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千宠爱在一身

只有杨贵妃,才是李隆基晚年最不可或缺的那个人。

为让她开心,他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杨贵妃生于南方的蜀地,特别爱吃当地产的荔枝——那时蜀地似乎是盛产荔枝的。

可四川到长安有数千里之遥,那时又没有飞机和高铁,且荔枝又特别容易变质,怎么办呢?

这难不倒李隆基。

他下令让沿途各驿站配备专用的快马和骑手,一站一站接力,马停荔枝不停,人歇荔枝不歇,昼夜兼程地从岭南把荔枝运到长安。

晚唐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描述的就是此事: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然而正如再好的美玉也总会有瑕疵一样,再深的感情也难免会有波折。

李隆基毕竟是皇帝,后宫中美女太多,诱惑太多,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常在美女旁,难免不动心,他也会有受不住诱惑的时候。

也许对某些男人来说,爱情往往只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而对有些女人来说,爱情却往往是她们生命的全部。

杨贵妃就是这样的女人。

她想要的是唯一,而不是之一!

她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自己唯一挚爱的男人和别的女人卿卿我我!

因此她也难免要吃醋,有时醋劲还挺大,搞得李隆基很生气,甚至还曾两次把贵妃撵出了宫。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 746 年七月。

那次,杨贵妃“妒悍不逊”——因妒忌而态度凶悍,出言不逊,李隆基一怒之下命人将她送到了她堂兄杨铦的家中。

你走吧,朕再也不想见你了!

可杨贵妃早上走,当天中午,李隆基就反悔了。

但碍于帝王的面子,他又不好明说,只好对身边的人吹毛求疵,大发脾气,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就是鱼香肉丝里挑鱼。

关键时刻,幸亏他最宠幸的太监高力士给他解了围。

高力士本姓冯,出身于岭南望族,是被后世尊为岭南圣母的冼夫人(冼夫人的事迹可见笔者的另一本书《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的六世孙,曾祖冯盎(àng)在唐初时被封为越国公,其父冯君衡曾任潘州(今广东高州)刺史,因遭人诬陷惨遭诛杀,年幼的高力士则被阉割入宫,成了一名小太监,后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故而改姓高氏。

高力士性情谨慎,办事细致,很受武则天的宠爱,还被任命为宫闱丞,负责传达诏令。

武则天死后,高力士又慧眼识珠,把宝押在了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身上,成为李隆基在宫中的耳目,为李隆基的上位出了不少力。

李隆基登基后,高力士很自然地成了他最亲近的贴身太监,还被封为从三品的右监门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

这样的任命在唐朝是前所未有的——要知道,当初唐太宗为了防止阉人干政,曾经规定宦官的官阶最高不能超过四品,而李隆基却为高力士打破了这个界限!

这是李隆基的一小步,却是唐代宦官参政的一大步!

后来某些史学家甚至认为,正是李隆基的这个任命为唐朝后期的宦官专政开了个坏头!

好在高力士本人的人品还是不错的。

终其一生,他对国家和皇帝一直忠心耿耿,从不利用自己的职权胡作非为。

李隆基对他也特别信任,常对人说,力士当上,我寝乃安——只有高力士在旁边,我才能睡得安稳。

此次贵妃被逐,善解人意的高力士看出了李隆基的心思,伏地奏请迎回杨贵妃。

这正合李隆基的心意。

当天夜里,杨贵妃就被接回了宫中。

两人就此重归于好。

四年后,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次——杨贵妃又一次因忤旨被赶回了娘家。

这回,劝谏的换成了户部郎中吉温。

吉温借着入宫奏事的机会故意激将说,妇人见识短浅,违背圣情,确实有错,可是贵妃毕竟久蒙恩宠,就算要治她的罪也得在宫中进行,怎么可以让她在外边受辱呢?

李隆基对此本就有些悔意,便马上借坡下驴,命使者给贵妃赐御膳。

杨贵妃对使者说,臣妾冒犯圣颜,罪该万死,陛下没有杀我而让我回家,看来我跟陛下以后是不可能再见面了。妾身上的衣服珠玉都是圣上所赐,只有发肤是自己的,陛下的大恩大德,妾无以为报,就用这个来感谢陛下对我的恩宠……

话还没说完,她就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随后,她剪下自己的一绺秀发,交使者带回去。

使者回去复命,李隆基大惊,怜惜之情顿时再也无法抑制。

他当即派人将贵妃召回,从此愈加宠爱,再也舍不得与她分开。

就这样,晚年的李隆基整天沉迷于与杨贵妃的儿女情长,老夫聊发少年情,左牵手,右搂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来处理繁杂的政务?

他把朝中的大小事务几乎全都交给了首席宰相李林甫处理。 q/81i3cxVx1neqYrefzPLcxAmHMGxfZ2lONV3flzIQQan/PodKe6KCyPq9g/vse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