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曰:“大麦, 也;小麦, 也。” 〔1〕
《广志》曰 〔2〕 :“虏水麦,其实大麦形,有缝。 麦,似大麦,出凉州 〔3〕 。旋麦 〔4〕 ,三月种,八月熟,出西方。赤小麦,赤而肥,出郑县 〔5〕 。语曰:‘湖猪肉,郑稀熟 〔6〕 。’山提小麦,至黏弱,以贡御。有半夏小麦,有秃芒大麦,有黑 麦 〔7〕 。”
《陶隐居本草》云 〔8〕 :“大麦为五谷长,即今裸麦也,一名 麦,似 麦,唯无皮耳。 麦,此是今马食者。”然则大、 二麦,种别名异,而世人以为一物,谬矣。
按: 世有落麦者,秃芒是也。又有春种 麦也。
〔1〕见《广雅·释草》。
〔2〕《初学记》卷二七“五谷”、《御览》卷八三八“麦”及《永乐大典》卷二二一八一“麦”字下都引有《广志》所记。“水麦”,《御览》、《永乐大典》引均作“小麦”。“缝”指籽粒腹面有一纵沟,小麦都有,《御览》及《大典》引均作“有二缝”,始为异常,疑《要术》脱“二”字。“ ”,《要术》两宋本及以上三书引并同,此字字书未收;湖湘本等作“税”。“税”通“脱”,则“脱麦”疑指裸大麦。“稀熟”,《大典》引作“ 熟”,则是说小麦熟。
〔3〕凉州: 魏晋时治所在今甘肃武威。
〔4〕旋麦:“旋”是不久的意思,指当年春播当年秋收的春麦,与越冬“宿麦”相对。我国长城以北和西北、西南高原严寒期长的地区,多种春麦,即所谓“出在西方”。
〔5〕郑县: 秦置,故治在陕西华县(今为华州区)北。
〔6〕湖: 指湖县,汉置,故治在今河南灵宝西,与郑县邻近。 稀熟: 肥满小麦成熟。“稀”应指稀有,即上文肥满稀罕之意,非指稀植。
〔7〕 麦: 即裸大麦,长江流域叫元麦、米麦,西北、青藏等地叫青稞。大麦是皮大麦和裸大麦的总称。皮大麦又叫有稃大麦,即其子实与稃紧密胶结,不易分离,就是现在通常所称的大麦。裸大麦是裸粒的,即二者分离,籽粒容易脱出。但下文陶弘景(隐居)所说,恰恰和这个相反,他所指的“大麦”是现在的裸大麦,而所指“ 麦”却是现在的大麦。贾氏引陶说只承其说说明二者不同,没有指出他大、 二麦说颠倒了,显然是同意陶说,也是和现在的区分相反的。贾氏所称“落麦”,疑即脱稃的裸麦,而又有“春种 麦”,应是现在的春播大麦。本篇以大小麦为标题,但文中没有大麦的播种期,只有 麦的。《御览》卷八三八“麦”引《吴氏本草》:“大麦一名 麦。”则东汉末吴普已有大、 同物之说,似乎贾氏也以 麦就是篇题的“大麦”,否则篇、文不协。
〔8〕《陶隐居本草》: 南朝齐梁间陶弘景(·经籍志三》医方类记载“梁有《陶隐居本草》十卷,亡”,又著录有“《名医别录》三卷,陶氏撰”,一亡一存,以其亡者卷帙之多(“十卷”可疑),则《陶隐居本草》似是《本草经集注》的别名。《集注》原书已佚,其内容主要收录于《证类本草》中。近年敦煌发现有《集注》残本,仅存《叙录》一卷。《名医别录》所记是:“大麦……为五谷长。”陶自注:“今裸麦,一名 麦,似 麦,惟无皮尔。”《名医别录》“ 麦”下陶注是:“此是今马所食者。”
《广雅》说:“大麦,就是 ;小麦,就是 。”
《广志》说:“虏水麦,子实形状像大麦,有纵沟。 麦,像大麦,出在凉州。旋麦,三月种,八月成熟,出在西方。赤小麦,子实赤色,肥满,出在郑县。俗话说:‘湖县的猪肉,郑县的肥满小麦成熟。’山提小麦,味道很黏软,用来进贡皇家的。还有半夏小麦,有秃芒大麦,有黑 麦。”
《陶隐居本草》说:“大麦是五谷之长,就是现在的裸麦,也叫作 麦,和 麦相像,只是没有皮罢了。 麦,这是现在喂马的。”那么,大麦和 麦,二种有分别,名称也不同,可习俗上认为是同一种,那就错了。
〔思勰〕按: 现在有所谓“落麦”,就是“秃芒”。又有春播的 麦。
大小麦,皆须五月、六月暵地 〔1〕 。不暵地而种者,其收倍薄。崔寔曰:“五月、六月菑麦田也。”
种大小麦,先 ,逐犁 种者佳。 再倍省种子而科大。逐犁掷之亦得,然不如作 耐旱。 其山田及刚强之地,则耧下之。 其种子宜加五省于下田。 凡耧种者,非直土浅易生,然于锋、锄亦便。
麦,非良地则不须种。 薄地徒劳,种而必不收。凡种 麦,高下田皆得用,但必须良熟耳。高田借拟禾、豆,自可专用下田也。八月中戊社前种者为上时 〔2〕 ,掷者,亩用子二升半。下戊前为中时,用子三升。八月末九月初为下时。用子三升半或四升。
小麦宜下田。 歌曰:“高田种小麦,稴 不成穗 〔3〕 。男儿在他乡,那得不憔悴? ”八月上戊社前为上时, 掷者,用子一升半也。 中戊前为中时, 用子二升。 下戊前为下时。 用子二升半。
正月、二月,劳而锄之。三月、四月,锋而更锄。 锄麦倍收,皮薄面多;而锋、劳、锄各得再遍为良也。
令立秋前治讫。 立秋后则虫生。 蒿、艾箪盛之 〔4〕 ,良。 以蒿、艾蔽窖埋之,亦佳。窖麦法: 必须日曝令干,及热埋之。 多种久居供食者,宜作劁 才彫切 麦 〔5〕 : 倒刈,薄布,顺风放火;火既着,即以扫帚扑灭,仍打之。 如此者,经夏虫不生;然唯中作麦饭及面用耳。
《礼记 · 月令》曰:“仲秋之月……乃劝人种麦,无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 郑玄注曰:“麦者,接绝续乏之谷,尤宜重之。”
《孟子》曰:“今夫 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所养,人事之不齐。” 〔6〕
《杂阴阳书》曰:“大麦生于杏。二百日秀,秀后五十日成。麦生于亥,壮于卯,长于辰,老于巳,死于午,恶于戊,忌于子、丑。小麦生于桃。二百一十日秀,秀后六十日成。忌与大麦同。虫食杏者麦贵。”
种瞿麦法 〔7〕 : 以伏为时。 一名“地面”。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田三四升。 亩收十石。浑蒸,曝干,舂去皮,米全不碎。炊作飧 〔8〕 ,甚滑。细磨,下绢簁,作饼,亦滑美。然为性多秽,一种此物,数年不绝;耘锄之功,更益劬劳。
《尚书大传》曰 〔9〕 :“秋,昏,虚星中,可以种麦。” “虚,北方玄武之宿,八月昏中,见于南方。”
《说文》曰:“麦,芒谷。秋种厚埋 〔10〕 ,故谓之‘麦’。麦,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1〕暵(hàn):晾晒。
〔2〕八月中戊社: 指秋社。秋社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但不一定就是八月中旬的戊日,如1991年,秋社在八月十八日戊戌,在中旬,但1990年在八月初二戊子,在上旬,1989年在八月二十六日戊子,在下旬。《要术》“中戊社前”和下文种小麦的“上戊社前”都不是每年一定碰上,难以作准。贾氏所以特别点明“社前”,是强调要赶在社前下种,如果社日推后,则以“中戊”或“上戊”为准。农谚有“麦经两社产量高”,两社即指秋社和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而关键在经过秋社,那就必须早种。
〔3〕稴(liàn) (shān): 禾不实。
〔4〕箪(dān): 这里是用青蒿或艾的茎秆编成的盛谷物容器,外面涂以黏泥。蒿、艾同属菊科,艾又别名“艾蒿”,但《要术》“蒿、艾箪”,应指二种。青蒿在古代一直到宋代还有作饮食吃的,艾的嫩叶也可供食用。二者都有防治农业害虫和灭蚊的作用。孟方平每喜以今况古,以现在之“少见”而“多怪”古人,又见《王氏农书》有“种箪”为“盛种竹器”,因而推断《要术》的“蒿、艾”是错字,毫无意思。其实《要术》以蒿作食用的记载很多。今录《王氏农书》“种箪”作参考(见图八)。
图八 种箪
〔5〕劁麦: 割倒放火烧过,再脱粒,办法未免粗暴,而且也做不好,火力不足,烧不尽害虫,烧过头了造成严重落脱和变质,损失大,弊多利少,后来也没人采用。稻谷也采用此法,都不足取。
〔6〕见《孟子·告子上》。末句作:“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这大概也是《孟子》的河北本子略去“也”字的。参看卷一《种谷》引《孟子》校记。
〔7〕“种瞿麦法”这一段插在这里,分割了所引讲种麦的引录各书,疑是错简,应附于篇末。瞿麦,疑是禾本科的燕麦(Avena sativa),以其内外稃紧贴籽粒不易分离,别称“皮燕麦”。《要术》说容易变成秽草,似乎还是半栽培半野生的。
〔8〕飧(sūn): 饭食。
〔9〕《尚书大传》: 解释《尚书》的书。旧题西汉初伏生所撰,可能是其弟子等杂录其遗说而成。其中除《洪范五行传》完整外,其余各卷均残缺。《隋书·经籍志》等著录有郑玄注本三卷,亡佚。清陈寿祺有辑校本。这里引文后面注文为郑玄注。
〔10〕“秋种厚埋”,今本《说文》作“秋穜厚薶”,意同。
大麦、小麦,都必须在五月、六月里先把地耕翻晒过垡。 不晒垡就种,收成加倍的少。崔寔说:“五月、六月,耕翻麦田。”
种大小麦,先用犁开出犁道,随着犁道打穴点播,掩上土,最好。 种子省去两倍,而且科丛大。随着犁道撒子也可以,但不如点播掩种的耐旱。 在山田和刚强的地,用耧车下种。 播种量该比低田少一半多。 用耧下种的,不但比掩种的要浅,容易出苗,就是锋地锄地也比较方便。
麦,不是好地就不必种。 种在瘦地,徒劳无益,一定没有收成。种 麦,高地低田都可以,但是必须要好地熟地。高地如果准备种谷子、豆子的,那自然可以专种低地。 赶在八月中旬的戊日即秋社以前种,是上好的时令, 撒播的,一亩用二升半种子。 下旬戊日前是中等时令, 一亩用三升种子。 八月末九月初是最晚时令。 一亩用三升半到四升种子。
小麦宜于种在低地。 民歌说:“高原田里种小麦,有气无力不结穗。正像男儿在他乡,哪能凄凉不憔悴?” 赶在八月上旬的戊日即秋社以前种,是上好的时令, 撒播的,一亩用一升半种子。 中旬戊日前是中等时令, 一亩用二升种子。 下旬戊日前是最晚时令。 一亩用二升半种子。
正月、二月,耢过,锄治。三月、四月,锋过再锄。 锄过的收成加倍,而且皮薄面粉多。锋、耢、锄都要进行两遍为好。
收割后,在立秋以前一定要治理完毕。 立秋以后就会生虫。 用蒿、艾的茎秆编成的箪来盛贮,很好。 或者埋在窖里,用蒿艾全草密蔽窖口,也好。窖麦的方法: 必须在烈日下晒干,趁热窖埋。 种得多,准备长时贮藏供食的,该作成“劁麦”: 割下放倒,薄薄地摊开,顺风放火;已经着了火,就用扫帚扑灭,然后脱粒。 这样处理过,可以过明年夏天也不会生虫;不过,这麦子只能作麦饭和磨面吃。
《礼记·月令》说:“仲秋八月……劝督农民种麦,不允许偶尔有失时;如果有失时,坚决处罚无疑。” 郑玄注解说:“麦是接济缺粮时的谷物,所以特别重要。”
《孟子》说:“拿大麦来说,种下去,耢盖了,土地是一样的,种的时间也是一样的,都会蓬勃地生长,到了夏至,便都成熟了。纵然有差异,那是土地有肥瘠,雨露的滋养、人工的勤惰有不同的缘故。”
《杂阴阳书》说:“大麦和杏树相生。二百日孕穗,孕穗后五十日成熟。麦,生在亥日,壮在卯日,长在辰日,老在巳日,死在午日,恶在戊日,忌在子、丑日。小麦和桃树相生。二百一十日孕穗,孕穗后六十日成熟。忌日与大麦相同。虫吃杏实的年份,麦贵。”
种瞿麦的方法: 以伏天为下种的时令。 又名“地面”。好地一亩用五升种子,瘦地三四升。 一亩可以收十石。整粒蒸熟,晒干,再舂去皮,米粒完全不碎。炊作水和饭,很滑。细细磨成面,用绢筛筛过,作成饼,也润滑好吃。可是它容易变成秽草,一次种了它,几年不能断种,往后锄起草来,真够辛苦的。
《尚书大传》说:“秋天,黄昏时,虚星中在南方,可以种麦。” “虚星,北方玄武七宿的星宿,八月黄昏运行到正南方。”
《说文》说:“麦是有芒的谷。秋天种下去,厚厚地‘埋’在地里,所以称为‘麦’。麦在金旺的季节发生,火旺的季节死去。”
《氾胜之书》曰:“凡田有六道 〔1〕 ,麦为首种。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 〔2〕 ,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
“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则薄渍麦种以酢 且故反 浆并蚕矢 〔3〕 ;夜半渍,向晨速投之,令与白露俱下。酢浆令麦耐旱,蚕矢令麦忍寒。
“麦生黄色,伤于太稠。稠则锄而稀之。
“秋锄以棘柴耧之 〔4〕 ,以壅麦根。故谚曰:‘子欲富,黄金覆。’黄金覆者,谓秋锄麦、曳柴壅麦根也。至春冻解,棘柴曳之,突绝其干叶。须麦生,复锄之。到榆荚时,注雨止,候土白背复锄。如此则收必倍。
“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
“春冻解,耕和土,种旋麦。麦生根茂盛,莽锄如宿麦 〔5〕 。”
氾胜之区种麦:“区大小如上农夫区 〔6〕 。禾收,区种。凡种一亩,用子二升。覆土厚二寸,以足践之,令种土相亲。麦生根成,锄区间秋草。缘以棘柴律土壅麦根。秋旱,则以桑落时浇之。秋雨泽适,勿浇之。春冻解 〔7〕 ,棘柴律之,突绝去其枯叶。区间草生,锄之。大男大女治十亩。至五月收,区一亩,得百石以上,十亩得千石以上。
“小麦忌戌,大麦忌子,‘除’日不中种。”
崔寔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唯 ,早晚无常 〔8〕 。正月,可种春麦、 豆,尽二月止。”
青稞麦 〔9〕 : 特打时稍难,唯快日用碌碡碾 〔10〕 。 右每十亩,用种八斗。与大麦同时熟。好收四十石。石八九斗面。堪作饭及饼饦,甚美。磨,总尽无麸。 锄一遍佳,不锄亦得。
〔1〕有六道: 谷物有六种。不大好理解。前人译《氾书》都以次第释“道”,就是先后种六次,或说接连种六期,但是播种上没有这样分期的。古有“六谷”之称,虽所指有不同,但都有麦。“道”可作量词,如三道菜、四道题目等,今姑以种类释“道”。目为“六谷”作如上语译。
〔2〕“七十日”,各本相同,但可疑。夏至后七十天在白露前,太早,麦苗会过早拔节。虽说崔寔《四民月令》有白露种麦,但所指为瘦地,那中等地和肥地,仍在秋分后。今关中农谚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秋分在夏至后九十日,“七十”也许是“九十”误刻。
〔3〕酢: 即今“醋”字。《要术》中二字都有,一般作名词用字,多作“酢”,而“醋”多作为形容词的“酸”字用。
〔4〕棘柴: 《氾书》没有具体说明,但从可以耧土壅麦根和拉断枯叶看来,该是一种用酸枣树枝或多刺的灌木树枝扎成的草创耙耧农具,形如扫帚,也许耢是从这发展而来的。
〔5〕莽锄: 快速地锄。陕西佳县杨志贵同志函告莽锄指快锄,抓紧时机,要迅速锄完。因为不抓紧快锄,到春麦封垄时,就没法锄了。
〔6〕“上农夫区”,各本均作“中农夫区”,比照中农夫区种粟的产量不合,而一亩收麦一百石以上,只能跟上农夫区种粟的丰产标准相比拟,“中”应是“上”字之误,因改正。
〔7〕“春冻解”,各本均作“麦冻解”,牵强。据上文“至春冻解,棘柴曳之,突绝其干叶”,所记相同,“麦”显系“春”字形近致误,故改正。
〔8〕大麦播种期的幅度较大,播种可以比小麦稍早,也可以稍迟。现在棉麦套作地区, 麦播种最早;又因它没有稃壳,吸水较快,发芽较速,也可以比普通大麦稍迟。崔寔说的 麦(假定是元麦)早晚没有一定的限制,就是指这个播种期幅度较大说的,但仍应适当早播,早播不仅能提早成熟,而且可以增加产量。
〔9〕青稞麦: 指 麦,也指燕麦。这里所记有两特点,一是脱粒较难,二是出面率极高。 麦裸粒易脱,显然不符。燕麦有皮燕麦和裸燕麦(Avenanuda,亦称莜麦、油麦)。裸燕麦容易脱粒,与脱粒较难不符。皮燕麦脱粒相对难些,但品质较差,难以达到一石磨得八九斗面,亦不符。如果消除出面率的夸大水分,当是皮燕麦。但上文瞿麦疑是皮燕麦,则此为重沓。这条疑非贾氏原有,而是后人附益。用种量以十亩为单位,收获也以十亩计算,注文不针对正文,用词独特(如“总尽”见于卷前《杂说》,《要术》无之,“快日”,《要术》自称“好日”),名物各异(如“碌碡”《要术》称“陆轴”),等等,都跟《要术》惯例不合。
〔10〕“快日”,金抄、校宋本、元刻《辑要》引及《永乐大典》卷二二一八一“麦”字下录载王祯《谷谱》并同,但殿本《辑要》改作“映”,殿本《王氏农书》改作“伏”,《要术》明抄、湖湘本等亦作“伏”。其实,“快”是“好”的口语,“快日”即“好日”,就是“好天气”,指十分晴朗的日子。“快”之为“好”,古词曲中很多,参看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碌碡”,也写作“磟碡”,《要术》作“陆轴”,用畜力牵引磙碾田间土块和场上谷物的农具。见图九(采自《王氏农书》)。
图九 磟碡
《氾胜之书》说:“田里种的谷物有六种,麦是头等重要的。在适宜的时令种麦,收成没有不好的。夏至后七十天(?),可以种冬麦。种得太早,会遭到虫害,还会过早地拔节;种得太晚,穗子小,子实也少。
“该种麦的时候,如果天旱,不下雨,地里没有足够的墒,就用酸浆水调和蚕屎,用来短时间地浸渍麦种;半夜里浸渍,快天亮时赶快种下,让种子随着露水一齐下到地里。酸浆水使麦耐旱,蚕屎使麦耐寒。
“麦苗呈现黄色,毛病在过于稠密。过于稠密,用锄头锄稀些。
“秋天锄麦后,拖着棘柴耧过,把土壅在麦根上。所以谚语说:‘你想发财,黄金覆盖。’黄金覆盖,就是说秋天锄麦后拖着棘柴向麦根壅土。到春天解冻时,再用棘柴在麦苗上拖过,把干枯的叶子拉断去掉。等到麦苗回青时,再锄。到榆树结荚时,大雨停止后,等到地面稍干发白时,再锄。这样做,收成一定加倍。
“冬天下雪,雪停止后,就用器具在麦上镇压,把雪压实在地上,不让它随风吹散。以后下雪,又这样做。如此,麦就耐旱,结子也多。
“春天解冻时,把地耕松和,种当年可收的春麦。麦苗发根茂盛时,要快速地锄,像锄冬麦一样。”
氾胜之区种麦的方法:“区的大小,跟〔上〕农夫区一样。谷子收割后,可以区种麦。每一亩用二升种子。覆土二寸厚,用脚踏实,使种子和土紧密接合。苗根长成之后,把区间的秋草锄掉。拖着棘柴,把区边上的土耙壅在麦根上。秋天干旱,在桑树落叶的时候浇水。如果秋天雨泽合时,就不必浇水。〔春天〕解冻时,用棘柴耙过,把枯叶拉断去掉。区间长了杂草,就锄掉。两个成年的男女劳动力,可以种十亩区田。到五月里收割,一亩区田可以收到一百石以上,十亩就有一千石以上。
“小麦忌戌日种,大麦忌子日种。逢‘除’的日子,不可以种麦。”
崔寔说:“种大小麦,到白露节,可以种薄地;秋分可以种中等的地;秋分后十天,可以种肥地。只有 麦,早晚没有一定的限制。正月,可以种春麦、 豆,到二月底止。”
青稞麦: 只是脱粒比较难些,惟有在大晴天用碌碡磙碾。 每十亩地,用八斗种子。与大麦同时成熟。收成好,十亩地可以收四十石。每石可以磨得八九斗面。可以煮饭吃,也可以作面食吃,都很好吃。磨尽没有麸皮。 锄一遍就好,不锄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