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从前的人,总说知易行难;孙中山先生却独说知难行易;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种对呢?我说:这两种说法,各有其立场。从实行上说,自然是知易行难。不论怎样坏的人,总没有不知好坏的。却到该遵照道德律而行时,就有许多说法,替自己辩护,宽恕自己了。“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果有这种勇猛精进之心,尽其所知而行之,已足成其为圣贤,为豪杰。所以知易行难之说,确有其理由。但是从处事的方法上说,却就不然了。要把一件事情措置得妥贴,必须先把这件事情的本身,弄个明白,这是自然之理,谁也不会反对的。然而弄明白一件事情,谈何容易?古往今来,不少自以为明白的人,而其所谓明白,究竟确实与否?彻底与否?从后人看来,往往很有可疑。古今不少热心任事的人,而其对于事情,往往不能措置得妥贴;甚至转益纠纷,即由于此。从这一点而言,行易知难,又不能不谓之真理了。我们对于事情,不能明白,其受病的根原,究竟在哪里呢?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是一个很普遍的法则。不但社会上一切事情如此;即社会的本身,亦是如此。社会必有其环境;环境本不是恒常不变的,社会的力量;又多少能使环境改变;环境既变,其影响复及于社会;而社会中的各分子,亦是互相影响的;所以社会的分子——人与物,无时不在变迁之中;社会的本身,自然要不绝地变化了。治法乃人所以对付事物之工具。事物一变,工具当然随之改变,这亦是自然之理,人人都能明白的。然而抽象地说,如事物现放在眼前,就大不同了。人们往往在理论上承认变革为当然,而在事实上,却固执变革为不可,尤其是社会的组织,不但固执为不可变,并有不知其为可变迁之物的。于是一切争执,从此而起。提倡变革之人,往往因之而遭戮辱、杀害。其在一枝一节的事情上,固然未尝不为有意之改变。然而社会全体,是互相关联的。变其一,不变其二,不但不能得所预期,甚至所得者转出于所预期之外,或与之相反,天下就从此多事了。

自欧亚大通后,我们遭遇着旷古未有的变局。我们的不能不变,数十年来,亦逐渐为众所共认了。然而其变之始终不得其法,迄今日,仍在流离颠沛之中;这是什么理由呢?分而言之,其说可以更仆难尽。总而言之,则由于我们不明白我们自己的社会。不明白社会的现状,则不知今古之异,而欲执陈方以药新病;不明白自己社会的性质,则不知人我之异,而强欲以他人所有者,施之于我;遂到处见其扞格而难通。数十年来,不论守旧维新,莫不言之成理,而行之无不碰壁,即由于此。然则我们的社会,情形究竟如何,必须弄一个明白,看似迂阔,实系目前至急之务,且为自救根本之图了。

现在是不能说明现在的,要明白现在,必须溯其原于既往。此书之作,是我从民国廿二年到廿三年,在上海光华大学所讲,原名《中国社会变迁史》。吾国史料之流传,自以秦汉以后为多;而社会的变迁,则实以三代以前为烈。秦汉以后,我们现在的社会渐次形成,根本上没有什么大变动了。固然,晚周、秦、汉之世,为这种社会形成之初,人心上还觉得不安;还要想把他回复到已往的状况。果其熟悉这一时期的历史,亦可见得社会本来不是如此;因而悟到社会不是恒常不变之物。然而前此的史材,所传太少了,又多隐晦难明;很难给人以充分正确的知识。人们就很容易误会:社会是恒常如此的。即使不然,亦以为社会之为物,只能听其迁流,而不容易以人力加以改造。大家怀抱着这种思想,社会所以永无改革之望,即一枝一节之改革,亦多扞格而难通。然则将社会的本身,探本穷原,弄一个明白,确实是根本之图,而亦是至急之务了。此书虽然不足以语此,却是有志于此的。此书原名《中国社会变迁史》,所以改定今名者,我认为孔子所说的大同、小康、乱世,确足以代表中国社会变迁的三大时期。大同,不但是孔子,亦是人人心中所想望的。孔子在二千年前,指示我们以这最高的模范,阐明而光大之,自是后死者之责。亦且大同、小康、乱世,三者相因,明其一,亦即能明其二;不明其二,亦终不能明其一的;所以举一可以概三。我们所求明白者,为自大同时代直至现在的情形;我们心所向慕而蕲其实现者,则尤在大同时代;故而改定今名,以志蕲向。

既然想把中国的社会,弄个明白,自然该从最古的时代,直说到如今了。而此书却止于两汉之际,这是何故?原来中国的社会,体段太大,所关涉的方面太多,情形太复杂了。要彻底说明它,自然非短时期所能。而在今日,需要精详研究之书,亦似不如说明大体之书之切。因为中国的社会,以前是怎样一个经过,现在是怎样一个情形,为什么有此经过,成此情形,还全在茫昧之域。必须有大概的知识,然后可作精详的研究。所以此书系用鸟瞰之法,说明中国社会变迁大端。一枝一节之处,都不之及,以免芜杂之累。东汉以后的社会,根本上无大变迁,所以就略而不及了。虽然如此,稍枝节的考证,总是不能免的。所以我在行文时,都力求置之附注之中,以免正文芜杂。全书的纲领,自然要借重于现在社会学家的成说,可是由我考据所得,亦不能谓之绝无。我虽然不敢以有学问自居;可是所读的书,也还相当,立说也还谨慎;牵强附会,是生平所不肯出的;于这一点,颇希望读者注意。至于阐明中国社会的真相,这么一个大题目,自非如我之浅学,所能担当。我不过觉得此类的书籍,还很缺乏,希冀抛砖引玉,以此为大辂之椎轮而已。全书在去年暑假前,本已用文言写成。正文不足三万字。以简要论,自胜于现在的白话本,但我天赋至愚,笃于自信,一得之见,颇想对于全民族以芹曝之献,觉得现在读这一类书的人,和白话接近者较多,和文言接近者较少。求其传布较广,收效较弘,暑假后,乃将文言之稿毁弃,改用白话,随讲随编,将次完竣,因病中辍。直至昨日,始行全部写成。“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我并无此勇气。不过天赋至愚,笃于自信,总以为不至一无可取而已。其大部分,自然是燕石。如有锡以指正,使我不至终宝其燕石的,敬当祷祀以求,馨香以祝。

自欧洲学术输入中国之后,社会学的学说,要算最为风行。这也有个理由,社会是整个的,不是片断的。不论什么社会现象,都是整个社会上的一种现象。离开了社会的全体,都无从解释的。从前的人——不论东西洋——都不知此义,所以其对于一种现象的解释,都不能真确;而其所拟的对策,亦多不可行。现在就不然了,人类的知识进步到能阐明社会学,确是人类的福音。中国人之倾心于这种学问,亦固其所。但是社会进化的程序,虽然大致相同;而其小节偏端,以至于现在所达到的地位,则不能划一。所以研究可以借资于人,而硬拉了人家的问题,以为亦是我们的问题;甚至硬钞人家解决的方法,以为亦就是我们解决的方法,则必不免无病而呻,削足适履之病。所以把中国的社会,研究明白,实在是至急之务,而亦是根本之图。

世界进化到极点,我相信:人类是只有相亲相爱,相扶相助,而没有互相争斗残杀的——人类有余的势力,要求消耗,都用之于对自然的抗争了。然而未至其时,则欲求自存,亦必须有相当的强力。古来许多夭殇的社会,其组织,岂必其皆不良?然而其结果,反被野蛮之族所征服,即由武力太缺之故。我国古代,从文化上说,主要的有炎黄两族。炎族组织较优良,黄族武力较强盛。其后,炎族遂为黄族所征服。说具篇中,兹不更赘。天幸!黄族征服炎族之后,没有把它优良的组织,尽行破坏;而且还为相当的保存;甚且能够发扬光大;我国遂为一文化优越之民族,以迄于今。在现在世界上,中国文化,确实是有相当的价值的,然亦靠黄族的武力,东征西讨,使中国成为大国,乃能保存此优越之文化。否则古代与我同时并存之民族,安知其文化没有足与我大同时代媲美的呢?然则世界未进于大同,文事武备,确乎两者不可缺一。我们今日,遐稽古史,也不必赞美炎族的文明,而痛恨黄族的凭陵了。

但是武力的超越,亦要靠文化维持。“大同”二字,就字面讲来,就是全体利害相同,更无冲突的意思。我们现在,为什么不竞于人?是武力的不逮么?我们的陆军,并不少于日本;海空军及其余一切战备,固然自愧不如,但在战略上,亦并非无补救之法;却为什么不能抵抗?这是内部的问题呢?还是外部的问题?“一二八”之役,以及今日华北战区,为什么会有所谓内奸?内奸的利害,是和国家民族的利害相同的呢?还是相反的?为什么我们社会里,会有和全体利害相反的人?固然,内奸是各国都有的。然而号称强盛之国,是不是其内奸较少,而亦不能发挥其力量?而号称衰乱之国则反之?吴三桂、洪承畴,是不是此等内奸的扩大?然则要争民族、国家的自存,虽不必侈语大同,而其所谓同者,是否应保持一最小的限度,而今日所谓强盛之国,苟其内部的不同,愈扩愈大,是否有不能保持现状的危险呢?这真是可以深思的问题了。民国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六日,武进吕思勉自序。 nUPKPIBhXapiuFFQ9cZ+5l5/n0PjZ0539j8dn4skBGBKZAnAEAa/LViIxDv8118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