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种芋第十六

《说文》曰 〔1〕 :“芋,大叶实根骇人者,故谓之‘芋’。”“齐人呼芋为‘莒’。”

《广雅》曰 〔2〕 :“渠,芋;其茎谓之 (公杏反) 〔3〕 。”“藉姑,水芋也,亦曰乌芋。” 〔4〕

《广志》曰 〔5〕 :“蜀汉既繁芋 〔6〕 ,民以为资。凡十四等: 有君子芋,大如斗,魁如杵 。有车毂芋,有锯子芋,有旁巨芋,有青边芋: 此四芋多子。有谈善芋,魁大如瓶,少子;叶如散盖,绀色;紫茎,长丈余;易熟,长味,芋之最善者也;茎可作羹臛,肥涩,得饮乃下。有蔓芋 〔7〕 ,缘枝生,大者次二三升。有鸡子芋,色黄。有百果芋,魁大,子繁多,亩收百斛;种以百亩,以养彘。有早芋,七月熟。有九面芋,大而不美。有象空芋,大而弱,使人易饥。有青芋,有素芋,子皆不可食,茎可为菹。凡此诸芋,皆可干腊,又可藏至夏食之。又百子芋,出叶俞县 〔8〕 。有魁芋,旁无子,生永昌县 〔9〕 。有大芋,二升,出范阳、新郑 〔10〕 。”

《风土记》曰:“博士芋,蔓生,根如鹅鸭卵。” 〔11〕

【注释】

〔1〕引《说文》稍有异文。下条见“莒”字下。“芋”有“大”义,又有“吁”义,《说文·口部》:“吁,惊也。”

〔2〕引文上条见《广雅·释草》,“渠”字多草头。《要术》原引作“其叶谓之 ”。按: 读·释草》,作:“葃菇、水芋,乌芋也。”《要术》引有“亦曰”,王念孙《广雅疏证》认为:“《广雅》之文,无言‘亦曰’者,盖误引。”启愉按: 古人引书,重在征引明事,往往对原文有删约,或在不违反原义下有加添,乃至前后倒置。这样的引法,见于《要术》中他人引《广雅》的,不乏实例。例如卷一〇“胡荾(五九)”郭璞引《广雅》就有:“枲耳也,亦云胡枲”;“郁(二五)”《诗义疏》引《广雅》“一名”、“亦名”还多至五个。说明这里是《要术》所添,不是误引。

〔3〕“公杏反”,各本或作“分杏反”,或作“必杏反”,均形似致误。按“ ”,《玉篇》“公杏反”,据改。

〔4〕藉姑: 即慈姑。 乌芋: 即荸荠,也偶有指慈姑的。本条水芋和乌芋,虽有“芋”名,实际都和芋无关。

〔5〕《御览》卷九七五“芋”引到《广志》这条,但多有错脱,几不可读,远不及《要术》完整明顺。《要术》引蜀地者十四种,非蜀地者“又百子芋”等三种,合共十七种。《御览》引十四种中脱“锯子芋”、“谈善芋”二种,而以非蜀产的“百子芋”、“魁芋”凑足十四种,殊不经。《王氏农书·百谷谱三·芋》又把《风土记》的“博士芋”混在《广志》十四种中。

〔6〕蜀汉: 蜀郡和汉中一带地方。

〔7〕蔓芋和下文蔓生的博士芋应是薯蓣一类的蔓性草本植物,虽有“芋”名,与芋无关。

〔8〕叶俞县: 《御览》卷九七五引《广志》作“叶榆县”,汉置,故治在今云南大理东北。

〔9〕永昌县: 三国吴置,故治在今湖南祁阳。

〔10〕范阳: 县名,故城在今河北定兴。又郡名,三国魏置,郡治在今河北涿州。 新郑: 县名,秦置,即今河南新郑。

〔11〕《御览》卷九七五引到《风土记》此条,文同。

【译文】

《说文》说:“芋,叶片大,根一大蔸,骇人,所以叫作‘芋’。”“齐人管芋叫作‘莒’。”

《广雅》说:“渠,就是芋;它的茎叫作‘ ’。”“藉姑,就是水芋,也叫作乌芋。”

《广志》说:“蜀汉的芋很多很多,老百姓拿它作生活资料。共有十四种: 有君子芋,一蔸有斗那么大,中央的芋魁像饭箩大小。有车毂芋,有锯子芋,有旁巨芋,有青边芋: 这四种芋芋子都多。有谈善芋,芋魁像瓶子那么大,但芋子少;叶片像张开的伞,青红色;叶柄紫色,一丈多长;容易烧熟,味道好,是上等最好的芋;叶柄可以加肉煮作羹臛,但肥腻,又噎喉,要喝水才能咽下去。有蔓芋,缘着枝条生长,大的差不多有二三升大。有鸡子芋,黄色。有百果芋,芋魁大,芋子很多,一亩地可以收到一百斛;种上百亩,可以养猪。有早芋,七月成熟。有九面芋,虽然大,不好。有象空芋,大而绵软,吃了容易饥。有青芋,有素芋,芋子都不可以吃,叶柄可以腌作菹菜。这十四种芋都可以晒作干,也可以生藏到明年夏天吃。另外还有百子芋,出在叶俞县。有魁芋,魁旁没有芋子,产在永昌县。还有大芋,有二升大,出在范阳、新郑。”

《风土记》说:“有博士芋,蔓生,块茎像鹅蛋、鸭蛋。”

《氾胜之书》曰:“种芋,区方、深皆三尺。取豆萁内区中,足践之,厚尺五寸。取区上湿土与粪和之,内区中萁上,令厚尺二寸;以水浇之,足践令保泽。取五芋子置四角及中央,足践之。旱,数浇之。萁烂 〔1〕 。芋生,子皆长三尺。一区收三石。

“又种芋法: 宜择肥缓土近水处,和柔,粪之。二月注雨,可种芋。率二尺下一本。芋生根欲深, 其旁以缓其土。旱则浇之。有草锄之,不厌数多。治芋如此,其收常倍。”

《列仙传》曰 〔2〕 :“酒客为梁 〔3〕 ,使烝民益种芋:‘三年当大饥。’卒如其言,梁民不死。” 按: 芋可以救饥馑,度凶年。今中国多不以此为意,后至有耳目所不闻见者。及水、旱、风、虫、霜、雹之灾,便能饿死满道,白骨交横。知而不种,坐致泯灭,悲夫!人君者,安可不督课之哉?

崔寔曰:“正月,可菹芋 〔4〕 。”

《家政法》曰:“二月可种芋也。”

【注释】

〔1〕萁烂: 豆茎腐烂。埋得那么厚实的隔年豆茎,在蓄水保墒方面会有作用,但不易腐烂提供腐殖质,供给养料的作用很有限。

〔2〕《列仙传》: 旧题西汉刘向(约前77—前6)撰,今存。后人认为是伪托。书中记述赤松子等神仙故事70则。历代文人多引为典实。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丛书集成》本《列仙传》卷上所记有异文,作:“酒客……为梁丞,使民益种芋菜,曰:‘三年当大饥。’”《御览》卷九七五“芋”引《列仙传》亦作“梁承,使”(“承”通“丞”)。则与《要术》金抄等所引有梁县的正职或佐贰之异。

〔3〕梁: 县名,汉置,故治在今河南临汝。

〔4〕“可菹芋”,各本相同,但《玉烛宝典·正月》引《四民月令》作“可种……芋”。启愉按: 菹是腌菜,但芋艿富含淀粉,不宜于作菹,卷九《作菹藏生菜法》介绍大量菹菜,唯独没有芋菹。只有芋茎(假茎)可以酿菹,但正月未有鲜芋茎。“菹”宜依《玉烛宝典》作“种”。

【译文】

《氾胜之书》说:“种芋,作区三尺见方,三尺深。拿豆茎放入区里,用脚踏紧,要有一尺五寸厚。把区里掘出来的湿土,和粪拌匀,填入区里豆茎的上面,要有一尺二寸厚。浇上水,踏实,让它保持润泽。拿五个芋子放在区的四角和中央,踏紧。天旱时,多次浇水。豆茎腐烂。芋生长后,芋子都有三尺长。一区可以收到三石芋。

“又一种种芋法: 应该选择肥美、松软而靠近水的地,耕整松和,施上粪。二月,下大雨时,把芋种下地,株距的标准是二尺。芋生长时,根长得深,可以在根的四围锄土,把土锄疏松。旱时就浇水。有草就锄,锄的次数不嫌多。这样管理芋田,收成常常可以加倍。”

《列仙传》说:“酒客作梁县县长,叫老百姓多多种芋,说:‘三年内有大饥荒。’后来果然应到他的话,因此梁民没有饿死。” 〔思勰〕按:芋可以救饥荒,度过凶年。现今“中国”人往往不把这个当一回事,后来甚至于长着耳目也不闻不问。一旦水、旱、风、虫、霜、雹的灾害袭来,便会出现满路饿殍、到处白骨的悲惨景象!明明知道而不去种植,因而招致灭亡,真可悲啊!作为君王,怎么可以不督促大家去种呢?

崔寔说:“正月,可以〔种〕芋。”

《家政法》说:“二月可以种芋。” kccyMsgWfmOz7ZF67e+EOFa9V7BOQiSdDxyuvUmtWbKpNQfK/hfTK42kQGx4d5T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