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设施联通

互联互通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需要,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在第二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继续加强各国政策、规划和标准的‘软联通’”。中国最初倡议提出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框架有了很大进展,以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运输、能源管道等为核心的硬基础设施,推动形成“一带一路”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大大降低了区域间商品、货物、资金、物流、信息、技术等交易成本,其外溢效应有效弥补了基础设施需求缺口,促进基础设施升级,有效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真正实现了互利合作、共赢发展。

(一)六大经济走廊和通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等六大经济走廊经过亚欧大陆中东部地区,将充满经济活力的东亚经济圈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联系在一起,为建立和加强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高效畅通的亚欧大市场创造了可能。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NECBEC)。 作为主要包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区)、白俄罗斯和中东欧16国,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洋、贯通海—陆—海运输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依托中欧班列陆路跨境新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及运输风险,为促进亚欧大陆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新的依托和动力。目前,中国已与走廊沿线21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积极推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西欧交通走廊建设,提高跨境公路、铁路运输能力,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夯实基础。2017年1月,发布《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达成16国中的欧盟成员国和候选国承诺继续支持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包括积极推动在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和欧洲投资计划框架下的务实合作。7年来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建成和在建的重大项目有77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有10余家,区域合作日益深入,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为亚欧两大洲经济贸易交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大通道,也扩大了亚太地区与欧洲的经贸合作。

——中蒙俄经济走廊(CMREC)。 中蒙俄互为战略合作伙伴,在铁路运输、物流、农产品和矿产品、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三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俄方发展战略特别是跨欧亚大通道建设、蒙方“发展之路”倡议相互对接,依托互为邻国的地缘优势,推动合作逐步深入。7年来三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2016年6月23日,三方签署的《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明确了经济走廊建设的根本宗旨、具体内容、合作原则、资金来源和实施机制,建立了常态化工作机制,积极推进若干重大“三边”项目,形成了以铁路、公路和边境口岸为主体的跨境通道,成为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支撑。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7年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在能源、设施互联互通、经贸与产能等领域合作不断加深。2018年7月,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签署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宣言》,将进一步推动签署包括与沙特阿拉伯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对接实施方案,促进包括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巴林“2030愿景可持续发展战略”、摩洛哥王国“经济起飞计划”和“2014—2020工业振兴计划发展战略”等规划对接。目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国、塔吉克斯坦签订了5个双边国际道路运输协定,以及中巴哈吉、中哈俄、中国与土耳其、中吉乌等多边国际道路运输协议、协定,推动了中亚、西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贸易投资条件、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各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正为经济走廊建设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在中国—新加坡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推进建设“陆海新通道” 。目前,中国已在走廊沿线国家建立了20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泰中罗勇工业园、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合作区运行良好;已建或在建重大项目213个。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夯实,昆(明)曼(谷)公路、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中国东盟“10+1”合作机制、澜湄合作机制稳步推进。以磨憨—磨丁、东兴—芒街等合作区为代表的跨境经济合作成效显著。未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将有效衔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GMS)、亚洲区域互联互通合作方案等区域物流网规划。泰国提出“东部经济走廊”要加强与“一带一路”对接,进一步促进柬老缅越泰(CLMVT)互通以及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经济合作战略(ACMECS)。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CPEC)。 中巴经济走廊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2015年,中巴经济走廊确定了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合作为重点的“1+4”的合作布局,并组建了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建立了定期会晤机制,通过了《中巴经济走廊长期规划(2014—2030)》,并共同发布了《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一批优先项目顺利推进。瓜达尔港疏港公路和国际机场、拉合尔至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二期(哈维连—塔科特段)、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卡洛特水电站、卡西姆港1320兆瓦火电项目等基础设施和能源类22个项目相继开工(其中10个项目完工,12个项目在建)。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大型能源项目卡西姆港燃煤电站历经30个月的艰苦建设,首台机组于2017年11月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项目中的重大能源项目进入实质性生产阶段。在六大经济走廊中,中巴经济走廊取得了最有效的进展,这些项目的早期收获项目不仅有效升级巴基斯坦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填补其长期存在的能源缺口等问题,也促进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加快其工业化进程。中巴经济走廊正在开启多方合作,包括阿联酋、俄罗斯、中亚等国家已经或有意愿参与其中。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7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以“五通”目标为基本方向,重点加快建设“通路、通电、通商、通关、通信”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方在联合工作组框架下共同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在机制和制度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和产业园区合作、国际金融开放合作、人文交流与民生合作等方面研拟并规划了一系列核心项目,合作共识逐步增多,并分别于2013年、2014年和2017年成功举办了三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会议,走廊建设正在进入务实合作阶段。2017年,中缅共同发布《中缅联合声明》,双方政府加大了共同建设“中缅经济走廊”的工作力度,共同建设北起中国云南,经中缅边境南下至曼德勒,再分别向东西延伸到仰光新城和皎漂经济特区的“人字形”中缅经济走廊,并成立了中缅经济走廊联合委员会。2018年9月,中缅双方签署了关于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共同推进中缅经济走廊规划。作为中缅经济走廊的标志性项目,皎漂经济特区深水港项目建设框架协议已正式签署,成为建设中缅经济走廊首个正式签约启动的大型项目。

(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

“道路通,百业兴”,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是“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相关预算增加一个百分点,4年内有可能拉动GDP增长三个百分点。七年来,以铁路、公路、港口、航空运输、能源管道、信息基础设施为重点的设施联通,不仅促进了跨国运输网络的有机衔接,提升了国际设施通达水平,也推动了区域经济、贸易及市场相融合,让“一带一路”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据世界银行最新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对“一带一路”经济体和非“一带一路”经济体而言都会缩短其货运时间,帮助全世界每对国家的货运时间平均缩短1.2%~2.5%。货运时间的缩短转化为贸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实施所有“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将会使全世界贸易总成本降低1.1%~2.2%。

——铁路建设方面。 以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等重大合作项目为重点的区际、洲际铁路网络取得重大进展,并受到所在国家民众普遍欢迎。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网络正加快推进。根据2016年7月发布的中国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原规划“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上,将形成以“八纵八横 ”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其中,西宝高铁+宝兰高铁+兰新高铁是乌鲁木齐到连云港高速铁路通道的西半部,东半部已经延伸至徐州,与陇海铁路+兰新铁路(已经延伸到新疆并通往中亚、欧洲)平行,连接俄罗斯、蒙古国五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成为一条横贯东西的“高铁丝路”。跨境铁路网络建设全面展开:在东北亚地区,2015年8月,经绥芬河、俄罗斯远东港口至韩国釜山和中国南方的中俄韩陆海联运首列集装箱专列自哈尔滨首发,横跨亚欧、连接陆海的国际物流通道已全线贯通。2016年8月,中蒙俄国际道路货运试运行。在东南亚地区,雅万高铁、中泰铁路、中老铁路等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对接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的标志性项目。泛亚铁路东线越南老街—河内—海防铁路已经完成线路规划可行性研究。在西亚地区,2014年7月,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在中亚地区,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稳步推进。2014年10月,中俄签署备忘录,2017年,就政府间协议、勘察设计、装备制造、技术合作、投融资方案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协议。2017年12月,中吉乌三方决定开始启动中吉塔阿伊五国铁路研究项目。在南亚地区,2015年,中巴经济走廊的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开始启动建设,成为巴基斯坦首条轻轨线路。2015年4月,中巴签订《中国国家铁路局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铁道部关于开展1号铁路干线(ML1)升级和哈维连路建设联合可行性研究的框架协议》。中欧班列初步探索了多国协作的国际班列运行机制。2017年4月20日,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国、波兰和俄罗斯七国铁路签署了《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2017年5月,成立了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开创了沿途国家的铁路、口岸和海关密切合作的新模式。

——路桥建设方面。 俄罗斯、中亚及东南亚跨境公路与界河大桥、巴基斯坦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升级改造等重大路桥项目进展顺利。2014年11月,中越北仑河公路二桥开工建设,2017年完工通车。2015年,中俄签署中俄黑河跨境索道项目。2016年12月,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公路口岸大桥启动建设并顺利推进中俄通江—下列宁斯阔耶界河铁路桥中方侧已于2018年10月完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公路桥建设进展顺利。2017年11月,中吉乌国家道路货运完成试运行。积极推进“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双西公路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境内路段建设,2017年霍尔果斯特大桥通车。2016年7月,中国正式加入《TIR证国际货物运输海关公约》,成为第70个缔约国,不仅标志着全球性货运通关系统TIR正式在中国落地实施,中国加快国际道路运输对外开放步伐,也意味着该系统有望在促进“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推进跨境运输便利化、贸易便利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7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签署了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关于沿亚洲公路网国际道路运输政府间协定》在内的16个双多边运输便利化协定。《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修订实施取得积极进展,开通了356条国际道路运输线路,推动各国互联互通法规和体系对接。

——海路及港口建设方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现代国际海运航线高度契合,沿线国家除部分欧洲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阶段,国际海运和港口需求旺盛。目前,按照《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布局,中国沿海港口已经逐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等5个港口群,“港、产、城”航运运输服务潜力不断释放。国际海上联通更加通畅,国际港口合作更加紧密。瓜达尔港开通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起步区配套设施已完工,吸引30国企业入园。汉班托塔港经济特区已完成园区产业定位、概念规划等前期工作。比雷埃夫斯港建成重要中转枢纽,三期港口建设进展顺利。哈利法港二期码头已于2018年12月正式开港。皎漂深水港项目签署框架协议。东盟区域的新加坡港、马来西亚巴生港和关丹港、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港和比通港、缅甸皎漂港、孟加拉国吉大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和汉班托塔港,中东地区的也门亚丁港、沙特阿拉伯达曼港和吉达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德国汉堡港、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荷兰鹿特丹港等在内的“多国多港”国际枢纽网络体系正在形成。

——航空运输建设方面。 航空运输是全球经济繁荣的主要贡献者。“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并促进实施沿线各国航空能力建设、促进沿线国家航空运输自由化和便利化等诸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七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新增国际航线308条,占中国新开通国际航线总量的58.9%。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2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东盟签订了首个区域性的航空运输协定。与卢森堡、俄罗斯、亚美尼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孟加拉国、以色列、蒙古国、马来西亚、埃及等沿线国家举行双边航空会谈并扩大了航权安排。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空中丝绸之路。随着《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得到有效落实,中国与中东欧之间互联互通水平得到提升,为双方人员交往和经贸往来提供了便利。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中东欧间航空旅客量超过85万人次,同比增长31.1%。

——管道设施建设方面。 “一带一路”能源重大项目合作与基础设施联网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与沿线各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在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炼油化工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与相关国家共同维护跨境油气管网安全运营,促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大力推动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开展与周边电力互联互通规划研究,重点推动与老挝、泰国、缅甸等国的电力互联互通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的恰希玛核电站、越南海阳燃煤电厂、安哥拉卡库洛卡巴萨水电站、巴西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为相关国家能源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6年11月,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二期2×150MW电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两台机组72小时满负荷试运行。中俄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保持稳定运营,D线和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相继开工。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

——通信设施建设方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目前,中国已与周边12个国家建成跨境陆路光缆系统。中缅、中巴、中吉、中俄跨境光缆信息通道一批标志性合作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已经完成中阿跨境陆缆系统扩容、中尼跨境陆缆系统修复,正在建设/扩容中吉、中巴、中缅、中蒙和中俄跨境陆缆系统。提升完善传统的中—蒙—俄—欧陆缆电路容量。2017年7月,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签署“丝路光缆合作协议”,并实质性启动了“丝路光缆项目”。加强与非洲“六纵六横”骨干光缆建设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已与土耳其、波兰、沙特阿拉伯等国签署了《关于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信息互联互通的谅解备忘录》,大大便利了各国信息通信服务。

(三)积极探索搭建基础设施合作框架

七年来,设施联通从交通、能源、通信、管道、口岸等的“硬联通”向标准、通关、认证、融资等“软联通”逐步发展。目前,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130多个涉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方面的双多边协定。其中,与沿线15个国家签署了16个双多边运输便利化协定,与沿线47个国家签署了38个双边和区域海运协定。在多个国际合作机制、双边多边交流平台下,积极与沿线国家进行对接:在区域层面,与欧盟委员会签署谅解备忘录,启动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合作。与中东欧国家主管部门达成了关于设立中国—中东欧海运合作秘书处的共识,并签署了有关谅解备忘录;与老挝、缅甸和泰国等三国共同编制《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规划(2015—2025年)》,推动制定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交通战略(2018—2030)》和《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行动计划》。与中亚推进《中亚区域运输与贸易便利化战略(2020)》运输走廊建设中期规划有序实施。与东盟通过了有关交通规划对接和技术合作文件;与东非共同体五国、埃塞俄比亚和国际电信联盟分别签署了《共建东非信息高速公路合作文件》。在国际层面,与国际电信联盟签署《关于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电信和信息网络领域的合作意向书》。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建立“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在加快中欧陆海快线、中欧班列等区域和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的同时,沿线国家开展口岸通关协调合作,提升通关便利,平均查验率和通关时间下降了50%。在万国邮联框架下积极推进国际铁路运邮机制。 ix/EOnosFqY9HQ1E8PHKngZxtZCH/LBMQiKesHmzfJDn6jXlmQeFfcmiRUW/i7+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