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于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平台、载体和渠道。在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前,曾有28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先后提出了类似“一带一路”的倡议、计划或规划,但是都没有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如此大的国际影响、如此多的响应者和参与者。为什么“一带一路”倡议会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这项跨时空、跨世纪、跨洲际的经济合作重大倡议理论框架是什么?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时空维度如何实现这一造福于人类的伟大倡议和行动?这是极具挑战性的重大命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从2013年开始,对“一带一路”相关问题进行了连续七年的研究,在曾培炎理事长的带领和指导下,课题组在2018—2019年开始探索研究其理论框架。我们研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实践与理论框架可以总括为:习近平主席以大国胸襟、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顺应世界发展规律、人类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21世纪新文明为目标,以激活历史上古丝绸之路形成的文化价值符号,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赋能,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的互联互通为主线,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新时代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吸引更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自发参与深度合作为推动力,沟通构建开放型世界,点燃更多国家和人民群众追求发展和幸福的憧憬,链接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愿景。
截至2019年9月,全球已有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国政府签署了195份政府间合作协议,联合国、二十国集团(G20)、亚太经合组织(APEC)及其他地区组织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写入相关成果和文件中。“一带一路”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进展情况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期。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建设一个共享发展的世界,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既是“一带一路”带给世界的宏伟愿景,也是通过参与国共同努力可以实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