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死里逃生

对安禄山来说,遇见张守珪,就好比陈子昂遇到幽州台——人生从此不同!

从此,他开始时来运转。

安禄山虽然做中介的水平不怎么样,但在战场上却是一把好手。

他精明果断、有勇有谋,加上自幼在东北边境长大,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几乎每次出马都有斩获。有一次他带着麾下三五个骑兵竟抓获了数十个契丹人!

张守珪不由得暗暗称奇——看来上次幸亏没杀此人,差点埋没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他决定重用安禄山,便逐步增加其统兵数量。

安禄山也不负所托,此后的战绩越发突出,连战连捷。

这让张守珪对他更加赏识,又将其提拔为偏将。

而安禄山又特别会来事,特别善解人意。

张守珪刚想打瞌睡,安禄山马上就送来了枕头;张守珪刚听张单吊八筒,安禄山马上就打出了八筒;张守珪刚想读最好看的书,安禄山马上就送来了云淡心远的《彪悍南北朝》……

之后发生的一件小事,让张守珪对安禄山再次刮目相看。

当时张守珪无意中说了句:小安,你长得有点胖啊,要注意保持身材……

没想到安禄山当了真,从此厉行节食,居然三个月就减掉了整整八十斤!

这下子张守珪对安禄山更喜欢了:我随随便便一句话,他就这样认真执行,简直比儿子还忠心!

他当即将安禄山收为养子,视为自己的心腹,尽心培养。

很快,安禄山被任命为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这段时间,安禄山真是春风得意,短短几年就从一个社会底层变成了军界高层!

然而天不可能日日晴朗,人也不可能时时顺心。

公元 736 年三月,一直顺风顺水的他栽了个大跟头!

当时安禄山奉张守珪之命率军讨伐奚人和契丹人的叛军,事先张守珪一再告诫他务必要谨慎小心,切勿轻敌冒进。

安禄山对此却不以为然,在他的印象中,之前每次打契丹人简直比打蚊子还容易——只要能找到对方,他们不是被轻松拍死就是吓得四处乱逃,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因此,他完全没把张守珪的话放在心上,一见到敌人就猛打猛冲,孤军深入,不料竟然中了对方的埋伏,最终被打得大败,损失惨重。

张守珪向来以治军严明而著称,这种违反军令招致惨败的行为,按理无疑应军法从事,否则无以服众。

但真要这么做,他心中却又有些不忍。

毕竟,安禄山是一名难得的骁将,之前又战功卓著,况且他还是自己的干儿子,性情又讨喜,纯属居家旅行必备之良药……

不杀不行,杀又不舍,怎么办?

思来想去,他总算想了个办法。

他命人将安禄山押解进京,听候朝廷发落,同时又给皇帝李隆基上了一封奏折,在奏明安禄山此次失利的同时,也婉转地列了不少安禄山之前的功劳。

他多么希望,皇上能明白他的心意,看在安禄山的战功上,免掉他的死罪,让他戴罪立功!

安禄山心里当然也是这么想的。

然而,刚到京城,他就遭到了当头一棒。

审理他的,是当时的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名相。

他有才学——是当时著名的才子,曾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的名句而蜚声文坛;

他有风度——举止优雅,气度不凡,相传后来张九龄罢相后,但凡有人举荐人才,皇帝李隆基总是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

他更有操守——自从出仕以来,一直以忠于职守、直言敢谏而著称。

或许是张九龄确有识人之明先见之明,当然也可能是纯粹出于文人的清高看不起安禄山这样满脸横肉却毫无文化的武夫,总之张九龄一见到安禄山就有一种在吃饭时见到饭里有苍蝇的感觉——一下子就厌恶得皱起了眉头,很快就做出了这样的批示:

昔穰苴诛庄贾,孙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当初司马穰苴(春秋末年齐国名将)杀国君的宠臣庄贾,孙武斩吴王的爱嫔,张守珪若要执行军令,安禄山就必须死!

但皇帝李隆基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从奏折中,他清楚地看出了张守珪的意图。

如果一个女人说“这个包有点贵,可是我好喜欢,你看着办吧”,显然她是想让你帮她购买。

同理,张守珪说“安禄山犯错了,可是他有很大的功劳,皇上你看着办吧”,显然他是想让你帮他赦免。

为了不让张守珪失望,皇帝李隆基当即决定免掉安禄山的死罪,只是剥夺其一切职务,让他以士兵的身份继续在张守珪帐下效力。

这下张九龄急了,连忙进谏道:按照法令,安禄山不能不诛杀。且臣看他面有反相,不除必有后患。

而李隆基对此却根本不屑一顾。

安禄山不过是个普通的地方将领,相对于庞大的大唐帝国来说,比一元钱相对于一个亿万富翁还要微不足道,这样的小人物会有什么后患!太危言耸听了吧!

皇帝李隆基还是毫不犹豫地把安禄山放了。 FogA8BtjPBkrd74QDvLBmUNCr92532+03cy05YCDcpjbXfRKiwTHvU7xWBb5kqs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