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趣的灵魂三百多斤

这就是安禄山崛起时的历史背景。

事实上,这几年安禄山的升迁速度比近几年我们这里的房价上升速度还快,是与李林甫提出的一项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唐朝自立国以来,一直都有出将入相的传统,边将如果才兼文武又立有大功,往往就能进入政治中枢当宰相——初唐名将李靖、李勣、刘仁轨就是这样的典型。

而现在李林甫为了长期把持手中的权力,避免有人和他竞争,当然不希望这种事发生。

思来想去,他想了个办法——重用寒人蕃将。

唐朝宰相大多出自皇亲国戚或高门大族,寒门出身的人当上宰相的可谓凤毛麟角,胡人为相更是从未有过先例,如果对方既是胡人又是寒门,那就相当于在其通往宰相之路的大门上不仅装了C级防盗锁还加了把一百位数字的密码锁——万无一失,固若金汤,杜绝了对方成为宰相的可能性。

显然,那些寒人蕃将不管有多大的功劳,不管有多大的能耐,都绝对无法入朝为相,都无法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

因此,他对李隆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选用将领,臣认为最合适的莫过于贫寒的胡人,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骁勇善战,而且由于出身寒门,在政治上孤立无援,不会拉帮结派,陛下如果能诚心厚待他们,他们一定会为朝廷尽死效忠。

李隆基觉得他说得颇有道理,当场便同意了。

可以说,这一政策几乎是为安禄山量身定做的。

他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平卢节度使。

此时的安禄山雄心勃勃,踌躇满志,一心想着再进一步。

很快,他就找到了一个表现的机会。

这次,他以狗拿耗子的精神向朝廷举报了一起选官舞弊案!

按照唐代的制度,凡经科举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等程序录用的候补官员,要想正式入仕,还需经过最后一道程序——铨选。

据说那次参加铨选的候补官员数以万计,入选的有六十四人,其中位居榜首的是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张奭(shì)。

一时间舆论哗然。

因为大家都知道,张奭是个出名的纨绔子弟,钱包鼓鼓,智商全无,从来不读书,这样的人要是能被选为第一,那母猪都能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了!

显然,这必定是主考官吏部侍郎宋遥和苗晋卿在讨好张倚——因为张倚那时是皇帝面前的红人。

有人将此事告诉了安禄山,安禄山立即向皇帝实名举报。

李隆基命人将入选的六十四人全部召来,让他们在自己面前重新考试并当场交卷。

张奭如便秘般憋得脸红脖子粗,然而憋了半天却连一个屁也没憋出来——最后他交的是白卷!

李隆基不由得雷霆大怒,当场下令将宋遥、苗晋卿和张倚等人全部贬官。

而安禄山则凭借这次检举,给皇帝留下了不畏权贵、仗义执言的良好印象。

不过,安禄山也知道,这种事毕竟只能偶一为之,作为一名边将,要想继续平步青云,最重要的还是军功。

为了钱财,骗子可以不要脸皮;为了军功,安禄山可以不择手段。

他经常派兵主动骚扰契丹人和奚人——今天去烧一堵围墙,明天去杀几头牛羊,后天去抢几个花姑娘……

契丹人和奚人果然被激怒了,先后杀掉唐朝送来的和亲的公主,宣布与唐朝决裂,对唐朝边境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报复性的进攻。

这正中安禄山的下怀。

早有准备的他立即发兵还击,一次又一次地击败对手,随后一次又一次地给皇帝报捷,并一次又一次地献上俘虏、珍宝等各种战利品。

见捷报来得频繁,李隆基非常开心,觉得自己没看错人——看来安禄山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啊,东北边境有了他,从此朕可以放心了。

与此同时,宰相李林甫觉得安禄山既是胡人,又是寒门,只会作战,不会作文,完全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寒人番将标准,当然也乐得将其作为典型,多次在皇帝面前为安禄山说好话。

于是,在当上平卢节度使仅仅两年后,安禄山又再进了一步——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同时还继续兼任平卢节度使。

公元 747 年初,李隆基又任命安禄山兼任御史大夫,并频频召安禄山入朝觐见,以示恩宠。

随着接触的增多,李隆基对安禄山的好感也越来越深。

因为他觉得,和朝中那些正襟危坐、严肃刻板的大臣相比,这个人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正如玛丽莲·梦露有一种天生的性感一样,安禄山这家伙有一种天生的幽默感。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在场,绝对不会冷场;无论什么情况,只要安禄山出声,绝对不缺笑声。

他是个三百三十斤重的大胖子,肚子大得能垂到膝盖,但在李隆基面前跳胡旋舞(当时极为盛行的来自西域的一种舞蹈)的时候,却迅疾如飞,无比灵巧。

有一次,李隆基指着安禄山的腹部问:你这肚子里都装了些什么呀?怎么会这么大!

安禄山恭恭敬敬地回答:这里面没有别的,只有一颗忠心!

李隆基被他这个既诙谐又机智的回答逗乐了。

哈哈,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三百多斤!

这样一个开心果,对正沉迷于享乐的晚年李隆基来说,显然是极其合胃口的。

因为他现在唯一缺的只有快乐。

而安禄山就是那个可以给他带来快乐的人。

天上掉下个安禄山,似一朵重云刚出岫。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搞笑程度超一流……

李隆基甚至把安禄山当成了居家旅行必备,只要安禄山人在京城,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是要带着安禄山这个搞笑担当——就跟我们现在出门总是带着手机一样。

这样一来,君臣之间的关系自然越来越亲近。

安禄山也抓住机会,大表忠心:臣只是个蕃戎贱臣,主上却对臣如此宠遇,臣没有什么可以报答,只能以死相报。

应该说,后来他的确做到了“以死相报”——只不过死的是无数百姓。

为了取悦皇帝,安禄山甚至装忠诚到了痴愚的程度。

一次安禄山入宫的时候,太子李亨也在。

但他只是拜了皇帝,对太子却没有行礼。

左右连忙提醒他,让他赶紧拜见太子。

然而安禄山却依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表情一本正经得仿佛领导在作报告:臣是胡人,不懂朝中礼仪,太子是什么?臣真的不知道。

李亨很尴尬。

李隆基见状解释道:太子是朕的接班人,朕百年以后,他就是你的君主。

安禄山脸色变换的速度比红绿灯转换的速度还要快——他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同时扑通一声跪下,一边不停磕头,一边连连谢罪:臣愚钝,一向只知道陛下一人,不知道还有太子,罪该万死……

李隆基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胡人虽然闹了个大笑话,但有一说一,没有不懂装懂,看来倒也是个实诚人!尤其是那句“一向只知道陛下一人”真的是太实诚了!

不过,安禄山的这番表现尽管大大地取悦了皇帝,但毫无疑问也大大地得罪了太子。

然而有一个人,安禄山是万万不敢得罪的。

杨贵妃。 1B8ZRMR8ehq16qcAWjtKdF3y6jPM3V8q+UIR7XnMUnmVVVbUZhKqtWI8RYfpMU1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