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两山论”的本质内涵

一、“两山论”的绿色发展观

“两山论”的核心思想在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动双赢,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搞好经济而且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要努力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好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提出的“两山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提出的“两山论”,是对绿色发展最全面、最科学的诠释,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同时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两山论”倡导绿色发展思想,其基本要求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也就是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发展好经济,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二者缺一不可。这实际上是对传统发展实践的一种反思,传统发展实践的做法是为获得金山银山而牺牲绿水青山,一切为经济发展让路,简单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只要金山银山而不要绿水青山,为发展经济不惜破坏绿水青山,超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经济,造成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质上是对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这种传统“先污染后治理”发展道路的深刻反思和纠偏斧正。

“两山论”倡导绿色发展思想,其基本原则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矛盾的统一体,二者既矛盾又统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二者各有侧重,也可以相互转化。但在特定条件下,如果处理保护不好生态环境和发展好经济二者产生的矛盾时,或者二者不可兼得时,必须把保护好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和重要地位,决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舍弃生态环境,或者牺牲生态环境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这实质上是对传统发展实践中出现的宁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错误思想的有力批判,是对这种思想所导致的破坏生态环境不良现象的坚决抵制。

“两山论”倡导绿色发展新思想,其最高境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实践中,既要善于发现绿水青山中蕴藏的“金山银山”,也要善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做好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选择适于当地发展的生态产业,在发展生态产业中谋求经济发展。科学发展的实践已经启示人们,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人们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物质财富,生态优势可以变成发展优势、经济优势,生态环境潜力可以转化为现实经济生产力。

二、“两山论”的绿色财富观

不管是“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绿色财富理念。一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另一方面,“金山银山”也必须是绿色的。这种绿色财富观超越了那种只有金钱才是财富、只有人造资产才是财富的狭隘的财富观念。绿色财富观认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也是财富,而且是更具基础性和本源性的财富,所以,特别强调确保“生态安全”是人们追求金钱、创造财富全过程的前提条件。

人类的财富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从生态学原理的视角来考察,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必须是具有“绿水青山”的生态系统,这样的生态系统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它对人类有着良好的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功能是多方面的,有形的服务和无形的服务是并存的;直接的产品和间接的产品是并存的;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是并存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是并存的;现实的功能和潜在的功能是并存的;可以量化的价值与不可量化的价值也是并存的;等等。这些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功能,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自然资源和自然价值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资源和自然价值具有基础性和本源性,如果没有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的一切“财富”都将枯竭。世上没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财富,人们在追求金钱、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也必须牢牢守住“生态安全”的底线,必须保护好自然资源和自然价值作为财富源泉的属性。当出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物质财富创造二者发生矛盾、冲突的特定情况时,一定要坚信“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的道理,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切实做到把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决不能再走“先破坏后修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再不要做竭泽而渔的蠢事,用牺牲绿水青山的方式去换取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也就是“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财富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结合点与切入点,要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生态产业,要结合当地实际有选择性地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渔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服务业等,从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把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起来。

三、“两山论”的绿色幸福观

“两山论”的本质内涵和归宿集中体现了绿色幸福观。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由此可见,人民的福祉不仅限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也是人民的福祉。“两山论”包含着的绿色幸福观就是要努力使人民群众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又能享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态产品,真正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增进人民福祉必然要求“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金山银山”,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多样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又要绿水青山”,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天蓝、地绿、水静等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求。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就是人民的福祉。事实上,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反过来又能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就是增进人民的福祉。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就是说,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党和国家要追求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而这种幸福又是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所谓富足。也就是说“两山论”蕴含的绿色幸福新理念充分体现了“代际公平”原则的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理念。“两山论”要求不仅要为当代全体中国人谋福祉,还要为子孙后代谋福祉,决不能为了当代中国人的所谓“富足”而牺牲后代中国人的幸福,不能“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 Hxgdonc++cKyDDl93eEbgKXQmXM8W0laEAuAHfhjkJ9SVbnq3GU8FePjZr9M59v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