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种蜀芥、芸薹、芥子第二十三

《吴氏本草》云 〔1〕 :“芥蒩,一名水苏,一名劳抯。” 〔2〕

【注释】

〔1〕《吴氏本草》: 《隋书·经籍志三》医方类记载“梁有华佗弟子《吴普本草》六卷,亡”,即是此书。至唐时征书又出现,著录于新旧《唐书》经籍志。今已亡佚。吴普,东汉末广陵(今扬州)人,著名医学家华佗(?—208)弟子。

〔2〕《御览》卷九八〇“芥”引《吴氏本草》同《要术》,但“蒩”误作“葅”,“抯”作“祖”。《名医别录》记载水苏的异名有鸡苏、芥蒩、劳祖等。《方言》卷一〇:“南楚之间凡取物沟泥中谓之抯。”水苏(Stachys japonica),《唐本草》注“生下湿水侧”,《本草图经》“生水岸傍”,吴普是广陵(治所在今扬州)人,则《要术》引作“劳抯”,似乎也合适。又,水苏是唇形科植物,与苏、荏同科,虽有“芥蒩”的异名,实际和十字花科的芥、芸薹毫不相干,而且下文《荏蓼》同样引到此条,引在《荏蓼》篇是对的,引在这里不合适,疑系窜衍。

【译文】

《吴氏本草》说:“芥蒩(zū),又叫水苏,又叫劳抯(zhā)。”

蜀芥、芸薹取叶者 〔1〕 ,皆七月半种。地欲粪熟。蜀芥一亩,用子一升;芸薹一亩,用子四升。种法与芜菁同。既生,亦不锄之。

十月收芜菁讫时,收蜀芥。 中为咸淡二菹,亦任为干菜。 芸薹,足霜乃收 〔2〕 。不足霜即涩。

种芥子,及蜀芥、芸薹收子者,皆二三月好雨泽时种。 三物性不耐寒,经冬则死,故须春种。 旱则畦种水浇。

五月熟而收子。 芸薹冬天草覆,亦得取子 〔3〕 ;又得生茹供食。

崔寔曰:“六月,大暑中伏后 〔4〕 ,可收芥子。七月、八月,可种芥。”

【注释】

〔1〕蜀芥: 现代植物分类上有大芥菜(Brassica juncea)和小芥菜(Brassica cernua)的分别。蜀芥,可能是大芥。下文“芥子”,可能是小芥。《本草纲目》卷二六以“白芥”为蜀芥,白芥则是Brassica alba。 芸薹: 是油菜的一种,并不是所有的油菜都是芸薹。汉以来所称的芸薹,属于白菜类型,植株较矮小,是Brassica campestris,亦称胡菜,今称薹菜,主要分布于北方各省。《要术》所种,应属此种。另有芥菜类型和甘蓝类型的。芥菜类型植株高大,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等地。甘蓝类型近年才从外国传入,现在栽培面积在迅速扩大。

〔2〕这是收叶作为鲜菜供食的。芸薹叶须经霜冻后才柔嫩味美。塌菜类、油冬菜类也是这样。

〔3〕芸薹收子,可以春播夏收,也可以秋播而覆草越冬,到来夏收子。《要术》就明确记载着这两种收子法。其所种同是白菜类型的种。收子目的是采收种子,还没有用来榨油的记载。

〔4〕“大暑中伏”,《玉烛宝典·六月》引《四民月令》无“伏”字,《要术》有这字是衍文。启愉按: 中伏和大暑是紧挨着的,中伏在大暑前后一二天或四五天,或在同一天,日子这样近,没有兼定两个日子的必要。农历每月两个节气,古称月初者为“节”,月中者为“中”。《四民月令》概依此称,即月初的都称为“节”,如三月清明节,四月立夏节,五月芒种节,八月白露节等;月中的都称为“中”,如正月雨水中,二月春分中,三月谷雨中等,辨别很清楚,丝毫没有混淆。而大暑正属于“中气”,故称“大暑中”,再拖个“伏”就没有意义。

【译文】

蜀芥、芸薹准备采叶供食的,都在七月半下种。地要上粪整熟。蜀芥一亩地用一升种子,芸薹一亩地用四升种子。种法和种芜菁一样。出苗以后,也不要锄。

十月收完芜菁根之后,就收蜀芥。 可以腌作咸菹或淡菹,也可以晒作干菜。 芸薹,等受足了霜才收。 没有受足霜的,味道粗涩。

种芥子,以及种蜀芥、芸薹收种子的,都在二三月里趁雨水好的时候下种。 这三种植物都不耐寒,越冬会死,所以须要春天种。 如果天旱没有好雨水,那就采用畦种浇水的办法。

五月,种子成熟了就收种子。 不过,芸薹冬天用草覆盖着,也可以越冬收子;又可以得到鲜菜供食。

崔寔说:“六月,大暑后可以收芥子。七月、八月,可以种芥。” +9c84xbmMGJqBr5STbb4XSAtqFXZOoL+T/EL32l3d2iiVgul1s/YgJXfnxUlQ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