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种胡荽第二十四

胡荽宜黑软、青沙良地 〔1〕 ,三遍熟耕。 树阴下,得;禾豆处,亦得。

春种者,用秋耕地。开春冻解地起有润泽时,急接泽种之。

种法: 近市负郭田,一亩用子二升,故穊种,渐锄取,卖供生菜也。外舍无市之处,一亩用子一升,疏密正好。六七月种,一亩用子一升 〔2〕 。先燥晒,欲种时,布子于坚地,一升子与一掬湿土和之,以脚蹉令破作两段 〔3〕 。多种者,以砖瓦蹉之亦得,以木砻砻之亦得。子有两人,人各着,故不破两段,则疏密水裛而不生 〔4〕 。着土者,令土入壳中,则生疾而长速。种时欲燥,此菜非雨不生 〔5〕 ,所以不求湿下也 〔6〕 。于旦暮润时,以耧耩作垅,以手散子,即劳令平。 春雨难期,必须藉泽,蹉跎失机,则不得矣。地正月中冻解者,时节既早,虽浸,芽不生,但燥种之,不须浸子。地若二月始解者,岁月稍晚,恐泽少,不时生,失岁计矣;便于暖处笼盛胡荽子,一日三度以水沃之,二三日则芽生,于旦暮时接润漫掷之,数日悉出矣。大体与种麻法相似。假令十日、二十日未出者,亦勿怪之,寻自当出。有草,乃令拔之。

菜生三二寸,锄去穊者,供食及卖。

【注释】

〔1〕胡荽: 即芫荽(Coriandrum sativum),伞形科,一、二年生蔬菜,通名香菜。植株矮小,叶细薄柔嫩,有一种特别的香气,可以生吃,也可以煮吃或盐渍,并可冻藏在冬季供食。种子可作香料调味,也供药用。

〔2〕本篇多有错简倒乱,这里“六七月种,一亩用子一升”,即其一例。这里上下文都是讲春种胡荽,不宜突入六七月种的用种量,怀疑应在下文“秋种者”下,被误窜入此。在译文中加圆括号“( )”以示错简或衍文。

〔3〕令破作两段: 将种实搓破成两半个。启愉按: 芫荽的果实是复子房果,两个子房中各有一粒种子,但种孔被果柄堵塞着,所以必须搓开使分成两半个,就是使两个分果完全脱离果柄,露出种孔,幼芽才可能透过种孔长出来。否则,种子被果柄闭塞着,水分不足会干死,水分过多会缺氧窝死。

〔4〕“疏密”,费解。有人解释为出苗有疏有密,和文意联系不上;又有人解释“疏”为种子“难以全面接触土壤”,也很牵强。胡荽的果实是复子房果,每一子房中有一粒种子,种孔连接在果柄上,被果柄堵塞住。果实被搓开为两半后,两个分果脱离果柄,种孔露出,幼芽才容易长出来。否则,种孔封闭着,即使水分可以渗过果壳进入种子,幼芽仍很难伸展出来,就形成所谓“水裛而不生”。因此,“疏密”疑是“绵密”的误写。

〔5〕非雨不生: 没有雨不会出苗。启愉按: 这是有条件的,小雨有利,大雨急雨不行。因为芫荽种子发芽时最怕下大雨,那同样会被水窝坏,不能出苗。它的子叶瘦小,出土力弱,如果碰上大雨急雨,则表土板结,子叶就钻不出土面而被闷死。

〔6〕“湿下”,《要术》概指趁地湿润时下种,如下文“所以不同春月要求湿下”,即此意。但在这里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用燥子播种,就是不需要作浸种处理,也就是下文说的“但燥种之,不须浸子”。严格说来,“湿下”该作“浸子”,才不致有混淆。

【译文】

胡荽宜于种在黑色壤土或者灰色砂质壤土的好地,地要细熟地耕三遍。 树荫下可以种,种谷子、豆子的地也可以种。

春天种的,用去年秋耕的地。开春解冻后,土壤酥碎松浮有润泽的时候,赶紧趁墒种下去。

种的方法: 在城郊靠近城市的地,一亩用二升子,特意种得密些,逐渐地分次锄出来,卖给人家作生菜吃。在外村没有市场的地,一亩用一升子,疏密正合适。(六七月种,一亩用一升子。)先把种实晒干燥,临种前,把种实铺在硬地上,一升种实,和进一把湿土,用脚来回地踩搓,将种实搓破成两半个。 种得多的,用砖瓦来搓破也可以,或者用木砻来砻破也可以。种实里面有两粒种子,种子是各自分开长着的,所以如果不破成两半个,那种孔被〔紧密〕堵塞住,种子便会被水窝坏长不出苗。之所以要和进湿土,是让湿土进入果壳里面,那发芽就快,生长也快。要用燥子播种,因为这种菜没有雨不会出苗,所以不要求用湿子下种。 在早晨或晚上地里潮润的时候,用耧犁耩出播种沟,就撒子在沟里,随即耢平。 春天的雨难得遇到,必须趁墒下种,如果拖拉错过时机,那就麻烦了。地土正月里就解冻的,时令还早,种子就是浸着也不发芽,所以只要用燥子种下去,不需要浸种。要是二月才解冻的,时令稍为晚了点,只怕墒不够,不能及时发芽,就错失了这年的计划安排。这时,该在温暖的地方,用竹笼盛着胡荽种子,一天用水浇淋三次,两三天后就发芽了;在清晨或晚上地里返润时,就趁润撒播下去,过几天就都出苗了。办法大致和种大麻相似。假如十天、二十天还没有出苗,也不必惊怪,不久自然会出苗的。有草,就要拔掉。

菜长到两三寸长时,把密的锄出来,可以供食,也可以出卖。

十月足霜,乃收之。 〔1〕

取子者,仍留根,间 古苋反 拔令稀, 穊即不生。 以草覆上。 覆者得供生食,又不冻死。

又五月子熟 〔2〕 ,拔取曝干, 勿使令湿,湿则裛郁。 格柯打出 〔3〕 ,作蒿篅盛之 〔4〕 。冬日亦得入窖,夏还出之。但不湿,亦得五六年停。

一亩收十石 〔5〕 ,都邑粜卖,石堪一匹绢。

若地柔良,不须重加耕垦者,于子熟时,好子稍有零落者,然后拔取,直深细锄地一遍,劳令平,六月连雨时,穞 音吕 生者亦寻满地,省耕种之劳。

秋种者,五月子熟,拔去,急耕,十余日又一转,入六月又一转,令好调熟,调熟如麻地。即于六月中旱时,耧耩作垅,蹉子令破,手散,还劳令平,一同春法。但既是旱种,不须耧润。此菜旱种,非连雨不生,所以不同春月要求湿下 〔6〕 。种后,未遇连雨,虽一月不生,亦勿怪。麦底地亦得种,止须急耕调熟。虽名秋种,会在六月。六月中无不霖,遇连雨生,则根强科大。七月种者,雨多亦得;雨少则生不尽,但根细科小 〔7〕 ,不同六月种者,便十倍失矣。大都不用触地湿入中。

生高数寸,锄去穊者,供食及卖。

作菹者,十月足霜及收之。一亩两载,载直绢三匹。若留冬中食者,以草覆之,尚得竟冬中食。

其春种小小供食者,自可畦种。畦种者,一如葵法。

若种者 〔8〕 ,挼生子,令中破,笼盛,一日再度以水沃之,令生芽,然后种之。再宿即生矣。 昼用箔盖,夜则去之。昼不盖,热不生;夜不去,虫栖之。

凡种菜,子难生者,皆水沃令芽生,无不即生矣。

作胡荽菹法: 汤中渫出之 〔9〕 ,着大瓮中,以暖盐水经宿浸之。明日,汲水净洗,出别器中,以盐、酢浸之,香美不苦。亦可洗讫,作粥清、麦 〔10〕 ,如 、芥菹法 〔11〕 ,亦有一种味。作裹菹者 〔12〕 ,亦须渫去苦汁,然后乃用之矣。

【注释】

〔1〕“十月足霜,乃收之”,上面讲的是春种胡荽,春胡荽到夏季生命周期就结束,不可能延长到“十月足霜”的时候还有得收。其实这讲的是秋种胡荽,到十月收叶作菹菜的,就是下文说的“作菹者,十月足霜乃收之”。由于这两处的上文同样有“锄去穊者,供食及卖”的句子,看错了就把“十月足霜乃收之”这句也错写在春种胡荽下面。所以,这句似乎是衍文;不然,也该在秋种的“供食及卖”下面。从这句下面,开始有大段错简。就是下面“取子者,仍留根”一直到“穞生者亦寻满地,省耕种之劳”,要和“秋种者”一直到“锄去穊者,供食及卖”倒换过来,即前者移后,后者移前。原因很简单,春胡荽不能越冬收子,秋胡荽则可草覆保温,在露地越冬收子。这是沈阳孟方平同志的意见。

〔2〕又五月: 第二个五月。“又”是承接秋种胡荽五月拔去老株的“五月”说的,秋种时当年五月拔去春胡荽不要(没有提到收子,因其子不能作种),整熟地,六月下种,到翌年五月子熟收子,所以这翌年五月是“又五月”,即第二个五月。但原文错简,“又五月”反而在秋种“五月”之前,讲不通,所以二者应该倒过来,故在译文中用“( )”括出。

〔3〕格柯: 格是杖,柯是柄,格柯疑是单杖的“枷”,即《释名·释用器》所说“加杖于柄头”的“枷”。《马首农言》“种植”说:“打谷耞板,俗名拉戈。”音近格柯,即是单板的耞。说详拙作《思适磋言》,《中国农史》1983年第2期。

〔4〕蒿篅(chuán): 蒿草编成的容器。孟方平说现在不见有用蒿草作容器的,《要术》所有作容器的“蒿”字都是“稿”的俗假字,不知何据。其实《要术》本文和引书以蒿草作容器以及食用和杂用的相当多,不能少见多怪,以今况古。

〔5〕一亩收十石: 一亩地收到十石胡荽子。需要核算一下。启愉按: 芫荽的果实,1市升重约330克,1亩的产量,现今大约是100公斤左右。后魏1石,约合今4市斗,1亩约合今1.016市亩。换算如下:

1市石=100市升 1公斤=1 000克

330克×100市升=33 000克

33 000克÷1 000克=33公斤(1市石的重量)

100公斤÷33公斤=3.03市石(1市亩的产量)

后魏1亩=1.016市亩

100公斤×1.016市亩=101.6公斤

101.6公斤÷33公斤=3.08市石(后魏的亩产)

但记载的是1亩收10石,10×4市斗=4市石,比3.08市石几乎超过1市石,产量很高,似乎夸大了。古人爱用一五、一十之类的概数,恐怕不能作准。

〔6〕“此菜旱种,非连雨不生,所以不同春月要求湿下”,这是对“不须耧润”说的,疑是注文而误为正文。

〔7〕“但”,各本同,日译本疑“且”之误。

〔8〕“若种者”,孟方平同志认为“若”是“夏”字之误。据文内所记,催芽和出土,是春迟而夏速;夏日气温高,所以白天要用箔盖,并且夜间要防虫,春天则都无须。

〔9〕渫(xiè): 焯(chāo)。这字在《要术》烹饪各篇用得很多,也写作“煠”、“ ”,意思是在沸汤中暂滚一下就捞出来,目的在解去其苦、辣、涩乃至腥恶的气味。

〔10〕“作粥清、麦 末”,原作“作粥津、麦 味”,不可解。据卷九《作菹藏生菜法》的“葵菘芜菁蜀芥咸菹法”条改正。麦 (huàn),即黄衣,一种整粒小麦作成的酱曲,见卷八《黄衣黄蒸及糵》篇。

〔11〕“ 、芥菹”: 菹、芥菹。见卷九《作菹藏生菜法》的“ 菹法”和“蜀芥咸菹法”。

〔12〕《要术》中菹法很多,但没有“裹菹”。下面《荏蓼》作蓼菹是用“绢袋盛,沉着酱瓮中”,颇像“裹菹”,未知是否此类。存疑。

【译文】

(十月受足了霜,然后收获。)

(准备收子的,让根仍然留在地里,间拔去让它稀疏些, 密了就长不好。 用草覆盖在上面。 盖着的宿根又长出嫩苗,可以供给生吃,又不会冻死。

(到第二个五月,种实成熟了,整株拔出来,晒干, 不能让它潮湿,湿着便会郁坏。 用“格柯”打下来,盛在蒿草编成的容器里。冬天也可以藏在地窖里,到夏天取出来。只要不受潮,也可以保存五六年。

(一亩地可以收到十石胡荽子。拿到都市里卖掉,一石子可以换到一匹绢。

(如果原来种的地松和肥美,不需要重新耕翻的,等到子实成熟时,有些好子稍稍掉落在地里之后,然后拔掉。这时只要深细地锄地一遍,随即耢平。到六月里下连雨时,落子自然长出,不久也会长满一地,却省去耕翻播种的劳累。)

(秋天种的,五月间原先种的子实成熟了,拔掉,赶快耕翻,过十几天,再耕一遍,一到六月,又耕一遍,耕得很松和软熟,软熟得像种大麻的地一样。就在六月里天旱时,用耧犁耩出播种沟,把种实搓破,撒在沟里,然后耢平,一切都和种春胡荽一样。所不同的,这既然是旱时下种,所以不必要地湿润时耧耩下种。这种旱种的菜,非遇到连雨是不会出苗的,所以跟春播的要求地湿时下种不同。下种后,没有遇到连雨,即使一个月还没出苗,也不要惊怪。麦茬地也可以种,但必须赶紧耕转,耕得松和软熟。这菜虽然名为“秋种”,实际上总要在六月种下。六月里没有不下连绵雨的,遇上连雨,就发芽出苗了,它的根强壮,发科也大。七月种的,雨多时也可以;如果雨少,就不能全都出苗,〔而且〕根细弱,发科也小,远远比不上六月种的,那便有十倍的损失。种胡荽,大都不能在地湿的时候踩进地里去。

(苗长到几寸长时,把稠密的锄出来,可以供食,也可以出卖。)

作菹菜的,到十月受足了霜,然后收割。一亩地收得两大车,一车值三匹绢。如果要留着冬天供食,就用草盖在上面,整个冬天都有得吃。

春天稍稍种些供日常吃的,自然可以采用畦种。畦种的方法,全同种葵一样。

〔夏天〕种的,用手搓开原胡荽子,使成两爿,盛在笼子里,一天淋两次水,让它发了芽,然后种下去。过两夜就出苗了。 白天用箔盖上,夜间去掉。白天不盖,太热,不出苗;夜间不去掉,会有虫在里面活动。

凡是种菜,种子难得出苗的,都可以用水浸、淋,让它发芽,再种下去,就没有不出苗的了。

作胡荽菹的方法: 在沸水里焯一下,捞出来,放入大瓮中,灌进暖盐水浸着,过夜。第二天,汲清水荡洗干净,拿出来,装入另外的容器中,用盐和醋浸着,香美好吃,没有苦味。也可以在洗干净之后,加入稀粥浆和麦 末,像作 菹和芥菹的方法,另有一种味道。如果作“裹菹”,也必须先焯去苦汁,然后才可以作。 CxBMq67P22lKaYmBczq/AadweR+vA507FwwdI+t9kxMrW5QP9Wr+FdYCbmf5w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