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主要人物介绍

宋仁宗(1010—1063) :名祯,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使用有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九个年号。他仁政爱民、无为而治,统治期间北宋政治经济文化达到顶峰,被称为“仁宗盛治”。仁宗年间还爆发了第一次宋夏战争,暴露出冗兵、冗官、冗费等统治危机。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改革弊端,号称“庆历新政”,仅一年多就失败了。

宋英宗(1032—1067) :原名宗实,后改名曙,宋仁宗嗣子,北宋第五位皇帝,使用有治平一个年号。

宋神宗(1048—1085) :原名仲鍼,后改名顼,宋英宗子,北宋第六位皇帝,使用有熙宁、元丰两个年号。在位期间实施了“熙宁变法”和“元丰改制”。

宋哲宗(1077—1100) :原名佣,后改名煦,宋神宗子,北宋第七位皇帝,使用有元祐、绍圣、元符三个年号。哲宗在位前期由太皇太后高氏摄政,重用司马光等保守派,废除新法,迁谪新党,史称“元祐更化”;哲宗亲政后起用新党,将保守派罢黜出朝,其中许多骨干如吕大防、苏轼等流放岭南,党争进一步恶化。

章献明肃皇后(969—1033) :名刘娥,真宗皇后,仁宗天圣、明道年间垂帘听政。传在《宋史》卷二四二。

慈圣光献皇后(1016—1079) :曹氏,仁宗皇后,宋初将领曹彬孙女,英宗即位后曾短时间摄政。传在《宋史》卷二四二。

温成皇后(1024—1054) :张氏,仁宗晚年宠爱的妃子,去世后追谥为皇后。

宣仁圣烈皇后(1032—1093) :高氏,小名滔滔,慈圣光献皇后外甥女,宋英宗皇后,宋神宗母亲,元祐年间垂帘听政,任用司马光为相,尽罢新法。传在《宋史》卷二四二。

福康公主(1038—1070) :宋仁宗长女,后封兖国公主、沂国公主、岐国公主、越国长公主、楚国大长公主等。

胡宿(995—1067) :字武平,谥文恭,英宗朝拜枢密副使。传在《宋史》卷三一八。

文彦博(1066—1097) :字宽夫,封潞国公,仁宗朝曾两次拜相,神宗朝知枢密院事,与富弼、韩琦是神宗朝三大元老,反对新法。传在《宋史》卷三一三。

富弼(1004—1083) :字彦国,谥文忠,仁宗、神宗朝两次拜相,英宗朝为枢密使,封郑国公、韩国公,反对新法。传在《宋史》卷三一三。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谥文正,仁宗朝名臣,以道德高标著称,宋夏战争时任西北统帅,而后拜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传在《宋史》三一四。

钱明逸(1015—1071) :字子飞,谥修懿,曾任权知开封府、翰林学士等职,为五代十国之吴越国第四位国君钱倧的孙子,传在《宋史》卷三一七。

韩绛(1012—1088) :字子华,封康国公,谥献肃,熙宁年间与王安石同任宰相,前期支持王安石变法,后来二人意见相左。传在《宋史》卷三一五。

赵槩(996—1083) :字叔平,谥康靖,治平年间任参知政事,传在《宋史》卷三一八。

包拯(999—1062) :字希仁,谥孝肃,仁宗朝曾任知谏院、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以敢于直谏、善于断案著称,传在《宋史》卷三一六。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儿子娶吴充女儿为妻。治平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主修《新唐书》,撰《新五代史》,作品收录于《欧阳文忠公集》。传在《宋史》卷三一九。

张昪(992—1077) :字杲卿,谥康节,嘉祐年间曾任参知政事、枢密使,传在《宋史》卷三一八。

韩琦(1008—1075) :字稚圭,封魏国公,谥忠献,宋夏战争时与范仲淹一起任西北统帅,仁宗末年拜相直至神宗即位,反对变法。传在《宋史》卷三一二。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封温国公,谥文正。元祐年间出任宰相,尽废熙宁新法。史学家,著《资治通鉴》。传在《宋史》卷三三六。

庞籍(998—1063) :字醇之,封颍国公,谥庄敏。仁宗皇祐年间曾任宰相,对司马光有提携之恩。传在《宋史》卷三一一。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封舒国公、荆国公,谥文,世称王荆公或王文公。神宗熙宁年间宰相,主持备受争议的熙宁变法。文学家,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哲学家,创“荆公新学”。王安石大女儿嫁于吴充次子吴安持,次女嫁于蔡卞。传在《宋史》卷三二七。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元祐年间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反对王安石新法和司马光尽废新法。文学、艺术上成就颇丰,哲学上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共同创立蜀学。传在《宋史》卷三三八。

苏辙(1039—1112) :字子由,苏轼弟弟,元祐年间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反对新法。传在《宋史》卷三三九。

范镇(1007—1088) :字景仁,谥忠文,以敢于直言著称,与司马光交好。传在《宋史》卷三三七。

曾公亮(999—1078) :字明仲,谥宣靖,嘉祐六年拜相直至熙宁三年。传在《宋史》卷三一二。

王陶(1020—1080) :字乐道,谥文恪,神宗朝曾官至权御史中丞、权三司使。传在《宋史》卷三二九。

王珪(1019—1085) :字禹玉,封岐国公,谥文恭,神宗年间宰相,庸碌无所作为。传在《宋史》卷三一二。

邵雍(1011—1077) :字尧夫,谥康节,著名理学家,著有《皇极经世》等。传在《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一》。

韩维(1017—1098) :字持国,韩绛弟、韩缜兄,元祐元年拜门下侍郎。传在《宋史》卷三一五。

吕公著(1018—1089) :字晦叔,谥正献,仁宗朝宰相吕夷简的第三子,吕公弼的弟弟,元祐年间与司马光同处相位,反对新法。传在《宋史》卷三三六。

吴奎(1011—1068) :字长文,神宗初年拜参知政事,反对重用王安石。传在《宋史》卷三一六。

谅祚(1047—1068) :西夏第二任君主,庙号毅宗。《宋史》卷四八五、四八六有《夏国传》。

吕诲(1014—1071) :字献可,真宗朝名相吕端的孙子,仁宗、英宗、神宗朝曾任职御史台和谏院,为著名的敢谏之臣。传在《宋史》三二一。

钱公辅(1021—1072) :字君倚,曾任知制诰、知谏院等职,反对新法。传在《宋史》卷三二一。

祖无择(1011—1084) :字择之,熙宁年间受新党王子韶迫害入狱,后查证无罪。传在《宋史》卷三三一。

唐介(1010—1069) :字子方,谥质肃,以敢于直谏著称,熙宁元年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传在《宋史》卷三一六。

赵抃(1008—1084) :字阅道,谥清献,不畏权势,时称“铁面御史”,神宗初年拜参知政事,反对新法。传在《宋史》卷三一六。

吕夷简(978—1044) :字坦夫,封许国公,谥文靖。仁宗朝前期任职时间最长的宰相,为政通达权变,虽为君子所攻讦但政绩卓然。儿子吕公弼、吕公著均为神宗朝名臣。传在《宋史》卷三一一。

傅尧俞(1024—1091) :字钦之,谥宪简,元祐四年拜中书侍郎,传在《宋史》卷三四一。

吕大防(1027—1097) :字微仲,元祐年间任左相。传在《宋史》卷三四〇。

范纯仁(1027—1101) :字尧夫,谥忠宣,范仲淹次子,元祐三年拜右相,反对王安石新法和司马光急废新法,反对党争。传在《宋史》三一四。

张方平(1007—1091) :字安道,谥文定,有理财才能,神宗初年任参知政事,反对王安石,反对变法。传在《宋史》卷三一八。

彭思永(1000—1070) :字季长,熙宁年间官至户部侍郎。传在《宋史》卷三二〇。

蒋之奇(1031—1104) :字颖叔,徽宗年间官至知枢密院事。传在《宋史》卷三四三。

吴充(1021—1080) :字冲卿,谥正宪,熙宁九年为宰相。其一个女儿嫁到欧阳修家为媳,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文彦博的儿子文及甫,儿子吴安持娶王安石大女儿为妻。传在《宋史》卷三一二。

薛向(1016—1081) :字师正,善于理财,熙宁前曾长期在陕西边关任职,熙宁间任用为江浙荆淮发运使,推行新设的“均输法”,熙宁四年权三司使,元丰元年九月同知枢密使,是熙宁变法中坚力量之一。传在《宋史》卷三二八。

晏殊(991—1055) :字同叔,少有才名,十四岁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朝名相,词人。传在《宋史》卷三一一。

曾巩(1019—1083) :字子固,以文学、史学见长,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曾布的兄长。传在《宋史》卷三一九。

吕公弼(1007—1073) :字宝臣,谥惠穆,吕夷简次子,吕公著二哥,熙宁元年为枢密使。传在《宋史》卷三一一。

陆佃(1042—1102) :字农师,号陶山,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王安石的学生,南宋诗人陆游的祖父,有诗集《陶山集》传世。传在《宋史》卷三四三。

蔡卞(1048—1117) :字元度,谥文正,蔡京的胞弟,王安石的女婿,熙宁三年进士,绍圣四年任尚书左丞,新党人物。传在《宋史》卷四七二。

侯叔献(1023—1076) :字景仁,王安石的学生,变法派人物,在水利方面有较大贡献。

郑侠(1041—1119) :字介夫,王安石的学生,反对新法,传在《宋史》卷三二一。

王雱(1044—1076) :字元泽,王安石的儿子,善经义、有学问但行事鲁莽。传在《宋史》卷三二七。

元昊(1003—1048) :唐朝封其家族姓李,宋朝封其家族姓赵,所以又称李元昊、赵元昊。西夏开国皇帝,庙号景宗。

刘幾(1009—1088) :字伯寿,长期在边关任职,有军事才能。传在《宋史》卷二六二。

蔡挺(1014—1079) :字子政,谥敏肃。有边功,熙宁五年拜枢密副使,反对王安石变法。传在《宋史》卷三二八。

秉常(1061—1086) :西夏第三任君主,在位时朝政控制在母亲梁太后和梁氏家族手中。

唃厮啰(997—1065) :宋初河湟地区的吐蕃首领。传在《宋史》四九二。

董毡(1032—1083) :唃厮啰第三子,继任唃厮啰为西蕃首领。传在《宋史》四九二。

王韶(1030—1081) :字子纯,谥襄敏,进士出身,提出“欲取西夏,先复河湟”的战略构想,熙宁年间在河湟地区拓边两千余里,为北宋中叶最重要的将领,官至枢密副使。传在《宋史》三二七。

孙固(1016—1090) :字允中,谥温清,反对新法,元祐年间拜门下侍郎,知枢密院事。传在《宋史》卷三四一。

吕惠卿(1032—1111) :字吉甫,早期支持王安石变法,官至参知政事,后二人出现矛盾,被排挤出朝。传在《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一》。

章惇(1036—1106) :字子厚,新党重要成员,哲宗朝宰相。传在《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一》。

程颢(1032—1085) :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理学奠基人之一,传在《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一》。

曾布(1036—1107) :字子宣,谥文肃,曾巩的弟弟,新党重要人物,宋徽宗朝任右仆射(次相)。传在《宋史》卷二三〇。

郑獬(1022—1072) :字毅夫,反对王安石的大臣。传在《宋史》卷三二一。

王拱辰(1012—1085) :字君贶,谥懿恪,欧阳修连襟,仁宗朝反对庆历新政,熙宁年间反对新法。传在《宋史》卷三一八。

滕甫(1020—1090) :又名滕元发,字达道,范仲淹的姑表弟,新法反对者。传在《宋史》卷三三二。

王安国(1029—1075) :字平甫,王安石的同母弟,维护王安石但反对新法。传在《宋史》卷三二七。

陈升之(1011—1079) :初名旭,神宗即位后避讳改名升之,字旸叔,谥成肃,熙宁元年任枢密使,熙宁二年十月任宰相,任宰相前支持王安石,任宰相后与王安石意见不合。传在《宋史》卷三一二。

颜复(1034—1090) :字长道,长于经史。传在《宋史》卷三四七。

李常(1027—1090) :字公择,敢言的谏官,反对新法。传在《宋史》卷三四四。

孙觉(1028—1090) :字莘老,敢言的谏官,反对新法。传在《宋史》卷三四四。

宋敏求(1019—1079) :字次道,以家中藏书丰富,熟知朝廷典故而著称。传在《宋史》卷二九一。

冯京(1021—1094) :字当世,谥文简,富弼的女婿,熙宁四年任参知政事,反对新法。传在《宋史》卷三一七。

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理学家。传在《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一》。

李定(1028—1087) :字资深,新党人物。传在《宋史》卷三二九。

陈荐(1016—1084) :字彦升,曾为韩琦幕僚,反对新法。传在《宋史》卷三二二。

苏颂(1020—1101) :字子容,对自然科学和药物学有研究,元祐七年拜相。传在《宋史》三四〇。

李大临(1010—1086) :字才元,新法的反对者。传在《宋史》卷三三一。

朱寿昌(1014—1083) :字康叔,二十四孝人物。传在《宋史》卷四五六。

谢景温(1021—1097) :字师直,妹妹嫁于王安礼,新党人物。传在《宋史》卷二九五。

邓绾(1028—1086) :字文约,重要的新党人物。传在《宋史》卷三二九。

王安礼(1034—1095) :字和甫,王安石四弟,元丰年间任尚书左丞,传在《宋史》卷三二七。

杨绘(1025—1086) :字元素,同情保守派人士。传在《宋史》卷三二二。

贾蕃(1019—1089) :字季华,范仲淹的女婿。《宋史》无传。

刘挚(1030—1098) :字莘老,元祐年间为朔党领袖,元祐六年拜相。传在《宋史》卷三四〇。

唐坰 :生卒年不详,字林夫,以大闹宫殿羞辱王安石闻名。《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后有附传。

蔡确(1037—1093) :字持正,冯京的亲家,元丰年间宰相,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传在《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一》。

吕嘉问(1031—1107) :字望之,名相吕夷简四世孙,吕公弼、吕公著族孙,重要的新法人物,传在《宋史》卷三五五。

邓润甫(1027—1094) :字温伯,谥安惠,新党人物,哲宗绍圣朝官至尚书左丞。传在《宋史》卷三四三。

晏幾道(1038—1110) :字叔原,号小山,北宋名相晏殊第七子,不以官名,以词著称,与其父并称“大小晏”,有《小山词》留世。

吕升卿 :字明甫,吕惠卿的弟弟。

蒲宗孟(1028—1093) :字传正,生活奢靡,为政残酷,有诗文传世。传在《宋史》卷三二八。

范百禄(1029—1094) :字子功,范镇侄儿,尊古重礼。传在《宋史》卷三三七。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机械、数学、炼制等自然科学方面有建树,有边功,著有笔记《梦溪笔谈》。传在《宋史》卷三三一。

吴安持 :吴充的次子,王安石的女婿。

张璪(?—1093) :原名张琥,字邃明,嘉祐二年与苏轼同年进士,后又同事,乌台诗案中却不遗余力地陷害苏轼。在教育上有贡献,帮助神宗制定官制。元丰四年拜参知政事。传在《宋史》卷三二八。

范祖禹(1041—1098) :字淳甫,一字梦得,范镇从孙,吕公著的妹婿,历史学家,跟随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还独自撰有《唐鉴》《帝学》《仁皇政典》等史书。传在《宋史》卷三三七。

张载(1020—1077) :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理学创始人之一。传在《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一》。

程颐(1033—1107) :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程颢胞弟,理学家,与程颢并称二程。传在《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一》。

熊本(1026—1091) :字伯通,进士出身,平定西南诸蛮。传在《宋史》卷三三四。

郭逵(1022—1088) :字仲通,北宋名将。传在《宋史》卷二九〇。

种世衡(985—1045) :字仲平,北宋名将,种家军创始人,传在《宋史》卷三三五。

种谔(1027—1083) :字子正,种世衡之子,北宋名将,与其兄种古、其弟种诊并称“三种”,传在《宋史》卷三三五。

李常杰(1018—1105) :交趾国李朝宦官、大将、重臣。

赵卨(1026—1090) :字公才,长期在边关任职。传在《宋史》卷三三二。

李宪(1042—1092) :字子范,初谥敏恪,后改忠敏,宦官,名将,经营西北颇有战功。传在《宋史·卷四六七·宦者二》。

韩缜(1019—1097) :字玉汝,谥庄敏,韩绛、韩维弟弟,为政暴酷、草率,元丰五年同知枢密院事,哲宗即位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传在《宋史》卷三一五。

高遵裕(1027—1086) :字公绰,宣仁圣烈皇后的堂兄。传在《宋史·卷四六四·外戚中》。

刘昌祚(1022—1089) :字子京,谥毅肃,名将,善骑射。传在《宋史》卷三四九。

王中正(1024—1094) :字希烈,宦官,跟随王韶熙河开边有功。传在《宋史·卷四六七·宦者二》。

王继恩(?—999) :宋太宗宠信的宦官,曾领河北刺史、易州团练使、宣政使、顺州防御使,雍熙北伐时任都监,淳化四年李顺在四川自称蜀王,王继恩奉命为剑南两川招安使,作为总统帅,率军讨伐,攻陷成都。传在《宋史·卷四六六·宦者一》。

邢恕(1035—1104) :字和叔,曾师从程颢,有辩才,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党从蔡确。传在《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一》。

李清臣(1032—1102) :字邦直,新党人士,徽宗初为门下侍郎。传在《宋史》卷三二八。

彭汝砺(1041—1095) :字器资,宋英宗治平二年科考状元,不阿附权势,不以新政旧政划分阵营。传在《宋史》卷三四六。

吴安诗 :吴充的长子。

朱光庭(1037—1094) :字公掞,程颢门人,哲宗朝洛党领袖之一,又入朔党。传在《宋史》卷三三三。 NrkLWbT4q+4kKrt+d6WzxgIvAEbHLG679BdkPOo01iUo3PsJB0jTSWLPeQj13O3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