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3章 阁臣

张慎言的潜台词就是我年纪大了,操不了这个国家的心了,还是让我养老得了吧。

朱由检倒是直呼好家伙,你这一番话倒是堵了不少人的前途了。

左都御史李沾,七十了都,一听张慎言这话,原本充满了神光的眼神直接暗淡了下来。行了,我也不争了。

高弘图年纪也在这里,白发苍苍,也没有了这个心思了。

刑部尚书解学龙、工部尚书也都垂垂老矣。

南京这六部尚书就是给一些人养老的,怎么可能有正值壮年的尚书官员。

“王铎可以入阁。”史可法再次推荐一人。

礼部尚书王铎倒是年轻,确实是可以入阁的。

朱由检点了点头,问了一句:“王铎是东林党人否?”

王铎闻言大惊道:“陛下,臣非党人,亦不敢行结党之事。”

好,听你这话你就肯定是东林党人了。

朱由检哦了一声:“没事,朕就是随便问问。”

“还有一人,你们再推荐吧。”朱由检说道。

朱由检心中盘算着这内阁成员的成分,史可法算半个东林党人,大是大非面前史可法还是信得过的不会跟着东林党人胡来。马士英是反东林党的人,手里还有兵权,可以用来制衡东林。冯元飚是不算多东林党人的,是个中间派,自己也必须要争取冯元飚坚定的与自己站在一起,王铎是毫无疑问的都是东林党人。

“陛下,臣推荐一人,此人明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天启六年以一品冠服正使身份出使朝鲜,去时不带中国一物,归时不取朝鲜一钱。为此,朝鲜人特立怀洁碑纪念他。奉旨阅视岛帅毛文龙,上疏赞其为豪杰。天启七年夏,魏忠贤以其为东林党人,废不用。崇祯初起为右中允,后官至吏部右侍郎。后因病辞归,十五年起任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说话之人乃是吏部尚书张慎言。

“张爱卿你直接说人名不就完事了。说这么多干什么。”朱由检说道。

可怜张慎言都已经要七十了,还被朱由检这样怼。张慎言倒也不计较皇帝的轻佻:“陛下,此人可入阁。”

“诸位觉得如何?”朱由检问道。

史可法想了下:“姜曰广能力,可以担此大任。”

朱由检一琢磨,这样以来内阁里面便有王铎、姜曰广加上史可法,两个半的东林党人,另外中间派一个,反对派一个。这个权力构造,对现在这脆弱的南明朝廷来说,还算是合理的。朱由检并不想要掀起党争,把马士英弄进来是为了制衡,不至于满朝都是东林党人,如果要是谁掀起党争,朱由检是绝对不允许的。

见到朱由检沉默了下来,众人都没有再说话,等待着朱由检决定。

“那就是此人吧。史爱卿领着兵部尚书,因为王爱卿入阁,礼部尚书空缺着,让原毓宗担任礼部尚书。众爱卿有没有其他人也可以推荐。”朱由检说道。

众人自然都没意见。于是这场人事变动便在此敲定。

张慎言出列道:“陛下,臣年事已高,乞休归。”

在场的除开史可法年轻一点,其他众人基本上都是六十,张慎言这一批人更是快要七十了。这南京六部,平均年龄下来估计都能有六十五了。

知道的以为这群大红袍是北京沦陷后帝国仅剩下来的大佬们,不知道的还以为南京这官场是养老院。

“陛下,臣也年近七十,老眼昏花,难以操劳国事,也乞休归。”户部尚书高弘图也出来凑热闹了。

朱由检当然不准啊,这些老干部经验丰富,都是一辈子宦海沉浮,手段、能力、人脉都不缺,现在这个时候正是要用人的时候,怎么能让你们退了。

“百废俱兴,国家离不开你们,朕也离不开你们。乞休归都不准,等熬过了这两年的困难时期,再让诸位爱卿荣归故里。”朱由检说道。

“内阁确定了,明日就宣布吧。”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朱由检到达南京的第一件公开露面进行大事,便是祭奠南京皇陵。

明孝陵埋葬着朱元璋和马皇后,作为他的子孙,尤其是朱由检这种不肖子孙,到了南京最重要的自然是祭拜祖宗。

也就是朱元璋早已经变成了泥土了,若是稍微还有点骨头架子,看到如今大明的天下,指不定就要气的从陵墓里爬出来,给朱由检来一顿痛打。

“你可就知足吧,要不是我来了,老朱你家那混蛋基因,之后的南明皇帝没有一个正经的。你可莫要怪我,要怪就怪你的那些子孙吧。”默念着这些话,朱由检完成了繁杂的祭奠流程。

这还是礼部一切从简的结果,这种祭奠开国皇帝的大事,过去往往都要准备很长的一段时日,动用无数的人力物力。这次因为仓促,倒也是匆匆准备了一番,规模小的不像话,不过倒是完美的符合了朱由检省钱的心理。

若真是花个几十万来祭奠朱元璋,朱元璋要是知道了,棺材板都压不住的。

朱由检在朱元璋的坟前亲自读了罪已诏,丢入了焚烧的大鼎当中,算是在祖宗面前忏悔。

燃烧的罪已诏,一阵青烟升起,系统提示的忠诚度居然在不断的增加,而且还是几十几十的增加。

奇了怪了。朱由检心想,要不要自己再发一份罪已诏?

虽然已经发过五次罪已诏了,但是这一次罪已诏还是让群臣们很是感动。虽然可能只是一场梦,陛下过完今日可能还是那个吊样子。

罪已诏中朱由检深刻的认知到了自己的错误,深刻的反省,对丢失北疆的罪过进行了深刻的检讨,简直就是历数了自己的种种罪过,罄竹难书,罪大恶极的那种。最让群臣感动的是,这一次陛下居然没有甩锅给任何人,而是一力扛下来了所有的罪过。

在大臣们看来,这是陛下真心悔改了,感动大明。

朱由检若是知道大臣们这个想法,肯定要骂神经病的。崇祯犯的错,跟我朱由检有什么关系?

立誓书,同样实在祖宗陵寝前读完,最后焚烧在大鼎里面,用以祭告祖宗和天地。

朱由检立下重誓,若是不能收复北方领土,扫灭闯贼、鞑虏,朱由检便死无葬身之地。虽然朱由检很想要拉上这些臣子一起发誓,但是想了下还是算了,免得让这些老家伙心惊胆战。

来到南京后,南京丝毫没有那种兵临城下的紧张感。北都沦丧的消息都传来这么久了,秦淮河畔的歌声依旧,靡靡之音传遍南京,百姓们也没有任何的紧张情绪,依旧每日过着自己的日子。最让朱由检担忧的还是南京的文武大臣们,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接下来的满清将会以横扫之势南下,南明朝廷想要偏安一隅都做不到。

朱由检的这一番誓言,总算是让这些文武诸臣们有了一丝丝目标。

从上头往下,士气就低落的可怕。

江南的平淡、冷静以及仿若漠不关心,让朱由检也感觉到了害怕。除开自己,恐怕都没有人认为满清会统治中国。甚至还有人在昨日向自己进言,借虏平寇来收复北疆。

还别说,这种思想绝对是盛行南京官场的。

朱由检是悲观的,不过再悲观还能如何呢?已经没有时间留给朱由检悲观了。南京群臣们没有进取的心思,那朱由检只有自己来做的。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检要拉着冯元飚、崔战组建自己的班底。南京这些官员,养老都已经养的不想跳出舒适圈了。北伐?那多累啊,偏安一隅在这江南盛景之地,多好!

回到皇宫当中,朱由检召集了在南京的四位内阁大学士于乾清宫。

“北伐的事情这两日都讲了千万遍了,你们也知道我的决心了。但是南京上下官员,对北伐之事依旧没有一丝紧张感,好似北疆沦陷与之无关一般。这样的官员应该是占据了主流了,哪怕是你们几个大学士,恐怕也是这个想法吧。”朱由检向众人说道。

“史可法、王铎,你们两也说说,为什么你们两个北方人,也看起来对北伐不积极。”

“姜曰广、冯元飚,你们二人都是江南人,你们觉得江南人想不想北伐?”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靠着椅子,目光看着四人。

史可法是北京人,世袭锦衣卫百户。王铎是山西人。两人都是正儿八经的北方人,家乡俱都沦陷。

“陛下,不是我们北伐不积极,实在是无力北伐。官民士气低迷,现在当务之急是挽回士气,同仇敌忾,让军民一心。”史可法苦着脸说道。

王铎更是跪伏于地:“臣一家一百余口,宗亲故族俱在北方。臣现在是流落之人,自北疆沦陷,臣时刻担忧家人,北伐之事乃是臣之夙愿,又怎么可能不想着北伐。”

“王爱卿赶紧起来吧,咱们现在有事说事,不要跪着。”朱由检说道。都六十岁的老头了,给自己跪着,实在是让朱由检于心不忍。

姜曰广直接道:“陛下,江南人心不可用。百姓多有仇视官府,自万历以来,江南税赋极重,百姓苦不堪言,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如今北都沦丧,若是要兴兵北伐,再征赋税,江南也将不稳啊。”

朱由检沉思道:“我看没有啊,这秦淮河畔夜夜笙歌,通宵达旦,富贵者流连忘返,江南挺有钱的啊。” +9ZqWsQuxkLafXXGDEbkeQQmHdWLJPVwyXnsoxB9swruaJqDb9BgxRop6Lj3/Ja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