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母亲

南龙的母亲名叫黄贞子,1927年出生于朝鲜咸镜北道的一个小村子里。3岁那年黄贞子跟随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渡过图们江,移民到吉林省汪清县八棵树村。

黄贞子的母亲在八棵树村生下南龙的舅舅黄范松后,因肺结核在27岁那年便离开了人世,父亲黄华顺便将黄贞子和黄范松送到了汪清县大兴沟镇蛤蟆塘亲戚家,自己去汪清县天桥岭伐木场当木帮,从事搬运工作。攒了一点点钱后又去了黑龙江东京城的蛤蟆泉子村。蛤蟆泉子村离石头站30多里路,黄华顺在那里开垦农田,开了一家大米加工厂,他还经营着一家杂货店,赚了些钱。生活富裕了,他又娶了妻子组建了新的家庭。

婚后,黄华顺惦记着儿女,便将他们接回到蛤蟆泉子村。黄贞子做家务的同时照料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那时黄贞子只有十几岁,但非常懂事,不但学会了料理生活、打发艰苦日子,更学会了如何承受苦难。

生活富足后的黄华顺染上了赌博的恶习,逐渐家道中落。最终,黄华顺将家产全部输掉,无法继续在蛤蟆泉子村生活下去了。于是黄华顺带着全家人来到黑龙江省泰来县五庙子村生活。

突然有一天,一伙全副武装的土匪闯进村子,打砸抢烧、掠夺家畜……黄华顺一家也在深更半夜被撵出家门。在野地里躲藏了数日后,一家人迫不得已放弃了快要熟透的谷物,连夜加入了逃亡的人流中。

黄华顺带着一家人历尽辛苦,来到了吉林延边,那一年黄贞子18岁,她加入了当时的“土改宣传队”,成了一名宣传员。

一直辛苦操劳的黄贞子成了宣传员,开始为革命事业在延边奔走,那种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后来宣传队被编入吉林东部某军区,黄贞子也被调入军区下属制衣厂工作,成了一名不背枪的革命军人。随着该军区迁到沈阳、吉林等地,制衣厂暂时解散。后来延边军分区成立制衣厂,黄贞子又被调到那里,继续与裁剪缝纫结缘。

新中国成立后,延吉市召开了吉林东部某军区先进人物表彰大会。黄贞子作为制衣厂模范参加了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她与同是图们汽车工会模范的南永喆相识。两个人相爱了。

1950年,从朝鲜半岛北部过来的南原黄氏黄贞子女士和从朝鲜半岛南部过来的宜宁南氏南永喆先生,二人约定白头偕老,永不分离。

从此,黄贞子的新婚生活便从图们开始了。

婚后第二年,长子南龙云出生。过了三年,老二南龙海出生。又过了三年,老三南龙出生了。

自长子南龙云出生后,黄贞子考虑到将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便开始时时刻刻惦记着搬家到延吉。到南龙出生后,黄贞子打定主意,马上着手出售图们的房子。

南龙云至今记得兄弟三人出生的那栋房子,可以说是当地最豪华的住宅。它位于现在图们火车站广场正中央,是当年日本人盖的日式铁瓦房,居住面积有70~80平方米,有一个气派的大门和独立的庭院。最让人羡慕的是,院子里停放着南永喆的老式苏联汽车,这是战争结束后政府分配给他的拉货车。转为国家干部之前,南永喆便用这台汽车从事运输业。院子里还养着两只山羊,黄贞子每天都会挤羊奶给一家人喝。

贴出“售房”告示之后,这座豪华的院落很快就被人买走了。

1958年夏天,刚刚30岁出头的黄贞子背着吃奶的南龙,头顶着大包裹,领着南龙云和南龙海踏上了开往延吉的火车。

“要让孩子们考上大学,就必须搬到有大学的地方去居住。这就是从未踏入校园大门的母亲纯朴的搬家动机。”南龙说。

父母生完老三南龙搬家到延吉

举家搬到延吉后,黄贞子用卖掉图们老房子的钱买了一套3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这间房子位于延吉新华书店附近。黄贞子觉得,住在这里可以让孩子们得到书香熏陶,她非常满意。

购置完房子,黄贞子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台缝纫机。她想,只要有一台缝纫机,自己就有能力养活孩子,还能供孩子读书。何况当时,缝纫机原本就是当时每个家庭最向往拥有的贵重物件之一。

最初,她并没有想靠那台缝纫机去创业挣钱。黄贞子对针线活儿情有独钟,又对自己的缝纫技术信心十足,先是在一位熟人的介绍下携着她的缝纫机,进一家服装店当了裁缝。因为她做活儿细致,又有多年在部队服装厂做裁剪缝纫的经验,渐渐地客人多了起来。对她经手制作的衣物,客人们都感到非常满意。就这样,有些熟悉客人此后就直接把活儿交给她来做,甚至有些客人竟对服装店里新来的师傅看都不看,点名要黄贞子做。这不免让黄贞子觉得尴尬,时间一长,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服装店的老板。

这样的事情多了,黄贞子逐渐萌生了自己开店的想法。于是,1960年黄贞子卖掉了老房子,又在当时延吉最繁华的西市场路口买了一处临街的房子,并挂上了服装店的牌子。

这是黄贞子在延吉开的第一家个体服装店。

从此以后,这处房子既是一家人的居住地,又是一家服装店,黄贞子开始不分昼夜地制作衣物。一到晚上,黄贞子变得更加忙碌,先是给家人做好饭、收拾好碗筷,然后立即扎进堆积如山的布料中马不停蹄地赶制衣服,熬夜成了家常便饭。一年365天没有一天休息日。她每天面对缝纫机,像陀螺一样旋转。如果有团体订单就得连续熬夜,有时脚踩着缝纫机身子却趴在上面睡着了。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她有时一边打盹儿一边做活儿,导致手指被缝纫机针扎了好多次,指尖经常被针扎得青一块紫一块,常常是旧伤还没有好就又添新伤。

“久而久之,母亲的手指变得伤痕累累,手指甲也变形了,而且其中一根手指还磨短了一截。”

转眼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南龙家门前被改造成了繁华的街道。具有商业头脑的黄贞子对这一情状非常敏感,她意识到好机会来了。

黄贞子立即把住宅变更为门面房,对外进行了租赁。不久,她又在离老房子不远处购买了一套更大的房子。新买的房子不但大,且采光好,还有庭院,院子里有果树,又能种蔬菜,非常适合居住。

70年代国家不允许搞个体经营,而是将各种手艺人集中在一起,成立了集体服装店,称为“新兴服装店”。黄贞子便是在那家服装店担任店长。当时在新兴服装店订制一套西装大概需要三四十天的时间,每逢节假日团体订单就会增多,黄贞子便带着员工夜以继日地工作。

“在我们的新家,每天都能听到母亲脚踩缝纫机有节奏的嗒嗒声。”就这样,一直到80年代末,黄贞子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她喜爱的服装制作行业。

不过,勤奋的她并不甘愿就此停下来。

80年代中国与南朝鲜关系得到改善,南龙通过南朝鲜KBS电台“寻找离散家庭”栏目,与失散半个多世纪的南朝鲜南氏家人取得了联系,那边的亲戚发来邀请函邀请南永喆夫妇前往南朝鲜探亲。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开幕前夕,退休的南永喆领着妻子乘飞机飞到了汉城。

久别重逢,南永喆和亲戚们每天聚在一起倾诉着离别的思念之情。黄贞子却默不作声,她站在屋前朝北望,大概也在思念自己的故乡。她的故乡在朝鲜。

南朝鲜之行,她像踏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她渐渐地熟悉了居住地周边的环境,又四处打听找到了东大门服装市场和南大门服装市场。

在南朝鲜的那段时间,除了陪伴丈夫南永喆,黄贞子常常独自一人走出家门,到东大门服装市场和南大门服装市场进行考察。在南朝鲜的服装市场里,她感受着当地服装的时尚与潮流,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些东西带回中国去。

当路过东大门服装市场一个偏僻角落时,她停住了脚步。这是一家位于胡同里的小店铺,来往的客人却不少,走进一瞧发现是一家韩服加工店。店铺的主要业务是对旧韩服进行改制,他们在旧韩服上烫上金箔花后,旧韩服就变成了色彩鲜艳的新韩服。

黄贞子眼前一亮,她知道这就是自己正在寻找的项目。

她看到了商机。这个项目投入少,实用性强,也符合追求美的中国朝鲜族女性需要,于是决定把这个项目引进到中国去。她认为中国两百万朝鲜族人民中有一半是女性,朝鲜族女性基本上每人都有一套韩服,如果把过时的韩服改造成新的款式,就是最好的商机,喜欢穿戴的朝鲜族女人肯定会喜欢这种艳丽的服装式样。

但要想把整个项目全部引进过来,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技术,还要在南朝鲜找到信誉良好的金箔花生产厂家,洽谈价格及如何供料,并且要选出中国朝鲜族女性喜欢的款式。

回国后,黄贞子立即奔忙于新的店铺开张。她先是找来一位曾经在身边工作过的技工,拿出她从南朝鲜带回的工具和金箔材料,对旧韩服进行试改造,效果非常好。接着她又邀请她的好友、邻居,带着自己的旧韩服到家里做客,免费为她们的旧韩服烫上金箔花,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许。

于是,经过试改造与免费改造,旧韩服改造店铺就在南龙家开始对外营业了。黄贞子原本就是出了名的裁缝,又是有名的新兴服装店店长,因此店铺一开张就招揽了许多客人,市场反响非常好。就这样,黄贞子的韩服改造生意兴隆起来,不单在延边有名,就是在东三省也有了很大的名气。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南朝鲜带过来的金箔材料就见底了,100平方米的店铺也不够用了。母亲忙得团团转,她又扩大了作业空间,还招聘了技工,可是仍然供不应求。于是她决定要给几位技工传授技术,鼓励他们出去找店铺,作为她的生意合作伙伴一起做旧韩服改造生意,母亲专门从事技术指导,并给他们提供原材料。”南龙回忆说道,那个年代的市场并不像现在这样活跃,物流也没有现在发达,但黄贞子抓住了可供自己施展才能的商机。

“那时母亲已过古稀之年,很难想象这样一位老人的身体里竟能迸发出如此剧烈的商业火花。”在南龙看来,母亲骨子里的商业天分也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他了,从最初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生意,到后来成立东华原医疗,母亲勤勉、果敢、超强执行力的个性也在南龙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东华原医疗成功的原因所在。

20年后,黄贞子当年那个纯朴的愿望终于换来了她想要的结果——老大南龙云考进了鞍山钢铁大学,老二南龙海考入江西大学,老三南龙也考进了中山大学,老四南龙日则考进了延边大学。

黄贞子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也从未走进过任何学校,可她有着一份朴素的生存哲学。在她看来,读书、接受正规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路上从优秀到卓越的基础。

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黄贞子却靠自己辛勤的汗水,一针针一线线,缝连着南氏家族慢慢崛起的历史,也因此成为整个家族的主心骨,成为大家口中传颂的榜样。

2020年5月4日23时30分,93岁的黄贞子结束了她辛勤的一生,静静地离开了她为之操劳大半生的家族。

“母亲身材矮小,却是个女强人。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独特的毅力、领导力和影响力。母亲嫁到南氏家族来,就有改变家族穷困境况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她用坚忍、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无数困难,终于让自己多灾多难的人生画上了不留遗憾的句号,她几乎实现了自己的全部梦想。”南龙回忆着母亲的过往。南龙说大哥最像母亲,做事果断、执行力强;四弟最像父亲,心思细腻,性子沉稳。“我结合了父亲和母亲性格里的优点,既有父亲做事细腻沉稳的一面,也有母亲骨子里果断刚强、不拖泥带水的一面。”

一生倔强要强的黄贞子在处理遗产方面也显得与众不同,她临终时的举动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临终前,黄贞子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对着小儿子南龙日耳语,让他从箱子里取出一样东西。南龙日找了半天,终于在箱底找到一只用绸缎包住的小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本本存折,南龙日的眼泪一下流下来,存折哗啦啦地掉落到炕上。

存折,整整37本存折。

“自从步入90岁以后,母亲就陆续把她名下的不动产变更到了子孙名下,大伙儿都原以为‘财产分割’早就结束了,怎么又冒出了这么多存折?”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此时黄贞子眼里突然有了光亮,她清清亮亮地说:“这是我最后的遗产了。我的一生虽然拼尽全力去奋斗了,留下的遗产却没多少,只剩这些了,说来有些惭愧。这些就留给你们了,把这些平均分成四份你们各取一份吧。还有,我不求你们多富贵,只要你们家庭美满,兄弟和睦,好好地活着,我就安心了。看来我的命数已到,该去见你们的爸爸了……”

围在身边的四兄弟泪如泉涌,心如刀绞。存折金额大小不一,存款金额、日期各异,有的存折沾满了灰垢,甚至连字都模糊了。从每本存折的存款数字里,几个孩子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母亲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做裁剪缝纫的身影。

在最艰苦坎坷的岁月里,黄贞子不但坚强地挺了过来,还靠针线活儿将四个儿子抚养成人,让他们不愁吃、不愁穿,又让他们全都考入大学,成家、立业,如今南龙兄弟四人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展露着自己的才华。对于孩子们来说,母亲一生的付出和给予已经是非同寻常,没想到临终之际又拿出这么一大笔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RDzwFQEdNUvJHzSFTN+T7r3rvGTF7iVbKBo6kcZ6IM9wb/oQdC7YjJLupZpNLOs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