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宁夏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仍存在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动力不足、贫困人群仍抱有“等靠要”思想等问题;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措施不精准、责任落实不到位、脱离实际盲目提高扶贫标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存在。为此,宁夏回族自治区将继续坚持把脱贫攻坚质量放在首位,深入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坚持问题导向,补齐脱贫短板,以优良的作风保障各项措施落地落实,确保完成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09个贫困村出列和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的目标。未来自治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巩固提升的工作方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为确保2019年实现92个深度贫困村稳定退出,应将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作为脱贫攻坚行动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聚焦“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瞄准170个深度贫困村,大力帮扶特殊贫困群体,将新增脱贫攻坚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新增脱贫攻坚项目和举措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整合社会资源,瞄准最困难的群众,在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危房危窑改造等精准扶贫工程的同时,充分调动深度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积极性,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硬仗,早日实现深度贫困地区与全区贫困地区同步整体稳定脱贫。
“五个一批”工程实施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党委和政府将继续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将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结合,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工程,保持脱贫效果稳定可持续。
在产业扶贫方面,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的比较优势,将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加大产业扶贫示范村的建设与宣传,扶持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养殖基地,鼓励致富带头人做好示范工作;加快推进“快递下乡”“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拓宽产业的销售渠道,鼓励社会相应行业与贫困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
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应认真落实《关于解决政策性移民发展问题的实施意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升产业发展和强化社会管理上,积极引进现代农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实现群众稳定脱贫。
在教育扶贫方面,认真落实教育脱贫攻坚行动,着力提升深度贫困地区总体教育发展水平;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当前乡村教师有效供给不足的难题,充分发挥教育提升人力资本、服务脱贫攻坚的能力。
在生态补偿脱贫方面,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和资金投入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扩大生态补偿范围,提高生态补偿标准,让保护生态、退耕还林还草的贫困户享有更多的收益;加大“合租社+管护+贫困户”模式的推广,鼓励贫困户在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的同时实现了就地就业。
在社会保障扶贫方面,着力实施就业扶贫行动,坚持培训与就业挂钩,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尤其是脱贫能力弱、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众就业;贯彻落实《宁夏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30种门诊慢性病医药费报销比例,扩大集中救治大病病种范围,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水利扶贫、交通扶贫等行动,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环境和发展条件。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出台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典型引领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评选、表彰和奖励脱贫光荣户,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充分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榜样带动作用,提升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围绕市场需求,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参与技能培训,鼓励贫困群众掌握一到两门就业技能,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摆脱贫困,实现自我发展。
聚焦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不断深化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机制,加强人才支持、市场对接、劳务协作等重点工作的精准对接,构建多层次结对帮扶体系;持续推进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行动,鼓励区内国有企业、其他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创新和拓宽合作领域,实现各行各业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需求有效对接。
宁夏回族自治区多年的扶贫经验发现,凡是取得显著脱贫成效的贫困县或贫困村,都离不开一些踏实肯干、有想法、有作为的领导干部。扶贫干部应始终坚持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个脱贫攻坚目标不偏离,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在扶贫工作开展中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消极拖延;在工作能力方面,着力提升扶贫干部能力素质,加强扶贫干部和基层干部集中培训轮训,切实打造一支懂政策、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在作风问题方面,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应继续深化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持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用作风建设成果促进各项扶贫举措精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