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PREFACE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是当前世界各国讨论的焦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原因,也包括人为原因。其中,多数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特别是化石能源燃烧、土地利用等。从 1992 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 1997 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京都议定书》),再到 2007 年的“巴厘岛路线图”、2009 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2015 年的《巴黎协定》等,世界各国都在广泛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为解决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和即将带来的危机而不懈努力。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现在及未来生存空间的威胁和挑战,意识到采取共同应对措施减少和防范气候威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中的重大任务之一。世界各国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确保能源供应持续稳定等,竭尽全力应对这场全人类共同的危机和挑战,寻找新的出路和解决办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应对和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的过程中,“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社会”“低碳发展”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甚至一些国家提出了“零碳经济”的概念。“低碳”似乎成为应对这场气候危机、能源危机的“制胜法宝”,成为国际谈判的重要“砝码”,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等成为媒体常用的高频词。这足以证实包括“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社会”在内的低碳发展模式,在应对气候变暖、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人类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

在各种“低碳”发展模式的“战场”上,城市更容易受到关注。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不仅使全球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普遍加快,大量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去工作和生活。城市化成为 20 世纪人类发展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编制的《2018 年版世界城镇化展望》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年底,世界上有 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并且这种趋势仍将继续,预计到 2050 年,全球城市化率有望达到 68%。由此可见,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作为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者”,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进程的同时,也是能耗和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大概消耗了全球75%的能源,排放了全球 80%的温室气体,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人类活动因素之一。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引发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交通拥堵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与生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几十年,将成为世界各国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时期。

归根结底,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目前,国际气候谈判已不只是单纯的环境事务,而是涉及国家和地区争取未来发展空间和选择发展道路的问题,关乎国家和地区重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世界各国想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等,都需要从城市层面加以推动和实现。这使得城市被看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平台。在此背景下,城市究竟何去何从,城市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人类到底要在何处安身立命,值得我们思考;同时,城市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减排温室气体的重大责任,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低碳发展的关注焦点。也因此,低碳城市为应对气候问题而兴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无论是在数量、规模、地位上,还是在作用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数量大幅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效益日益凸显,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GDP (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占据了绝对的地位。2003 年,英国政府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推动了英国的低碳城市项目(Low Carbon Cities Programme, LCCP),低碳城市由此走入人们的视野。也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潮流迅速席卷全球。2008 年,全球性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Low Carbon City Initiative in China, LCCI),上海、保定两个城市入选首批试点城市。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也在我国推出“城市低碳领导力”项目,在我国拉开了低碳城市试点的序幕,“低碳城市”这一新概念进入我国政府和老百姓的视线。2009 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面向世界各国发布了到 2020 年的减排目标与承诺。为落实这一承诺,2010—2020 年,我国共启动和开展了三批低碳城市试点,涵盖了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三批试点城市主动适应气候变化要求,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城市基础条件和发展实际,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低碳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特色发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低碳城市试点在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建设新型现代化城市、提升城市居民生活福祉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全国其他城市低碳建设、转型发展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树立了典范,并且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城市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低碳城市试点只占到全国城市总量的一小部分。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仍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严峻的能源挑战和日益趋紧的资源约束,紧迫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和发展挑战,严重威胁着城市的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明确强调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使得生态文明的地位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由此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国家和人民对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发展环境等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期盼和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同时也进一步指出,2020—2035 年,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可望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而从 2035—2050 年,我们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华大地确立生根。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就强调,我们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城市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主要聚集地,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和希望。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人民美好生活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对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低碳转型,低碳发展,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总的来看,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趋严峻,世界各国围绕碳排放的国际博弈日趋激烈,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愈演愈烈。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以及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号角已经吹响,美丽中国的蓝图已经绘成,城市碳排放目标日趋刚性,碳排放和生态文明日益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大环境下,城市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粗放型发展模式是没有出路的,低碳发展模式势必会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对于各地区、各城市而言,发展低碳城市势必要从理论探讨变成具体行动。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面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根据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期盼,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低碳城市,落实减排承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我们亟须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那么,怎样的低碳发展模式才算是真正的低碳城市?如何评价城市发展是否符合低碳标准?我国前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低碳转型和发展的效果如何?它们低碳转型和发展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在应对气候变暖危机中发挥了多大作用?这就需要将低碳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将低碳试点经验推广到全国,将低碳发展成果凝练为可量化、可对比、可推广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将抽象的低碳变成可操作、可调控、可实现的行动指标,将“天蓝地绿”“绿水青山”的低碳城市转变成可计量、可考核的金山银山,对低碳城市建设进行跟踪、管理、调控和干预,不断地适应变化,促进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低碳城市由概念推进到可操作的关键。我国尽管已经从国家层面建立了低碳试点,但监测和评估等基础性工作、基础性数据、基础性对比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应用。目前,针对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实践都还比较薄弱,本书试图对国内外低碳城市的起源、发展、建设、意义,以及低碳城市的内涵、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和评述,借鉴和总结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发展和评价的成果及经验,对各地低碳建设进行规范和引导,希望对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和评价有所帮助。

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低碳发展和建设进行评价是一项科学而系统的工作。我们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开展这项工作的背景、原因、途径和目的。

在宏观层面上,我们需要明确为什么要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低碳建设和发展进行评价有何意义和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从国内外政治、经济、生态的宏观背景,以及我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地位、作用等方面,厘清城市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内在关联,了解它们的作用机制,明白我国城市低碳选择和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源头、背景、意义、作用和关系上搞清楚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低碳城市评价的原因和目的,为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在微观层面上,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才算是真正的低碳城市;低碳城市的标准是什么;生态文明时代下的低碳城市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建设,才能使城市不重蹈工业文明的覆辙,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还需要从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指标选取、评价方法、结果运用等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各个方面、各个细节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清晰的评价方法,包括准确界定低碳城市的内涵和特征,总结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和主要做法,总结和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总结和构建低碳城市的评价模式,遵循用科学的方法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评价,寻求中国低碳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路径。

我们希望通过上述研究,能为我国城市低碳转型和发展服务,能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我国 2030 年减排承诺、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限于笔者的能力和水平,本书尚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李东 石维富
2021 年 2 月 hU0Wd9C0lq/AM0xYYmHiTAy+ANYFw407I2FejuhMM34CbiE5QZV1VKrJH901sx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