约·创世记》天地万物都由上帝创造一样,盘古便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上帝了。又有“女娲捣黄土为人”(见《太平御览》人事部一引《风俗通》语)之说,与《旧约·创世记》上帝抟土造人同一意义。

继盘古而后的又有所谓三皇:

“天皇十三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被迹在柱州昆仑山下。地皇十一头,治八千岁,兴于熊耳龙门山。人皇九头,兄弟各三百岁,起于形马山提地之国。”(见《太平御览》皇王部三所引)

这里所说一头,大约就是一代,十二头就是十二代的意思。《周礼》中虽也有三皇五帝之名,但决不是这里所说的天皇、地皇、人皇,因为这里所说的天皇、地皇、人皇,不是一个人,乃是一个神人,所以他们的形像与人不同,有什么蛇身兽足呀,什么牛头人身呀。他们都有人所不能的神通,像女娲氏可以“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像后羿可以射去九个太阳,像伏羲可以受河图,夏禹可以得洛书,以及其他古帝王可以与天交通,施行奇事。这些都是荒渺的神话,王充《论衡·谈天、说日、感虚》等篇中,早已把这些神话一条一条地驳斥了。不过这些神话确也是一种宗教思想的表现。

四 感生的神话

除了开辟的神话以外,还有感生的神话,这也是宗教思想中的一点,如谓佛祖释迦由胁下而生,耶稣基督由童女而生等类。中国历史上也有这一类的记载,且略举之:

伏羲氏之母华胥氏,感履苍帝灵威仰之迹,有虹绕之而生伏羲。(见王嘉《拾遗记》卷一)

神农氏之母任姒,感华阳有神龙首而生神农。(见《绎史》卷四引《帝王世纪》与《春秋·元命苞》语)

黄帝之母附宝,感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而生黄帝。(同上卷五)

少昊氏之母皇娥,感太白之精下流华渚而生少昊。(见王嘉《拾遗记》卷一)

颛顼氏之母女枢,感瑶光之星如蜺贯月、其色正白而生颛顼。(见《绎史》卷七引《诗纬·含神雾》)

尧母庆都,感三河之赤龙负图而出,与之合昏而生尧。(见《绎史》卷九引《春秋·合诚图》)

舜母握登,感大虹而生舜。(见《宋书·符瑞志》)

禹母修己,感命星贯昴,梦接而生禹。(见《绎史》卷十一引《吴越春秋》、《帝王世纪》、《宋·符瑞志》等书)

契母简狄,感吞燕卵而生契。(见《史记·殷本纪》)

弃母姜嫄,感履巨迹而生弃。(见《史记·周本纪》)

这些都是感生的上古帝王及伟人,在我们现在的人看来都觉得荒诞不经,但在古人不但不觉得奇怪,且因而增加那个帝王或伟人的尊崇,以为天生伟人,必有其特异之处,故三百篇明堂乐歌之中,尚存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的话。即历代崇拜的大圣如老子、孔子,亦有感生的传说:《神仙传》记老子之母感大流星而有娠,在母怀七十二年,剖母左腋而出(见葛洪《神仙传》卷一)。 又有人说:“有玄妙玉女,年八十而未字,老子化为玄黄弹丸,适玉女昼寝流入口中,吞之而孕。”又有人说:“当太阳将出,玉女手攀李树,对日凝思,良久,日精渐小,从天下坠,化为流星,如五色珠,飞至口边,捧而吞之,忽裂左腋而生婴孩,甫生即行九步。”这些神话,完全抄袭佛教而来。佛教记释迦历史,说佛母摩耶,感日而孕,在无忧树下,从右胁而生,生时即行七步。道教中人欲将老子抬高过于释迦,所以说老子为日所化,在李树下从左腋生,生而行九步,甚至说释迦是老子的化身。这实在穿凿得非常可笑。

孔子是儒教的大圣人,但是《家语》里说:“孔母颜徵在祷于尼山,梦黑帝而生孔子。”《春秋·演孔图》也是这样说法,说:“孔母徵在游于大泽之陂,梦黑帝而生孔子。”司马迁做《史记》,是一部正式的历史,也有“野合而生孔子”的话(见《孔子世家》)。什么叫野合?《史记正义》则释为:“男子过六十四岁而婚姻,谓之野合。”《史记索隐》则释为:“一老一少,不合礼仪,谓之野合。”究竟司马迁所说的野合是什么意思?我们不得而知,总是有与寻常不同的意义在内,或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私生子。记孔子的诞生还不算奇怪,记他本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这是何等郑重的一回事,但是他说:“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生高祖。”(见《高祖本纪》)他竟以高祖不是太公的儿子,乃是蛟龙的儿子。章太炎曾以奸夫假装雷神的故事来挖苦汉高的私生(见《国学概论》)。在当时人并不以为亵渎,反认为是尊荣,天子是龙种,所以说汉高是赤帝子。这可以见得古人思想的一斑了。

上面所历举的感生神话,在我们现在看来,固不值识者一笑;但在古人思想中,以为一个伟人产生,非有特异的奇迹,不足以表示他的伟大,像耶教中认耶稣必由童女所生方能成为耶稣,一样的道理。这都是古代人的宗教思想,原也不足为怪的。

五 巫觋与卜筮

原始宗教之中往往含着带有魔术性的巫术,中国自亦不能例外。如果欲把中国的巫术从历史上加以搜集和说明,数十万言也不能尽,因为我们一读中国的古籍,无论是经、子、史,无一不有关于巫术的色彩。《易》的阴阳,《书》的五行,《礼》的明堂,《诗》的五际,以及二十四史中的五行方技术数,子集中的鬼神因果,尤其是汉代的谶纬,与汉以后的佛道诸籍,莫不充满着许多神奇怪诞的巫术。现在我们只能缩小范围,单从几种经籍来简短地提起,藉以觇古代宗教思想的一斑罢了!

(一)巫觋与卜筮的起源

巫觋,是专门代人祈祷神明、以求神明降福的人,仿佛犹太古代的祭司一样,祈祷时尝用一种舞蹈与其他仪式,男的叫做觋,女的叫做巫,他们在原始宗教上占着重要的地位。古代有两种官,一种叫史,一种叫祝,巫就是祝的一类,所以《说文》说:“巫,祝也,能齐肃事神明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国语·楚语》中也是这样说。可见巫觋是古代的官,故《周礼》于大祝、小祝之外,有司巫、男巫、女巫,国家有什么大事,都要靠他们的祭祀和祈祷。

说到卜筮,也是巫觋的一种,他们专门替人决疑惑、断吉凶,伏羲画八卦,所以定天下之吉凶,《洪范》说九畴,有“明用稽疑”之条;《周礼》有太卜、龟人、卜师、占人、簭人、占梦等官;《史记·荀卿传》言“营于巫祝,信 祥”。可见卜筮起源得早了。

(二)巫觋与卜筮的意义

巫觋、卜筮虽可以分为两种,但合起来就可以叫做巫术。巫术的范围包括得非常复杂:大概史籍中所列关于祭祀的明堂、合宫、封禅、祠祀,及兵家的权谋、形势、阴阳、技巧,术数的天文、历谱、蓍龟、五行、杂占、形法,方技的医经、医方、房中、神仙, 等等,都可以包括在内。本来巫觋的责任是专管祭天的事,他们可以代表人民及国家祈求天佑,以为国家一切安宁和发达全在祭天的虔诚,所以古代特立巫史等官管理这件事情,但是从少皡氏以后,九黎乱德,家为巫史,巫的责任就紊乱了(见《国语·楚语》)。春秋以降,淫祀渐兴,诅祝多有,前此专事祭天的巫,至是乃演为民间普通的迷信,以至有所谓桑田之巫、梗阳之巫及楚之范巫等等名目。汉朝更有巫蛊的事发生,六朝更盛;唐玄宗之封东岳,甚至命老巫阿马婆以礼岳神;王玙竟分遣女巫于各州县,所到横索金帛(见《旧唐书》卷一百三十《王玙传》);棣王琰之二孺人争宠, 密求巫者置符于琰履中(见《旧唐书》卷一百七《玄宗诸子列传》), 几奉巫觋为神明,无论医病祈福祈雨以及个人祸福,都惟巫觋是问。巫觋之迷信深中于人心,历数千年而不衰。卜筮亦然,初用龟蓍,《书传》所谓:

“龟之为言久也,千岁为灵, 禽兽而知吉凶者也; 蓍之为言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此草木之寿知吉凶者也。”

《易·系辞》说:

“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莫善乎蓍龟。”(见《易经·系辞上》第十一章)

用蓍龟以卜吉凶,决疑惑,是古代极普通的事,所以《尚书》里说:

“汝则有大疑, 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见《尚书·洪范》篇)

即老子亦尝有“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见《庄子·庚桑楚》篇)。《史记·龟策传、日者传》以及史册中之五行、方技、术数等志,关于这种巫术的记载实属不胜枚举。

(三)巫觋与卜筮的流传

八卦为此种巫术的渊源,《易·系辞》说: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见《易经·系辞上》第九章)

由此而演为象数,列为占兆,孔子作《十翼》以赞《易》,有“以通神明之德”的话;秦始皇焚书坑儒,《易经》列为卜筮,得免火厄。春秋战国之时,以星象占卜闻名的,则如鲁之梓慎、郑之裨灶、晋之卜偃、宋之子韦、楚之甘公、魏之石申等人,当时莫不奉以为先知。一切战事婚娶立嗣等等大事,都要卜之于鬼神,像曹刿论战,有祝史正辞之言(见《左传·庄公十年》);晋侯战败,因愎谏违卜之故(见《左传·僖公十五年》);懿氏卜妻于敬仲(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毕万筮仕于晋国(见《左传·闵公元年》);晋献卜骊姬为夫人(见《左传·僖公四年》)。这一类的事非常之多,可见这种巫术非常的普遍。汉武崇尚儒学,立五经博士,而京房《易》的重灾异,孟喜《易》的说卦气,郑玄注经,都取其说。降及宋儒,乃有图数之学,汉宋学者之于巫术,莫不推波而助澜。阴阳五行,神仙方术,流传于社会之间,不独为下级人们所深信,即上流人物亦往往惑而不返,遂使三千年来的中国社会,尽支配于巫术之下,这不是很可叹的吗?

(四)中国巫术发达的原因

(1)因为民智的幼稚。对于自然界所发生的现象,不能了解其中的原理,巫术得因以产生。人民为求生活的满足起见,自易受其蛊惑,流传既久,相习成风,祭鬼祭神,虽圣贤豪杰,亦奉行不替,蓍龟、杂占、医方、风水,尤占生活中的大部分。(2)因为帝王的信仰。史册所载,帝王大臣的信仰巫术者,几乎无代不有。古代无论矣,设官分职,列为国典,一读《周官》,便可知道了。春秋,楚弃疾灭陈,史赵以为岁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见《左传·昭公九年》);吴用师于越,史墨以为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见《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五石六鹢,宋襄问于叔与(见《左传·僖公十六年》);孟絷始生,孔成筮于史朝(见《左传·昭公八年》);晋献嫁伯姬,占诸史苏(见《左传·僖公十五年》);赵简子占梦于史墨(见《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始皇之信徐巿,汉武之信栾大,光武以赤符受命,鼓扇谶纬。凡此皆历代帝王大臣对于巫术的深信。(3)因为学者的倡导。老庄孔孟虽无显著的巫术提倡,而道家书中,如《金匮》记:“丁侯不朝,太公画丁侯射之,丁侯病困”(见《绎史》卷二十引《太公金匮》),《管子》记:“以时事天,以天事神,以神事鬼,故国无罪而君寿,而民不杀”(见《管子·侈靡》篇),这都带着巫术的意义。老庄以后的方士道教,神怪之说叠起,导引飞升,丹鼎符箓,流传尤广。儒家经籍中的《易》、《礼》,《易》有:“兴神物以前民用”(见《系辞上》第十章)、“幽赞于神明而生蓍”(见《说卦》第一章)的话, 《礼》有“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无卜筮则礼乐不兴”、“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见《礼记·表记》)的话。 子思、孟、荀继承孔学,亦重祭祀而信 祥。墨家尤甚,尊天明鬼,以为人生一切行动之中,莫不有鬼神阴相,其学说与鬼神派、兵家派相同。总之,道家阴阳五行之说,儒家郊祭祠祀之礼,墨家尊天明鬼之义,都足以影响于一般人民的巫术信仰。因为这种缘故,中国社会的巫术化,谁也不能否认的了。 1Y0wbAfdnNzf0CAUb+G08XyjWEUv3pXc/uw7tvnBToOrRCukWibw7L8wowmWr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