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贫困变化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地形南北狭长,丘陵沟壑林立。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撒拉族和保安族等56个民族,截至2018年末,常住人口688.11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6%,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为6.64万平方千米,有银川市、中卫市、固原市、吴忠市、石嘴山市5个地级市,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1个县,193个乡镇(90个乡、103个镇),2265个行政村。

(一)2018年宁夏经济发展概况

宁夏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从生产总值上看,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3705.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见图3-1);全国GDP增速为6.6%,宁夏经济增速整体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宁夏在新常态背景下于2018年实现了经济的较高速度的增长与发展。从人均水平来看,宁夏实现人均生产总值54094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6.0%,增速略有下降;全国人均生产总值为64643元,增速为6.2%(见图3-2)。宁夏人均生产总值增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差距逐年扩大,说明虽然2018年宁夏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宁夏正处在加快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加之经济基础薄弱,总体经济实力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非常显著。

图3-1 2014—2018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

图3-2 2014—2018年全国和宁夏人均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

如表3-1所示,在宁夏22个区县中,2018年兴庆区的生产总值为633.8亿元,位于全区第一;灵武市的人均生产总值高达134165元,位于全区第一。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红寺堡区等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较低,其中海原县人均生产总值为13043元、红寺堡区人均生产总值仅为10519元。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

表3-1 2018年宁夏各市县区生产总值统计

资料来源:宁夏扶贫办、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如图3-3所示,2018年宁夏第一产业增加值279.8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650.26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775.07亿元,增长7.7%。2018年全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6%、44.5%、47.9%,与2017年的7.3%、45.9%、46.8%相比,第一产业占比没有明显变化,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1.1个百分点。近年来,宁夏产业结构逐渐调整,第三产业稳步增长,经济发展稳步向好。

图3-3 2011—2018年宁夏三次产业产值及结构

资料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

从农业来看,全区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实现连续15年丰收。2018年粮食种植面积1103.51万亩,比上年增加19.74万亩;粮食总产量392.58万吨,比上年增产22.53万吨,增长6.1%,特色农业增势良好,品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趋势增强。从工业来看,工业生产持续向好,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1124.50亿元,比上年增长8.1%,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1%,非公有企业增长5.5%;电力行业、冶金行业、化工行业等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建材行业等增势放缓。总体而言,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从服务业来看,服务业发展速度快于第一、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日趋增大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在逐步完善;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稳定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旅游业、康养业等新兴服务业稳步推进。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加,生活水平改善情况不明显,居民就业态势良好。2018年宁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28228元)的79%,同比增长8.9%,增速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95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08元,增长9.0%。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15元,比上年增长8.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977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790元,增长8.1%。如图3-4所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与2017年持平,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4.5%上升至27.3%,食品支出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增加,生活水平改善情况不明显。2018年宁夏城镇新增就业8.03万人,完成上年目标任务107.1%,登记失业率为3.8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08万人,同比增长3.4%,居民就业形势良好。

图3-4 2014—2018年宁夏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

资料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

自治区财政收支稳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压力增大。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51.41亿元,同口径增长6.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4.43亿元,同口径增长8.2%。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98.29亿元,同口径增长10.4%,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64.7%提高到67.1%。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30.57亿元,同口径增长4.2%,全区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资金达到1090.8亿元(见图3-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但是,2018年以来市县财政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压力,财政收入进入下降区间。市县级税收收入完成184.4亿元,增长8.6%;非税收入完成95.2亿元,下降8.6%。市县收入下行主要是受非税收入大幅下降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市县可处置的国有资产明显减少,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显著下降。支出层面,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支出。虽然市县级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但由于自治区进一步加大了补助力度,市县级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增长趋势,为各市县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增加,因此2018年宁夏市县财政收支差距进一步加大(见表3-2)。

图3-5 2018年宁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资料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预算草案》。

表3-2 2018年宁夏市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预算草案》。

宁夏金融信贷运行稳健。全区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028亿元,同比增长3.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808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短期贷款下降6.3%,中长期贷款增长9.3%,票据融资增长58.2%。2018年青海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754亿元,同比下降1.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582亿元,同比增长5.8%;2018年西藏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928亿元,同比下降0.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555亿元,同比增长12.7%。相较于青海、西藏等民族地区,宁夏存贷款余额较高,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

(二)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贫困变化情况

1.贫困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不足是最大的区情,全区22个县区中有9个是贫困县区,分别是固原市的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吴忠市的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区和中卫市的海原县,其基本情况见表3-3。截至2018年末,盐池县已高质量脱贫摘帽;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已具备摘帽条件。

脱贫攻坚的重点在于原州区、西吉县、海原县、同心县和红寺堡区5个深度贫困县和中部干旱带西部片(沙坡头区兴仁镇、香山乡、永康镇、迎水桥镇、常乐镇部分贫困村和中宁县喊叫水乡、徐套乡、太阳梁乡部分贫困村),简称“五县一片”。“五县一片”面积达为23418.72平方千米,占宁夏全区面积的35.27%,贫困人口占全区总贫困人口的77.5%,是全区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

表3-3 2018年末宁夏9个贫困县区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宁夏扶贫办、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

2018年宁夏全区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加。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均为“好”等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优秀”。盐池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四县脱贫摘帽,115371名贫困人口脱贫,142个贫困村出列,50个深度贫困村稳定退出。截至2018年末,宁夏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01.53万人减少到12.02万人,剩余贫困村109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00%(见图3-6),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宁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1708元,增长9.0%,年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4193元增长到8988元(见图3-7),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图3-6 2011—2018年宁夏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及全国贫困发生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扶贫办、宁夏统计局、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

图3-7 2011—2018年全国、宁夏、宁夏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资料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国家统计局。

相比周边民族地区,2018年宁夏整体脱贫情况良好。如表3-4所示,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来看,宁夏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略高于西藏、青海,低于新疆、内蒙古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从脱贫人数和剩余贫困人数来看,新疆脱贫人数最多,为53.7万人,剩余贫困人数也最多,为60.61万人;宁夏脱贫人数最少,为11.5万人,剩余贫困人数为12.02万人。从贫困发生率来看,2018年末宁夏贫困发生率与内蒙古、青海以及全国仍有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宁夏贫困人口总数较少,但深度贫困地区集中成片、脱贫难度大,因此脱贫任务依然艰巨。

表3-4 2018年宁夏与周边其他民族地区及全国的脱贫情况比较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及各地自治区政府、扶贫办官网整理得出。

2.贫困人口变化情况

2018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贫困人口共23.8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5.93%;2018年全区共减少11.53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00%。如表3-5所示,贫困人口从2014年建档立卡的80.30万人下降到12.02万人。

表3-5 2014—2018年宁夏贫困人口变化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

从脱贫人口上看,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县区中,海原县减贫人数最多,为20644人,西吉县、同心县次之,西夏区因为自身贫困人口少因而减贫人数也最少,仅有22人;从剩余贫困人口上看,西吉县剩余人数最多,为26462人,海原县、原州区次之,脱贫压力较大。从贫困发生率上看,全区贫困发生率为3.00%,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兴庆区是7.30%,主要原因是兴庆区移民“多代多人”、住房难饮水难,“两不愁三保障”不能完全实现;贫困率最低的是永宁县,为0.34%。高于全区贫困发生率平均水平的县区有6个,分别是兴庆区、红寺堡区、原州区、西吉县、同心县、海原县(见表3-5)。

3.扶贫成效

截至2018年底,宁夏全区累计脱贫682754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25.6%下降到3.00%,盐池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四县成功脱贫摘帽,14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减贫效果显著。

2018年全区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6.7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13亿元,同比增长16.5%;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6.6亿元,同比增长21.3%。宁夏规范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9个贫困县区涉农资金增幅超过全区平均增幅,共整合涉农资金69.46亿元,支出率达到92%,实现了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重难点问题,积极推进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健康扶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保、大病补充险实现了全覆盖,为贫困户提供特色产业、家庭意外伤害等保险保障,累计赔付1.46亿元,受益人口6.2万人次。加强培训就业扶贫,建设扶贫车间173个,吸纳5186名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补齐贫困村水、路、电、通信等短板,巩固提升了251个贫困村、9.15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改造危房危窑15066户,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贫困变化的特征

1.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降低

2018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11.54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由2017年的23.89万人,下降到2018年末的12.02万人,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宁夏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8332元增长到8988元,增幅达到7.9%。宁夏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5.93%下降到2018年末的3%,贫困发生率下降了2.93个百分点。

2.特色优势产业减贫带贫效果显著

2018年宁夏人民政府出台《2018年全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要点》《全区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扶贫,使贫困村种养业发展更快更优。落实各类农业项目资金31.37亿元,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174个,实际到位资金38.96亿元。宁夏以产业带扶贫、扩就业、促增收,形成了盐池滩羊、西吉马铃薯、隆德中药材、彭阳辣椒、红寺堡葡萄、泾源肉牛等一批“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支柱产业。如表3-6所示,以肉牛、滩羊、马铃薯、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产业减贫带贫效果显著。各贫困县成立技术服务组,通过“良种+技术+服务”,一对一、点对点、手把手,驻村入园入户,力争让每户贫困家庭掌握1~2项先进农业实用技术。目前全区已打造扶贫示范村109个、扶贫龙头企业124家,规范培育扶贫合作社779家,提升发展致富带头人4642名。

表3-6 2018年特色优势产业减贫带贫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

3.“信用+产业+金融”的创新路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

2018年宁夏加大金融扶贫产品和模式创新,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支持脱贫攻坚,探索出了一条“信用+产业+金融”“三位一体”的金融扶贫路子。灵武市与农商行、灵武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利用第三方担保有效防控贷款风险,采用“村一级推荐+扶贫办审核+担保公司承保+金融机构放贷”的合作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便捷有效的信贷服务。固原市联手建设银行,与固原市金融办、联通、电信、供销社等单位合作,将建行“善融商务”和“裕农通”两大平台在乡镇及村庄进行推广和落地;利用大数据优势,推出小微快贷业务,为金融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截至2018年12月末,全区累计向1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72.5亿元,贫困户贷款余额86.1亿元,覆盖率达到85.1%,户均贷款4.8万元。进一步完善“扶贫保”政策,优势特色产业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和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等覆盖面逐年增大,风险保障全覆盖,有效兜住贫困户因病因灾返贫的底线。

4.水、房、路问题是“两不愁三保障”最大短板

一些深度贫困村山大沟深、居住分散,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实施难度大、投资成本高,2019—2020年5个深度贫困县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投资需求10.8亿元,老旧输水管道和设施改造提升任务重,部分新分户农户的饮水安全还未解决,部分偏远深度贫困村的供水保障能力有待加强。农业生产用水供给严重不足,依然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危房危窑改造欠账较多,78%的存量危房危窑改造任务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改造时间紧、资金压力大。深度贫困地区对外连接的高速公路“断头路”尚未消除,一些地区“产业路”“旅游路”还未打通或等级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性整体脱贫进程。

5.“五县一片”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五县一片”地区有贫困人口32.4万人,占全区贫困人口总数的77.5%,最显著的特点是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完善。其中,原州区、西吉县、同心县、海原县、红寺堡区、中宁县3乡镇的贫困发生率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见图3-8)。在“五县一片”内条件较差的53个乡(镇)中,有深度贫困村170个,涵盖贫困人口12.4万人,分别占全区贫困村总数的15.5%、贫困人口总数的29.7%。深度贫困村除产业发展滞后和公共服务不足外,干旱多灾突出的有37个村,移民村中水土资源紧缺问题突出的有38个村,水、路等基础条件薄弱问题突出的有95个村,并且多种问题互相交织并存。深度贫困村及其贫困人口是攻克深度贫困的主攻对象,其特征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对扶贫资金、制度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大的创新和探索。

图3-8 2018年宁夏“五县一片”地区贫困发生率与全区对比

资料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 gZaxziG/iqNYZRfLnZNc08oAxrkiUxNI4tiHDXWTxnA+hD+gUtAr9NHTjnG8r8T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