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地区大量的汉人南下,这是朱由检没有料到的事情。
“重点收什么人知道吗?”朱由检召集了史可法前来,让其赶紧准备好迎接北方逃难来的人。
此时,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满清攻入北京城的消息已经到了南京了。
没有料到汉人大量南下,同样朱由检也没有料到南京臣子们的脑回路啊。他们居然在欢庆?是的没错,他们在欢庆,欢庆李自成受到了挫败,欢庆满清大败了李自成。甚至有人上章给朱由检,提议重赏吴三桂。
还有人说要派出使团与满清和谈,更有人说,与满清达成协议,让他们帮忙收复北方疆土,然后许以重利,让他们退回辽东。
整个南京的气氛在朱由检看来,都非常的离谱!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真想要砍几个脑袋下来,看看这些狗日的脑子到底是什么构造的,里面是装了多少粪便,才会想着跟满清和谈或者结盟。
强忍着怒火,没有杀人,而是将给自己上奏章要求搞各种和谈的以及叫嚣欢庆满清打败李自成的人,全都记下了名字,为了不能有遗漏,朱由检让韩赞周、史可法、马士英、冯元飚等人都各自整理了名单。
这些人,到时候全都送到与清军对战的前线去。这件事,谁敢拦自己,就杀谁!
拉清单搞清算,这事朱由检很在行。
这些蠢货,以后是绝对不会再让他们当官了。这简直就是国家的灾难。大明官员为什么会有这么蠢的人啊?
朱由检想了十个时辰也没有想通。
不管那些愚笨的官员,朱由检在意的还是南逃的那些人。
其中最重要的不是南逃官员,这些二五仔,朱由检以后一个也不想用。最有用的还是南逃的匠人们,这也是朱由检最为上心的一个群体了。
北京城内当初有着许多的工坊,比如火药工坊,围绕着火药工坊的匠人,可是有着数千人的,这些人每一个都是宝贵的财富。
火药工坊是一个非常大的攻防,囊括了制作火药、制作火枪、制作火炮等各种武器。朱由检不求所有人都能南下,好歹能有一两千人逃难来南京了吧,这些人要是全部被满清给接盘了,这几乎是灾难性的后果。
“重点是接纳好南下的官员……”
朱由检打断道:“史爱卿,你别在这里跟朕胡说八道了。那些官员先是投降李自成,你自己都厌恶,何必在这里恶心朕。”
史可法正色道:“陛下,官吏是国之根本……”
“国之根本是百姓,朕都不算是国之根本,因为朕死了,朕有儿子即位。官员死了还有无穷无尽的官员等着补上来,百姓要是要死了,那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了。还是别扯了,南逃的百姓要做好救助和安排,另外朕最看重的是南逃的匠人。那些匠人对我们有大用。战场之上,武器的先进,便是代表着战斗力,如果有大量的工匠为我们的打造火炮、火枪,我们的实力便能突飞猛进。至于那些什么南逃官员,不要太关注了,先养着就是。如今南方的官员已经够多了,大宋丢了开封,冗官一事彻底解决了,朕丢了北京,这冗官还严重起来了。”
这往哪儿说理去?
史可法只道陛下又在胡言乱语了,所以这一番话只听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就选择性忘记了:“陛下,臣知晓了。一定安排好匠人。”
行政命令往下面下发的时候,要么就是打折了,要么就是加价了。这都是传统了,没哪朝哪代能避免。朱由检看史可法这样子,就知道史可法在忽悠自己了。
这事自己不上心,别想着下面的人去上心。他们懂个锤子的科技强国,自己命令一下,他们肯定会以为自己在抽风。
当皇帝当到朱由检这个境地的不多,下面的人不怎么听,并且一层层往下,自己的命令不断的打折,这皇帝当的没卵意思,但又没有好机会改变这个局面。所以,朱由检这样的人喜欢微操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要是把朱由检跟后世那个微操大师比,朱由检觉得这就是侮辱自己。
其实也没有侮辱,毕竟都丢了首都。朱由检唯一好的地方就是没有掘开黄河吧。
微操是肯定要微操,不同于蒋某人的微操,朱由检的微操是能给这个时代的行政效率提供一个新思路的。
在纸张上画了一通后,朱由检招呼史可法过来:“你且看这个表格,这一格是姓名,你便在这下面按照人数,一一登记姓名。然后第二列格子,是年龄,于是这年龄下面的格子,对应前面姓名,填上年龄。接下来是性别……”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一定要写上去。”
“这个表格做出来,我们便有了这些南逃匠人的资料。”
这个时代不乏天才,朱由检算不得天才,但是从一道一道过独木桥式的科举关卡顺利走过来的史可法,绝对算是天才。
朱由检稍稍给他讲解了此类一目了然的表格之后,立马就诞生出来了极大兴趣:“这种方式极为好,在其他统计类的政务上,也可以采用这种表格进行统计。一目了然,陛下,这非常的好,臣立马就安排人去做这件事。”
“先做汇总表,然后再根据匠人的能力,进行一个划分。另外不单单是统计出来就这么简单,我们得到了这些匠人,立即要安排他们开始工作,相应的补贴也要进行,不要让他们对我们失望。”
史可法这个人办事还是靠得住的,为人也忠厚,不似马士英那般奸猾,还爱贪污。史可法正直许多,这样的一个内阁首辅,如果放在太平时期,是绝对是好首辅的。只是历史上的史可法有点生不逢时,再加上时局动乱,他的能力着实也没有办法应付纷乱的局面,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最后和清军死磕扬州,战死身亡。
现在,朱由检认为史可法是没有办法远离权力中心的。因为这个劳模,还是当一头老牛,在为大明重新崛起的路上奋力前进吧。
话说回来,史可法让他管管政务还是非常合格的一人,军事上就不用他插手了。
打发走了史可法,并且扬言自己之后要检查所有表格,史可法当即应下,没有之前的那般敷衍。这就是碰到了新鲜事,图个新鲜的效率。
南京的火药作坊还没有,不管这次南下的工匠有多少,都是需要一座火药作坊的,还有武器、甲胄的制作,都需要很多的军工作坊。但建造这些工坊都是需要钱的。
缺钱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也是如今大明最大的困难。
交给马士英筹钱的任务也不知道完成的怎么样了,依旧有两三日没有见到马士英了。
“去打探下马士英在做什么?朕让他筹措钱财,怎么就没有信了?”朱由检对韩赞周吩咐道。
大朝会半个月一次,朱由检没有主动召集阁臣,阁臣一般都是在乾清宫外那片的学士殿里办公。隔着不远,但朱由检这段时间对新军很上心,一天要过去几趟西五所,对这些阁臣自然没什么关注了。
不像在北京的崇祯皇帝那样动不动就召集群臣,朱由检不想干这套,自己把握住大方向就行了,一些小事情或者具体的事情,则交给内阁去处置。至于群臣的那些狗吠,朱由检现在不想理,只等着先把满清挡住了,再来清算。
所以现在朱由检又有了独夫的骂名,朱由检一样没有理。打舆论战,朱由检是不接招的,反正自己脸皮子厚。换成之前的崇祯皇帝,这个时候恐怕都暴跳如雷了。
马士英很快就过来了,急匆匆的步履,带着汗水的额头,朱由检一眼就看出来这家伙就是再装,装作他很重视陛下的召唤。
“弄钱的事情怎么样了?”朱由检问道。
马士英行礼过后,立即道:“臣已经制定了好策略,天衣无缝,无人能看得出来。”
“说说。”
“臣的目标在那些南下的官员身上。”马士英说道。
朱由检不满道:“那些人全都被李自成搜刮了一遍,都敲骨吸髓了,你还把注意往他们身上放?马士英,你干脆叫马扒皮算了。”
马士英没听过这外号,但也知道不好,也晓得陛下是与自己开玩笑的,马士英嬉笑道:“只要能为陛下搜刮钱财,为国家解决财政,臣就是当扒皮又如何。不过臣非是要搜刮那些南逃官员,而是借他们之口,嫁祸几家有钱的商人、官员。”
“行动报告写一份给我。”朱由检随口说道。
马士英不明白什么叫做行动报告,朱由检解释道:“你布下这这么大的局,难道没有一个行动纲领或者计划安排吗?还有计划失败后,有应对的计划,以及各种危急局面的应对方法,你都没有任何策划?”
当然没有啊,就抢劫而已,哪有这么多的麻烦事啊。
看到马士英呆比的样子,朱由检就知道马士英的所有计划都是停在脑子里,这反而是会出大事的。抢银行的劫匪都知道几个人聚在一起商量着怎么抢,抢到了怎么逃跑,事先还在踩点,这种抢劫的事情连老崔那样的狂战士都懂用脑子,你马士英不懂?
给马士英解释了什么是行动报告后,马士英立即道:“臣这就去准备,今夜就递给陛下。”
“写好之后小心保护,一定不能外泄了。”朱由检说道。
这事要是外泄了,自己真就可以辞职去南洋开荒了。
……
历史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原本那个应该在景山歪脖子树上吊死的朱由检,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并且奇迹般的离开了京城,出现在南京,以南京六部为朝廷基础,重建了大明的官署机构,便向世人告示着,一个南明朝廷在南京诞生了。
这样起到的效果对于大明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为一个没有皇权来源争议的皇帝在南方,就避免了许多幺蛾子事情,随着满清的到来,很多历史上因为朱由检死了的臣子、士人、百姓而投降满清,现在因为朱由检在南方,他们选择了南下,没有选择投降满清。
同样,朱由检活着,那么大明朝廷对北方便有着没有争议的领土权力,这一大块的失地,是在南京的南明朝廷必须要收复的,北伐收复失土这是南明朝廷的政治根据所在,一旦放弃北伐收复失土,那这个政权就失去了合法性。不管是如今的臣子们怎么骂着朱由检,但是南京南明朝廷的政治正确现在就是收复旧土,归于北京。纵然除开朱由检以外,所有人都在磨洋工。
再就是,朱由检活着,满清入侵中原,那朱由检的合法统治地位就能体现出来了。朱由检能以正统大明皇帝的名义,昭告天下,以汉人皇帝的身份,告诉天下所有汉人,这个时候应该一起抵御外敌,消灭异族。
这种号召力,是满清绝对不愿意面对的。
因为,蒙元之祸在前,所有的士人、官员都知道蒙元之祸对中原汉人的毁灭性打击,他们不愿意在面对这样一次中原的大祸事。
就比如现在,进入北京的多尔衮,因为朱由检在南边活蹦乱跳,还能策划抢劫,他就没有得到本应该历史上他要得到的一整套完整的明朝中央朝廷机构。这套机构被李自成得了,李自成跑路了也将这机构留了下来,但是现在多尔衮入京,这些运转机构的人基本上跑光了。
这就让满心欢喜入京的多尔衮,多了一点惆怅。
还有那些行政经验丰富,宦海历练几十年的官员们,也都跑的差不多了,有南下的,有跟着李自成的。在原本历史上,多尔衮可是全盘接收了。
再就是进入北京后,多尔衮发现大清没有合适的旗号,进入中原。原本历史上,满清是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进入的北京,那口号是:为报君父仇。
总而言之,多尔衮面对的是一个朱由检弃北京,李自成弃北京后,一个残破,空有巨量房屋建筑的北京,还有那几十万嗷嗷待哺的百姓,以及残破的可怜的行政班底和极少维持城中秩序的官兵,这个北京已经残破的不成样子了,丝毫看不到昔日作为大明帝国首都的一点影子。
皇宫大门敞开着,宫里面的奇珍异宝早就被掠夺走了,整个皇宫除开那庞大的建筑群,已经没有任何值钱的物件了。甚至那庞大藏书库,都被人搬空,这些书籍应该是被北京城中的士人、官员瓜分了。
多尔衮逛了一圈皇宫,出来后看着街道上乞讨的百姓,顿觉索然无味。
仰天长叹一声,该派出去痛打落水狗李自成的军队也已经派出去了,派出去拦截南下京城人的军队也派出去了。
“这样残破的北京城,实在是让人始料未及啊。李自成这个废物,让崇祯活下来了,如今的局面那南边的局势,很大可能变成南宋了。”洪承畴跟在多尔衮身后,有点无奈。
多尔衮说不在意是假的,如果崇祯皇帝死了,自己这个时候就会势如破竹的接管李自成丢下来的土地,这些土地和百姓将会成为大清的子民。现在嘛,多尔衮用脚指头想都能想出来,大清的军队往南走,将会遭遇难以想象的抵抗。大清的勇士固然能杀掉百姓,但是却杀不掉汉人心里那反清的决心。
不是人人都是洪承畴的。那些原先在北京城的官员,投降李自成那个流贼,也不愿意投降大清,这就是一个明证。
“这些百姓的供养就是一个大问题。咱们没有这么多的粮食,摄政王,还请早做决断。”另外一位大汉奸范文程担忧的说道。
多尔衮笑了笑:“昔日明朝都是靠着南方来的粮食供养北京,如今漕运没了,南方的粮食到不了北方。整个北方又因为这么多年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耕地减少,粮食完全不够吃。辽东的粮食养我大清的军队征战才堪堪够用,实在没有粮食来发放给这些百姓了。你们两人有什么好主意没有?”
洪承畴说道:“王爷若是想一直在中原,当务之急是组织百姓进行开荒、耕种,以期来年恢复生产。如今缺粮,是难免的,但也有一个法子能解决燃眉之急。”
多尔衮问道:“噢?有什么办法?”
“可以去向南方明廷讨要,告诉他们,只要他们给我们足够的粮食,我们大清便驱兵攻打李自成。”洪承畴说道。
范文程喜道:“亨九,这个主意不错。”
多尔衮想了下:“你们就这么确定那崇祯皇帝会同意?”
“按照我对崇祯皇帝的了解,他一定会同意的,并且南京的那些官员也会同意的。攻破北京的是李自成,也是李自成灭亡了京城,他们对李自成的恨意远远高于我们大清。甚至有很大可能,他们的使臣已经在路上了,会与我们商谈,联合抗击李自成的事宜。”洪承畴说道。
多尔衮点了点头:“那便信亨九先生的,我派人去与那崇祯皇帝交涉。”
“整顿京城百姓的事情我便交给范先生了。招降官员、军队士兵,维持城中治安,交给亨九先生。”多尔衮说道。
范文程和洪承畴纷纷跪地,谢恩道:“奴才遵命。谢王爷看重。”
“剃发易服之事,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有抵抗,杀点人也无所谓。”多尔衮轻声说道。
范文程道:“奴才知晓了,一定让京城所有百姓都剃发。”
剃发的消息一出,逃离的百姓更多了,而且随着消息的传出京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开始爆发抗清运动,此时清军的小规模部队已经进入了这些地方的州府,随即便遭遇到了抵抗。
……
南京城还是那个吊样子。
官员士子们一面在秦淮河畔的妓馆里流连忘返,在窑子里合起伙骂着皇帝,似乎在比拼着谁能骂的更狠,骂完之后,还要抨击朝政,将朱由检和内阁这一个月下来主持的朝廷事物,贬低的一文不值,全都是狗屁一般。
百姓们在忙碌着自己的生活,免除了乱七八糟的赋税,尤其是三饷后,百姓们觉得日子有点盼头了,一年下来总算不用去借贷交赋税了,脑子好的百姓算了下,只要努力一点,今年的收成结算下来,是完全有剩余的,家里终于能有点余钱了。只是希望不要再发生战争了。所有百姓都不想朝廷再打仗了,现在这样挺好的,至于北方人,江南人可管不着哦。
内阁也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并且忙的不可开交,史可法忙着接纳北方来的逃难人员。马士英在忙着替朱由检捞钱布局,一面还要渡江去监督下高杰。冯元飚在为去镇守两淮做准备,时常去寻找崔战,讨教军务上的事情,最终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听陛下的,不要去插手军事,自己不是那块料。王铎和姜曰广两个人则处理一些纷乱政务,两人倒也干的不错。
军队也同样忙碌着,南京城内外的军队,全都在进行着整顿与训练。高杰部整顿是最乱的,不过有着马士英的监督,总算没出什么岔子。黄得功说用十日的时间整顿军队,他只用了八日,就将全军三万人整顿了出来,剩下来的人全都送去江浦,这些裁汰的军队将会用来屯田。
刘泽清得了爵位,担惊受怕,最终得到命令前往凤阳,受马士英节制,便又放下心来。只是刘泽清舍不得离开这富庶的两淮之地,这里的百姓挺有钱的,士兵们都已经抢掠不想走了。淮安巡抚路振飞是敲锣打鼓送走了这尊瘟神,然后便打起劲头,收拾兵灾过后的残破民生。
路振飞看刘泽清已经像是看死人了。这个陛下肯定容不得刘泽清。
朱由检也忙碌着,忙着训练新军,忙着刷忠诚度。
崇祯十七年的四月底,天底下的所有人都在忙碌着。有人忙着逃命,有人忙着追杀、守地盘人口,有人忙着积蓄实力,有人忙着驰骋四海到处守保护费,有人忙着在川蜀疯狂杀人,有人忙着在武昌布置兵力,意图谋反,有人不告而别,召集旧部,准备与谋反之人对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