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的知觉又称社会知觉,是个体通过社会生活实践形成的有关人的外部特征、个性特点及行为的内心状态的知觉。对人的认识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以对人知觉的结果为基础。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毫无疑问,对于教师来说,无论是因材施教还是提高教学质量,都要以对学生的正确认识和了解为先决条件。
对人的知觉不同于对物的知觉。要真正地认识和了解一个人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人有思想、情感、动机,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对人的知觉要受主观因素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变化性。在教学实践中,为正确认识和了解学生,教师应设法消除或防止以下四种效应的消极作用。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当看一个人觉得顺眼时,以后越看越顺眼;而初看一个人觉得不顺眼时,以后怎么看也不顺眼。首因效应会影响对人的正确认识与评价,也会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和关系。因此,为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要避免单凭与学生初次见面时留下的最初印象来认识学生,同时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和研究学生。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个体以认知对象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推论出该对象其他品质或特征,以局部信息形成完整印象的现象。例如,一俊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等等。在对人的知觉过程中,个体容易把获得的倾向性印象像光环套在认知对象上,使认知对象的其余品质受到光环的照映而反射出相同的色彩。如果一个人最初被认为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环笼所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因此,晕轮效应实际就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效应。
为消除或防止晕轮效应的负面影响,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发展,增进师生关系,教师应全面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避免以偏概全。
3.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指人们以某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去识别和判断具体人物的现象。例如,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开朗而霸道,法国人爱好艺术,大学教授文质彬彬,老年人墨守成规,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刻板固定的印象。
刻板效应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刻板效应能够帮助教师快速提取信息,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填补所需的认知信息,短时间内对学生做出概括性的大致了解;另一方面刻板效应又易于造成固定反应模式,使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易于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易于违背事实错误地将调皮学生归入难教育的类别,影响学生情绪和师生感情,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对此,教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尽可能防止刻板效应的消极作用,经过长期的观察,获得对学生深刻而具体的认识;通过师生间积极的互动交往,不断地修正头脑中形成的对学生的某种固定的看法和印象。
4.期待效应
期待效应又称暗示效应,是人们在对外界信息不断反应的经验基础上,或是在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需求基础上产生的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的现象。研究发现,期待效应会影响对人的知觉。1959 年加拿大曾发生过一起猎人欲枪击野鹿而误杀其伙伴的案件。事件发生在多云的傍晚,被误杀者穿的是一套褪色的红色连裤装。在黄昏时人对红色物体的知觉较模糊,同时,受急切取得猎物的期待心理的影响,猎人极可能将任何移动的、灰暗的东西看成野鹿,因此开枪射击而误杀其伙伴。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影响对学生的认知,并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及其影响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且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会促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期待如“没有希望”“无可救药”等,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表现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运用积极期待去教育学生,尤其是班级中的差生。研究表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正确期待应注意:全面掌握学生的各种信息;多留意并获取被认为是后进生的各种信息,公正评价差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做得比现在更好,用“你能赶上去的”“这次没考好,我相信你能努力,你会进步的”等话语鼓励学生;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