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内蒙古自治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巩固提升的思路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精准扶贫,多措并举,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是从脱贫攻坚任务来看,内蒙古自治区还有20个未脱贫国家级贫困旗县(市、区)、15.24万未脱贫人口。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都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硬骨头”,特别是15个深度贫困旗县(市、区),基础条件薄弱、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不足,脱贫难度大。距离完成2020年既定目标还有两年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但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健康扶贫工作不够精准到位,扶贫工作进展不平衡、深度贫困脱贫难度大,扶贫风险防控意识不强、防控机制不健全,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部分基层扶贫干部政策执行能力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脱贫现象依然存在等问题,严重影响推进脱贫攻坚的进度。本章在综合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贫困概况、扶贫政策和贫困原因的基础上,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及巩固提升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

(一)全面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抓好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全面压实脱贫攻坚责任。①强化自治区负总责,盟市、旗县(市、区)抓落实的工作体制,有效发挥省级领导联系指导作用、扶贫部门参谋助手作用、各部门行业带动作用、派驻贫困旗县(市、区)工作总队督导作用和驻村工作队生力军作用。②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持续压实行业部门、脱贫攻坚总队、驻村工作队和苏木乡镇、嘎查村以及各帮扶人的责任,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细落实落地,强化责任意识,减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真正解决好扶贫工作作风问题。

抓好反馈问题整改落实。①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和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明确整改重点任务、阶段任务和长期任务,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明确整改期限,按期整改到位,需要长期整改的问题,构建长效机制,明确阶段目标、稳步推进。②督促指导各盟市、旗县(市、区)本着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的原则,找准根源,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脱贫攻坚问题集中整治,一体整改、一体解决,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不反弹。③分级分类建立整改台账,细化整改措施,全程跟踪盯办落实,逐条对账督查。同时,指导各盟市、旗县(市、区)认真抓好脱贫攻坚基础工作、各类考核、督查巡查、自查问题整改工作以及政策落实“回头看”相关工作,扎实推动各盟市、旗县(市、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落实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提高脱贫质量。

(二)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补齐脱贫短板

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咬定目标不放松,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绝不降低标准、影响扶贫质量,也绝不脱离实际、擅自拔高标准,避免陷入“福利陷阱”。防止产生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待遇的“悬崖效应”,留下后遗症。

补齐脱贫短板,聚焦脱贫薄弱环节。当前,从脱贫攻坚的进展来看,不愁吃、不愁穿问题已基本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是脱贫攻坚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关键就是要使扶贫对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应集中精力摸清底数,对贫困户逐户开展全面排查过“筛子”,看有无因“两不愁三保障”不到位而错退的、有无“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未落实的情况;对边缘户、存疑户、独居老人户进行重点排查,查看“两不愁三保障”是否到位,有无漏评情况;逐户逐项补齐“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短板,建立台账销号管理,以“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确保问题全部清零、政策全部落实到户到人。①义务教育有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因贫、因厌学、因大病等辍学的问题;针对因大病辍学问题,主要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进行解决;针对因贫辍学问题,要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有学上、上得起学;针对因厌学辍学问题,要尽最大的努力劝返,控辍保学。②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始终是贫困人口脱贫的一只拦路虎。一方面,贫困地区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覆盖不够,需要加大投入建设;另一方面,还要解决目前一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房屋面积、设备、医疗人员以及药物等方面标准不达标问题。接下来的一年要全部解决全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不达标问题。③住房有保障方面,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仍有部分贫困户住在危房中,还需要继续实施住房整改和易地搬迁措施,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④其他民生保障方面,仍然存在农村自饮水不安全、农村厕所脏乱、垃圾未能及时处理等问题,而现在贫困地区的很多群众患有各种典型的地方性疾病,都与生存环境的卫生状况有很大关系,这些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

(三)切实落实帮扶措施,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

切实落实帮扶措施,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改革现行扶贫思路和方式,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确保实现全部贫困人口按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变重GDP为重脱贫成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一系列问题。对症下药、因人因户落实产业、就业、易地搬迁、生态、教育、金融、教育、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等帮扶措施,巩固扩大扶贫脱贫成效。

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放在首位,精准帮扶到户到人。准确把握“两个确保”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夯实精准扶贫基础,防止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短期效应,更加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档立卡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情况进行重新核查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扶贫措施,进行“清零达标”行动,务求脱贫攻坚时效。

(四)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力度,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按照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措施优先深度贫困地区的原则,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力度,大力实施推动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行动方案。整合涉农涉牧资金,重点开展深度贫困地区村组路、生产路、小型农业生产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发展条件。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加大特色产业扶持、金融支持、人才技术、社会帮扶等政策措施倾斜力度,重点扶持发展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的产业、生态保护项目等,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工作统筹和工作调度,从优从严选齐配强深度贫困旗县(市、区)帮扶力量。

(五)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构建脱贫长效机制

产业发展在长效扶贫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也是实现高质量脱贫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支撑。要坚决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构建脱贫长效机制。①做好产业规划,要考察市场,考察技术可行性,科学谋划,集思广益,做好产业项目、规划管理,确定产业布局、发展路径,切忌盲目从众、好高骛远,因地制宜施策。②创新产业扶贫方式,用好用活各项产业扶贫政策,实现产业长短结合,构建贫困群众长效稳定增收的有效机制。推广自建直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以工代赈、龙头带动等模式,探索让更多贫困人口受益的现代农牧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乡村文化旅游业和电商服务业等带动脱贫模式,吸纳贫困人口直接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③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指导贫困户科学选择产业。对贫困户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协调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扶贫精准脱贫质量。优化产业扶贫投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重视产业集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围绕特色优势产品,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民族特色优势产品。④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培养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充分调动嘎查(村)干部及农牧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集中精力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土地经营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做好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加快土地流转。充分利用壮大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和资金,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入股合作分红、资源优势开发等途径,多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⑤培育发展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牧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牧场为基础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增效,实现农牧区增收受益。

(六)坚持智志双扶,激活主体内生动力

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激活主体内生动力。①充分尊重贫困群众主体地位,广泛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种途径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从强化扶贫政策宣传、转变扶贫方式、选树脱贫致富典型、加强技能培训、开展移风易俗、深化村民自治等方面综合施策。②加强农牧民的思想文化教育引导,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克服保守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引导其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陈规陋习,约束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盲目攀比、畸形消费等不良行为,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人口的思想贫困现状。③积极选树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对脱贫攻坚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模范典型先进事迹。④加强政策引导,动员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实施。拒绝“等靠要”,多种途径提升农牧民科学素养和生产能力,着力培育新型农牧民,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提升贫困群众主动式脱贫能力,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七)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未来两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存和交汇的特殊时期,要以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统筹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根据脱贫攻坚的任务,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脱贫攻坚的计划和行动中,通过集中统筹公共资源和广泛动员社会资源与力量参与,注重扶贫与发展联动,做到长短结合、切实可行。从短期目标来看,抓好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抓贫困户收入提高、生活小康。从长期目标来看,认真谋划、实施“产业、生态、治理、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方面的工作,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从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视角而言,乡村振兴战略为贫困乡村、贫困户持久脱贫提供了长期保障,依靠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需要加大贫困乡村的道路、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发展特色产业,深入实施绿色产业扶贫,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这些工作将为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提供新保障。

(八)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提升脱贫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从根本上说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科学合理的扶贫开发能为生态保护提供有利条件,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提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提供更加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影响脱贫质量。把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关键是要精准发展扶贫产业。协调资源条件、地理位置,精准发展符合贫困地区生态条件、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特色产业。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贫困地区群众既是扶贫开发的主体,也是生态保护的主体,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和典型示范,引导贫困地区群众提高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意识,牢固树立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新理念。

(九)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加强扶贫领域风险隐患的分析和研判,认清当下的脱贫攻坚局势,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认真排除,对所有重大项目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坚决杜绝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的重大风险。总结经验,未雨绸缪,充分吸取、总结近年来的重大事故经验,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严防重大风险的发生,确保应急预案可正常启动,将风险危害降到最低,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着力防范化解扶贫产业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弱、金融扶贫过度负债、小额信贷还款难、财政担保兜底等风险。领导干部要加强对重大风险相关知识的学习,练就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锤炼扎实作风,分析风险源头,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应急预案,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保障社会稳定。

(十)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进一步汇聚攻坚合力

继续深化京蒙扶贫协作,加强高层对接联系,认真谋划扶贫协作项目,立足内蒙古资源禀赋,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社会事业、人才交流、技术支撑、产品营销、劳务协作、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交易等方面的深度协作,努力提升贫困旗县(市、区)的“造血”能力。进一步推进党政机关单位、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细化年度帮扶计划和项目需求,积极创新帮扶方式,合理配置优势资源,推动帮扶计划落实、项目落地。继续开展“万企帮万村,携手奔小康”行动,动员更多的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扩大社会扶贫网等帮扶平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推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汇聚攻坚合力。加大扶贫宣传和典型选树,开展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个人评选活动,有效激发企业和基层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UCSW5Qr5C4x9+NWRxJqnsiDHP7d381ClOoWmTT6FVJIfeBZnJmw257FiquoOj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