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种瓜第十四
茄子附

《广雅》曰:“土芝,瓜也;其子谓之 (力点反)。瓜有龙肝、虎掌、羊骹、兔头、 (音温) (大真反)、狸头、白 、秋无余、缣瓜,瓜属也。” 〔1〕

张孟阳《瓜赋》曰 〔2〕 :“羊骹、累错 〔3〕 子、庐江。”

《广志》曰 〔4〕 :“瓜之所出,以辽东、庐江、敦煌之种为美。有乌瓜、缣瓜、狸头瓜、蜜筩瓜、女臂瓜、羊髓瓜。瓜州大瓜 〔5〕 ,大如斛,出凉州。 须、旧阳城御瓜 〔6〕 。有青登瓜,大如三升魁。有桂枝瓜,长二尺余。蜀地温良,瓜至冬熟。有春白瓜,细小,小瓣,宜藏 〔7〕 ,正月种,三月成;有秋泉瓜,秋种,十月熟,形如羊角,色黄黑。”

《史记》曰:“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之‘东陵瓜’,从召平始。” 〔8〕

《汉书·地理志》:“敦煌,古瓜州,地有美瓜。” 〔9〕

王逸《瓜赋》曰 〔10〕 :“落疏之文 〔11〕 。”

《永嘉记》曰 〔12〕 :“永嘉美瓜 〔13〕 ,八月熟,至十一月,肉青瓤赤,香甜清快,众瓜之胜。”

《广州记》曰 〔14〕 :“瓜,冬熟,号为‘金钗瓜’。”

《说文》曰 〔15〕 :“ ,小瓜,瓞也。”

陆机《瓜赋》曰 〔16〕 “栝楼、定桃,黄 、白摶;金钗、蜜筩,小青、大斑;玄骭、素腕,狸首、虎蹯。东陵出于秦谷,桂髓起于巫山”也。 〔17〕

【注释】

〔1〕见《广雅·释草》,“土芝”作“水芝”,又多“桂支、蜜筩”二种,其他也有异文。“ ”,《要术》各本均误,据《广雅》改正。“大真反”,各本或作“大豆反”,或作“大具反”,均形似致误,《广雅》隋曹宪音注作“徒昆”切,与“大真”同切,故改为“大真”。

〔2〕张孟阳:名载,西晋文学家,官至中书侍郎,《晋书》有传。原有《张载集》,已亡佚。《瓜赋》,《类聚》卷八七“瓜”、《御览》卷九七八及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均引有张载《瓜赋》,内容均较详。

〔3〕“羊骹”,细长,恐非甜瓜。所谓“累错”,也许指瓜皮上有网纹交错。

〔4〕《初学记》卷二八“瓜”及《类聚》卷八七、《御览》卷九七八均引有《广志》,多有异文。“ 须”,三书所引均无此二字。“ ”即“厌”字,古县有“厌次”,在今山东惠民东,“须”未知是否是“次”字之误。

〔5〕敦煌出美瓜,古名瓜州。下文说产自甘肃凉州(今武威),则是从敦煌传进的。

〔6〕旧阳城: 秦和汉均置有阳城县,都在今河南境内,入晋均废,故以“旧”名。

〔7〕藏瓜,有鲜藏、干藏、腌藏、酱藏、蜜藏等法。

〔8〕见《史记·萧相国世家》。“从召平始”,作“从召平以为名也”,较胜。

〔9〕见《汉书·地理志下》。颜师古注说:“其地今犹出大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

〔10〕王逸: 东汉文学家,汉顺帝时官侍中。曾给《楚辞》作注,颇为后世所重视。《隋书》及新旧《唐书》经籍志均著录有《王逸集》,今已佚。所引《瓜赋》,类书未见。

〔11〕落疏: 指瓜皮上的条纹稀疏开朗,即卷一〇“余甘(四六)”引《异物志》所谓“理(纹理)如定陶瓜”。定陶,今山东定陶。

〔12〕《永嘉记》: 《御览》引用书目中列有郑缉之《永嘉记》,《初学记》所引题名相同。《隋书·经籍志》不著录,但另著录有“《孝子传》十卷,宋员外郎郑缉之撰”,则郑为南朝宋时人,其他不详。南朝宋刘义庆(·武功部八》题名,《东阳记》亦郑缉之所撰。书均亡佚。永嘉郡治在今浙江温州。

〔13〕金抄作“美瓜”,明抄、湖湘本作“襄瓜”。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襄瓜”即寒瓜,也就是西瓜。

〔14〕《广州记》: 《御览》卷九七八引本条题作裴渊《广州记》。书已佚。《御览》所引是:“有瓜冬熟,号曰‘金钗’,味乃甜美。”(据清鲍崇城刻本《御览》,中华书局影印本《御览》“金钗”误为“金叙”)。

〔15〕今本《说文》“瓜”部是:“ ,小瓜也。”“瓞, 也。”“ ,小瓜也。”意思相同而释例不一。

〔16〕陆机(261—303): 西晋文学家,字士衡。曾任成都王司马颖的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为颖所杀。今传《陆士衡集》并非完帙,《瓜赋》在该《集》卷一。定桃,当是定陶瓜。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亦名瓜蒌,并非甜瓜。黄 ,扁圆形黄色瓜;白摶,圆形白色瓜;小青,小的青皮瓜;大斑,大的斑纹瓜。以上都是甜瓜。狸首、虎蹯,圆锥形或倒卵形,里面有浅凹凸或不规则浅纵沟,或是甜瓜变种,恐非佛手瓜(Sechium edule)。玄骭、素腕、女臂、羊骹,长条形如瓠子,恐非甜瓜。

〔17〕《类聚》、《初学记》、《御览》均引有陆机《瓜赋》。《陆士衡集》卷一载有《瓜赋》文。“白摶”,明抄如文,“摶”有圆义,与“ ”相对;金抄作“搏”,湖湘本作“传”,并形似致误。《陆士衡集》亦讹作“传”;又“素腕”与“玄骭”相对,该《集》讹作“素碗”,均可从《要术》校正。

【译文】

《广雅》说:“土芝,就是瓜;瓜子叫作 (liǎn)。瓜的种类有龙肝、虎掌、羊骹(qiāo)、兔头、 (tún)、狸头、白 (pián)、秋无余、缣瓜,都是瓜类。”

张孟阳《瓜赋》说:“羊骹、累错, 子、庐江。”

《广志》说:“各地所出的瓜,以辽东、庐江、敦煌的种为最好。有乌瓜、缣瓜、狸头瓜、蜜筩瓜、女臂瓜、羊髓瓜。瓜州大瓜,像斛那么大,出在凉州。有厌须(?)和旧阳城进贡的御瓜。有青登瓜,像三升羹斗那么大。有桂枝瓜,二尺多长。蜀地温和肥良,瓜到冬天还有成熟。有春白瓜,瓜小,瓜子也小,宜于作‘藏瓜’,正月种,三月成熟;有秋泉瓜,秋天种,十月成熟,形状像羊角,黄黑色。”

《史记》说:“召平,本来是秦国的东陵侯。秦亡后,成为平民,家里穷了,就在长安东门外种瓜。瓜质甜美,所以人们称为‘东陵瓜’,是从召平起名的。”

《汉书·地理志》说:“敦煌,古时叫瓜州,有很好的瓜。”

王逸《瓜赋》说:“疏疏落落的条纹。”

《永嘉记》说:“永嘉有好瓜,八月成熟,到十一月,果肉青色,瓤肉红色,香甜爽口,是各种瓜中最好的。”

《广州记》说:“有一种瓜,冬天成熟,号称‘金钗瓜’。”

《说文》说:“ (yíng),是小瓜,就是瓞(dié)。”

陆机《瓜赋》说:“〔瓜的种类有〕栝楼、定桃,黄 、白摶;金钗、蜜筩,小青、大斑;玄骭(gàn)、素腕,狸首、虎蹯。东陵出在秦谷,桂髓产在巫山。”

收瓜子法: 常岁岁先取“本母子瓜” 〔1〕 ,截去两头,止取中央子 〔2〕 。“本母子”者,瓜生数叶,便结子;子复早熟 〔3〕 。用中辈瓜子者,蔓长二三尺,然后结子。用后辈子者,蔓长足,然后结子;子亦晚熟。种早子,熟速而瓜小;种晚子,熟迟而瓜大。去两头者: 近蒂子,瓜曲而细;近头子,瓜短而 〔4〕 。凡瓜,落疏、青黑者为美;黄、白及斑,虽大而恶。若种苦瓜子,虽烂熟气香,其味犹苦也。

又收瓜子法: 食瓜时,美者收取,即以细糠拌之,日曝向燥,挼而簸之,净而且速也。

良田,小豆底佳,黍底次之。刈讫即耕。频烦转之 〔5〕

二月上旬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为中时,四月上旬为下时。五月、六月上旬,可种藏瓜。

凡种法: 先以水净淘瓜子,以盐和之。 盐和则不笼死 〔6〕 先卧锄耧却燥土, 不耧者,坑虽深大,常杂燥土,故瓜不生。 然后掊坑,大如斗口。纳瓜子四枚、大豆三个于堆旁向阳中。 谚曰:“种瓜黄台头 〔7〕 。” 瓜生数叶,掐去豆。 瓜性弱,苗不独生,故须大豆为之起土 〔8〕 。瓜生不去豆,则豆反扇瓜,不得滋茂。但豆断汁出,更成良润;勿拔之,拔之则土虚燥也。

多锄则饶子,不锄则无实。 五谷、蔬菜、果蓏之属,皆如此也。

五、六月种晚瓜。

治瓜笼法: 旦起,露未解,以杖举瓜蔓,散灰于根下。后一两日,复以土培其根,则迥无虫矣。

【注释】

〔1〕本母子瓜: 启愉按: 瓜,指甜瓜(Cucumis melo)。甜瓜的生理特性是主蔓上不结瓜,支蔓上的雌花才结瓜。主蔓上的分枝叫子蔓,子蔓的分枝叫孙蔓。最早的瓜是从子蔓上结出的,所以叫“本母子瓜”。

〔2〕本母子瓜的瓜子并不是粒粒都合要求的,因为一个瓜里面的种子,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质性也不同,中部的种子形成早,充实饱满,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生理活性,种下去具有丰产性和早熟性。瓜两头的种子形成晚,生活力弱,种下去瓜苗生长弱,养分不足,子房发育不良,会产生细曲短歪等畸形瓜。

〔3〕子复早熟: 下代结瓜也早。启愉按: 甜瓜的生活习性喜温暖,怕雨湿,在开花和成熟期更需要多日照和干燥环境。为了避开夏季的多雨和早日供应鲜果,提早成熟是人们的理想愿望。甜瓜近根部早分枝的子蔓上,常在第一、第二叶腋就长雌花,结瓜很早。它的瓜子具有早熟性,种下去下代结瓜也早。同时中央一段的瓜子也有早熟性。这样,具有两重早熟性的瓜子一代一代地连续选种下去,可以提早瓜的成熟期,培育出早熟的品种。迟熟的瓜后代结瓜也迟,其理相同(亲代关系相传的习性)。

〔4〕 (wāi): 歪斜。

〔5〕“频烦”,多次的意思,《要术》常用语,两宋本如文;《渐西》本改从殿本《辑要》作“频翻”,错了。

〔6〕笼死: 清代鲁南地区的《农圃便览》讲到种甜瓜先用盐水洗种,种下后再用盐水浇种,“得盐气则不笼死”。现在北方瓜农也还有用盐水浸种的。今苏南等地有称病毒病症状为“笼”,但盐拌种子不能防除病毒病。嘉湖地区的《沈氏农书》称一种桑病为“癃”,今浙东有称大豆花期遇高温干燥又遭北风劲吹而使豆花萎蔫为“笼”。土俗所谓笼,所指不一,概念笼统。下文又有治瓜笼法,在瓜根上撒灰治虫,则可能是指虫食根茎和虫害引起的茎叶萎缩现象。

〔7〕种瓜黄台头: 启愉按: 新、旧《唐书》之《承天皇帝倓传》:“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黄台头”就是“黄台下”,就是刨坑时把刨出来的土堆在北面,把瓜种在土堆下面坑内的向阳面。这是露地刨穴直播,现在也常在穴北堆个小土堆,起着风障作用。“头”谓下头,不能误解为头顶。凡物体末端都可称“头”,如上头、下头、梢头、烟头、铅笔头等等。

〔8〕大豆的顶土力比瓜子强,出土也较早,这样依靠豆苗的出土把表土顶开松动了,帮助甜瓜子叶出土。等到瓜苗长出几片真叶时,随即掐断豆苗,避免遮荫阻碍瓜苗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并且豆苗断口有液汁(伤流)流出,还稍有滋润作用。但不能拔掉,否则不但使土壤震裂松散,容易干燥,还会伤损瓜根。瓜株虽然长大后怕水,但幼苗特喜湿润环境,土干了就会萎死。从这里反映《要术》促控兼施的栽培技术。

【译文】

收瓜子的方法: 要年年收摘最先结出的“本母子瓜”,截去两头不要,只收中央一段的瓜子。 所谓“本母子瓜”,就是刚长出几片叶子最早结出的瓜。〔拿这种瓜子种下去,〕下代结瓜也早。用中间一批瓜的瓜子作种,瓜蔓要长到二三尺长才会结瓜。用晚批瓜的瓜子作种,要迟到蔓长足了之后,才能结瓜,而且它的后代结瓜也迟。种早瓜的瓜子,瓜成熟也早,但瓜小;种迟瓜的瓜子,瓜成熟也迟,但瓜大。所以要截去两头,因为近蒂的瓜子,种下去结的瓜弯曲细小;近下头的瓜子,结的瓜又短又歪斜。凡是甜瓜,条纹稀疏开朗、皮色青黑的,味道甜美;黄色、白色和有斑点的,纵使个大,味道还是很差。假如种的是苦味的瓜,即使熟透了,气味虽然香,味道还是苦的。

又收瓜子的方法: 吃瓜时,遇着味道好的,把瓜子收下,随即用细糠拌和,在太阳底下晒到快干时,用手揉搓,接着簸飏,把糠和瘪子都簸去,又干净又快。

要用好地种,用小豆茬地最好,黍子茬地次之。小豆、黍子收割了就耕翻,要多次地转耕。

二月上旬种是最好的时令,三月上旬是中等时令,四月上旬是最晚时令。五月、六月上旬,可以种酱藏的瓜。

种瓜法: 先用水把瓜子淘选清净,拿盐和进去。 盐和过不会“笼死”。 把锄头横过来耙去地面上的燥土, 不耙去燥土,坑再深再大,因为混杂着燥土,瓜就出不了苗。 然后刨坑,坑口像斗口那样大小。在土堆旁的向阳一面放进四颗瓜子,三颗大豆。 农谚说:“瓜种在土堆下头。” 等瓜长出几片叶子后,掐去豆苗。 瓜性软弱,单独生长时,不容易长出土,所以要靠大豆帮助它顶破表土出苗。瓜长出后如果不掐去豆苗,豆苗反而掩蔽着瓜苗,使瓜长不旺盛。把豆苗掐断,断口上有液汁流出,还可以滋润瓜苗。但不能拔掉,拔掉会使土壤松散干燥。

要多锄,锄多了结实也多;不锄就结实很少。 五谷、蔬菜、瓜果之类,都是如此。

五、六月,种晚瓜。

治瓜笼的方法: 清早起来,趁露水还没干时,用小棒挑起瓜蔓,拿灰撒在瓜根上。过一两天,再用土培在根上,以后就没有虫了。

又种瓜法: 依法种之,十亩胜一顷。 于良美地中,先种晚禾。 晚禾令地腻。 熟,劁刈取穗,欲令茇 方末反 长。秋耕之。耕法: 弭缚犁耳,起规逆耕 〔1〕 。耳弭则禾茇头出而不没矣。至春,起复顺耕,亦弭缚犁耳翻之,还令草头出。耕讫,劳之,令甚平。

种稙谷时种之。种法: 使行阵整直,两行微相近,两行外相远,中间通步道,道外还两行相近。如是作次第,经四小道,通一车道。凡一顷地中,须开十字大巷,通两乘车,来去运辇。其瓜,都聚在十字巷中。

瓜生,比至初花,必须三四遍熟锄,勿令有草生。草生,胁瓜无子。锄法: 皆起禾茇,令直竖。其瓜蔓本底,皆令土下四厢高,微雨时,得停水。瓜引蔓,皆沿茇上。茇多则瓜多,茇少则瓜少。茇多则蔓广,蔓广则歧多,歧多则饶子。其瓜会是歧头而生;无歧而花者,皆是浪花 〔2〕 ,终无瓜矣。故令蔓生在茇上,瓜悬在下。

摘瓜法: 在步道上引手而取,勿听浪人踏瓜蔓,及翻覆之。 踏则茎破,翻则成细,皆令瓜不茂而蔓早死。 若无茇而种瓜者,地虽美好,正得长苗直引 〔3〕 ,无多盘歧,故瓜少子。若无茇处,竖干柴亦得。 凡干柴草,不妨滋茂 〔4〕 凡瓜所以早烂者 〔5〕 ,皆由脚蹑及摘时不慎,翻动其蔓故也。若以理慎护,及至霜下叶干,子乃尽矣。 但依此法,则不必别种早、晚及中三辈之瓜。

【注释】

〔1〕起规逆耕: 绕着圈子逆耕。《通俗文》:“量圆曰规。”这里就是绕圈子,指在地的右边耕起,到头后向左转,这样兜圈地耕到地的中部,像现在耕作方法上所说的“外翻法”。下文所说的顺着耕,就是从左向右转圈耕,即按与逆耕相反的方向耕。所谓顺逆,像用圆规画圆圈,以从左向右画为顺,反之为逆。由于去掉犁壁,耕起的土垡只是稍微翻动而不会倒覆,所以谷茬仍能露在地上。

〔2〕浪花: 指雄花,滥开着不结瓜的。上下文反复说明甜瓜只在支蔓上结瓜、支蔓越多结瓜越多的特性,描述得淋漓尽致。

〔3〕“正”,各本同,初疑为“止”字之误,其实不是。各时代有各时代的用词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以“正”当“止”,即其一例。在《要术》中,例如卷七《笨曲并酒》“粟米酒法”的“正作 耳,不为再馏”,卷八《作豉法》的“是以正须半瓮尔”等,都是“止”的意思。

〔4〕这是告诫不要插进有再生能力的活枝条,那会长成新植株,不但耗夺去养分,又与瓜叶争阳光,瓜自然长不茂盛了。

〔5〕早烂:“烂”是熟透,引申为完尽,大致与“阑”相当,非指腐烂。早烂指瓜株早衰,过早地罢园收场,从下文谨慎地养护,可以延长到霜降才完毕,可为明证。这是参照孟方平的意见。

【译文】

又一种种瓜法: 依这种方法种瓜,十亩胜过一百亩。 在肥美的地里,先种一熟晚谷子。 晚谷子可以使地细熟。 谷子熟了,只割下穗子,留着长长的谷茬。到秋天耕翻。耕的方法: 去掉犁壁,绕着圈子逆耕。去掉犁壁耕,谷茬就仍然出头,不会覆没在地里。到春天,再顺着耕,还是去掉犁壁耕,依旧使茬头出在地面上。耕完毕,耢过,要耢得很平。

在种早谷子的时候种瓜。种的方法: 要使行列整齐对直,两行稍微靠近些,另外的两行隔开远些,中间可以让人走过;过道外面还是靠近些的两行。这样依次排列,经过四条过道,留出一条大车道。在一顷地里,须要开出十字形的大巷道,可以让两辆大车通过,来往搬运摘下的瓜。运出的瓜都先堆在十字巷口广场上。

从瓜长出到开始开花的期间,必须锄三四遍把地锄细,不使有杂草生长。长着杂草,胁迫着瓜,瓜就不结实。锄的方法: 要把谷茬全都扶立起来,使直直地竖着。瓜根部的土要低陷一些,四围的土要耧高一些,下小雨时,让它可以承受雨水。瓜蔓延伸时,都攀沿着谷茬向上生长。茬多瓜就多,茬少瓜也少。茬多蔓就延展得广,蔓广了支蔓就多,支蔓多了结瓜也多。因为瓜都是在支蔓上结出的;不是支蔓上开的花,都是“浪花”,终究不会结瓜。因此,必须使蔓攀援在茬上,瓜悬在蔓下面。

摘瓜的方法: 该在小过道上伸手去摘,不要让莽撞人进去踏着瓜蔓,以及翻转瓜蔓。 踏了会踏破茎子,翻转会使瓜长得细小;这样,都会使瓜长不茂盛,而且瓜蔓也会早早死去。 假如没有谷茬来种瓜,即使是很肥的地,也只是长长的一条蔓一直延伸过去,没有多少曲折交叉的支蔓,所以结瓜就少。如果没有谷茬的地方,用干柴草竖着也可以。 干柴草不会妨害瓜的滋长茂盛。 种瓜之所以会早早收场,都是由于脚踏破了蔓,以及摘的时候不小心,翻动了蔓。如果能够顺着瓜的生理特性谨慎地养护,可以延长到霜降叶子干枯之前,才停止结瓜呢。 只要依着这个方法去种,就不必另外种早、中、晚三季的瓜了。

区种瓜法: 六月雨后种菉豆,八月中犁 杀之;十月又一转,即十月中种瓜。率两步为一区,坑大如盆口,深五寸。以土壅其畔,如菜畦形。坑底必令平正,以足踏之,令其保泽。以瓜子、大豆各十枚,遍布坑中。 瓜子、大豆,两物为双,藉其起土故也。 以粪五升覆之。 亦令均平。 又以土一斗,薄散粪上,复以足微蹑之。冬月大雪时,速并力推雪于坑上为大堆。至春草生,瓜亦生,茎叶肥茂,异于常者。且常有润泽,旱亦无害。 〔1〕 五月瓜便熟。 其掐豆、锄瓜之法与常同。若瓜子尽生则太穊,宜掐去之,一区四根即足矣。

又法: 冬天以瓜子数枚,内热牛粪中,冻即拾聚,置之阴地。 量地多少,以足为限。 正月地释即耕,逐 布之。率方一步,下一斗粪,耕土覆之。肥茂早熟,虽不及区种,亦胜凡瓜远矣。 凡生粪粪地无势;多于熟粪,令地小荒矣。 〔2〕

有蚁者,以牛羊骨带髄者,置瓜科左右,待蚁附,将弃之。弃二三,则无蚁矣。

【注释】

〔1〕冬月大雪时……旱亦无害: 这是堆雪保墒抗旱的技术措施,很有成效。《要术》地区干旱少雨,是在年降雨量只有500—800毫米的条件下进行旱农生产的,不但对雨水极其重视,对雪也是尽可能地保存利用。这样,就产生了堆雪和压雪的保墒技术。压雪施用于露地冬种葵菜,下一次雪拖耢压一次,不让它被风吹走。不但保泽,还有防冻作用。压雪的效果可以持续很久,可以逃过春旱,直到来年四月还不怕旱,因为“地实保泽,雪势未尽故也”。堆雪的效果同压雪一样,因为坑内有积雪余墒,同样能度过春旱,而到五月夏雨甜瓜怕雨时,瓜已经成熟了,却栽培出早熟甜瓜供食。冬瓜、越瓜、瓠子、茄子,同样采用十月区种雪后堆雪的办法,“润泽肥好,乃胜春种”。不过开始如果雪水过多,对发芽不利。

〔2〕这条小注讲生熟粪的肥效,与正文无关,日本学者西山武一认为是后人所加。

【译文】

区种瓜法: 六月,下过雨后种绿豆,八月里用犁翻转掩在地里,埋死它。到十月再耕一遍,就在十月里种瓜。区的标准是两步开成一个区,坑口像盆口一样大,五寸深。耙土堆在坑的周围,像菜畦埂那样。坑底一定要平正,用脚踏实,让它可以保持住水泽。拿瓜子和大豆各十颗均匀地布置在坑里。 瓜子和大豆,每处配成一对放着,因为要依靠大豆的力量来顶破表土。 拿五升粪盖在上面。 也要均匀平正。 再拿一斗细土薄薄地撒盖在粪上面,用脚轻轻地踏过。冬天下大雪的时候,大家赶紧并力把雪推到坑上去,堆成一大堆。到春天,草长出来时,瓜也长出了;茎和叶肥壮茂盛,跟一般的瓜就是不一样。而且〔坑里保持着雪水余墒〕,常常有润泽,不怕干旱。等到五月热天,瓜已经成熟了。 掐去豆苗和锄瓜的办法,跟平常方法相同。如果十颗瓜子全都出苗,太密,要掐去多余的,一区只留四株就够了。

又一种种法: 冬天拿几颗瓜子,放进热牛粪里面,到粪结冻后,就捡起来,聚积在不见太阳的地方。 估量种多少地,就聚积多少,以够用为限。 到正月,地解冻了就耕翻,趁墒好种下去。大致是一方步的地,施上一斗粪,耕翻覆盖好。这样种的瓜,肥壮茂盛,成熟早,虽然赶不上区种的,也远远胜过普通种的瓜。 生粪粪地没有力量;如果生粪用得比熟粪多,会使地被杂草稍占优势。

如果有蚁,拿带髄的牛羊骨,放在瓜窝旁边,等到蚁爬集在骨头上,就拿来丢掉。丢过二三次,蚁就没有了。

氾胜之区种瓜:“一亩为二十四科。区方圆三尺,深五寸 〔1〕 。一科用一石粪。粪与土合和,令相半。以三斗瓦瓮埋着科中央,令瓮口上与地平。盛水瓮中,令满 〔2〕 。种瓜,瓮四面各一子。以瓦盖瓮口。水或减,辄增,常令水满。种常以冬至后九十日、百日,得戊辰日种之 〔3〕 。又种薤十根,令周回瓮,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

崔寔曰:“种瓜宜用戊辰日。三月三日可种瓜。十二月腊时祀炙萐 〔4〕 ,树瓜田四角,去 〔5〕 。”“胡滥反。瓜虫谓之 。”

《龙鱼河图》曰:“瓜有两鼻者杀人。”

【注释】

〔1〕“深五寸”,有问题。下篇《种瓠》引《氾书》“区种瓠法”是一区“方圆、深各三尺”,瓜与瓠的性状差不多,可这里瓜区的方圆相同,而深只有五寸,还要在坑内加进二石的粪和土,再在坑内埋一个能盛三斗水的瓦瓮,不应只有五寸深,应有误文。存疑。

〔2〕“盛水瓮中,令满”: 这是用来灌溉的。用的是渗漏灌溉法,水通过瓮壁慢慢地渗漏出来,瓮四面的瓜蔓可以得到适量水分的供给,而且不致忽多忽少,又可避免地面灌溉的流失和蒸发,节约水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水温。这些在北方少雨和寒冷地区尤其重要,设计很巧妙。

〔3〕“得戊辰日”,也有问题。冬至后九十天是春分,后一百天在春分、清明之间,这跟戊辰日是毫不相干的,就是说,很难恰巧碰上戊辰日,那就没法种瓜了。因此,“得”是错字,也许是“若”(或)字之误,存疑。

〔4〕腊时祀炙萐(·艸部》、《白虎通·封禅》有“萐莆”,《论衡·是应》作“萐脯”,《宋书·符瑞志上》作“箑脯”。古代传说是一种神异的草或树或脯肉,其叶或肉薄大如扇,生在厨房中,自动扇风清凉,食物不腐臭。在这里讲不通。唐韩鄂《四时纂要·十二月》“腊炙”:“是月收腊祀余炙,以杖穿头,竖瓜田角,去虫。”唐时尚有这样的防虫活动,其说与崔寔相同。所谓“炙萐”,实际就是“炙脯”,即燻制的腊肉的薄片。卷三《杂说》引崔寔《四民月令》有烧饮炙箑,“治刺入肉中”。《本草纲目》卷五〇“豕”引《救急方》:“竹刺入肉,多年燻肉,切片包裹之,即出。”也证明炙萐(箑)就是熏腊肉。至于腊祭,是古时在十二月腊日祭祀百神。《说文》说腊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但这一天并不每年都在十二月。南朝梁的宗懔《荆楚岁时记》则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这就是后世说的“腊八日”。

〔5〕 (hàn): 可能指瓜守(Anlacophora femaralia),也叫“守瓜”。

【译文】

氾胜之的区种瓜法:“一亩地作成二十四个坎。每坎对径三尺,五寸深(?)。一坎用一石粪,把粪和土对半地相拌和〔填进坎中〕。拿一个能盛三斗水的瓦瓮埋在坎的中央,让瓮口和地面相平。瓮里盛满着水。在瓮外的四周各种一颗瓜子。用瓦把瓮口盖好。瓮里的水如果减少了,随即加水,常常使水满满的。通常在冬至后九十天到一百天,遇到戊辰日(?)下种。又在瓮的周围,瓜子外面,种十株薤。到五月,瓜开始成熟的时候,可以把薤拔来卖掉,避开瓜蔓,免得妨碍瓜。还可以在瓜地空的地方种上小豆,一亩用四五升种子;可以摘豆叶当蔬菜卖。这个方法宜于用在平地。一亩瓜可以收到一万文钱。”

崔寔说:“种瓜宜用戊辰日。三月三日可以种瓜。拿十二月腊祭时的炙脯,〔用棒子穿着,〕插在瓜田四角,可以除去 虫。” “瓜虫叫作 虫。”

《龙鱼河图》说:“瓜有两个蒂的,吃了会死人。”

种越瓜、胡瓜法 〔1〕 : 四月中种之。 胡瓜宜竖柴木,令引蔓缘之。 收越瓜,欲饱霜。 霜不饱则烂。 收胡瓜,候色黄则摘。 若待色赤,则皮存而肉消也。 并如凡瓜,于香酱中藏之亦佳。

种冬瓜法: 《广志》曰:“冬瓜,蔬 。” 〔2〕 《神仙本草》谓之“地芝”也 〔3〕 傍墙阴地作区,圆二尺,深五寸,以熟粪及土相和。正月晦日种。 二月、三月亦得。 既生,以柴木倚墙,令其缘上。旱则浇之。八月,断其梢,减其实,一本但留五六枚。 多留则不成也。 十月,霜足收之。 早收则烂。 削去皮、子,于芥子酱中,或美豆酱中藏之,佳。

冬瓜、越瓜、瓠子,十月区种,如区种瓜法 〔4〕 。冬则推雪着区上为堆。润泽肥好,乃胜春种。

种茄子法: 茄子,九月熟时摘取,擘破,水淘子,取沉者,速曝干裹置。至二月畦种。 治畦下水,一如葵法。性宜水,常须润泽。 着四五叶,雨时,合泥移栽之。 若旱无雨,浇水令彻泽,夜栽之。白日以席盖,勿令见日。

十月种者,如区种瓜法,推雪着区中,则不须栽。

其春种,不作畦,直如种凡瓜法者,亦得,唯须晓夜数浇耳。

大小如弹丸,中生食,味如小豆角。

【注释】

〔1〕越瓜(Cucumis melo var. conomon): 又名菜瓜,但实际是两种瓜。越瓜皮薄水分多,质地脆嫩,可以生吃解渴;菜瓜(Cucumis melo var. flexuosus)皮厚水分少,质地坚实,生吃微带酸味。但自古混淆,今地方俗名也有实是越瓜而叫菜瓜的。越瓜和菜瓜都是甜瓜的变种。 胡瓜: 即黄瓜。

〔2〕《广志》所云,类书未见。金抄作“ ”,他本作“ ”,二字字书均未收。《广雅·释草》有“冬瓜, 也”,也许是“ ”字之误。

〔3〕《神仙本草》,各书未见,现存唐以前本草书,亦未见冬瓜又名“地芝”之说。《唐本草》注引《广雅》说:“冬瓜,一名地芝。”《广雅》疑是《广志》之误,王念孙《广雅疏证》即认为“《神仙本草》谓之‘地芝’也”这句仍是《广志》引称的文句。

〔4〕十月区种甜瓜及冬瓜、越瓜、瓠子和下文的茄子,都是冬播瓜茄法。瓜茄都是喜高温蔬菜,其生育盛期,正赶在高温季节,对多结和结好果实有利,但不耐寒冻,遇霜即死。现在冬播,并不是露地冬季播种,冬季出苗,而是在露地土壤未冻结前播下种子,充分浇水,埋在地里越冬,来春较早出苗。《要术》都采用推雪法,对防冻保墒有很大作用。但如果入春化冻,雪水过多不能迅速下渗时(下层土壤尚未解冻),则对种子发芽不利。现在流行的是菠菜,立冬播下,翌春出苗,群众叫作“埋头菠菜”。

【译文】

种越瓜、胡瓜的方法: 在四月里种。 胡瓜,要插立柴枝,让蔓攀缘上去。 越瓜,要受够了霜再收。 没有受够霜就会烂。 胡瓜,等颜色变黄了就收。 如果等到颜色变红,就只剩下皮,肉都化掉了。 两种都和普通的瓜一样,在香酱中腌藏着作酱瓜,都好。

种冬瓜的方法: 《广志》说:“冬瓜,就是蔬 (?)。”《神仙本草》管它叫“地芝”。 靠墙北面阴地开成区,区二尺圆,五寸深,要用熟粪和在土里。正月的末一日种下。 二月、三月也可以。 出苗后,用柴枝斜靠着墙,让蔓攀缘上去。天旱就浇水。到八月,断去蔓的梢头,除掉一部分果实,一株只留五六个。 多留了长不好。 十月,受够了霜再收。 收早了会烂。 削去皮,挖去子,在芥子酱中或好豆酱中腌藏着,可好呢。

冬瓜、越瓜、瓠子,也可以在十月里区种,像上面区种瓜的方法一样。也是冬天把雪推到区上作成堆。这样,区里润泽,瓜长得肥美,比春天种的强。

种茄子的方法: 茄子九月里成熟时摘回来,擘破,用水淘出子来,取沉在水底的子,赶快晒干,包裹起来收藏。到二月,作成畦种下去。 作畦,浇水,一如种葵的方法。茄的性质喜欢水,须要常常润泽。 长出四五片叶子时,遇着下雨,连泥挖出移栽。 如果天旱没有雨,要大量浇水,使地湿透,夜间移栽。移栽后白天用席覆盖,不要让它见太阳。

十月里种的,像区种瓜的方法,也把雪推到区里,那就不必移栽。

假如春天种,不采用畦种,只是像种普通的瓜的方法种,也可以,不过要早晚经常浇水。

茄子大小像弹丸一样,可以生吃,味道像小豆荚。 21uheK9iHP9wnT+/HpQ3Xv2V7mY+Ddz41l189aomX/RTV/XzxTetet5vNsK6VXs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