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杂说

夫治生之道,不仕则农;若昧于田畴,则多匮乏。只如稼穑之力,虽未逮于老农;规画之间,窃自同于“后稷” 〔1〕 。所为之术,条列后行。

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假如一具牛 〔2〕 ,总营得小亩三顷—据齐地大亩,一顷三十五亩也。每年一易,必莫频种。其杂田地,即是来年谷资。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悦以使人,人忘其劳。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秣饲牛畜,事须肥健;抚恤其人,常遣欢悦。

观其地势,干湿得所,禾秋收了,先耕荞麦地 〔3〕 ,次耕余地。务遣深细,不得趁多。看干湿,随时盖磨着切 〔4〕 。见世人耕了,仰着土块,并待孟春盖,若冬乏水雪,连夏亢阳,徒道秋耕不堪下种!无问耕得多少,皆须旋盖磨如法。

【注释】

〔1〕后稷: 这里不是指后稷这个人,也许是当时流传着的托名后稷的农书,或者是农业生产的方法,如《氾胜之书》(简称《氾书》)提到的“后稷法”。

〔2〕一具牛: 具,通“犋”,北方耕地使用畜力的能量单位。通常以两牛或两牛以上共拉一犁为“一犋”;大牲畜一头能拉动一张犁,也可叫一犋。

〔3〕先耕荞麦地: 指荞麦收割后的地,非指准备种荞麦的地,因为下文明说阴历五月耕翻种荞麦的地,立秋前后播种。荞麦从种到收大约两个月,如果七月立秋播种,到九月可收,与收粟黍类作物先后临近,所以安排在收谷后先耕收割后的荞麦地。如果是秋耕播种荞麦地,到翌年立秋下种,那片地要休闲一年,坐失地利,《杂说》的作者以善于规划自负,那算什么经营能手?

〔4〕“切”,各本相同,作密切解释。但《东鲁王氏农书》(简称《王氏农书》)《耙劳篇》引《要术》作“窃”,似是王祯改的,则连下句读。

【译文】

谋生的方法,不做官便是当农民;种田如果糊里糊涂不懂得怎样经营,那就往往会贫乏。我种庄稼的体力,虽然比不上老农,但在经营规划方面,自己觉得同“后稷”没有两样。经营的方法,分条列在下面。

凡是庄户人家经营田地,必须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宁可种得少些好些,不可贪多带来恶果。比如拿一犋牛来说,总共管得小亩三顷的地—折算成齐地的大亩,一共是一顷又三十五亩〔不可贪多超过负荷〕。〔谷子地〕要每年更换一次,一定不能连种。这样,其他杂项作物的地,就可作为明年的谷田。

要想工作做得好,一定要先有精良的工具。用人要使人心里畅快,就会忘记疲劳。并且一定要把农具调试得好,务必使之快利;饲养耕畜,一定要做到体肥力壮;安慰体恤下面的人,常常使他们高高兴兴。

察看地里的情况,干湿合适,秋谷收割之后,先耕荞麦地,再耕其余的地。务须耕得深耕得细,不得贪多图快。再看干湿情况,随即耢盖着使贴切。我看到一般人秋耕的地,总是仰着土块暴露着,一直到正月里才耢盖,要是冬天雨雪稀少,入夏又碰上连续干旱,白白地埋怨秋耕之地不好播种!所以无论耕得多少,都必须随时依法耢盖好。

如一具牛,两个月秋耕,计得小亩三顷。经冬加料喂。至十二月内,即须排比农具使足。一入正月初,未开阳气上,即更盖所耕得地一遍。

凡田地中有良有薄者,即须加粪粪之。

其踏粪法: 凡人家秋收治田后,场上所有穰、谷 〔1〕 ,并须收贮一处。每日布牛脚下,三寸厚;每平旦收聚堆积之;还依前布之,经宿即堆聚。计经冬一具牛,踏成三十车粪。至十二月、正月之间,即载粪粪地。计小亩亩别用五车,计粪得六亩。匀摊,耕,盖着,未须转起 〔2〕

自地亢后,但所耕地,随饷盖之;待一段总转了,即横盖一遍。计正月、二月两个月,又转一遍。

然后看地宜纳粟: 先种黑地、微带下地,即种糙种 〔3〕 ;然后种高壤白地。其白地,候寒食后榆荚盛时纳种 〔4〕 。以次种大豆、油麻等田。

然后转所粪得地,耕五六遍。每耕一遍,盖两遍,最后盖三遍;还纵横盖之。候昏房、心中 〔5〕 ,下黍种无问。

谷,小亩一升下子,则稀穊得所。

候黍、粟苗未与垅齐,即锄一遍。黍经五日,更报锄第二遍。候未蚕老毕,报锄第三遍。如无力,即止;如有余力,秀后更锄第四遍。油麻、大豆,并锄两遍止;亦不厌早锄。谷,第一遍便科定,每科只留两茎,更不得留多。每科相去一尺。两垅头空,务欲深细。第一遍锄,未可全深;第二遍,唯深是求;第三遍,较浅于第二遍;第四遍较浅。

凡荞麦,五月耕;经二十五日,草烂得转;并种,耕三遍。立秋前后,皆十日内种之。假如耕地三遍,即三重着子 〔6〕 。下两重子黑,上头一重子白,皆是白汁,满似如浓,即须收刈之。但对梢相答铺之,其白者日渐尽变为黑 〔7〕 ,如此乃为得所。若待上头总黑,半已下黑子,尽总落矣。

其所粪种黍地,亦刈黍了,即耕两遍,熟盖,下糠麦 〔8〕 。至春,锄三遍止。

凡种小麦地,以五月内耕一遍,看干湿转之,耕三遍为度。亦秋社后即种 〔9〕 。至春,能锄得两遍最好。

凡种麻地,须耕五六遍,倍盖之。以夏至前十日下子。亦锄两遍。仍须用心细意抽拔全稠闹细弱不堪留者,即去却。

一切但依此法,除虫灾外,小小旱,不至全损。何者?缘盖磨数多故也。又锄耨以时。谚曰:“锄头三寸泽。”此之谓也。尧汤旱涝之年,则不敢保。虽然,此乃常式。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

【注释】

〔1〕谷 (yì): 谷糠。

〔2〕转起:“转”是农耕术语,即再耕、第二次耕。《要术》有“再转”,是第三次耕。

〔3〕种糙种: 按: 《广雅·释诂一》:“造……始也。”造,念cāo,即糙字,是糙有“早”义,今河南仍称早麦子为“糙麦”。这里“糙种”即指谷子的早熟品种。

〔4〕寒食: 旧时时节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

〔5〕房、心: 星宿名,各为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以观测二十八宿的某一星宿在黄昏或破晓时运行到正南方的节候而定某种作物的播种期。房、心二宿也可总名“大火”。“大火”黄昏中在南方,一般说在阴历四月。

〔6〕三重着子: 结三层的子。荞麦根系纤细,必须精细整地,才能有利于出苗、生长和发育。整地精细或粗放,无论植株高度、分枝数以及单株结实率等,都相差悬殊。这里所谓结三层的子,当是指整地较细,出现有三级分枝,但结子的层数与耕地遍数不可能有相应的关系。

〔7〕其白者日渐尽变为黑: 这只是强调及早收割而已。这里种的是秋荞,北方立秋后种,容易遭到早霜之害,趁早收割,还有避免霜害的作用。所谓青子灌满了白浆(原文“白汁”,即乳白色的稠汁),实际只能是即将成熟的子粒,后熟作用可以使之变黑,但最上层的幼嫩子粒是不能跟着变黑的,万一遭到早霜,也只能变成黑褐色的瘪壳。下文说的一半黑子便会掉尽,这倒是千真万确的。

〔8〕“糠”,各本同,无可解释,疑“ ”之误。 麦即裸大麦,亦称元麦。

〔9〕秋社: 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在秋分前或秋分后。

【译文】

比如一犋牛,安排两个月秋耕,共耕得小亩三顷的地。过冬要加精料喂养。到十二月里,就该安排整治好农具使充足。一到正月初,土面还没有升温化冻的时候,就把秋耕的地顶凌耢盖一遍。

凡田地中有肥有瘦的,瘦地必须上粪粪过。

踏粪的方法: 庄户人家在大田秋收后,打谷场上的所有秸秆、壳秕等等,都必须收聚起来堆贮在一处。每天拿它来铺垫在牛圈里牛脚底下,铺上三寸厚;第二天清早,耙出来堆积在另外的地方;又照样铺进去,过一夜又耙出来堆聚着。这样经过一冬的积聚,一犋牛可以踏成三十车的厩肥。到十二月、正月之间,就把粪载运出去粪地。每一小亩载上五车粪,一共可以粪六亩地。把粪均匀地摊开来,将地耕翻,耢盖着,无须急着再次耕翻。

地显得有些干燥之后,只要是再耕的地,都要随时〔纵向〕拖耢盖过;等到一段地都再耕完了,随即再横向盖一遍。正月、二月两个月,又再耕翻一遍。

然后看土地所宜,种下谷子: 先种黑土的地和稍微低下的地,就种早谷子;之后,种高田白土的地。这白土地,等寒食节后榆荚旺盛时下种。接下来依次种大豆、油麻等地。

然后再耕翻上过踏粪的地,要耕五六遍。每耕一遍,盖两遍,最后一次耕,盖三遍;都要一纵一横地盖过。候看到黄昏时房星、心星运行到正南方的节候,就种黍子,切勿迟疑。

谷子,每一小亩下一升种子,稀密正合适。

候到黍、粟苗还没有与垅沟齐平的时候,就锄第一遍。黍,五天之后,回头锄第二遍。到蚕还没上簇时,再锄第三遍。如果人力不足,就停止不锄;倘若还有余力,孕穗后再锄第四遍。油麻、大豆,都锄两遍停止;也不嫌早锄。谷子,锄第一遍时便间苗留定,每窠只留两株,再不能多留。窠间相距一尺。两垅之间的空余土壤,须要锄得深细些〔,以利扎根〕。第一遍锄,还不能过深;第二遍锄,尽量深些;第三遍,比第二遍浅些;第四遍,又比较浅。

种荞麦,五月耕地;耕后二十五天,草腐烂了,可以耕第二遍;连种前耕一遍,共耕三遍。都是在立秋前后的十天内下种。假如地耕得三遍,荞麦便会结三层的子。到下面两层的子已经黑熟了,上面一层还是青的,里面灌满着白浆,像脓一样,这时便该收割。割下来只要梢对梢地搭铺起来,过几天青子渐渐地全会变黑,这样才是合规矩的收获。如果等到上面的子全黑了才收,那下面的黑子有一半便会掉落尽了。

至于那上过基肥种黍的地,一到黍收割完了,就耕两遍,纵横反复地盖过,种下〔 〕麦。到来年春天,锄过三遍停止。

种小麦的地,五月里耕一遍,看干湿合适时,再耕第二遍,要耕三遍才合适。到秋社后就下种。到了春天,能锄两遍最好。

种大麻的地,须要耕五六遍,盖的遍数要加倍。在夏至前十天下种。以后也是锄两遍。照样要细心地拔出那些极为稠密细弱、不堪留养的苗,都给丢掉。

一切只要依照上面的办法去做,除去虫灾之外,小小的干旱,不至于全部失收。什么道理呢?就因为盖耱的次数多,加之锄草松土又及时。农谚说:“锄头自有三寸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除非遇上尧时的大水,汤时的大旱,那就不敢保证。不过话得说回来,在平常的年景下,这样的常规法则是不能丢的。古人说:“耕田锄地不因水旱灾害而松懈,定能获得丰年的收成。”

如去城郭近,务须多种瓜、菜、茄子等,且得供家,有余出卖。只如十亩之地,灼然良沃者,选得五亩,二亩半种葱,二亩半种诸杂菜;似校平者种瓜、萝卜 〔1〕 。其菜每至春二月内 〔2〕 ,选良沃地二亩熟,种葵、莴苣。作畦,栽蔓菁,收子 〔3〕 。至五月、六月,拔诸菜先熟者,并须盛裹 〔4〕 ,亦收子讫。应空闲地种蔓菁、莴苣、萝卜等 〔5〕 ,看稀稠锄其科。至七月六日、十四日 〔6〕 ,如有车牛,尽割卖之;如自无车牛,输与人。即取地种秋菜。

葱,四月种。萝卜及葵,六月种。蔓菁,七月种。芥,八月种。瓜,二月种;如拟种瓜四亩,留四月种 〔7〕 ;并锄十遍。蔓菁、芥子,并锄两遍。葵、萝卜,锄三遍。葱,但培锄四遍。白豆、小豆 〔8〕 ,一时种,齐熟,且免摘角。但能依此方法,即万不失一。

【注释】

〔1〕“校平”,金抄等如字,明抄等作“邵平”。启愉按: 邵平即召平,以种瓜著称(卷二《种瓜》有引述),但无种萝卜事迹,湖湘本校语已疑其讹。“校”通“较”,“平”谓平常、一般,“似”为比拟之词,含有“超过”的意思。“似校平”者是说比一般的土地要好些的拿来种瓜、萝卜,这是比较“灼然良沃”(明显肥沃)的土地说的。

〔2〕“其菜”,指什么菜,是回指上文二亩半的“诸杂菜”?还是悬拟之词,另作一端,如说“至于种别的菜”?如指前者,则“良沃地二亩”,少了半亩,应补“半”字;如指后者,虽可解释,但很勉强。

〔3〕 “作畦,栽蔓菁,收子。”启愉按: 这是秋种蔓菁至冬选收种株,假植在荫室内或避风冻处,到来春移植于露地,至夏收子。移植时可预先作畦栽植。《农桑辑要》卷五《萝卜》“新添”记载至冬拔取萝卜,去叶留心,埋藏在窖内,中间放通气草一把,至春芽生,取出,“作垅或畦,下粪栽之”,“夏至后收子,可为秋种”。这里移植蔓菁收子,与此相类。

〔4〕 “并须盛裹”,不大好理解。阴历五六月老熟收子的菜是不少的,作一年生、两年生或三年生栽培的有春葵、莴苣、芥菜、蔓菁、萝卜、大葱等等。菜老熟了自然要收,但为什么都要包裹起来,不明。如果是指留种的植株,拔后包裹起来以免交叉混杂,那该说“留种者并须盛裹”,则有脱文。可又为什么不留种的不早早拔去,争取早些整地,却留着消耗地力?总之,本篇叙述,颇多不明,疑传刻中有错乱。

〔5〕莴苣: 这是夏莴苣。上文二月种的是春莴苣。

〔6〕这两天的后一天,是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城市里需要较多的瓜果蔬菜,所以先一日准备好赶节去卖。旧时乞巧节,妇女陈设瓜果于庭院中以乞巧;道观在中元节作斋醮,佛寺在中元节作盂兰盆会,需要百味瓜菜供祭,僧俗仕女麕集,百戏纷呈,瓜菜消费量也大。

〔7〕留四月种: 等到四月里种。也可以解释为留四月熟的瓜子作种。不过,上句二月种瓜,四月不可能有老熟瓜子作种。“留”是延迟、等待的意思,所以这句应作推迟播种解释。其所以推迟,大概因为播种面积较大,而夏日成熟快,好凑在炎热天消费量大时上市,也可以去盂兰盆会赶闹市。

〔8〕白豆: 当指饭豆(Phaseolus calcaratus)之白色者。 小豆: 现在通常指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但古时非指一种,赤豆、赤小豆、绿豆、黑小豆等等都可以叫小豆。绿豆、赤小豆一般先后分批成熟,但也有不少是一齐成熟整株拔收的。《杂说》取其一齐成熟,则亦不排除绿豆、赤小豆之一齐成熟者。但白豆、小豆同时种,不一定同时成熟,所谓“一齐成熟”只是指其本种一齐成熟而已。

【译文】

如果距离城市近,一定要多种瓜、蔬菜、茄子等,可以供给自家吃用,有余还可以出卖。比如有十亩的地,选得显然肥沃的五亩,拿二亩半种葱,二亩半种各种杂菜;其余比一般的地肥些的种瓜、萝卜。种菜,每年春天二月里,选择肥熟的地二亩,种葵菜、莴苣。作好畦,移植蔓菁〔种株〕,收种子。到五月、六月,拔掉各种先成熟的菜,都必须包裹起来(?),并把种子打收完毕。该在空出地上种上蔓菁、莴苣、萝卜等,看稀稠情况锄间定苗。到七月初六和十四日这两天,如果自家有车有牛,全都割下来运到城里去卖;如果没有车牛,可以整批地盘给人家。随即在那空菜地接着种秋菜。

葱,四月种。萝卜和葵菜,六月里种。蔓菁,七月种。芥,八月种。瓜,二月种;如果准备种四亩地的瓜,等到四月里种;都要锄十遍。蔓菁、芥子,都锄两遍。葵、萝卜,锄三遍。葱,特别边锄边培土四遍。白豆、小豆,同时种,〔各自〕一齐成熟,免得分批摘荚。只要依照这些方法去做,万无一失。 OeZAoHfnLDSvTfENgw8U0xAtX2fZ5sQS0mu7HrbMzXiUIWb44WaGL5e/mb+CP9W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