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旱稻第十二

旱稻用下田,白土胜黑土 〔1〕 。非言下田胜高原,但夏停水者,不得禾、豆、麦,稻田种 〔2〕 ,虽涝亦收 〔3〕 ,所谓彼此俱获,不失地利故也。下田种者,用功多;高原种者,与禾同等也。 凡下田停水处,燥则坚垎,湿则污泥,难治而易荒, 埆而杀种 其春耕者,杀种尤甚 故宜五六月暵之,以拟 麦。麦时水涝,不得纳种者,九月中复一转,至春种稻,万不失一。 春耕者十不收五,盖误人耳。

凡种下田,不问秋夏,候水尽,地白背时,速耕,耙、劳频烦令熟。 过燥则坚,遇雨则泥,所以宜速耕也。

二月半种稻为上时,三月为中时,四月初及半为下时。

渍种如法,裛令开口。耧耩 种之, 种者省种而生科,又胜掷者。 即再遍劳。 若岁寒早种—虑时晚—即不渍种,恐芽焦也。 〔4〕

其土黑坚强之地,种未生前遇旱者,欲得令牛羊及人履践之 〔5〕 湿则不用一迹入地。稻既生,犹欲令人践垅背。 践者茂而多实也。

苗长三寸,耙、劳而锄之。锄唯欲速。 稻苗性弱,不能扇草 〔6〕 ,故宜数锄之。 每经一雨,辄欲耙、劳。苗高尺许则锋。天雨无所作,宜冒雨薅之。科大,如穊者,五六月中霖雨时,拔而栽之。 栽法欲浅,令其根须四散,则滋茂;深而直下者,聚而不科。其苗长者,亦可捩去叶端数寸,勿伤其心也。 入七月,不复任栽。 七月百草成,时晚故也。

其高田种者,不求极良,唯须废地。 过良则苗折,废地则无草。 亦秋耕,耙、劳令熟,至春,黄场纳种。 不宜湿下。 余法悉与下田同。

【注释】

〔1〕白土、黑土: 指土壤的不同形态特征,包括颜色、粗细、结构、松紧等的表征。“白”,这里不是指空白、空闲。

〔2〕“田”,金抄及《辑要》引均作“四”,概括“禾、豆、麦、稻”四种,讲不通;南宋本作“田”,是,但宜作“下田”。“稻下田种”,意谓不是说下田比高原好,只是下田夏天渍着水,不能种谷子、豆、麦,只有耐涝的旱稻种在“下田”,“虽涝亦收”。

〔3〕虽涝亦收: 就是有潦水,也有收成。按: 旱稻即陆稻,耐旱也耐涝,适应在种水稻易受旱而种旱作不怕略涝的地区,以及春旱而夏秋易涝的低洼地区种植。所以在夏天有滞涝不能种谷子等旱作的地,宜于种陆稻,不怕涝,仍有收获。下文说种 麦时仍有滞涝不能下种,只能在明春种陆稻,正反映后一种春旱而夏种易涝的情况。

〔4〕这整条注文,不大容易点读,今暂参照江苏泰州市董爱国同志的意见作如上读。“虑时晚”是对“岁寒早种”的注脚,是说碰上春寒年份,由于种期已迫近,仍不得不赶时早些播种—因为如果等到天暖再种,怕时间太晚。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渍种发芽,怕芽会被冻枯。

〔5〕履践之: 黑垆土如果耕不及时,地整不熟,旱则块硬虚悬,风日失墒,所以种后未出苗遇旱,须要践踏使落实,使种土相接,以利保墒出苗。

〔6〕陆稻幼苗长势弱,生长缓慢,不易遮蔽杂草,反而易被杂草所蔽,所以必须早锄快锄。

【译文】

旱稻要种在低田,白土比黑土好。 不是说低田比高原好,只是因为低田夏天会有渍水,不能种谷子、豆子或麦,只有种旱稻,就是有潦水,也有收成。这样,两种地彼此都有收获,不致失去地利。种在低田,用的人工多;种在高原,用工和谷子一样。 低田渍潦的地方,干燥时坚硬板结,湿时泥泞,难以耕治,又容易草荒,土地瘠薄,很难出苗—春耕的尤其难出苗—所以该在五六月里耕翻晒过垡,准备入秋种 麦。但如果种麦时仍有滞潦不能下种的,那就在九月间再耕转一遍,到明年春天种旱稻,便万无一失。 春耕的十成没有五成收成,那真是误人。

凡在低田种旱稻,不管秋天还是夏天,等水干了,地面发白时,赶快耕翻,多遍地耙、耢,把地整熟。 太干时坚硬,遇上雨又会泥泞,所以该在白背时赶快耕翻。

二月半种是上好的时令,三月是中等时令,四月初到月半是最晚时令。

浸种按照通常的办法,保温保湿,芽催到开口露白就可以了。耩沟下种,掩上土, 掩种的省种子,发棵大,比撒播的强。 随即耢两遍。 如果怕时间太晚误过时机,即使当年春天还是寒冷的,仍然需要冒寒早些种,那就不要浸种催芽,怕的是催了的芽会被冻枯焦。

黑垆坚硬的地,种下去还没出苗就遇上干旱的,要叫牛羊和人在地上践踏过;但地湿,却不允许有一步踏进去。稻出苗后,还要叫人践踏垄背。 践踏过的苗就长得茂盛,结实多。

苗长高到三寸时,耙过,耢平,再锄过。锄务必要快。 稻苗力量弱,遮蔽不住杂草,所以该多次快锄。 每下一场雨,就要耙、耢。苗长到尺把高时,用锋锋过。天下雨没有什么事,该冒雨薅去稻草。科丛大了,如果嫌稠,五六月里连雨时,就拔掉些另外移栽。 栽的方法: 要栽得浅,让根须向四面散开,就长得茂盛;如果直插下去栽得深,株丛紧密聚着不发科。稻苗过长的,也可以把叶尖掐掉几寸,可不能伤及苗心。 一到七月,便不能再移栽了。 七月各种草营养生长已完成,〔稻也一样,〕时间太晚了。

在高田种旱稻,田不要求很肥,只须用原先种过的地。 过肥的地容易倒伏,种过的地杂草少。 也是秋耕,耙,耢,把地整熟,到春天,趁黄墒下种。 不宜地湿时下种。 其余办法,都和低田相同。 uvrRwFHKf7g+J42pLtc47VBLnTZpjN7R6G/xScJnxZFuTqZm68A4MAT4THTDf9T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