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蔓菁第十八
菘、芦菔附出

《尔雅》曰 〔1〕 :“ ,葑苁。”注:“江东呼为芜菁,或为菘,菘、 音相近,则芜菁。” 〔2〕

《字林》曰:“ ,芜菁苗也,乃齐鲁云。”

《广志》云:“芜菁,有紫花者,白花者。”

【注释】

〔1〕引文见《尔雅·释草》,“ ”作“须”。关于后面的“注”,《尔雅》郭璞注是“未详”,孙炎注是:“须,一名葑苁。”(《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孔颖达疏引)这里的注文有不同,未悉出自何人。清臧庸(镛堂)将《要术》此注辑入所纂《尔雅汉注》中,则认为是汉人所注,清郝懿行《尔雅义疏》只推定为“旧注之文”。又,《要术》明抄等原无“注”字,据湖湘本补入。

〔2〕古人对某些相似的植物往往混为一物。这里《尔雅》的某一注者把芜菁当作菘菜,即其一例。其实芜菁(Brassica rapa,十字花科,现在北方通称蔓菁)是根菜类蔬菜,肉质根肥大,可供食,菘菜是白菜类蔬菜,以叶供食,二者不同。不过,二者叶和花(黄色)有些相似,或者又由于栽培环境和管理不善,芜菁肉质根不长大,有些像菘菜,因此误认为一物?但贾氏指出菘菜像芜菁,叶丛大,不是芜菁,不能混淆。古人又把萝卜当作芜菁(下文)。《方言》说:“芜菁开紫花的叫作芦菔。”芦菔即萝卜。按: 芜菁花黄色,没有紫花的,紫花的是萝卜,不是芜菁。《广志》也说:“芜菁有紫花的,有白花的。”实际也把萝卜当作芜菁,因为萝卜才有紫花、白花的。贾氏也予以辨正,指出萝卜根(肉质根)粗大,可以生吃,但芜菁根不能生吃,俗话说:“生吃芜菁,没有人情。”贾氏通过细心的观察分析,抓住植物形态、生理、性状等的不同“把柄”,对千百年来混二为一的类似植物,第一个予以鉴别辨正,在植物分类上有独到的见解(此外还有梅和杏、棠和杜、楸和梓等)。

【译文】

《尔雅》说:“ ,是葑苁(cōng)。”注解说:“江东称为芜菁,或称为菘,菘和 语音相近, 就是芜菁。”

《字林》说:“ ,是芜菁苗,是齐鲁的方言。”

《广志》说:“芜菁,有紫花的,有白花的。”

种不求多,唯须良地,故墟新粪坏墙垣乃佳。 若无故墟粪者 〔1〕 ,以灰为粪,令厚一寸;灰多则燥不生也 。耕地欲熟。

七月初种之。一亩用子三升。 从处暑至八月白露节皆得。早者作菹,晚者作干。 漫散而劳。种不用湿。 湿则地坚叶焦。 既生不锄 〔2〕

九月末收叶, 晚收则黄落 。仍留根取子。十月中,犁粗 ,拾取耕出者。 若不耕 ,则留者英不茂 〔3〕 ,实不繁也。

其叶作菹者,料理如常法。拟作干菜及 人丈反 菹者, 菹者,后年正月始作耳 〔4〕 ,须留第一好菜拟之。其菹法列后条 〔5〕 。割讫则寻手择治而辫之,勿待萎, 萎而后辫则烂。 挂着屋下阴中风凉处,勿令烟熏。 烟熏则苦。 燥则上在厨积置以苫之。 积时宜候天阴润,不尔,多碎折。久不积苫则涩也。

春夏畦种供食者,与畦葵法同。剪讫更种,从春至秋得三辈,常供好菹。

取根者,用大小麦底。六月中种。十月将冻,耕出之。 一亩得数车。早出者根细。

【注释】

〔1〕“故墟粪”,“墟”疑“垣”字之误,“故垣粪”即指用旧墙土作粪。

〔2〕既生不锄: 出苗后,不要锄。在田间管理上,芜菁没有像葵那样要求精细重视,肥水管理和中耕锄草都是这样。锄苗可以同时间苗,芜菁既然不锄,也没有提到手间,这是不行间苗的。但间苗是很重要的。芜菁虽然管理上可以简便些,但幼苗期间土壤仍要经常保持疏松,雨后尤其需要中耕除草,促使生长旺盛。根部逐渐发育露出地面时,更需要培土,以利肉质根的次生生长,并使肉质根盖在地下,则表皮细润,颜色正常,品质也提高。《要术》显然对芜菁的栽培管理是相当粗放的。

〔3〕英: 指嫩叶,这里指着生于短缩茎上的新叶丛。按: 这是撒播芜菁,十月中粗疏地犁起土条,翻出一部分芜菁根收根,另一部分留着越冬,明年收子。但须注意,九月底收叶,怎样收法,是摘叶还是切断其茎。据下文“割下后”,应是割茎,保留着短缩茎基部(根颈部),使潜伏芽蘖生新枝叶,即所谓“英”。但根颈部接近地面,容易受冻害,《要术》没有提到保护措施。这样露地越冬收子的处理法,现在不采用。

〔4〕“后年”,各本相同,《辑要》引改为“次年”,没有错。按: 古称“后年”,实是后一年的意思,就是现在说的明年,非指明年的明年。卷六《养羊》的“后年春”,也是指明年春。其他文献如《晋书·杜预传》的“当须后年”,实际也是明年。《辑要》改为“次年”,后人读此,免致混淆。又,去年,古亦常称“前年”,即今年前的一年,与今称去年之去年为“前年”不同,如卷二《水稻》引《周礼·稻人》郑玄注的“扬去前年所芟之草”,所指实即去年也。他如《史记·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指的都是去年的事情,裴骃《集解》引张晏说:“往年、前年同年,使文相避也。”

〔5〕 菹是一种用麦曲加黍米淀粉酿制而成的菹菜,制法见卷九《作菹藏生菜法》的“ 菹法”。

【译文】

种芜菁不要求种多,但必须是好地,在连作地上新近上过陈墙土作粪的很好。 如果没有〔陈墙土〕作粪,就用灰作粪,施上一寸厚;灰太多了土会过燥,苗就出不了了。 地要耕整得细熟。

七月初种下去。一亩地用三升种子。 从处暑到八月白露节,都可以种。早种的作腌菜,晚种的作干菜。 撒播,耢盖好。地湿时不要种。 地湿盖后紧实,长出的叶子会干焦。 出苗后不要锄。

九月末,收获叶子, 收晚了叶子会发黄掉落。 仍然留着根,准备收种子。十月中,粗粗地犁起土条,拾取翻出来的芜菁根。 如果不粗疏地犁过,留着的芜菁的嫩叶长不茂盛,明年结的子实就少了。

叶子准备腌作菹菜的,按通常的办法处理。准备作干菜和“ 菹”的, 所谓 菹,是明年正月才开始酿制的,须要留着第一等好菜作准备。它的作法后文有专条说明。 割下后,随手选择整理出来,打成辫形,不要延迟让蔫了, 蔫了再打辫,就会烂坏。 再两头相结挂在屋里不见太阳风凉的地方,但不能被烟熏。 烟熏过味道就苦。 干了之后,上在橱架上堆积起来,上面用东西盖好。 堆积时该等候潮润的阴天,不然的话,叶便会破碎折断。长时间不堆积起来盖好,味道会粗涩。

春夏两季种来作为常吃的,可以采用畦种法,畦种的方法跟种葵菜相同。剪完,拔掉又种上,从春到秋,可以种三季,经常有好菹菜供吃。

以收根为目的的,用大麦小麦茬的地。六月中种。十月快结冻前,耕翻出来收根。 一亩地可以收到几车根。早耕出的根小。

又多种芜菁法: 近市良田一顷,七月初种之。 六月种者,根虽粗大,叶复虫食;七月末种者,叶虽膏润,根复细小;七月初种,根叶俱得。 拟卖者,纯种九英 〔1〕 。九英叶根粗大,虽堪举卖,气味不美。欲自食者,须种细根。

一顷取叶三十载。正月、二月,卖作 菹,三载得一奴。收根依 法,一顷收二百载。二十载得一婢。 细剉和茎饲牛羊,全掷乞猪 〔2〕 ,并得充肥,亚于大豆耳 。一顷收子二百石,输与压油家,三量成米,此为收粟米六百石,亦胜谷田十顷。

是故汉桓帝诏曰 〔3〕 :“横水为灾,五谷不登,令所伤郡国,皆种芜菁,以助民食。” 〔4〕 然此可以度凶年,救饥馑。干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藉口,何必饥馑? 若值凶年,一顷乃活百人耳。

蒸干芜菁根法: 作汤净洗芜菁根,漉着一斛瓮子中,以苇荻塞瓮里以蔽口,合着釜上,系甑带;以干牛粪燃火,竟夜蒸之。粗细均熟,谨谨着牙,真类鹿尾。蒸而卖者,则收米十石也 〔5〕

【注释】

〔1〕九英: 九英芜菁。启愉按: 古人常把芜菁当作菘菜或萝卜,其实后人习俗上也有混叫的。例如芜菁有的地方俗名“九英菘”,江西的地方志上仍有叫小萝卜为蔓菁的。芥菜的变种大头芥(即大头菜),其叶除中央主要叶丛外,在周围还有小叶丛数簇。小芥菜中有一种俗名“九头芥”的,主茎外围涌生着多条小侧茎。此类都是所谓“多头种”。但芜菁的叶只有中央一丛而已,不具分簇或分头,则所谓“九英”,应指短缩茎上分生着多片长大的羽状分裂叶,成为一大丛。

〔2〕乞: 这里作“给予”解。

〔3〕汉桓帝(132—167): 东汉晚期皇帝,在位21年,到死都被外戚和宦官专权。

〔4〕此诏记于《东观汉记》,见《御览》卷九七九“芜菁”引,其年份为东汉桓帝永兴二年(·桓帝本纪》也载此事,是: 永兴二年“六月,彭城泗水,增长逆流,诏司隶校尉、部刺史曰:‘蝗灾为害,水变仍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其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事实是蝗灾以后,继以水灾,故《东观汉记》并称“蝗、水”。《要术》的“横”,疑是“蝗”字之误。郡国: 国与郡相当,都是县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划。始于汉,至隋废国存郡。

〔5〕“收米十石”,没有说明多少芜菁根,照行文习惯,应是承上文“一斛瓮”的芜菁根说的。但经济效益未免太高。

【译文】

又多种芜菁的方法: 靠近城市用一顷好地,七月初种下去。 六月种的,根虽然粗大,但叶子遭受虫害;七月底种的,叶子虽然肥润,但根却细小;只有七月初种的,根和叶子都好。 打算卖给人家的,全种九英芜菁。 九英芜菁,叶子和根都粗大,虽然卖得钱多,但气味都不好。自己吃的,该种细根芜菁。

一顷地可以收三十车的叶。正月、二月,卖给人家作 菹,三车叶可以换得一个奴。收根时,依照犁地翻出的办法,一顷地可以收二百车根。二十车根可以换得一个婢。 把根斩碎拌和在茎里一起喂牛羊,或者整块地扔给猪吃,都能长得膘肥,比大豆只稍微差点。 一顷地还可以收二百石种子,拿来卖给榨油作坊,可以换得三倍的米,也就是总共收得六百石的粟米,胜过种十顷的谷田。

所以汉桓帝下诏说:“洪水横流成灾,五谷没有收成,命令受灾害的郡国,都种上芜菁,以接济粮食。”这说明芜菁可以度过凶年,解救饥荒。其实芜菁根晒干后蒸熟吃,又甜又美,自可当粮食充饥,何必要到荒年才种呢? 如果碰上荒年,一顷地的芜菁只能救活一百人罢了。

干芜菁根的蒸熟方法: 烧热水把干芜菁根洗干净,捞出来倒进一斛容量大的瓦瓮中,拿芦苇两头都塞进瓮里,遮蔽瓮口,倒转扣合在釜甑上,系上甑带;下面用干牛粪缓缓地烧着,蒸上一整夜。这样,大的小的都熟了,吃时细致紧密有嚼劲,真像鹿尾一样。这样蒸熟后卖掉,一斛根(?)可以收得十石米。

种菘、芦菔 蒲北反 法,与芜菁同。 菘菜似芜菁,无毛而大。《方言》曰 〔1〕 :“芜菁,紫花者谓之芦菔。” 〔2〕 按: 芦菔,根实粗大,其角及根叶,并可生食,非芜菁也。谚曰:“生噉芜菁无人情。 ”取子者,以草覆之,不覆则冻死。秋中卖银 〔3〕 ,十亩得钱一万。

《广志》曰:“芦菔,一名雹突。”

崔寔曰:“四月,收芜菁及芥、葶苈、冬葵子 〔4〕 。六月中伏后,七月可种芜菁,至十月可收也。”

【注释】

〔1〕《方言》: 西汉末扬雄(前53—18)撰,记述西汉时代各地区方言,为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著作。

〔2〕见《方言》卷三:“ 、荛,芜菁也。……其紫花者谓之芦菔。”

〔3〕“银”,湖湘本校语:“银似钱误。”《渐西》本即据以改为“钱”字,但嫌重沓。清末黄麓森《仿北宋本齐民要术》稿本(未出版)则改为“根”字,可能是“根”字之误。

〔4〕葶苈: 十字花科,学名Rorippa montana,原野杂草。种子供药用,为利尿及祛痰药。这是采子供药用的。 冬葵: 指葵菜越冬收种子者。

【译文】

种菘菜和芦菔的方法,与芜菁相同。 菘菜像芜菁,叶上没有毛,棵大。《方言》说:“芜菁开紫花的叫作芦菔。”〔思勰〕按: 芦菔的根和子实都比较粗大,它的嫩角、嫩叶和根都可以生吃,并不是芜菁。〔芜菁是不能生吃的,〕所以俗话说:“生吃芜菁,没有人情。” 准备收种子的,冬天要用草覆盖,不盖就会冻死。秋天收〔根〕卖掉,十亩地可以卖得一万文钱。

《广志》说:“芦菔,又名雹突。”

崔寔说:“四月,收芜菁、芥、葶苈和冬葵的种子。六月中伏以后到七月,可以种芜菁,到十月可以收获。” gi2pEQC6hejAesy3lve5/JxoUOVq0C+XTEp1mjFvhiPj0T1cnOAhF2wWs5RjX7W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