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诗仙”李白

如今李白这个名字对只要上过小学的人来说绝对是如雷贯耳的。

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古代所有的诗人中,要论成就和知名度,李白如果称第二,那就没人敢称第一!

然而李白的来历却有些不明不白。

无论是他的出生地还是家世,一直以来都是个谜。

《旧唐书》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泛指崤山以东地区)人。

但《新唐书》的说法却完全不一样: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即十六国时期西凉创建者李暠,由于李唐皇室自称是李暠的后代,追尊其为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武则天的最后一个年号,也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一个年号,即公元 705—707 年)初,遁还,客巴西(今四川绵阳一带)。

而最详细的记录则出自唐人范传正所著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凉武昭王(即李暠)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

如果后两种记载可信的话,那么李白的祖上应该和唐朝皇室同宗,在隋朝末年因某种罪名而被迁到了西域的碎叶城,其父在武则天统治末期偷偷潜逃回了内地,居住在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油)。

有人因此认为李白很可能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建成或李元吉的后人,玄武门之变后为避朝廷追杀而逃到西域。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猜测而已。

事实的真相,就和你我的青春一样——曾经是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至于李白的出生地,至今也没有定论——有人说是碎叶城,也有人说是江油。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他应该是在江油长大的。

据说李白出生时其母曾梦见太白金星,故为他取名“白”,字太白。

李白自幼聪颖过人,十岁就精通诗文。

然而他并不是个文弱书生,而是性情豪爽,善于击剑,轻财好施,颇有侠士之风。

公元 724 年,二十四岁的李白带着一大笔钱,离开家乡踏上了远游之路。

他先去了峨眉山,之后又顺江东下,出三峡,经江陵(今湖北江陵),游洞庭,登庐山,抵广陵(今江苏扬州),随后又南下苏州、杭州等地。

公元 727 年,李白来到了安陆(今湖北安陆),估计信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他那时钱也花得差不多了——他自称在扬州不到一年就花掉了三十多万。

可他似乎并不担心,因为他还有另一句人生格言“天生我材必有用”!

果然,在那里他凭借自己天生的才气和风度赢得了前宰相许圉(yǔ)师孙女的爱慕,两人结为了夫妻。

自此,李白寓居安陆三年。

然而,对于一心要“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志向大得当伞可挡住泰山当桶可舀光长江的李白来说,让他憋在家里,简直比憋尿还难受。

公元 730 年,他终于再也憋不住了,离家前往长安,拜谒了京城的许多名流政要,想寻求发达的机会,但却始终没能如愿。

两年后,他只好黯然离去。

接着他又花几年的时间先后游历了洛阳、太原等地,最后才兴尽而归,回到安陆。

再过了数年,许夫人病死,李白又移居东鲁(今山东一带),投靠自己在当地任官的亲戚,期间他曾与孔巢父等五人隐居于徂(cú)徕山(今山东泰安、新泰之间),日日酣歌纵酒,吟诗作赋,号称“竹溪六逸”。

公元 742 年,李白南游会稽(今浙江绍兴)。

在那里,他结识了著名的道士吴筠,二人相见恨晚,一起隐居在剡中(今浙江嵊州)。

正是因为吴筠,李白才有了入京做官的机会!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李唐皇室把道教始祖李耳作为自己的祖先,皇室的子孙们大多笃信道教,晚年的李隆基对道教更是无比沉迷——他一心想修炼长生之术,为此还专门在华清宫修建了长生殿。

听说吴筠在道教界的名气后,他特意命人请其入京面谈。

一番交流下来,李隆基对吴筠极为欣赏,遂留他在京,盛情款待。

吴筠也抓住机会,在皇帝面前大力推荐自己的好友李白,说得李隆基龙心大悦,当即派使者前去宣召李白。

使者到来的时候,李白正在家中闲居。

得知皇帝召他,他顿时欣喜若狂。

这从他当时写下的这两句诗就可以看出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就这样,时年四十二岁的李白第二次来到了长安。

这一回,他受到了皇帝和朝臣们的热情接待。

时任秘书监的贺知章在看了他的诗作后更是惊为天人:子,谪仙人也!——你简直是天上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啊!

之后,李白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来入仕的夙愿——被任命为翰林待诏。

但很快,李白就失望了。

因为当时的所谓翰林待诏,只不过是随时听候皇帝召唤的御用文人,虽然待遇不错,钱多事少离皇帝近,但实际上并无任何实权。

这对于极度渴望建功立业的李白来说,显然是无法让他满意的。

我想要的是房子,而你给我的却是橘子,就算给得再多,又有个屁用!

无奈,他只好借酒浇愁,每天不是喝得烂醉,就是在喝醉的路上。

这次李龟年派人来找他的时候,他又醉了。

来人只好把摇摇晃晃的他硬是架到了沉香亭。

李白此时依然酣睡不已,脸上被泼了八十八盆冷水后才勉强睡眼惺忪地醒来。

不过,对李白这样的天才来说,写诗似乎比呼吸还要本能还要自然,根本不需要动脑子,只要一提起笔,那些美妙的诗句就会像打开了自来水龙头一样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

于是,就有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既写花又写人、既辞藻艳丽而又浑然天成、既独立成篇又无缝衔接的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精准,那么贴切!

如果说这些字是子弹的话,那么它们肯定个个都是十环!

因此,李白的诗刚一写完,李隆基就迫不及待地命李龟年按李白所填的新词引吭高歌,还拿起玉笛亲自伴奏,而杨贵妃的笑容更是比身边的牡丹还要灿烂!

从此,李隆基对李白的文才更加佩服,对他也更加礼遇。

当然,李白就是再被礼遇,也不过是皇帝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而已——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用,不需要的时候就丢在角落里落灰! vm1aZlw+0dE8ynr+GQw4rDgDMddvdqFR1dcylC1Ve9ndczRLHtvJg3j+cV2uHq0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