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了解山区的特点,评估危险等级

走进名山

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不难发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面积广阔,占总国土面积的2/3左右,可以说名山奇峰数不胜数,令人无限向往。

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大雪山、横断山、天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阿尔泰山、台湾山、秦岭、太行山、阴山、南岭、大兴安岭。

著名的五岳是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是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著名的四大道教名山是龙虎山、青城山、武当山、崂山。

享誉天下的俊美之山当属黄山、庐山、雁荡山、武夷山。

此外,我国还有极具特色、闻名遐迩的名山,如吕梁山、燕山、大青山、桐柏山、玉龙雪山、六盘山、虎山、棋盘山,河南信阳的鸡公山、南阳的卧龙岗,浙江的莫干山,台湾的阿里山,浙江的天台山、天目山,广东的西樵山、罗浮山、白云山,四川的缙云山、凌云山、乌龙山、四姑娘山、宝顶山、北山,湖南的九嶷山、岳麓山,安徽的天柱山、琅琊山,北京的香山,天津蓟县的盘山,辽宁鞍山的千山,山东济南的千佛山,福建福州的鼓山,江苏南京的栖霞山,江苏连云港的云台山、镇江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广西柳州的鱼峰山,湖北当阳的玉泉山、襄樊的隆中山,江西的石钟山、井冈山,新疆的麦积山,甘肃的积石山,云南剑川的石宝山,陕西延安的宝塔山,河北唐山的凤凰山等,不计其数,各有千秋。

气候特点

我国的山区地貌呈多样性,分布地域广阔,纵横交错,连绵不断,高低起伏巨大,实属罕见,所以会有独特的气候特点,也就是民间常说的“隔山不同貌,十里不同天”“白日披纱吃瓜,夜里裘皮烤火”“午时一头汗,亥时霜满身”“一日有四季,东西南北各不同”的气候特点。

地区性差异大,气候复杂,变化无常

山区的气候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地区性差别比较大。西北部山区气候干燥寒冷,多大风、风沙,有的山区常年结冰雪存冰;东南部山区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多。

自然灾害频发,危险随时发生

山区降雨(雪)量比较大,局部山区容易造成山洪暴发。冬季,西北部山区降雪大,分布也不均匀,冰山雪海,容易发生意外。

山区的雷暴也比较多,通常集中在夏季与秋季,雷暴到来时,令人防不胜防,杀伤力极强。

山体滑坡、泥石流是山区的一大害,其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每年平均发生几十万起,严重时泥沙俱下,乱石滚滚,顷刻之间即可削掉半个山头。

滚石多发,随时随地,有时一阵风、一只兔子就可能导致大小不等的石头从山顶滚落下来。

气流紊乱,风向多变

山区的气流十分紊乱,少有规律性。一般情况下,山区的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山山顶夜间风速大,而山谷白天风速大。山地还经常形成旋风、疾风团、沙尘暴等。

雨、雪、大风天气,行动困难

山区因受地形限制,多数道路路面狭窄,坑洼不平,曲半径较小,坡度较陡,盘旋道路、急转弯与直上直下道路并存,遇到雨、雪、大风天气,步行、骑自行车、开机动车、骑马都十分困难,危险指数极高。

评估危险等级

(1)安全出行级别。气象预报连续7天比较平稳,没有异常变化;连续1个月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山区地质结构没有改变与破坏;有人员、动物存在或正常的活动迹象;没有疫情发生,没有放射性污染情况通报,水源、食物安全,没有异常;没有凶猛野兽出没,没有关于野兽伤人的预警通报;没有军事演习及其他工程建设;没有重大刑事案件;没有恐怖事件发生等。

(2)轻度危险级别。气象预报天气变化大,雨、雪、风、气温异常,但是在人们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慢、强度低,只要认真计划安排、有预案,对人的安全就不会构成威胁;疫情属于地方流行的常见、季节病等,可以预先采取预防措施,不会对生命健康构成危害;水源与食物,经过加工、消毒、处理,可以安全食用;有大型动物出没,但是只要防范措施得力,不会构成被侵害的目标;军事演习与工程建设进行中,但是不戒严、不限行、不扣留,不会影响整体出行安排;有一般性的刑事案件,没有恐怖事件发生。

(3)重度危险级别。气象预报天气变化异常,雨、雪、风、气温来袭,不在人们承受的范围之内;自然灾害发生剧烈、强度大、损坏面广,对人的安全直接构成严重威胁;疫情与季节病严重流行,对进入该山区的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危害;水源与食物污染严重,不能安全食用;有大型凶猛动物出没,人们已经成被侵害的目标;有严重的刑事案件发生,持续不断发生着恐怖事件;军事演习与工程建设进行中,属于保密级别,严重影响出行安排。

遇险提示

山区的美好风光与危险并存,只要进入山区活动,无论什么情况,都要提高警惕,提前做好安全的功课,临危不乱,遇险不惊,坚持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 ayctpEEI114SAdb3qakMnvsjc9U3swXzESuoav/qWtvOoNlSFo/z56CwqrHZp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