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政策的研究现状

1.4.1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概念

从经济学的层面来看,代表作《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简单地界定了“资源”这一概念,并认为资源是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类要素的总称。资源进一步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加工资源。而恩格斯认为资源是劳动和自然界的结合,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原材料,而劳动把材料加工转变为财富。由此得出资源本质上是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的总和。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在1862年出版的《第一项原则》中提出整合的概念。他认为,整合是指由系统整体性及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优化的过程。还有学者 认为,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是在职业教育资源的制约下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流通,通过建立保障以及协调机制,使资源的建设和流通以及使用市场化,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我国在近些年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力度,以前只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随着越来越多的政策出台,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4.2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政策的国家主体地位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历史较短。在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后,我国整体上确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决定》的发布更好地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发展方向及相关政策,提出了调整职业教育内部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培养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另外,《决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具有一定高度的政策权威性,为以后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职业教育法》颁布于1996年,首次以法律形式阐明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界定了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和个人在职业教育中的根本任务,以及学校办学和管理体系,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方法,规定其设置标准以及入学条件。这一法律的颁布,表明职业教育开始走向法制建设、有法可依的道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在2002年至2005年共召开了三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从会议的高层次、高频率特征可以看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足够重视。2016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了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专题讨论会,她指出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从“参考普通教育做”转变为“依据专门制度和标准办”,慢慢完善依法治教、规范办学的制度,从而,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得到较好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这很好地说明了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通过整合职业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可以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革新办学模式,培养出素质水平较高的劳动人员和技能型人才,从而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此《纲要》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并确定了职业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4.3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政策的办学模式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职业教育办学结构单一,办学规模小,教育结构呈现不均衡发展的态势。1996年颁布实施了《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学校以及培训机构在实施职业教育时要与企业紧密合作,实现产教结合,培训技术工人的实践技能,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其中,“产教结合”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利用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人才能够满足产业和企业需求,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最终实现共赢共进的一种教育模式。最终将实现生产和教育、学校和行业公司的结合,以促进职业教育资源更进一步的整合。职业教育应成为企业眼中、手中、心中的教育,以此来反映企业的需求量、参与度及满意度。所以,中国应该继续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2016年,刘延东副总理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坚持校企合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促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其中,校企合作主要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以股份制为形式的合作,是直接向各种类型的职业学院以多种形式(如设施、场所、技术和教师等)注入股份,同时也直接参与学校运营的整个过程,共享办学效益的一种职业教育发展模式。2017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推动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改变,种类逐渐增多。但职业教育始终以就业为目标,以订单式培养、校中厂、厂中校、现代学徒制等为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训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以及就业创业的能力。订单培养主要是根据部门单位的需要来培养人才,该模式节省了在人才招募、挽留和培养过程中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职业教育资源利用率。

1.4.4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政策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职业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载体,而师资队伍是最核心的支撑力量。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自身素养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发布于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应当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中去,保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可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另外,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掌握一门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也意味着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能够精通理论知识,同时要求教师还要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是很多文化课教师转行成为专业课教师,由此可见团队发展的基础极其薄弱。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缺乏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缺乏,同时具有教师工作相关资格和实习指导资历的教师所占比例还不到30%。这些问题表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社会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为了适应升级的需要,使教师职业教育的基本技能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相对应,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和培训基地的建设,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位(职称)的评估方法。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指出,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必须建立正常的教师进行商务实践和企业人才到校任教机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培育学生就业和创业精神,必须大力加快建立一支拥有优良的职业操守、高尚的师德素质、精湛的教学技能、高超的实践技术、合理的组织结构以及敬业精神与专业精神相结合的“双师”队伍,从而提高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1.4.5 研究展望

1.4.5.1 建立政策支持相关配套机制

未来需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类型特征,以及社会需求向服务业转型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职业教育政策,保证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了增强政策的执行绩效,避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贯彻执行政策部署上大打折扣的应付性现象的发生,必须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设计,加强国家层面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建设,涵盖学校环境、专业教育、教师、学生实习等,为此,需加强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研究科学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性工程。2016年12月12日,教育部及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会议指出:“亮不亮,看质量。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将质量意识贯穿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中,让高质量的毕业生成为职业教育的品牌和代言人。”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改善问责机制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重新规划各级政府职责以及加强各级政府教育问责机制,从而规范政府在办学方面的运作行为。当然,政府财政投入应注意避免“一力承担”,应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经费筹措机制,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的金融教育机制,发挥企业和社会力量对职业教育直接投资或捐款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政府干预和市场参与之间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点。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 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在坚持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渠道的同时,强调人均融资体系的实施和倡导新的金融投资。

1.4.5.2 建立产教结合的保障机制

未来需进一步创新各类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及知识与行为结合。其中,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一种创新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办学模式,满足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职业学校培养生产型、服务型、技能型管理人才,从而促进职业教育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款,明确政府、学校和企业的责权利。在办学过程中,政府有管理权力和服务责任,应扮演好“掌舵者”角色,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校企合作的本质是利益合作,合作共赢是基础。行业公司参加了职业学院的整个培训和教育管理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职业教育提供特定的资金、必要的设备、生产实践地点,同时选择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为了获得首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公司必须积极承担责任,参与教学过程,将企业需求与专业设置融合到一起。建立激励机制,如税收减免等政策,提高企业办学的积极性。深化长期合作机制,阐明公司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并鼓励校企合作,建立从不稳定的情感机制到稳定的利益机制和组织机制。建立产学结合的评估、监督、反馈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判断,作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依据。

1.4.5.3 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职业院校应组建一支优质的专业“双师型”培训队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都很低,从而间接地影响职业教育教师的质量,导致学校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通过完善教师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健全评估指标体系,采用自我评估、匿名教学评估、专家随机评估、第三方评估和其他业务绩效评估,以及其他方法建立公众展示制度,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氛围。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对组建“双师型”培训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加强校长教育,实行五年一届的教师团队培训制度,把教师公司实习制度落到实处;政府必须根据适用法规,支持学校兼职教师的独立雇用。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特色的“双师型”团队,同时重视团队道德,逐渐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自己要有真本领。职业教育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目的职业性强,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技能。应安排教师在公司实习,进入公司并了解公司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最新内容,推进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成果转化,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Ek5lffuOIzMjg5n82Vy6+jr8XfJ9xYuiTA8NBwdMchSPG3RQx0hv50HiO+80Nvs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