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拥抱你的不完美

接纳自己!

悦纳真我!

或许,你常听到这类哲言,但你会说,这个道理我懂啊,可是,为什么对我没有用?

因为,它们有一个前提——你首先得看到自己,而这相当不易。因而,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将认识自己这条路称为“少有人走的路”。

之所以不易,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所谓的“自己”中,有太多黑暗、太多痛苦,我们不想面对。

讲一个故事吧。

前不久,我的来访者许哲结束了他在我这儿的长程咨询,他说:“终于好起来了。”

许哲30多岁,但他看心理医生的历史却有近10年了。

不过,好起来的那一关键时刻,却看似与心理医生无关。当时,他在看一部电视剧,剧中一人对另一人说:你骗得了别人,但你骗不了自己!

这句很普通的话,却如闪电般击中了他,他感觉脑袋“嗡”地响了一下,无数感触与过往事件在他内心翻腾,并瞬间融合在一起,令他感到自己的内在与外部世界都刹那间变清澈了。

是啊,他对自己说,你一直都想扮一个好形象给别人,可你骗不了自己!

他说得好形象,即他一直都尽可能用百分之百的努力,试着给周围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但其实,他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处于痛苦纠结中的人。他不能独处,因为独处时会感到致命的孤独,这份孤独演化出虚无,让他窒息,让他觉得活着没有任何意义。然而,和别人在一起,他同样痛苦,因人际关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他都能从中看到别人对他的鄙视。

并且,面对别人的鄙视,他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就好像别人敌意的眼光——多数时候并非真的,而是他以为的,会直接刺到他的心脏上。

致命的孤独与根本不能融入关系,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成为对他的双重绞杀,令他既不能独处,又不能进入关系。结果,他选择了最低限度的人际关系——只与一个人交往。

以前,这个人是妈妈;成年后,变成了初恋女友,后来变成了他的妻子。

他的痛苦,多数时候不是那种尖锐的刺痛,而是钝痛,它散布在他人生中的每一时刻、每一角落,围裹着他,让他感受不到其他事物。

这种钝刀割肉的痛苦,太难受了,所以当他20多岁听到心理医生的概念之后,立即开始四处求医了。

他自己在一个小城市,而国内有些名气的心理医生大多在大城市,他听说一个就去找一个,对这个失望了,就换一个。

最后,他找到我,而在那个关键性治愈时刻发生前,他咨询我已持续近两年了。

绝非是电视剧中的那句话将他治好了,也绝非是在我之前的心理医生都是庸医,而是这10多年的努力都很重要,而那个治愈时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那么,量变到质变是如何发生的?

许哲说,根本在于,他终于接受了真实的自己,即实现了那个所谓的“接受自己”。

过去,他一直在否认孤独而不善交际的真实的自己,他总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并且,他脑海中有一个完美的自己,他一直期待自己是那个样子。

曾有几天的时间,他一度成为那样的完美男人。有十足的雄性魅力,同时对别人又有高度的共情能力,可以凭直觉清晰地捕捉到别人的感受与需求。并且,他可以自如地选择,或者满足别人,或者拒绝别人,或者支配别人,或者顺应形势……都是完全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有意思的是,不管怎么做,他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完美的几天,让他体验到了天堂般的感觉,但更衬托出在他生命的其他时间里,那些感觉是多么糟糕。这种落差尤其加重了他的痛苦:既然自己明明可以活出那么完美的感觉,却为何偏偏坠入地狱般的感觉而不能自拔?

所以,他绝对不想要那种每时每刻都在袭击他的痛苦,而是期待远离它,并进入一种完美的状态。

咨询的过程,特别是最后一年的咨询,就是对他的这些痛苦做细致又深刻入骨的碰触与理解——大多数理解,都是他沉醉到自己的感觉中而完成的。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他常常怀疑自己能否好起来,并一次又一次地问我:“武老师,我还有希望吗?”

但这个过程,正是传说中的“认识你自己”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累积的经验,终于等来关键性的时刻。

“你骗得了别人,但你骗不了自己!”这样一句哲言,让他实现了“接纳自己”。他明白,他一直不想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那样孤独、那样自卑、在人际关系中那样笨拙,于是渴望成为相反的、完美的样子。那份完美,其实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想让别人说:这个人真不错!

可是,即便真的呈现了一个完美的外在,也只能是骗骗别人而已。

这个“接纳自己”的时刻,像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但其实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前面漫长的咨询,是在做“认识自己”的工作,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最终促成了“接纳自己”的关键性时刻的到来。

像许哲这样的故事,在我这几年的咨询中一再出现。

这本书首次出版是在2008年年初,而我是2007年下半年才开始正式做心理咨询的,所以多数文章都是在做咨询前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体验,来自我自己读研究生时的抑郁症的自愈过程,它让我明白,深入地碰触自己内心的黑暗,而不是逃避黑暗去追求快乐乃至一个外在的好形象,这才是治愈之路。

这几年的咨询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特别是,我的个案多数是超过一年以上的长程个案,其展现的人性的深度,常让我惊叹,让我越来越真切地相信,拥抱你真实的痛苦——假若你内心有这个,就是治愈之路,也是成长之路。

无数哲人也论述过这一道理,如因纽特人的萨满依格加卡加克曾说:

生命远非人智所及,它由伟大的孤寂中诞生,只有从苦难中才能触及,只有困厄与苦难才能使心眼打开,看到那不为他人所知的一切。

所以,拥抱你的痛苦,这是成为你自己的必经之路。 5TsLNCkHlDXuWlEJF8E7KRHrfjGyuLJBKk1nfLtRpixoDQjtlt8m4T++Y6YiKA3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