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喑哑,紫癜风 〔2〕 ,黄疸,积热心躁。
又方,治下鲜血,栀子人烧成灰,水和一钱匕服之 〔3〕 ,量其大小多少服之。
【注释】
〔1〕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果实。其花含苞未放时可采作菜,炒食。栀子性寒味苦,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效。泻火生用,止血炒黑用。
〔2〕紫癜风:即紫白癜风,俗称“汗斑”。常发于胸、背、颈项等处,初起皮肤出现紫色或白色的斑点,继则蔓延成片,甚至遍及全身,微痒,抓之稍有白屑,夏重冬轻。具有传染性。与今花斑癣相类似。
〔3〕钱匕(bǐ):量器。用汉代五铢钱抄取药末,以不散落为度,叫一钱匕(约相当于2克多一点)。
【译文】
主治声音嘶哑或难以发音,紫癜风,黄疸,心中热邪蕴积而烦躁。
又,治泻下鲜血:将栀子仁烧成灰,用水调和栀子仁灰一钱匕,服用时根据[病人的年龄]大小及[下血的]多少决定服用量。
平。右主治五内邪气,散皮肤支节间风气 〔2〕 。能化食,去三虫 〔3〕 ,逐寸白,散腹中冷气 〔4〕 。
又,患热疮,捣为末,和猪脂涂,差。
又方,和白沙蜜治湿癣 〔5〕 。
又方,和马酪治干癣,和沙牛酪疗一切疮 〔6〕 。
案经:作酱食之,甚香美。其功尤胜于榆人,唯陈久者更良。可少吃,多食发热 〔7〕 、心痛,为其味辛之故。秋天食之[尤]宜人。长吃治五种痔病。[诸病不生] 〔8〕 。
又,杀肠恶虫 〔9〕 。
【注释】
〔1〕芜荑:为榆科植物大果榆 Ulmus macrocarpa Hance果实的加工品。将榆荚去膜翅,取种子水浸发酵,加入榆树皮粉、红土、菊花粉混合成糊,切块晒干。也常用来造酱。性温,为常用杀虫消积药。今人多因其气嗅难闻而稀用。
〔2〕主治……风气:《嘉祐本草》引作“主五藏皮肤肢节邪气”。
〔3〕三虫:《诸病源候论》作长虫(蛔虫)、赤虫(姜片虫)、蛲虫。
〔4〕冷气:《证类本草》引作“气痛”。
〔5〕白沙蜜:据《圣济总录》“雄黄膏”治一切癣,用到“沙糖色白者”,可见白沙蜜即浅色的沙糖(非现今精制白砂糖)。
〔6〕疮:卷子本原作“
”。
〔7〕多食发热:《嘉祐本草》作“伤多发热”。
〔8〕秋天……不生:本句括号中文卷子本原脱,据《嘉祐本草》补。
〔9〕杀肠恶虫:《证类本草》作“杀中恶虫毒”。
【译文】
芜荑性平。主治五脏的邪气,消散皮肤和肢体关节间的风气。能消化食物,驱除三虫,排逐寸白虫,消散腹中的冷气。
又,患热疮,将芜荑捣为末,调和猪油外涂疮面,可获愈。
又,芜荑末拌和白沙蜜治疗湿癣。
又,芜荑末拌和马奶酪治疗干癣,拌和沙牛酪治疗一切疮肿。
谨按:芜荑制成酱食用,非常香美,它的作用更胜过榆仁酱。只有放置很长时间的陈酱才更好。食用时宜少,多吃了会令人感到发热、胃痛,这是因为它具有辛辣味的缘故。秋天食用对人更有益。经常进食可以治疗五种痔疮,使许多疾病不会发生。
又,芜荑可以杀死肠中的恶虫。
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
又,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日成者良。蒸、捣经宿,用陈故者,即动风发气。市人有用槐、柳初生嫩芽叶杂之。
【注释】
〔1〕茗:即茶叶,为山茶科植物茶 Camellia sinensis O. Ktze.的芽叶。为我国日常最多用的饮料之一。唐代饮茶多采用烹煮茶叶的方法。茶叶含咖啡碱、茶碱、鞣质、挥发油等,有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还可利尿、抑菌、收敛及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等效果。中医认为茶可清利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甚有益于人。但过量饮用或空腹饮浓茶,亦损人。
【译文】
茗(茶)叶清利大肠,清热化痰。煮取茶叶汁,用它来煮粥喝,效果很好。
又,茶可以下气,使人不至于贪睡,消化隔夜未化的食物。饮茶以当天煮成的茶为好。茶叶经蒸过、捣烂后放上一夜,或饮用[浸泡后]久置陈旧的茶,都可能引动风气。市面上有的茶商或用槐树、柳树初生的嫩芽叶掺杂在茶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